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国彦
郑浩是个网红主播,经常拍些小视频吸粉引流。这一段,他敏锐地发现“烂场雨”“小麦发芽”等话题挺热,便决定到农村去拍些有关这方面的作品,争取再涨些粉。
第二天吃过早饭,他简单收拾一下就带上直播设备开车上路了,走了约摸半个小时,就来到了朋友推荐的目的地。这里是大片成熟的麦田,受灾更为严重些,本应该金灿灿的麦田,如今满眼灰黄,特别是有些低洼处,麦穗都开始整片整片地发黑了。
郑浩吃惊地发现,他来得算晚的了,紧临高速口的一块麦田里,已经聚集了十多个网红。只见他们棋子似的分布在田间,一手拿着手机进行直播,一手拿着镰刀做出割麦的样子,同时还不停地和粉丝进行互动。郑浩不敢耽搁,赶紧加入其中,找了片合适的地方架上手机支架。
等一切就绪,他才猛然意识到,自己来得急,竟没想到要带一把镰刀。这可是最重要的道具啊,自己本来就细皮嫩肉的,没有半点农民的样子,再缺了镰刀,就更不像那么回事了。
他四处望望,只见一个老头正在地头坐着,像是这块地的主人。于是他小心地趟着麦子走出麦田,打算找老头借一把镰刀。
此时,老头正一脸愁容地瞧着田里这些穿着光鲜、妆容精致的网红主播。看到郑浩走过来,老头好像猜到了他的来意,不待他开口,就有气无力地说:“镰刀没有了,就那一把,早被那个姑娘拿去了,要不你们轮换着使吧。”
郑浩一看,可不是嘛,这十多个网红里面,只有四五个在表演割麦,其余的都在那里等镰刀用呢。他看僧多粥少,便不急于开播,索性和老头聊起天来。
老头姓李,正是这块地的主人。由于连日的阴雨,成熟的小麦无法收割,穂上的籽粒有的已经开始萌动了。如今好不容易盼到雨停了,收割机又变得紧张起来,怎么都联系不到。李老汉急得两眼冒火,索性打算自己用镰刀割。他明知道这样根本不顶事,但寻思着能抢一点是一点。没想到的是,刚来到田里,就看到这些网红在田里“帮忙”,镰刀也被他们借走了。
从李老汉的语气里,郑浩隐隐感到李老汉对他们这些网红并不是十分欢迎,就亲切地说:“大爷,我们是来帮助你的呀!您老可不要小看网络的力量。”
老头看看他,不客气地说:“帮助我?帮到我啥了?你们一群还不顶我一个人割得多呢!”郑浩脸一红,刚要辩解,李老汉又指着田里一个长发飘飘的女网红,情绪有点激动地说,“你看看,她对着手机叽叽喳喳嚷了半天,割的还没踩倒的多呢,这不是帮倒忙吗?有本事帮我找台收割机来,要不然就帮着把芽子麦给卖了!”
听着李老汉的话,郑浩心里忽然一动,问李老汉:“麦子发芽就不好卖了吗?”
李老汉没好气地说:“你说呢!唉,要是再下两天的话,估计麦子就要烂田里了,做饲料都难。”
郑浩又不合时宜地问:“当饲料的话能卖多少钱一斤。”
李老汉长叹一声,浑浊的泪水开始在眼眶里打转:“听人讲也就六七毛吧。”
郑浩心里默默合计一番,对李老汉说:“大爷,把你的手机号给我,让我试一试,看能不能帮助你。”
李老汉茫然地看着郑浩。郑浩解释说:“我表哥是做粮食生意的,我回去问一问,看能不能把你的麦子给收了。”
李老汉感激地点点头,急忙报出了自己的手机号。郑浩趁机说:“那就麻烦您老配合我先录一下作品的前半段视频。”
李老汉不太明白。郑浩引导他说:“就是说一说种地多么不容易啦、粮食多么难卖啦之类的。”
李老汉虽然不会录,但想了想还是答应了。于是郑浩就开始一句一句地教李老汉说台词。演练得差不多了,郑浩就急忙返回田里取回来支架,在田边扎好,调试好手机,开始和李老汉有问有答地摆拍起来。
不一会,视频就錄好了。郑浩对李老汉的表现很满意。他做这样的事情已经轻车熟路了,之前就录了不少这样的作品:找些农村里条件不好的孤寡老人,真真假假地给他们送些米面粮油之类的东西,让他们配合着录视频。这个办法很奏效,没少给他涨粉。
回到家,郑浩就联系表哥,把事情原委讲了一遍。
表哥揶揄他说:“哟,看不出你这次还当真了。”
郑浩赶忙求表哥:“哥帮帮忙,既是做好事,也是作品需要。”
表哥沉吟了半晌,说:“不过今年的价格还没出来呢,我也不能贸然出手啊。”
郑浩出主意说:“那就参考往年饲料麦子的价格呀。看样子老头也就五六亩地的样子,五六千斤顶天了,你就算亏,还能亏到哪里去!”
表哥说:“往年一般是八毛,不过今年应该会稍低一些,我最多给他七毛。”
郑浩一听符合李老汉的预期,就忙不迭地答应下来。挂掉电话,他就立马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李老汉,叮嘱李老汉说,麦子收割下来就给他电话,到时候他带着车去上门收购。
事情安排好,郑浩就开始着手设计作品的下半段。他相信,这个作品发布出去,效果要远比“关爱孤寡老人”那样的作品好得多,到时候,流量不蹭蹭地往上涨才怪呢。
郑浩等啊盼啊,几乎一天一个电话追问。五六天之后,李老汉终于来电话了。不过,不是劳他大驾去拉麦子,正好相反,是告诉他麦子已经卖了,不麻烦他了。
郑浩心里顿时凉了半截,情急之下埋怨起李老汉来:“大爷,咱说的好好的,你咋不声不响卖给别人了?你这是违约啊!”
李老汉笑了,说:“我说小伙子,省得麻烦你,这对你来说也是好事啊,你咋反过来埋怨我呀?再说,咱又没订合同,我违啥约呀?”
郑浩一时不知道该怎么说。他不甘心地问李老汉,麦子卖多少钱一斤。李老汉卖起了关子,乐呵呵地说:“你猜。”
郑浩有点不耐烦:“这我哪儿猜得到!八毛?”
李老汉提高了嗓门道:“一块一!”
郑浩吃了一惊。李老汉接着喜滋滋地说:“麦子卖给县里了,听说是按国家给老百姓的保护价。他们测了我的麦子,说发芽不算太多,没超标,给到了一块一。”
郑浩心里虽然有点失落,但还是出于礼貌说:“那就恭喜你了。”说完,举着手机的手无力地垂了下来。电话还没挂,只听李老汉还在那里感慨,声音不大,但很清晰:“看来呀,真要遇上事儿,还得靠国家呀!指望这红那红,能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