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了提高老人在旅游景区的游览体验和适应景区环境,探索一种能广泛适用于旅游景区的户外座椅的设计方法。首先通过文献研究和用户访谈识别代表旅游景区户外座椅特征的关键字,且分析所得的结果与文献研究的结论基本一致,从而确立座椅主要特征;然后依据层次分析法(AHP)将关键字构建成旅游景区适老性户外座椅的融合设计指标体系,并计算各指标权重;最终基于分析结果与指标体系的构建对融合设计理念的户外座椅设计方法进行了探讨,并将一款户外座椅的设计分析、标准制定、方案设计与综合评估进行了实践流程的验证。该设计流程提升了设计过程中决策的客观性。研究结果表明,综合运用定性分析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能将理念贯彻至设计实践中,使旅游景区适老性户外座椅设计方案起到人-物-空间相融合的作用,为适老化设计提供创新思路。
关键词:融合设计; 旅游景区; 适老性; 户外座椅创新设计
中图分类号:TU246.2文献标志码:A
0引言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旅游业的复苏,旅游景区中老年人口逐渐增多。老年人是旅游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适应旅游景区环境,旅游景区需要适合老年人使用的设施和服务。户外座椅作为旅游景区的重要设施之一,对老年人的舒适性、安全性和社交需求有着重要的影响。然而,当前存在的户外座椅设计往往只考虑了一般人群的需求,忽视了老年人的特殊需求;又或者为了显示自己作了适老性设计而在户外座椅上设置显眼的标识、扎眼的设施,让老年人在使用过程中感觉自己接受了特殊设计的照顾。设计出既适合老年人休息,又兼顾全年龄段的使用者,并且符合大众审美的旅游景区户外座椅,是本研究的目的。
1适老性设计理论与旅游景区公共座椅的需求分析
1.1适老性设计理论与及其内涵
适老性设计,又被称为老年友好设计或老年适应性設计,是一种关注满足老年人需求和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的设计方法,主要指在产品设计、环境设计、服务设计等方面充分考虑到老年人的特殊需求和使用习惯,让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依然能够方便、自如、独立地进行各类活动。这种设计方法认识到老年人在身体能力、视觉、听力、认知能力等方面可能存在的变化,因此在设计产品、环境、服务等方面尽可能地考虑到这些需求。
适老性设计主要包含易于进出和移动、舒适的空间布局、安全设施和措施、易于操作和理解以及符合人体工学原理等方面的内涵座椅。总的来说,适老性设计的目标是为老年人提供一个安全、舒适、便利和有意义的生活环境。
1.2融合设计内涵
融合设计是2021年陆激等人在《无障碍融合设计与应用》一书中提出的[2],融合设计是一种革命性的无障碍设计思想,可以为无障碍设计带来新的思路和方法。作为一种自觉的设计行为,融合设计思想以大同理念为思想基础;融合设计是无障碍设计;融合设计也是带有普遍性的的设计方法论;融合设计是面向未来的设计。
融合设计重视使用者的感受,明确设计的目的是以人为中心,而且“一个都不能少”,注重从对人行为的观察和分析入手。融合设计的关注点是功能,通过功能的组合和优化,为已有产品融入新功能,但也不意味着忽视形式,将形式融合在功能里。融合设计是看不见的设计,不要把适老化、无障碍这类标签贴在设计上,要让适老化设施融入日常环境,让人在便捷、舒适的生活中,不会感觉自己接受了特殊设计的照顾。
1.3旅游景区公共座椅的需求与适老性设计趋势
1.3.1旅游景区对座椅的需求
旅游景区通常是休闲的场所,让人们有一个舒适的地方休息和放松,需要设置适量的座椅。旅游景区也是社交和交流的场所,座椅的设置可以方便人们坐下来交流、分享和互动,照顾观赏周围的自然美景。旅游景区通常有较多的老年人,需要便利,设置座椅可以让他们有一个休息和等候的地方,方便活动和交流。
