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上)

2024-06-05 13:24李龙
作文周刊·七年级版 2024年17期
关键词:鸿儒

李龙

那是一位如巨龙般蛰伏的科学家,身下涌动的是黄金般耀眼的科技之光;那是一位用动作传递声音的辛勤园丁,用知识与爱浇灌着纷繁多姿的娇嫩花朵;那是一只在暴雨中不断发声的大喇叭,于微末中发出生命的强音;那是一条畅游于海底的美人鱼,即使有海草纠缠,依然能冲破束缚,开辟属于自己的新海域;那是一株秋天的稻穗,结着累累稻米,依然躬耕于田间地头,为世界带来稻香。车胤囊萤,终成大家。耀眼的奖杯只是一种形式,他们的事迹才是留给我们的最宝贵的财富。

俞鸿儒:时代塑鸿儒

风洞,又称飞行器的“摇篮”,淬炼了“东风”导弹、“神舟”飞船等大国重器。其研究制造者——中国科学院院士俞鸿儒,为了捕捉一个0.1秒的动态数据,在岗位上足足坚守了五十年。

九十年代,在科研上极具探索精神的俞鸿儒不顾团队成员的反对,选择了危险系数较高,国际上无人敢用的驱动方式,以极低的造价,领导建成了爆轰驱动风洞,成为了世界研究的热点。

2012年,设计出JF-12、让风洞实现跨越性发展的俞鸿儒院士,在上报奖项时,却将自己的名字署到了最后,他说:“荣誉该留给年轻人。”

◆颁奖辞

前辈布下的奇子,蛰伏深空的巨龙。做别人不敢做的,做别人做不成的,他独辟蹊径,一往无前。拨开科学的雾,荡去岁月的尘,我们看到一位科学家黄金般的心。

◆解读

每一个奇思妙想中必定隐含着闪光的激情,每一次创新实践中必定蕴藉着深挚的热望,而这些力量足以突破陈规的藩篱,为新事物的孕育创造条件。面对质疑,俞鸿儒说:“我不怕反对,没人反对,可能是平庸的工作。”在变动不居的世事中,唯有敏锐地追寻科技创新,方能百战不殆。

刘玲琍:春风拨清音

年轻时,刘玲琍怀着一颗对听障人士朴素的爱心,报考了聋哑教育专业。任教后,她一边上课,一边编写教材,自创唇舌操、触摸法和情境教学法,让学生摸着自己的喉咙,模仿口型,学会有意义地发音。

对学生而言,刘玲琍既是老师,又是妈妈。她日复一日细心照料学生起居,带学生去不同的社会环境中学习说话,又将因父母外出打工、无人看护的孩子带回家中,倾力照顾长达两年。

◆颁奖辞

眼耳鼻舌身意,色香声味触法,用尽所有,为生命解锁。她从命运那里夺回一副又一副翅膀,带领孩子们飞离寂静的牢笼。听,每一个新的发音,都打开一个新的世界。

◆解读

言语康复特教老师刘玲琍,扎根特教讲台三十三年,用自身经验为更多的孩子带来希望。一张张小嘴开始说话,一颗颗心灵不再干枯,一声声谢谢温暖师心。刘老师秉持着一颗“萤烛末光,增辉日月”的心,为一个又一个听障学生找回了声音,在孩子们的无声世界里架起了沟通的桥梁。

孟二梅:大义勇必為

北京市门头沟区大台街道落坡岭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孟二梅,以中流砥柱的姿态,在倾盆暴雨下,于泥沙洪流中,带领落坡岭三百位居民,为K396近千名乘客支撑起生命的庇护所。

在风雨中,她向恐慌的乘客们郑重承诺:“只要我有一口吃的,就不会让大家饿肚子。”为了保证乘客们的温饱,落坡岭居民门户大开,村民们冒雨上山摘菜,煮了无数的面,熬了无数的粥。村中最年轻的孟二梅更是忙碌数日,不眠不休。乘客们动情感叹:“他们待我们就像家人一样”。

