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巨人的陨落》是一部由英国作家肯·福莱特创作的历史小说。该小说以世界第一次世界大战为背景,英、德、俄、法四个国家中的小人物的成长与蜕变,一经出版便登上了《纽约时报》畅销榜第一名,并随后获得了爱伦·坡奖。本文基于格莱斯的会话含义下的合作原则,通过分析几组人物对话,解析其中的隐含意义,来进一步分析人物的性格、人物间的矛盾,进而揭示作品的主题。
【关键词】《巨人的陨落》;合作原则;会话含义
【中图分类号】I56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261(2024)09-0031-03
【DOI】10.20133/j.cnki.CN42-1932/G1.2024.09.009
一、《巨人的陨落》之简介
《巨人的陨落》讲述了在一战前后的时代背景下,英国的工人阶级艾瑟尔和贵族茉黛在伦敦街头为女性权力奔走呼号。艾瑟尔的弟弟比利,本是一名煤矿工人,因不满父亲的死板和贵族的压迫,毅然踏上了一战的战场,并在战场上遇见了茉黛的哥哥菲茨赫伯特,两人在战场上针锋相对,体现了贵族只想维护自己的利益,而工人阶级想获得更多的权益。在另一边,德国外交官沃尔特和美国外交官杜瓦辗转于各国想要阻止战争,然后事情并不能遂他们的愿,两人都不得不为了自己国家踏上战场,并且兵戎相见。在沙俄,沙皇的残暴统治使得民不聊生,在机械厂工作的两兄弟格雷戈里和列夫打算攒够船票钱就去美国。然而造化弄人,只有列夫幸运地去往了美国,格雷戈里则留在了俄国,并且踏上了法国战场。格雷戈里回国后,他所参与的人民起义推翻了沙皇的统治,并在列宁的领导下建立了以布尔什维克党为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
该小说以虚构的故事主角,还原了真实的二战前后英、德、俄、美的部分历史事件。在英国,不论保守党还是自由党都为了自己的利益迫使英国卷入战争,不顾人民的死活;妇女没有投票的权利,她们即使和男人做同样的工作也只能获得比男人低的报酬。工党在这种情况下越来越崭露头角。在德国,关于是否应奥匈帝国皇帝的邀请侵占法国,新老两代之间的分歧越来越大。在美国,威尔逊总统就德国伤害美国公民一事也陷入了是否向美国宣战的两难境地。在俄国,沙皇暴政不得人心,人民终于忍无可忍,推翻了沙皇,列宁在苏黎世逃亡18年,终于回到了祖国,并带领人民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国家—苏联。小说中这些阶级和国家之间的矛盾和冲突,都是通过人物之间精彩的对话体现的。该文中在国家政治和意识形态、女性主义、社会的矛盾与冲突方面都有值得仔细研究的方面。由于此小说出版时间不长,对它的研究并不多。本文拟在格莱斯合作原则的视角下,基于会话含义理论,对《巨人的陨落》中违反合作原则的会话进行分析,从而挖掘人物会话当中的深层含义,进而帮助读者深入理解这本当代现象级小说。
二、理论基础
美国著名语言学家格莱斯在他的哈佛大学演讲中首次提出了“合作原则”的概念,并在《逻辑与会话》一书中进行了更全面的阐述。他将“合作原则”细分为四个准则:数量准则、质量准则、关系准则和方式准则。数量准则是指说话人提供的信息量应恰好满足会话需求,既不多也不少,这意味着说话人应该避免提供冗余或不足的信息,确保所提供的内容恰当地满足了对方的期望和需求。质量准则是指说话人提供的信息必须是真实可靠的,不包含虚假或误导性的内容,这意味着说话人应该避免说谎或传播不实信息,确保所提供的内容是准确和可靠的。关系准则是指说话人所提供的信息与当前会话的主题相关,避免谈论与主题无关的内容,这意味着说话人应该围绕当前的话题展開讨论,避免离题万里或谈论与主题无关的内容,确保所提供的信息与会话的目的和主题保持一致。方式准则是指说话人应该清晰、简洁、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意思,避免使用模糊、冗长或混乱的词语,这意味着说话人应该选择清晰、易于理解的词汇和表达方式,确保所传达的信息能够被对方准确理解和接受。
