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君
摘要:近年来,国有企业在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大背景下,把科技创新作为“头号任务”,将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作为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抓手。然而,当前在科技创新能力和科技管理体制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基于此,本文主要围绕国有企业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在技术创新主体地位、科技组织管理体系、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四方面的挑战,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旨在为构建创新驱动的科技体制机制和加快科技管理职能转变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国有企业;科技;体制机制;创新驱动
DOI:10.12433/zgkjtz.20240729
近年来,我国科技产业发生了重大变革,也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当前,国有企业改革持续向纵深推进,新一轮提升行动蓄势待发,对科技创新能力提出更高需求。国有企业作为我国科技创新的重要主体,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变革尚面临诸多挑战。通过研究发现,要想有效解决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就必须加强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以促进和优化体制机制为突破口,从而真正提升和保障科技创新的源动力和综合实力。
一、新形势下国有企业推进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变革的必要性
(一)国际科技竞争形势日益激烈
信息技术给全球科技产业带来了激烈竞争,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也带来一定的压力和技术挑战,而科技创新是企业提升国际核心竞争力和加强风险管理的重要法宝。作为国家的重要支柱,国有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承担着重要的责任。体制机制创新作为国有企业创新必不可少的软实力,是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和人才链深度融合,释放创新活力的重要保障,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二)新兴技术颠覆传统业务日益紧迫
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新技术给传统行业带来了极大冲击,极大影响着行业发展和产业格局的发展。严峻的市场竞争形势对传统行业的商业模式、技术能力、人才引进以及管理效能提出了巨大挑战。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是适应行业变化、提高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迫切需求,也是驱动传统行业打破发展困局、提升发展质量、培育竞争新优势的必然选择。
二、新形势下国有企业推进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变革的挑战
(一)技术创新主体地位
国有企业特有的利益分配机制、投资决策机制等管理体制使其在技术创新方面的内在动力和压力有待提高。长期以来按部就班的管理模式以及技术创新的时间成本和风险成本也让部分国有企业望而却步,难以真正调动内在创新驱动力,技术创新主體地位有待增强。
(二)科技组织管理体系
国有企业组织机构较一般企业更为繁杂,从决策层、执行层到职能部门的管理层和执行层,还有分、子公司、下属机构的管理层和执行层,其垂直分工的传统金字塔式结构给高效管理带来了很多挑战。要进一步做实科技研发体系建设和有效配置使用资源,还需建立强有力的科技创新统筹协调机制和决策高效、响应快速的扁平化管理机制,保障上下通畅、左右衔接。
(三)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科技竞争本质上是人才竞争,科研人才队伍建设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影响。高水平科技人才短缺是国有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的重要因素之一,要建立合理比例的科技人才队伍结构,培养、选拔、激励不同类型的战略科技人才离不开结构性的、科学合理的高人才梯队计划和顶层科研人才培养设计。
(四)科技成果转化
科技成果的转化及产业化与企业科技水平和经济效益息息相关。当前,国有企业还存在管理经验不足,科技转化资金不足、科技创新技术不够成熟、科技成果推广体系还不健全等问题,还需持续加大创新成果转化平台建设、增加转化资金投入,加强科研技术体系建设,完善科技成果推广体系。
三、新形势下国有企业推进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变革的思考与应对策略
在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大背景下,国有企业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变革应适应科技创新的规律和需求,围绕科技发展战略规划、科技创新研发投入、科技创新协同合作能力、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和知识产权管理六个方面进行实践设计。
(一)科技发展战略规划
科技发展战略规划作为国有企业科技战略的顶层设计,以贯彻落实国家创新发展战略为主体思路,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重点。制定战略规划过程中,高层管理人员或技术专家应充分参与和调研国内外行业技术发展趋势和重大科技动态,正确认识产业发展的目标需求和面临的主要技术挑战,增强主体责任和主人翁意识,聚焦目标、衔接一体、量化指标、成果转化,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做好规划重点任务实施。将规划中的重点任务进行分解,明确各项任务的负责人、时间节点和预期成果。同时,建立任务之间的相互衔接和协调机制,确保各项任务有序推进。
第二,滚动修编规划。对科技发展战略规划进行滚动修编,从而适应国内外科技发展趋势和市场变化。在修编过程中,全面评估规划的实施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和修编方案,不断完善和优化规划内容。
第三,强化规划实施的跟踪分析。定期收集和分析规划实施过程中的数据和信息,对规划实施情况全面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调整和改进。
第四,健全规划落实体制机制。包括建立专门的规划管理部门和协调机制,制定规划实施管理办法和监测评估方案等。
第五,定期开展监测评估。根据监测评估结果,及时发现问题,同时,将监测评估结果作为对企业领导人员绩效考核的参考依据之一,加大规划实施的效果。
(二)科技创新研发投入
科技研发经费是体现科技创新活跃度的直接指标之一。研发投入的规模和强度指标反映企业的科技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体现企业对科技创新活动的重视程度和支持力度。加大研发投入的主要方面可以考虑从企业研发及相关投入(研究与试验发展、R&D人员、R&D经费内部支出、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专利等)、开发项目投入(企业自选、政府部门科技项目、其他企业或单位委托项目、境外项目、其他项目等)、开发活动及相关投入(研究开发人员、研究开发费用、研究开发资产、资金来源、研究开发机构等)方面加强和提升。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第一,增加研发经费的投入。包括从政府部门争取更多的科技项目经费、从金融机构获取更多的科技贷款等。