1.3.2适老性户外座椅的设计趋势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普遍认为户外座椅首先要适应老年人的行为习惯,满足舒适性需求;针对老年人普遍存在的身体问题,认为改善老人起立困难是研究重点;从智慧城市的角度出发,将户外公共座椅功能化、智能化也是一大趋势。因此,为老年人提供安全、舒适、起立方便的座椅,并减轻老年人心理上的障碍感[6],是适老性户外座椅设计的趋势。
2旅游景区适老性户外座椅融合设计方法探讨
2.1融合设计在旅游景区适老性户外座椅设计中的体现
融合设计在旅游景区适老性户外座椅设计中主要探讨人-物-空间三个融合维度,既要强调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和行为需求,也要运用恰当的设计手法突出对其他年龄段使用者的尊重,体现“一个都不能少”的人文关怀,并且强调在户外座椅中适当地融入多种功能,以满足不同需求,从而减少特殊性物体的存在,还要在大同理念的融合设计中作到和而不同,在不同旅游景区中因地制宜地实现整合、发挥,体现产品与环境的融合。
2.1.1旅游景区适老性户外座椅设计中人与物融合
老年人和其他年龄段的人都是旅游景区的使用者,人与环境代表旅游景区适老性户外座椅设计要素的两端。因此,座椅要提供休息、社交交流的空间等基本功能。对老人而言要确保老人坐下方便,站立时有足够支撑;对儿童而言首要考虑安全,不被磕碰;对其他年龄段的使用者而言则更注重座椅的舒适度,总之在生理和心理层面体现以人为中心的设计思想。
2.1.2旅游景区适老性户外座椅设计中人与空间融合
旅游景区在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各不相同,空间范围有大有小,形态各异,在设计户外座椅时需要综合考虑老年人和其他年龄段人的需求,比如能够更好地欣赏、享受自然美景和人们交流和互动的社交需求。通过合理的布局和设计,创造出舒适、安全和愉快的户外活动空间,让人们能够更好地享受自然的美。
2.1.3旅游景区适老性户外座椅设计中物与空间融合
融合设计不单体现在使用者“一个都不能少”的普遍适用性,也体现在户外座椅的外观设计与自然融合,座椅与周围的自然景观相互呼应,与旅游景区风格相呼应,并运用恰当的形式美法则,使用合适的材料、造型、色彩等使户外座椅符合大多数使用者的审美。
2.2旅游景区适老性户外座椅融合设计方法
融合设计,顾名思义就是要将不同的要素放在一起,同时还必须通过一定的手段,将之融合成为一个整体。和一般产品的设计方法不同,旅游景区适老性户外座椅融合设计首先要关心融合的对象是什么。融合的对象可以分为物象(定义为“加”)和心象(定义为“赋”)两大类。“加”即增加一个或多个客观因素,“赋”是更主观一些的因素,这些因素不一定都会用到,但从这些因素入手进行设计。
2.2.1加
运用融合设计的方法时,首先增加客观因素,可以有三方面的考虑,比如增加户外座椅的功能单元,以一般解决特殊,但简单的组合不是增加功能单元;或者增加户外座椅的功能要素,尝试打破传统的思维惯性,丰富户外座椅的功能或意义;或者不考虑前两种因素,保留传统户外座椅的“形”,但增加或改变户外座椅的“姿态”,这种姿态可以是方向,也可以是位置。
2.2.2赋
其次赋予相对主观的因素,同样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考虑,比如利用某种可辨认、有标识性的形式,赋予户外座椅更多的辨识度和审美价值,这里的形式也可以是颜色;赋予户外座椅新的功能,可以使用废旧材料改造成座椅,也可以是形式的再挖掘;赋予户外座椅额外的使用场景,不必要求与功能有关,但是可以为功能增加附加值,吸引更多人使用。
3旅游景区适老性户外座椅融合设计的应用
3.1基于文献分析、访谈的旅游景区适老性户外座椅融合设计分析