格莱斯认为,在日常生活中,为了使会话能够顺利进行,说话人应该遵循“合作原则”,即保持真诚、内容相关、表达清楚且内容充分。只有遵循这些准则,才能确保会话的顺利进行和有效沟通。众所周知,在日常生活当中,人们常常不会将话说得清楚明白,经常会有“言外之意”,通过间接的方式试图让对方明白自己的意图。在人与人的对话中,话语意义有时候并不等同于字面意义,这就会造成对话中有人并没有遵守“合作原则”。格莱斯也发现了这一现象,并不是所有人会在对话中遵循“合作原则”。当说话者因为某种目的或者某种需要而不得不去违反四项准则之一,另一方通常会认为说话者始终遵守“合作原则”,并尝试去理解说话者的“弦外之音”。本文所提到的“弦外之音”与“言外之意”便是会话汉译,说话者故意违背“合作原则”四项准则是其产生的原因。如果说话者违背了“合作原则”的准则之一,并且另一方也默认说话者违反了“合作原则”,那么会话将无法进行。这也就是说,一个成功的会话需要对话双方的配合。会话含义主要包括两种类型,分别是一般会话含义和特殊会话含义,其在语用学中处于核心领域,并常常出现于文学作品当中。本文将特殊会话含义作为研究重点,通过小说中人物间的对话,分析双方违背“合作原则”所产生的会话含义进而剖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三、《巨人的陨落》中人物会话分析
《巨人的陨落》通过大量的人物对话,来推动故事的发展。通过分析这些对话,能够让读者更加深刻地理解人物性格,进而更加深入地读懂这篇小说。
(一)违反数量准则
“合作原则”中的数量准则认为说话人所提供的信息量要满足交际的需要,并且不能超过交际的需要。如果说话人违反了这两点要求,那么就违反了数量准则。例如:
“如果你是个军人的妻子,就有权每月从部队领取津贴。这不只是给穷人的,每个人都能拿到,”卡捷琳娜说,“下面还有,你家能得到便宜的煤火,便宜的火车票,他们还会帮助孩子上学。”
“还不错,”格雷戈里说,他想睡觉了,“军队能这么明智,倒是很少见。”
“但必须是已婚的人才能得到。”
格雷戈里开始明白过来。她会不会想——“你为什么要告诉我这些?”他问。
“像现在这样,我什么都得不到,”她说,“如果我嫁给一个军人,就能过得更好。我的孩子就能有吃有穿。”
“可是……你爱的是列夫。”
“我知道,”她哭了起来,“但是,列夫在美国呢,他根本不在乎我怎么样,连封信都不写。”
“那……你想怎么办?”格雷戈里知道答案是什么,但他想亲耳听到那句话。
“我想要结婚。”她说。
这段对话发生的背景是沙皇在将军们的威胁下,不得不对德宣战,并派兵进军法国,征兵列表里格雷戈里就在其中,而在之前他的弟弟列夫因为杀了警察逃往了美国,却将他的女朋友卡捷琳娜和未出生的孩子留在了国内,本来由格雷戈里照顾,但是他又不得不上战场。卡捷琳娜只有和格雷戈里结了婚,才能领到对军人亲属的补贴,她和儿子的生活才不至于那么艰难。根据“合作原则”的数量准则,她只需要说出自己想结婚,因为结婚能给她和儿子带来好处就可以了,但是在表明自己的意图之前,卡捷琳娜说了许多暗示性的话语,虽然听起来十分平常,但这超出了数量准则所要求的信息量,违背了数量准则。这是因为,卡捷琳娜不喜欢格雷戈里,但为了生活,她不得不做出妥协,更重要的一点是,她怕格雷戈里知道自己的意图后会直接拒绝她。从她的这些暗示性的话语可以看出,格雷戈里是一个有责任心并且很可靠的人,与之相反的是他的弟弟列夫,只顾自己风流快活。还可以看出,在沙皇的统治下,百姓生活得非常凄惨,甚至吃不饱饭,卡捷琳娜为了买面包甚至要凌晨两点多就去排队,这些因素最终导致人民起义推翻了沙皇的统治。
(二)违反质量准则
“合作原则”中的质量准则对会话中的话语质量提出了明确要求。它要求说话人不要说出自己知道是虚假的话,也不要说出缺乏证据支持的话。如果说话人违反了这些要求,就违反了质量准则。例如:
“一点不错,”沃尔特说,“再看看欧洲的最西端,法国野心勃勃,想从德国那里夺走阿尔萨斯和洛林的领土。”
这句话把法国客人让·皮埃尔·夏洛易斯激怒了:“那是四十三年前从法国偷走的。”
“我不纠缠这件事,”沃尔特缓和气氛,“应该说,1871年阿尔萨斯·洛林加入德意志共和国,就在法国于普法战争中战败之后。无论是不是被偷走,伯爵先生,你必须承认法国想夺回这些土地。”
“当然。”法国人坐直身子,呷了一口波尔多。
这段对话发生在一战前,菲茨赫伯特公爵邀请了国王和一些其他国家的外交代表到他的庄园。因为德国到处透露着想要发起战争的信号,作为德国的外交官,沃尔特自然成了众矢之的。在其他国家代表说出德国野心勃勃的时候,沃尔特转嫁矛盾,说俄国也侵占了他人的领土,法国也想侵占德国的阿尔萨斯和洛林,但是当法国客人说出这两个地方是普法战争中德国从法国夺走的,沃尔特却不置可否,违反了质量准则中不要说自知是虚假的话,因为他不能明确地承认这个事实,这会让自己陷入被动的境地。他却反而让法国客人承认法国想夺回这两个地方,反客为主。而后又把矛盾转移到了奥地利和意大利。这体现了沃尔特优秀的外交天赋和爱国的情感,为了维护自己国家的利益他竭尽了自己的才能,而且他也真心不希望自己的国家卷入战争。然而,他一个人却不能主宰国家的命运。
(三)违反相关准则
“合作原则”之相关准则只有一个要求,即说话人的话语要有相关性,违反这个要求即违反相关准则。例如:
他冷冷地说:“今晚你有什么打算?”当晚工党要召开一次会议,“你做了决定没有?”
