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阅读再突破:客观题

2024-06-05 13:23
关键词:首词枝丫典故

突破口

高考对古代诗歌阅读的考查,一般都是考两道题,一道客观题(选择),一道主观题(简答)。客观题的考查范围常针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解答这类题,理解部分需要正确解读诗歌的文字,特别是古今异义字、诗人用法独到的字;理解好用典,体会诗人借助典故传递出的思想感情;借景抒情的诗,重点要把握景物特点,体会作者融入其中的思想感情。赏析包括对写法、修辞和各种表达技巧,以及结合诗歌的体裁、题材展开的分析。

突破法

古代诗歌鉴赏选择题,其考查落脚点仍是常见的四大考点(思想内容、形象画面、表达技巧、语言特点),覆盖面广,要求高,需要学生对给出的阅读材料有全面、深刻、细致的理解分析,才能够选出正确的选项。

古代诗歌鉴赏难度大,原因是难以读懂,读不懂也就无从鉴赏。故鉴赏古代诗歌,要把功夫花在读懂上。那么,如何读懂呢?要做到以下“五关注”:

1.关注题目。无论是诗还是词、曲,题目都与内容有关,或者规定了内容,或者暗示了内容,因而诗歌鉴赏要关注题目。如朱熹的《观书有感》,如不关注题目,也许会误认为是写景诗,而实际上它是谈读书好处的哲理诗。

2.关注注释。在高考卷中,为降低鉴赏难度,命题人会对影响鉴赏的疑难问题作注释,或注明生僻字词读音,或解释生僻字词意义,或交代典故内容,或介绍写作背景。被注释处往往是鉴赏的拦路虎,关注注释有助于准确鉴赏,故对注释不可等闲视之。

3.关注意象。意象是倾注作者情感、表达内容主旨的诗歌形象,鉴赏诗歌要通过把握意象去理解意境,理解情感态度和内容主旨。因此,诗歌鉴赏要关注意象,要在感知意象的基础上分析作者的情感态度和全诗的内容主旨;应熟悉古代诗歌中列举的各类意象的意义,熟悉古代诗歌意象與情感态度的四种关系:以乐写乐、以乐写哀、以哀写哀、以哀写乐。

4.关注技巧。诗歌表达技巧的鉴赏最难,因为它涉及面宽,不知从哪个角度切入。要了解表达技巧涉及的范围,最好能在头脑中“画”出表达技巧的“知识树”,将“主干”“枝丫”“果叶”都画出。表达技巧“这棵树”主要有三棵“枝丫”: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对比、夸张、衬托、反复、用典、化用、互文等;表现手法,如抒情手法、描写手法、其他手法等;结构手法,如开门见山、卒章显志、伏笔照应、层层铺垫、前后对比、起承转合等。各类“枝丫”又有若干“小枝丫”与“果叶”“果子”,要认真复习掌握。

5.关注风格。诗歌风格有豪放(如“苏辛”词)、婉约(如“柳李”词),有绮丽(如李商隐诗)、朴实(如陶渊明诗),有含蓄(如李商隐诗)、直白(如陶渊明诗),等等。鉴赏诗歌会涉及诗歌风格,欠缺相关知识就不能准确鉴赏,故应熟悉古代诗歌中介绍的各重要作家的风格。还需注意,同一作家会有不同的风格:如苏轼以豪放词为主,也有婉约词;李清照以婉约词为主,也有豪放词。鉴赏诗歌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总之,以上“五关注”是读懂古代诗歌的一把钥匙,是鉴赏古代诗歌的重要技巧。

突破题

典例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柳州城西北隅种柑树

柳宗元

手种黄柑二百株,春来新叶遍城隅。

方同楚客怜皇树,不学荆州利木奴。

几岁开花闻喷雪,何人摘实见垂珠?

若教坐待成林日,滋味还堪养老夫。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以叙事语开篇,自然流畅,第二句中,诗人使用“新”“遍”两个看似平平无奇的字,却分别写出了柑叶的嫩绿和繁盛,颇具匠心。

B.颔联先借屈原爱橘的典故表明自己和屈原对橘树的态度是高度一致的,又借李衡的典故直言自己虽为生计所困也不会对柑树存功利之心。

C.颈联想象奇特,用“闻”字把柑橘树开花似“喷雪”与花开香四溢一笔写出,又用“垂珠”形容累累硕果,将上文“怜”的内容具体化。

D.全诗名为记事篇,实为抒怀作。诗中种柑树、赞柑树并设想待其开花结果自己即可品尝等一系列描写,其实都是在抒发内心委婉曲折的情感。

答案:B。

解析:借用典故就是不直接说,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志向。选项说“直言自己虽为生计所困也不会对柑树存功利之心”和用典手法相矛盾。

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中“手种”表示亲自栽种,“二百”如数家珍,表现了诗人对柑树的喜爱。

B.颔联对偶中有对比,突出了自己喜爱柑树的原因,并暗以屈原自比。

C.颈联中,诗人眼见柑树繁花满枝,却不知将来谁能摘到如珠佳果,内心充满惆怅。

D.整首诗虚实结合,叙述栽种之事,抒写喜爱原因,描述眼前所见,又想象未来食柑之美,情趣盎然。

答案:C。

解析:“何人摘实见垂珠?”是作者内心的思考:面对着这繁花如雪,将来谁来摘取它的果实呢?难道我要一直在这里等待吗?表达的还是喜爱关切之情。

典例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3~4题。

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

苏 轼

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3.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题目看,这是一首赠答之作,是苏轼回赠张偓佺的,第三句的“知君为我新作”就是指张偓佺为我新作一首诗词。

B.上片把快哉亭及周边的景色和江南的“平山堂”景物相比,尤言快哉亭的景色有江南风范。

C.词的下片先写平静时的水面,再写风浪中的弄舟老者,这样写动静结合煞是有趣。作者借老者的顶风斗浪,表达了要勇于面对生活风浪的心态。

D.全词将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相结合,运用典故,引用诗句,把景物特点、个人情绪写得含蓄而又鲜明。

答案:A。

解析:这首词虽然是赠给张偓佺的,但并不是因为他为自己写了一首新诗词,而是新建了一座亭子。“知君为我新作”根据下句“窗户湿青红”可知新做的是亭子而不是诗词。

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通过“落日”一词可以知道这首词描写的是傍晚时的景色,“长记”一词又表明下面内容是作者的回忆。一实一虚,以虚衬实。

B.“欹枕”一词把江南烟雨形象化,仿佛身体斜靠、头部枕压着江南风雨,惬意舒畅。

C.“堪笑”一词,表明作者对兰台公子主张的不满,为下文提出自己的主张打下基础。

D.最后两句是对快哉亭边风的描写,写出这里的风充满正气,一泻千里,令人愉快。

答案:D。

解析:最后一句并不是描写,而是议论抒情,直接表明自己的主张,“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是说人只要有一身浩然正气,就能超凡脱俗,刚直不阿,坦然自适,任何境遇中都能处之泰然,享受使人感到无穷快意的千里雄风。选项误解了表达方式也误会了写作对象。

(供稿 邓木辉 金立忠)

猜你喜欢
首词枝丫典故
美梦枝丫
悬壶济世典故的由来
神回复
一只来自春天的鸟
宋高宗的眼力
七夕节有什么典故呢
画一棵有许多枝丫的“树形图”
鹿树
那些年,我们写作文用烂的典故
我记得,我记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