运用文献分析和访谈的方法,对旅游景区中适老性户外座椅的融合设计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准确的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寻求融合设计问题最佳解决方案。设计方案应体现与旅游景区的融合,与适老性设计的融合,以符合旅游景区、适老性设计和户外座椅的指引要求。为了验证现有文献分析得出的关键字与旅游景区老人对户外座椅的需求匹配程度,邀请了50名旅游景区中的老人进行了访谈。访谈提纲主要关注的是人、户外座椅和旅游景区这三个方面的需求。整理好的访谈文档再进行关键词词频分析,分析户外座椅适老设计关键词“安全”“舒适”“耐用”“支撑”“扶手”“多功能”“防滑”“易辨识”的出现频率是最高的。在对户外座椅与旅游景区融合需求的访谈结果分析中,关键词“舒适”“安全”“美观”“多功能”“易清洁”的词频最高。在统计人们在旅游景区空间需求的关键特征词时,发现“社交”“娱乐”“休闲”“便利”“服务”“活动”等词汇的频率很高,这些与在进行文献分析时总结的关键点高度一致。
3.2设计方案
根据文献分析、访谈等得到的关键词,围绕这些关键词和融合设计理论进行旅游景区适老性户外座椅方案融合设计。
长方形单体模块设计,可以单个模块或一组重复的座椅模块进行组合使用。针对不同的场地空间灵活使用,在满足旅游景区游客的休息功能同时,方便座椅移动和组装,也可实现社交场景的营造。坐面设计主要采用有机流线型造型,符合人体工程学的坐姿和深度,形成流畅凹凸的曲线。坐椅坐腿使用深色不锈钢支撑材质,隔离地面湿气,保持座椅干燥舒适(图1)。
4结束语
在研究适老性户外座椅的设计时,引入融合设计理念可以更系统地解决旅游景区老年人需求的问题。这也是学习融合设计的实践活动,有助于建立人、物、空间和谐共生的户外环境。具体而言,将人与物、人与空间、物与人、物与空间、空间与人、空间与物融合的六位一体的设计指标体系应用于户外座椅设计中,能够提供充分的指导,实现理论研究到设计创新的完整闭环。虽然设计案例着眼于旅游景区环境中“人-物-空间”的融合,但后期可能涉及到的座椅生產、使用中可能面临的问题还考虑得不够完善。完整的设计实践方法应该包含对座椅生命周期更长的探索,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完善适老性户外座椅的设计方案,并进行实际应用和评估,使其更具可行性。
不仅仅是适老性户外座椅,旅游景区还可以采取其他措施来吸引和照顾老年游客,例如提供导览服务、优化交通和推出老年优惠等方式。景区的融合设计理念不仅适用于户外座椅的设计,还可以应用于其他景区设施的创新设计,以追求“天下大同”。
参考文献
[1]曾博伟,魏小安.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16:236.
[2]陆激,周欣,吕淼华.无障碍融合设计与应用[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21.
[3]孙斌宾,杜鹤民.基于扎根理论和FAHP的适老座椅设计评价与应用[J].座椅与室内装饰,2021(10): 1-5.
[4]周明慧.基于老年人行为需求的公园环境适老性研究[D].合肥:安徽农业大学.2020.
[5]王江萍.老年人居住外环境规划与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6]陈崇贤,罗玮菁,夏宇.自然景观对老龄人群身心健康影响研究的荟萃分析[J].风景园林,2020,27(11):90-95.
[7]闫林,徐莹莹.老龄化背景下60~69岁老年人体质特征研究——以安徽省为例[J].石家庄学院学报,2019,21(3):117-123.
[基金项目]四川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李冰研究中心项目(项目编号:LBYJ2023-015)
[作者简介]张芷娴(1981—),女,硕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风景园林设计、室内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