“最合适的人才更应该当选。”她倔强地说。
他一脸难过的样子:“你怎么能这样对我,你说你爱我。”
“我们不应该只考虑自己,我们应该为整个党着想。”
“那我们的婚姻呢?”
“我不会因为是你的妻子,就会给你让路。”
“你背叛了我。”
这段话描述了艾瑟尔和伯尼这对夫妻在工党中的竞争情况。艾瑟尔和伯尼都是工党的重要人物,他们都希望成为领袖。然而,艾瑟尔在号召力和演讲天赋方面显然比伯尼更胜一筹,她也有更多的支持者。当艾瑟尔提到选举的事情时,伯尼却开始谈论他们的婚姻以及艾瑟尔是否爱他。根据相关准则,当艾瑟尔提到选举时,伯尼应该继续谈论与选举相关的话题。然而,伯尼明显违背了这一准则,试图利用他们的婚姻和艾瑟尔对他的爱来威胁她。这种行为反映了伯尼心胸狭窄、无能以及大男子主义。他试图通过婚姻和爱情来控制艾瑟尔,这表明他仍然认为男性优先,尽管工党一直在追求妇女的权益。相比之下,艾瑟尔聪明伶俐、能言巧辩并且善解人意。当她发现自己怀孕时,她果断放弃了竞选,并为伯尼细致入微地谋划竞选策略。这显示了她的聪明才智和无私奉献的精神。相比之下,伯尼相形见绌。他的行为表明他缺乏领导才能和政治智慧,而艾瑟尔则展现出了真正的领袖气质。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工党中仍然存在男性优先的现象,尽管他们一直在努力推动妇女的权益。
(四)违反方式准则
“合作原则”中的方式准则要求说话人能够清晰、明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避免使用晦涩难懂的语言,避免产生歧义,语言要简洁明了,有条理。如果说话人违反了这些要求,就违反了方式准则。例如:
普莱斯说:“来吧,比利乘二。”随后便走进一条平巷。
比利肩上扛着铁锹跟在后面。汤米不在身边,讓他感到心急了。他真希望自己也去清理马厩,跟他的朋友在一起。“我们要干什么活,普莱斯先生?”他问。
“你猜猜,猜不到吗?”普莱斯说,“你觉得我他妈给你铁锹是干什么用的?”
在比利12岁那年,他第一次踏入了深邃的矿井,开始了他的矿工生涯。在这个矿井里,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每当有新来的矿工第一次下井,领头人都会给他们一个“下马威”,以此来确立自己的权威,并防止新人在未来可能带来的任何麻烦。当比利向领头人询问他们即将进行的任务时,领头人却故意让他猜测,这显然是一种不直接的交流方式,违反了方式准则所要求的清晰沟通的原则。领头人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一旦比利知道了他的意图,就会有所防备,这样就不能达到他想要的效果。随着故事的展开,我们可以看到领头人把比利带到了矿井中一个偏僻的角落,让他在那里独自铲煤。他给了比利一盏即将燃尽的煤油灯,让比利在黑暗中度过了一整天。这种对待新人的方式不仅体现了矿井中严格的等级制度,也揭示了当时社会中上层阶级对工人阶级无情的压迫。这段经历对比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让他深深体会到了工人阶级在当时的英国社会中所受的苦难。这也为他日后加入工党,为改善工人阶级的生活条件而奋斗,奠定了基础。这个故事不仅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不公和压迫,也展示了工人阶级在困境中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四、结论
近些年来,用会话含义理论分析文学作品是一个创新型的视角。通过分析违背合作原则四个准则的会话行为,可以看出工人阶级诸如艾瑟尔姐弟、格雷戈里,他们都热情勇敢、反抗压迫、积极斗争、思想开放,但是贵族阶级如菲茨赫伯特却思想保守、自私自利,还可以看出并不是所有德国人都想发动战争,像沃尔特这些年轻人依然在寻找方法避免战争。通过研究会话含义,能够进一步地理解文本隐含意义,更加接近言语事实,对于读者把握小说人物特点以及理解小说思想有着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Follett K.Fall of Giants[M].New York:Penguin Putnam Inc,2012.
[2]Grice P.Logic and Conversation[M].New York:Academic Press,1975.
[3]Yule G.Pragmatics[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6.
[4]胡壮麟.语言学概论:[M].5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
[5]何自然.语用学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6]姜望琪.语用学理论及应用[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7]李超楠,李淑华.合作原则视角下《杀死一只知更鸟》的会话含义研究[J].名作欣赏,2021(24):123-124.
[8]马群英,唐喋.基于会话含义理论的《飘》中人物会话分析[J].昭通学院学报,2020,42(02):57-61.
[9]孙玉超.《飘》中会话的语用分析——违背合作原则的体现[J].语文建设,2013(32):37-38.
[10]索振宇.语用学教程:[M].2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11]杨信彰.语言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
刘立兴(1997.10-),男,汉族,山东聊城人,聊城大学硕士在读,研究方向: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