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文静
中外的握手之意渊源不同,而殊途同归。其无不昭示着友善与和平是全人类的共同愿景。我认为,吾侪青年应放下争斗之矛,立握手之旗。
握手,简而言之,是真诚,是尊重,是善意的最大外化,也是经济文化交融、政治合作的生动体现。握手,以一种真诚友善的姿态,自由游走于世间各地。握手是众人拾起的柴薪,涓滴汇就的江洋,拥有着强力凝聚的内核。这恰符合德贝里的共生效应:倘若独自为营,即使个体的力量再强大,也终难逃独木难支的命运。没有握手,就难以见证中欧经济共同体的繁盛,中非铁路的贯通,难以遇见人类共圆太空梦的胼手胝足,焚膏继晷。同时,握手亦是同自然、同自身、同他人的和解。也唯有在与周围“握手言和”的途中,我们方能体悟到“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的真妙,拾得龚自珍“万人叢中一握手,使我衣袖三年香”的体悟,只有明握手要义,才能赏山花万朵,觅海清河晏。
尊重是握手之先要条件。恰如纪伯伦在《初日》中落墨:“不要责怪遮蔽视线的强光,你应该寻找自己的太阳。”而尊重便是握手的太阳。尊重一如契合的榫头与握手真义的卯眼相匹配。握手并不意味着放低姿态,一味求和。失去了彼此尊重的握手,只会是一方的乞尾摇怜,只会陷入“精致利己主义者”的泥淖,“昏昏然而行,冥冥然而趋”了,最后落得个如晚清政府般“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之境地。将自己送给野狼虎狗啃食,握手岂不成为贻笑大方之事?故离开尊重的握手是虚伪主义的嘲弄,软弱主义的外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