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蓟州区山岳救援特点和处置对策

2024-06-06 14:09高业峰
今日消防 2024年4期

高业峰

摘要:在天津市蓟州区,由于山岳救援技战术还不够成熟,专业队伍建设还没有形成很好的战斗力,再加上山岳救援本身救援难度大、对装备器材要求高等实际问题,如何尽快提高专业队伍救援能力,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现从天津市蓟州区实际情况出发,深入剖析山岳救援的特点和难点,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策略。

关键词:天津市蓟州区;山岳救援;处置对策

近年來兴起的自驾游、野炊、爬坡、滑雪、挖掘洞穴等户外运动已经变得越来越受欢迎,并且已经成为许多旅行者得以放松心灵、回归自然的娱乐方式[1]。前来天津市蓟州区的游客和户外运动爱好者日渐增多,但由于群众普遍缺乏安全意识和专业知识,导致迷路、坠崖、摔伤等意外事故时有发生。针对蓟州区山岳事故类型特点,研究相应的救援方法和对策,不断提升消防队伍事故处置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1 基本情况

1.1  蓟州区地理特点

蓟州区地处天津市最北面,东临遵化市,西接河北省三河市,南依天津市宝坻区,北邻河北省兴隆县、北京市平谷区。蓟州区为燕山山脉与华北地区冲积平原的交接区域,地形北高南低,呈台阶布局。北缘最高处为九山顶,平均海拔1078.5m,南段最低点处在马槽洼,平均海拔1.8m。南北向高差1076.7m。山地范围840.5km2,平原范围504.72km2,洼地范围245.2km2。蓟州区气候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阳光充足,热能充沛,昼夜温差大,年平均气温11.5℃,降雨量678.6mm,无霜期约195天。气候特征一是季风气候鲜明,风向季节更替明显,冬季盛行西北风,夏季盛行东南风。二是气候受海洋影响较小,受陆地影响突出。三是“雨热同季”,夏季高温,季风盛行,雨水聚集。四是四季分明,春季多风少雨,夏季炎热潮湿,秋季凉爽宜人,冬季冰雪覆盖。蓟州区不仅拥有风景秀丽的自然风光,还有着千年古县的历史底蕴,成为京津冀短途旅游的热门选择。目前,蓟州区共拥有23个各种级别的景区,其中4A级及以上的景区占了6个,包括盘山风景区、梨木台风景区、黄崖关长城、独乐寺、溶洞、郭家沟景区,拥有120个具有独特魅力的旅游特色村庄。蓟州区下辖26个乡镇和1个街道,乡村旅游就覆盖了14个行政区,超过100个行政村。蓟州区紧紧把握“两山”的理念,充分利用“三年改造”工程,加强对低端农家院的改造、完善管理、提升人居环境,充分发掘旅游自然资源的潜能,将其与当地的文化、旅游、农业相融,从而促进蓟州区乡村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区域内的旅游接待量一直保持在2000万人次以上,带来的旅游收益更是超过了30亿元。

1.2  蓟州区山岳救援专业队伍建设现状

蓟州区山岳灭火救援基地于2022年建成,建筑规模为4910m2,主要包括消防车库、备勤用房、装备器材库及山岳模拟训练设施等。支队组建了40人左右的专业队,但人员属于各消防站抽调培训取证,平时团队协作训练机会少。装备器材配备了一些个人绳索救援装备器材。

2 山岳救援特点

山岳事故是指发生在山区的意外危险或灾害,山岳救援则是针对山岳事故的援助性解救行动。结合蓟州区山岳事故案例,笔者将山岳救援工作特点总结为“三个不能确定”。

2.1  救援时长不能确定

山岳救援具有突发性,要在进山前做好器材准备工作,还需要携带必要的水和食物,确保器材一次性提取,需要花费时间。蓟州区的山岳灾害往往出现在山野郊外或未经开发的野山,比如高山、沟壑、洞穴等地点,由于道路崎岖不平,消防救援队伍车辆装备很难前往现场,救援人员只能携带物资和装备负重徒步前行。被困人员因手机等通信工具信号时有时无,通信不畅,给搜寻带来困难。