◆颁奖辞

安顿落难者,照顾乡亲们,一句话驱散冷雨,一握手温暖人心。是谁在偏僻的角落里,排布下如此可信赖的人?过去无缘相识,因为她平凡,危难中堪当重任,因为她不忘初心。

◆解读

灾难陡然降临,为守护近千名滞留于山野的乘客,落坡岭社区的负责人孟二梅勇担重任,组织全村居民安顿灾民,倾力尽心。她说:“我是共产党员,我一定要保证我们所有群众的安全。”孟二梅以信念顶住灾难,以大爱庇护人民,用渺小的身躯在暴雨肆虐的洪流中筑起了一方生命的港湾。

张雨霏:洲暖水花美

获得如今辉煌战绩的张雨霏,一路走来并非坦途。在父母的熏陶下,张雨霏自幼习泳,她曾一度认为,自己能凭借天赋在赛场上一路高歌猛进,但里约奥运会的失利让她的美梦破灭了。

认识到自己与外国选手尚且存在较大差距的张雨霏,决定通过改变技术来提升速度。而改变技术则意味着一切从零开始,这对彼时被查出患有先天性脊柱侧弯的她而言是十分困难的事情。“只要你打不死我,明天的我就会更加坚强”,张雨霏默念着这句从儿时起就坚信的话,一头扎进了“累到哭”的高强度训练。终于,张雨霏不负拼搏,在东京奥运会上斩获了两枚金牌,成为世界泳坛新一代“蝶后”。

◆颁奖辞

宁可肌肉在深夜里燃烧,不让情绪在失败中沉沦。哪吒,就是要脱胎换骨;蝶后,一定是蝶变之后。探索运动的极限,收割青春的金牌,冠军是胜者,更是逆境中崛起的人。

◆解读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面对身体上的缺陷,张雨霏在低谷中崛起,勇于改变技术,加倍地刻苦训练,终在奥运赛场上逆袭摘金,成为泳坛新生“蝶后”。持一颗不畏逆境、乐观向上的心,怀一腔直面惨淡命运的孤勇,方能在困难的缠缚中成功涅槃。

杨华德:稻香使情深

在布隆迪饥饿的孩子们的身上,中国援非高级农业专家组组长杨华德看到了年少的自己。在杨华德记忆中,儿时那段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日子,因为一位农业技术人员的到来,迎来了终结——水稻量产加倍,全村人都吃上了饱饭。

当同龄人开始展望退休生活时,杨华德却主动争取成为援非团队中的一员,带领专家组在布隆迪推广杂交水稻种植技术,让当地的水稻产量足足翻了六倍。

经过杨华德数载的辛勤耕耘,当全球重度粮食不安全国家数量连年上升的时候,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的布隆迪的饥荒人数却大大减少。杨华德为非洲带去了温饱,带去了财富,也带去了中国的善意与诚挚的情谊。

◆颁奖辞

丝绸包裹的种子,来自中国,饱满飘香的稻谷,长在非洲。从一个项目,到一个产业,黄皮肤汉子的执着,让黑皮肤的兄弟,理解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意。稻浪千重,路远情长。

◆解读

带去一粒种子,收获一方良田。农业专家杨华德受少时为村落带来温饱的农业技术人员的影响,走上了学农道路。退休后,他又申请援非,赶赴遥远国度,为贫瘠的土地带去累累的收成,为困苦的人民带去美好的生活。无数如杨华德一般远赴他乡、建设异邦的国人,彰显着中国实现人类命运共同美好愿景的决心,为水深火热的世界降下了和平发展的甘霖。

猜你喜欢
鸿儒
裕河雨
仙境滇池
Conformational change-modulated spin transport at single-molecule level in carbon systems
前 夜
桂游联
不同畜禽骨蛋白肽的制备、理化特性表征及其生物活性
分子枪
小骨窗微创手术治疗老年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
一代鸿儒王应麟
卞鸿儒对辽庆陵石刻研究的学术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