第二,加强研发人员的引进和培养。积极引进高素质的研发人员,注重对现有员工的培训和提升,提高科技水平。
第三,加强企业研发机构的建设。建立研发中心、实验室等机构,提高研发能力和科技水平。
第四,尊重科研活动的客观规律。在进行科技项目时,要充分尊重科研活动的客观规律,放管结合,进一步释放创新活力。
(三)科技创新协同合作能力
协同创新是科技创新的热门高效模式。当前,科技合作模式尚难匹配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标准和要求。合理配置境内外、地方以及产学研联合等科技创新资源,进一步打破视野格局、思想意识,推动科技资源的共享和交流,整合并发挥科研力量优势,优化配置和互补发展,形成科技创新网络,对建立健全激励创新的体制机制、推动科技整体创新、提升创新效率和创新能力有着重大促进意义。具体包括:
第一,加强国内和国际合作。国内的科技创新资源相对有限,需要加强国内和国际的合作,充分利用国内外资源,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企业、政府的联系和合作,推动科技资源的共享和交流,实现互利共赢。
第二,推动企业间的合作。企业之间采取合作研究、共建研发中心、共同开发市场等方式进行合作,实现资源和技术的共享,提高创新能力。
第三,加强产学研合作。产学研合作是指企业、高校和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采取联合研究、共建实验室、共同开发新产品等方式,实现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的最大化。
第四,建立科技创新平台。通过建立科技园区、科技创新中心、科技孵化器等方式,提供科技创新的硬件和软件支持,促进科技创新资源的共享和交流。
(四)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
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对于提高关键领域和技术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创新型人才队伍的培养和成长发展,离不开良好的柔性化管理机制,也离不开健康和谐、合作、包容的文化氛围等。要做好引进、培养和激励科学家、领军人才管理机制,全面评估并用好、用活技术序列考核晋升、专家评聘等政策,具体包括:
第一,建立良好的柔性化管理机制。创新型人才队伍的培养选拔和成长发展需要一个良好的柔性化管理机制,为人才提供更加灵活、多样化的成长空间和发展机会。例如,采取项目长负责制、团队制等方式,让人才在不同的领域和岗位之间流动,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第二,营造健康和谐、合作、包容的文化氛围。创新型人才队伍需要健康和谐、合作、包容的文化氛围来支持其成长和发展,促进人才的交流和合作,增强人才的凝聚力和创造力。例如,开展团队建设活动、举办学术交流会议等方式,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
第三,畅通科技人员职业发展通道。为了吸引和留住优秀的科技人才,需要畅通科技人员的职业发展通道,让他们看到更多的晋升机会和发展空间。例如,建立技术序列考核晋升等政策,为科技人员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
第四,做好青年科技人才培养使用工作。青年科技人才是企业未来的希望和动力,需要加大青年科技人才培养使用力度,建立青年科技英才培养长效机制,提供更多的培训和发展机会。
第五,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考核体系。科学的人才评价考核体系是人才选拔和激励的关键因素之一。在人才评价考核方面,应创新人才评价机制,优化科技人员评价体系,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指标,并将“诚信”纳入人才评价体系等。
(五)科技成果转化
科技成果转化是科研创新工作的最后一公里,科技成果主要指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研究两个阶段项目的科研成果。科技成果转化关键四要素主要包括:
第一,建立科技成果评价评估体系。这是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基础。这一体系包括技术评估、市场评估、财务评估等各方面评估,以此预判科技成果转化的可行性和经济性,为后续的转化工作提供参考。
第二,建立转移转化孵化平台。这是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关键平台。在建立该平台时,要充分考虑技术成熟度和市场成熟度两个因素。技术成熟度指的是科技成果在技术上的可行性和可靠性;市场成熟度指的是科技成果在市场上的需求和应用前景。通过建立转移转化孵化平台,扩大科技成果的应用范围,加快进入市场的速度。
第三,建立健全转化风险应对机制。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存在着一定风险,需要建立健全的转化风险应对机制,包括风险评估、风险预警、风险应对等,通过对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全面的评估和预警,及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减少风险对转化过程的影响。
第四,建立激励约束机制。这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手段,可以激发企业和研发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的效率和成功率,增强企业技术创新的源动力。例如,采取股权激励、奖励措施等方式激励研发人员,采取一定的约束措施,例如,违约金、赔偿等方式来约束研发人员的行为。
(六)知识产权管理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是企业的“命门”。对自主可控支配的知识产权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是国有企业在知识产权方面的重点管理方向。战略层面,以保障企业经营与创新为导向,将知识产权纳入中长期发展战略,聚焦重点技术攻关方向和关键业务领域,依托重大科技项目和国家、社会及企业等各类创新平台,培育高質量、高价值的原创型专利,并成立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整合优化和维护内外部资源,促使知识产权价值利益最大化;执行层面,加大对员工的专业培训,从意识培养、机制建设和实务操作等方面提升知识产权开发、保护能力和水平,外部可以借助知识产权专业机构的力量,保障知识产权在技术、法律和商务等多方面的组织工作和人才管理。
四、结语
在全球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背景下,科技体制机制的改革与创新已成为推动国有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而解决国有企业科技创新面临的问题,还需从多个维度进行改革和创新。只有持续坚持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指引,国有企业才能更好地发挥自身优势,提升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武国峰,戴云云,还红华.科研事业单位实施扁平化管理的探讨[J].农业科技管理,2022,41(05):41-43.
[2]陈景彪.我国科技创新人才体制机制的改革与完善[J].行政管理改革,2022(09):53-61.
[3]赵前.基于世界一流企业特征的石油公司比较研究[J].中国石油企业,2022(09):72-79+127.
[4]韩景宽,何宁,王钦,等.以科技体制机制改革驱动企业科技创新的探索与实践——以中国石油规划总院为例[J].石油科技论坛,2020,39(01):23-28.
[5]黄苓渝,王建文,印海燕.提升国有企业科研院所创新
活力的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思考[J].人才资源开发,2023
(03):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