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一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鲁迅先生在《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中第一次提出了文艺要为“工农大众”服务的方向,并且指出左翼文艺家一定要和实际的社会斗争接触,而论语派主张“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笔调”,主张文风“清淡”“隽永”“甘美”,要求作品具有“性灵”“闲适”的特点。因此在特定的环境中两派产生了“笔论”。
有人认为,文学应该关乎现实,针砭时弊;也有人认为,文学作为一个艺术门类,主要传达的是“美”的体验。
请结合材料內容,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解析】
“现实”与“美”的关系,看似矛盾,其实并不是不可解决的矛盾。“艺术来源于现实却高于现实”,文学作品都是有现实依据的,只不过通过艺术处理、变形、加工,转换成了艺术作品。
白居易就说过“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文学作品对现实有积极作用,像左翼文学那样,唤醒大众,明确前进方向是文学的作用,但纯粹表现美的文学,也并非没有现实作用。美学中有一个名词叫作“美育”,即“以美育人”,类似于陶冶情操、丰富心灵、滋养灵魂的作用。浅层次来说,文学来源于现实,又反作用于读者与现实,深层次来说,文学活动是在“美”的作用下进行的,所以不管是关乎现实,还是表现艺术,只要是文学作品,都会有“美”的参与。
题目二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握手以表友好在中国文化中颇有渊源。甲骨文“友”和金文“友”都是由两个“又”字构成,形同两只手伸向一处,也有人认为状似两只右手紧握,但均意指协调、配合。范晔《后汉书·李通传》有云:“及相见,共语移日,握手极欢。”据此衍生出成语“握手言和”,现多用于消除隔阂,化解矛盾,重新和好。
握手礼在西方亦由来已久。公元前9世纪亚述国王宝座上就刻有握手图案,荷马史诗《伊利亚特》中也出现了握手的情节。由于握手会占用原本持有武器的右手,因此被视为放下敌意与争斗,释放尊重与善意。19世纪中期以来,握手成为常见的问候方式。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搬用现代文阅读的材料;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解析】
两则材料以“握手”为关键词,从中西不同维度,溯源了“握手”的文化内涵。虽表述各异,但价值内核趋向一致,即消除隔阂与敌意,释放尊重与善意,化敌为友。这一话题既贴合学生的真实生活情境,又较好地呼应了当前波谲云诡的国际环境,落实了“立德树人”的基本任务。
作文要求是写“启示”。“启示”由“握手”的内涵生发。考生基于对握手的解析提出启示即能符合题意。譬如,就人际而言,握手意味着友善,启示在于如何协调人际关系。就国家层面来说,握手意味着尊重、意味着和平,启示在于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该如何和平共处。此外,本题在文体上并未做出明确要求,但要写出“启示意义”,体现感悟和思考,最佳文体选择应该是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