2.2  现场情况不能确定

山岳事故救援可能是驴友在深山或者野山迷路,与外界失去联系,也可能是受伤无法动弹,再加上通信不畅,现场情况获取不足。还有就是事故发生时,救援工作除受到地形、交通、能见度等因素影响外,还经常会有恶劣天气影响,造成山体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现场情况会有很多不确定因素[2]。

2.3  救援难度不能确定

在蓟州区发生的多起山岳事故中,除普通的救援任务外,还包括因山高坡陡而难以开展的救援行动,很多时候会出现有限空间内实施救援。救援实施过程中,因装备有限,只能依赖于现有装备进行救援,且山岳救援往往在高空中使用绳索等器材进行救援,对救援人员来说也是心理素质的考验。救援人员长时间的体能消耗,极易造成过度疲劳,如何在确保救援顺利实施的过程中保证救援人员生命安全也是必须重视和考虑的。

3 山岳救援工作难点

3.1  救援经验有待持续提升

长期以来,消防队伍一直以处置普通社会救助和火灾事故为主。据统计,支队每年完成的抢险救援任务达近千起,但对于有特殊地形特征、特殊任务需求的山岳救援任务,每年不过10余起,救援经验积累缓慢,且此类事故专业性强、处置难点多、现场情况复杂,对救援处置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

3.2  车辆装备投入有待加大

山岳救援工作普遍任务重、难度大,车辆、装备专业性强。当前支队各消防站除了盘山消防站建有山岳救援专业队有一些绳索救援装备外,其他消防站没有配备专门的山岳救援装备,只能应对一般的救援任务。同时,消防站车辆体型较大,不具备山地行驶能力,无法有效运送人员和装备到达救援地点。另外,通信、电力等也需要加强测试和保障。

3.3  科目组训有待进一步深入

山岳救援的训练目前全国尚无统一的指导思想和教学训练大纲,专业训练水平有待提升,科学系统训练有待加强,在医疗急救、伤员转运、后勤保障、野外生存等方面还处于研究探索阶段,与救援任务实际尚有差距。在山岳救援的单兵基础训练和班组应用科目训练中,实景实装的实战训练、演练组织较少。山岳救援专业队人员比较分散,集中组训还是比较缺乏[3]。

3.4  心理素质训练有待加强

山岳救援往往都处于高山、悬崖或索道之上,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能使救援人员在救援行动中临危不惧、处变不惊、决策正确和果断行动,成功完成救援任务。然而,受安全因素影响,户外实地心理素质训练的机会极为有限,队内场地的限制也阻碍了相关训练的开展。山岳救援需要救援人员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足够的勇气、毅力、耐力,才能够应对各种紧急情况,做出准确判断,从而有效执行救援任务。然而,由于心理拓展训练的缺乏,许多救援人员难以在野外环境中得到有效的心理锻炼。鉴于蓟州区山岳救援基地的落成,应该加强心理拓展训练,并且多去野外进行实战训练,以锤炼救援人员过硬的心理素质。

3.5  联动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蓟州支队与林业局、气象局、蓝天救援队等有关部门签订了联动协议,建立了协作关系,但仍然存在合作内容局限、形式单一、手续繁琐等问题,距离紧密高效联勤联动的目标仍有较大差距。当前,蓟州区共有社会救援力量4支,分别为天津市蓟州区平安蓝天救援队、天津市蓟州区东方救援队、天津市蓟州区飞鹰志愿者协会、天津市蓟州区勇猛志愿者协会。山岳救援过程中往往需要多方力量共同参与、撒网式排查搜索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联动机制在接警调度、组织指挥、预案制订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如何完善机制,确保在山岳事故发生时,各方力量能够迅速统一行动,形成高效合力,是当前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4 山岳事故救援处置对策

