沈琳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语文课程“以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其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文化素养。阅读、写作与口语交际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共同构成语文学习的三大支柱。教师在实施教学策略时,应聚焦于三者之间的互动和互补机制,设计富有挑战性、创造性、针对性的课程内容,激发学生上下求索的探究欲,打造多维度的动态学习环境,以“拓展语文学习空间”。
一、阅读与写作的联系及联动对策
(一)读与写相关联
阅读作为知识和思想的源泉,为写作提供了必要的滋养。通过阅读,学生能够接触各类文体、思想观点和表达方式,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吸收和积累写作所需的语言素材和思维模式。从认知发展的角度来看,阅读活动能够激发大脑对信息的处理与解析能力。通过阅读,学生得以接触到多样的表达方式和思维模式,这些元素在写作中将反复出现,成为表达自己观点的工具。同时,阅读过程中对文本的深度理解和批判性思考能够在写作时转化为论证的严密性和逻辑的连贯性。从情感表达的角度分析,阅读带给学生的感受和启发往往成为写作的强大动力。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阅读提供了丰富的语言输入,不仅包括基本的词汇、句式,还涵盖更加复杂的叙事结构和论证方式,助力学生不断内化这些语言元素,进而在写作时自然而然地加以运用。因此,廣泛而深入的阅读是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前提。同样,写作能力的提升为阅读理解深度的拓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在写作过程中,学生需要对所学知识和思想进行深度加工和再创造,不仅逻辑思维要清晰,还应具备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这种对语言的深度挖掘,反过来将促使学生在阅读时更加敏锐地捕捉作者的语言运用和表达技巧,理解文本的深层含义。
(二)阅读与写作联动的对策
1.以读促写,强化表达。
实践中,教师需要将阅读材料作为写作练习的出发点,组织学生深入阅读本文内容,引导其理解主题、风格和结构。在此基础上,教师布置与文本相关的写作任务,要求学生在文本的启发下进行创作,将阅读中获得的启发和感悟转化为书面表达。例如,教师选择一篇古典诗歌作为阅读材料,诗歌内容深刻、语言优美,富含象征和隐喻。在学生阅读这篇诗歌之后,教师要求学生创作一篇短文,主题与诗歌相呼应,但需要在内容或形式上加以创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诗歌主题、语言风格和结构特点,提出引导性的问题,促使学生思考诗歌所表达的情感信息。其次,教师引导学生探讨如何将诗歌元素转化为自己写作的灵感。在写作指导环节,教师强调学生应当在保留诗歌原有情感的基础上注入个人理解。教师建议学生在写作中模仿诗歌的某些语言特点,如使用象征、比喻等修辞手法,同时鼓励学生在内容上进行创新,如从不同的角度解读诗歌主题,或者将诗歌中的情感和景象与现代生活联系起来。最后,教师在写作指导过程中还需要指导学生写作风格和结构,即提醒学生注意文章的条理性和逻辑性,确保文本既有诗歌的文学美感,又不失为一篇结构完整、论点清晰的短文。
2.以写带读,内化理解。
“以写带读”强调写作不仅是表达的过程,也是对所学知识内化和巩固的关键环节,要求教师通过先行的写作活动引导学生深化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具体来说,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基于一个主题,如“环境保护”,创作一篇短故事。教师并未直接指定阅读材料,而是让学生调动个人经验,依靠自己对环境保护的初步理解进行写作。完成初稿后,教师提供精选的阅读材料,如一篇关于环境保护的深度报告或一篇描述自然美景与环境破坏对比的文学作品。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指导学生从阅读材料中提取关键信息,如统计数据、专家观点或文学作品中的形象比喻,并将这些信息整合到自己的写作中。这不仅要求学生理解阅读材料的相关内容,还要求其能够在写作中进行有效转化。例如,在处理环境保护主题时,学生可能会在阅读后发现自己的文章缺乏具体数据支持,或者对环境问题的深度分析不够。基于这一发现,学生需要在修改稿中加入相关数据分析,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同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注意在修改过程中保持文章的流畅性。
二、阅读与口语交际的联系及对策
(一)读与说相联系
阅读作为获取信息和知识的主要途径,为口语交际提供了必要的内容和语言素材。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将接触到广泛的词汇、句式结构以及多样化的表达方式,这些语言资源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口头表达,还将提高其在实际交流中的灵活性。阅读中遇到的不同文体,如叙述、描述、议论等,能够帮助学生在不同的交际场合更加得体而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掌握了丰富的知识信息,学生在讨论中就能更加自信、有力地传递想法,提出问题,回应他人的观点。这种知识的积累对于提高交际技能和开阔视野都是不可或缺的。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在口语交际方面,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和内化过程也至关重要。有效的口语交际需要理解对方的意图、情感和信息,这种语言理解与阅读理解能力密切相关。
(二)阅读与口语交际整合的对策
1.口语带入,激活理解。
中学口语活动多种多样,包括辩论会、小组讨论等,都可以用来引入文本阅读,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这种方法将口语交际作为激发学生对阅读材料兴趣的起点。如教师可以选择马克 · 吐温的《汤姆·索亚历险记》作为阅读文本,在开始阅读之前,为了激活学生对文本的兴趣,教师可以组织一场模拟辩论,主题是“是否应该允许孩子进行探险活动”。学生被分为赞成和反对两组,每组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经验和对探险活动的理解来论述观点,从而促使其思考与文本相关的核心议题。口语活动后,教师引入《汤姆·索亚历险记》的具体阅读,特别指出小说中汤姆的探险经历,如离家出走、在岛上的冒险等片段。学生在阅读汤姆的学校生活时,需要关注其行为如何体现性格特征,或者其与哈克·费恩的交往中展现的友谊。完成阅读后,教师再次组织一次口语交流活动,在这一环节,学生需要分享对所阅读章节的理解,特别是如何将自己在讨论中形成的观点与小说实际内容相结合,讨论自己的观点是否变化,以及阅读过程中的新发现。
2.理解迁移,升级口语。
文本理解是口语迁移的先行步骤,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将对阅读材料的理解转化为口语交际的实践能力,要求其将文本中获得的信息、思想和观点有效地运用于口语表达中。以《红楼梦》中的“宝黛初始”为例,教师深入分析章节内容,重点解析贾宝玉的性格特点和林黛玉的心理状态,如贾宝玉的叛逆、对美的追求,以及林黛玉的敏感細腻、内心的孤独和对周围世界的敏锐观察。在这一阶段,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人物性格和心理活动,为后续的口语交际活动打下基础。接着,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分别扮演贾宝玉、林黛玉等角色,进行即兴对话。学生需要根据对人物性格的理解,在特定的情境中表现相应的行为和言语。如扮演贾宝玉的学生需要展现其对新奇事物的好奇和对林黛玉的初步好感;扮演林黛玉的学生则应表演出对新环境的警惕和对贾宝玉的初步评价。在角色扮演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注意语言的使用和表情动作的配合,使对话更加真实、更加贴近原著。教师还应设置一些特定的情景,如贾宝玉和林黛玉在大观园中的偶遇,或者在贾母面前的相互介绍,让学生在这些情境中进行互动。
三、写作与口语交际的联系及对策
(一)写与说相交融
写作要求精准的语言选择和结构组织,而口语交际则侧重于即时的思维表达,这两种不同的语言运用形式在实际学习过程中相互影响,共同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写作作为一种静态的语言表达方式,需要深思熟虑和精心构思。在写作过程中,学生不仅要考虑语言的准确性和逻辑性,还要注意文本的整体结构,必须经过深入思考,并长时间保持专注,才能逐步强化组织信息的能力。这种能力在口语交际中同样重要,能够帮助学生在对话中更加条理清晰、有说服力。同时,在口语交际中,学生需要快速理解对方的意图,并及时做出反应,从而锻炼思维敏捷性和语言灵活运用能力。当这些能力应用于写作时,使学生的文本更加生动,增强写作的感染力。然而,写作与口语交际之间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写作是一种单向的表达方式,不涉及即时反馈,而口语交际则是双向的,需要考虑到对话双方的反应和情感。同时,写作与口语交际在表达风格和语境上也有所不同。写作往往更加正式和严谨,而口语交际则更加自然、随意,要求学生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能够灵活切换,既能进行严谨的书面表达,也能进行自然流畅的口头交流。