山岳救援是集技术性、风险性和复杂性为一体的一项救援工作,在救援过程中必须严格落实“救人第一、科学施救”的作战原则,必须根据战略方针进行充分准备,掌握灾情,做出正确决策,并采取合理的措施,以保证被救人员的生命安全[4]。

4.1  携带有效救援装备

山岳救援在前进、搜救、救援过程中需要使用绳索、吊带、担架等器材,夜间搜救需携带照明设备,长距离长时间搜救需配备个人携行物资(高热量食物、睡袋等),山地内装备、物资补充困难,这就要求救援人员要做好前期分析研判,一次性携带齐全救援所需装备。

4.2  现场侦察准确充分

一是要迅速判断险情现状,查明事故发生的时间、被困者所处的位置、近期的气象情况等。二是要询问知情人,弄清遇险者的姓名、年龄、性别、身体状态等情况。三是要查明救援的路径、遇险者位置、周围的地形、地貌以及是否有救援器材固定的地方。准确充分的现场侦察是成功救援的基础,可为缩短救援时间,减少救援人员的潜在危险提供有力支撑。

4.3  科学制定救援计划

一是根据侦察的現场情况,确定营救方法、行动通道、备用方案,以及出现紧急情况的急救措施。二是确定救援技术,结合日常训练科目,合理分配任务分工,明确技术难点和潜在危险因素,确保安全防护到位,提出行动要求。三是合理选用器材装备,对装备进行调试和准备,对救援人员的安全防护进行检查,做好记录。

4.4  注重救援过程安全

一是在实施救援过程中,救援人员可能会因精神压力而降低操作的灵活性,甚至在操作器材时出现失误。因此,指挥员必须注意队员的每个细小动作,时刻提醒队员按照训练的程序、要求去操作。二是在处置过程中,要注意缓和紧张气氛,指导队员做好相互间的配合。三是指挥员要时刻保持冷静,如遇突发情况,应及时有效地做好应对,坚决避免伤亡事故发生。

5 提升山岳救援能力的几点建议

在山区,由于地貌、气候等因素的复杂性,山岳救援变得尤为困难,这就给救援人员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和考验。因此,为满足“全灾种、大应急”的职能要求,必须精心组织,完善相关的训练计划,加强专业化的训练,以满足当前社会的实际需求,努力培养一支山岳救援专业化队伍。

5.1  建立山岳救援联勤联动机制

消防救援队伍应结合山岳救援经验,与政府部门沟通协调,强化与公安、应急、医疗、社会救援力量等多部门的联勤联动,一旦发生山岳事故,立即由政府成立指挥部,调度多支力量集结到位,落实地方党委政府、联合指挥机构统一领导,消防救援队伍为主,社会救援力量为辅的原则,成立前、后方指挥部,前方指挥部辅助决策,后方指挥部做好后勤保障等工作。在平时,加强联勤联训,制定救援预案,从接警、调派、任务分工、后勤保障等方面进行设定,并加强实战演练,检验实战效果,提高处置能力。与社会救援力量积极交流、互通有无、取长补短,实现资源优势互补,整合社会救援力量,完善遂行出动救援编成,定期开展联勤联训联动演练,提升定点投送、远程运输、伤员转运等实战救援能力。做好与气象部门、林业局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和信息共享,及时了解气象信息、林区监控点位及时情况等信息,做好辅助决策。与山区属地政府、景区运营单位定期交流联动,要求设置3~5名熟悉山区道路的向导,事故发生时能及时到位,提供路径支持。积极推动实施与卫健委、林业局、气象局、交通局等单位的联勤联训,加强与相关单位的协同配合,开启一键式出动模式,进一步提升山岳救援事故协同作战能力。

5.2  强化山岳专业队建设水平

消防救援队伍要主动适应灾情形势变化,一方面,注重专业人才培训、专业资质认证等方面的投入,做好人员选拔工作,建立山岳救援人才库,落实考评制度,实施全程退出机制。具体而言,应该加大对理论学习的投入,完善优秀人才的选拔和培养,使他们不仅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建立一套完善的考核评估体系,使队员在思想、体能、技术、身体和心理素质上都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以便更好地完成任务;应该积极组织各类活动,以增加队员的参与度和责任感,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完成工作;利用现有山岳救援基地训练设施开展专项训练,组织技战术培训,去野外开展实操实训,提高处置能力。另一方面,积极争取上级部门和政府的支持,根据实际需要配备轻便的小型车辆和搜索、救生、照明、个人防护等器材,确保救援行动迅速、救援效率提高。同时,还应该配备精准、高效的通信设备,以便在“联得上、传得出、搜得到”的指导下,第一时间将灾害现场的信息传达给相关人员。通过利用最新的无人机搜索、红外成像、北斗和GPS定位技术,可以更有效地帮助指挥者做出正确决策,并且可以实现对人员的快速定位和远距离牵引绳投放。

5.3  规范山岳事故救援操作规程

一是规范处置程序。制定救援程序、人员分工、行动要点等,使救援行动有序开展,提高处置效率[5]。二是强化针对性技战术训练。进一步提升山岳、高空绳索救援实战能力,结合山岳、高空灾害形势特点,强化绳索救援技术单兵基础训练和班组应用科目的训练,定期组织开展实景实装的实战训练、演练,特别是要在各类灾情演练、训练中全面融合绳索救援技术,不断提升攻坚克难本领。三是开展安全防事故教育。在救援过程中现场危险较多、气候条件恶劣、食物保障不足,加强安全教育,树立安全作业观念,熟悉操作流程,做好现场安全措施。四是加强心理素质训练。山岳救援会出现在恶劣条件下实施高空作业、体能消耗严重等情况,救援人员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心理压力和恐慌,所以在平时应有意识地加强救援人员心理素质训练,提高救援人员在极端条件下的心理承压力,使其在真正救援中能够临危不乱,圆满完成救援任务。

5.4  建立山岳事故救援应急保障机制

救援队伍需拥有72h的独立保障能力,并且有住宿餐饮保障和装备器材的维修保障能力。建立物资储备机制,设立应急救援物资储备库,储备山岳救援必需的物资、装备和药剂,建立遂行保障和社会联动保障机制,对本地区的应急救援工作進行保障。

为了更好地支撑紧急情况下的救护工作,政府应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加强现场的安全防护,确保人员的健康;加强现场的交通安全,确保人员的安全;与直升机航空机构签订合作保障协议,开展兵力定点投送、物资运送、伤员转运等简单的训练,从长远发展来看,应完善空中救援力量,从而实现快速高效的专业救援。

6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由于山岳事故相较于普通的事故有着很大的随机性、特殊性等特点,因而对其展开施救就具有很大的困难。在这种情况之下,对山岳事故的救援特点以及救援困难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之上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山岳事故救援方案,能够在最大程度上降低施救过程中人员的伤亡概率,并提升救援工作的质量和效率[6]。

参考文献

[1]白晓鲁.承德地区消防救援队伍山岳救援能力现状及对策研究[J].消防界(电子版),2022,8(12):28-30.

[2]姚文生,石朝阳.张家口市多山地形条件下山岳事故特点及救援对策[J].中国应急救援,2014(1):54-57.

[3]李东昌,翟锐.关于提升山岳专业救援能力的思考[J].消防科学与技术,2021(4):579-581.

[4]鞠洪波.浅谈韶关山岳救助的现状和应对策略[C]//2018中国消防协会科学技术年会论文集,2018:400-402.

[5]侯硕.基于山岳事故救援特点和救援困难的研究分析[J].消防界(电子版),2022,8(11):75-77.

[6]金凯先.关于山岳事故救援特点和救援困难的分析[J].消防界(电子版),2021,7(1):118-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