(二)写作与口语互通对策
1.交际落笔,互相承启。
为了将即兴动态的口语交际落于纸笔,教师应设计一系列的口语交际活动,随后引导学生将这些活动中的内容和体验转化为写作材料。这种方法强调口语和写作技能的互补性,鼓励学生将口头交流的观点有效地转化为书面表达。
首先,教师组织口语讨论活动,设定“科技发展对社会的影响”主题,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进行讨论,说出各自的理由,旨在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同时收集各种不同的观点和论据。口语讨论活动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反思,鼓励其记录下讨论中提出的关键点以及有趣的见解。
其次,教师布置写作任务,要求学生根据讨论活动内容撰写一篇关于“科技发展对社会的影响”议论文。在写作指导中,教师要强调文章结构的重要性,建议学生先构建文章大纲,明确引言、主体和结论内容。引言部分应简洁介绍讨论主题和背景;主体部分详细阐述在口语讨论中提出的主要观点和论据;结论部分则对全文进行归纳总结,并提出自己的看法。鉴于口语和书面语言在风格上有所不同,教师要指导学生注意写作中的语言选择,建议学生在书面表达时使用更加正式、准确的语言,斟酌使用口语中常见的非正式表达和俚语。在学生完成写作后,教师组织作文分享会,鼓励学生阅读自己的作文,并对同学的作品进行评论。
最后,教师可以将写作活动与后续的口语交际活动相结合,如组织基于学生写作内容的辩论赛,让学生就自己的写作内容进行扩展。这样的活动能够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主题的理解,深度锻炼其口语表达技巧和逻辑思维。
2.口头作文,双向促进。
口头作文是综合口语交际锻炼与作文训练的完美形式,强调即兴思考并表达,使学生在没有书写的情况下,直接用口头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为此,教师以“未来的学校”为主题,要求学生在限定时间内,通过口语表达的形式完成作文。
首先,教师指导学生在口头作文中如何有效开篇,建议学生从描述未来学校的一般景象开始,如建筑风格、学习环境,再渐次深入具体的教学方法和学习体验。同时,指导学生在表达中运用丰富的词汇和修辞手法,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在口头作文过程中,每位学生依次进行口头表达,时间限制为三分钟。在这一过程中,其他学生和教师倾听并记录。学生在表达时需要注意语言的流畅性和思路的清晰度,尽量使内容生动具体,如描述未来学校中的互动教学方式、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等。
其次,完成口头表达后,师生给出即时反馈。反馈内容聚焦于表达的条理性、语言的恰当性和创造性思维的运用。教师特别指出表达中的亮点,如独特的见解或生动的描述,同时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如表达中的逻辑不连贯或语言使用不恰当。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口头表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包括时间管理、思路组织或语言运用上存在的问题,并鼓励学生探讨如何一一克服。教师还可以布置模拟采访环节,让学生扮演记者,提问表达者,深入探讨其口头作文内容,以整体提升即兴反应能力。
四、结语
中学语文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三者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通过阅读,学生能够积累知识,培养审美情感,提升文学素养;写作是将阅读所获得的信息和思考转化为表达的重要方式,也是思维和逻辑能力的锻炼过程;口语交际则是语言的实际运用,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的有效途径。三者相辅相成、彼此促进,共同构成语文学科的学习内容,教师应在教学中注重三者的有效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强化语文综合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