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魄文人归有光

2024-06-04 00:09马建设
关键词:奇景项脊轩忧患

马建设

《项脊轩志》在选入教材时,“殆有神护者”后边被删掉了一段,这一段最可直接表现作者一生的初衷,原文是:

项脊生曰:“蜀清守丹穴,利甲天下,其后秦皇帝筑女怀清台。刘玄德与曹操争天下,诸葛孔明起陇中。方二人之昧昧于一隅也,世何足以知之?余区区处败屋中,方扬眉瞬目,谓有奇景,人知之者,其谓与坎井之蛙何异?”

由刪掉的这一段可以看出,作者正是以“昧昧于一隅”的女清与诸葛亮自况,相信自己苦苦奋斗之后,必然能崛起于陋室之中,功成名遂。此文作于作者十九岁的时候,正是壮志满怀,寄无限希望于美好未来之时,然而,读过此文,我们深切地感到,作者叙写的日常生活琐事,无论是“可悲”还是“可喜”的,都流露出一种哀伤与凄然的情感。项脊轩这“败屋之中”,正是作者遍布创伤的破败的心灵空间。归有光一生孜孜以求于宦达,然而直到60岁时才中了进士。可以说,生不得志的生活境遇在作者的心灵里投下了浓重的阴影。虽然作者最初写此文前半部分时只有十九岁,仕途不利的酸楚尚未充分地感受,还未曾达到失意的程度,然而,特殊的家族历史,不能不让作者思想中很早就充满了忧患。归有光祖母的祖父曾官至太常寺卿,归家也曾是显赫一时的大家族,但如今却已是家道中落,家庭离析,因而,重振家族,读书出仕,就成为归有光巨大的心理压力。此外,中国儒家思想对读书人立身处世的要求是“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像归有光这样一生抑郁不得志的读书人,既然不能兼济天下,便只能困守在类似项脊轩这样的幽室败屋之中,身心俱处于落魄的境地。归有光自幼能文,理所当然便成为祖母乃至整个家族的最大希望。考取功名很早就成为归有光的夙愿,自然也就成为他不可卸载的沉重的心理负担,而唯恐读书未果也就最终成为他一生难以治愈的心理痼疾。这种种忧患折磨着只有十九岁的归有光的灵魂,并形诸文字,成为《项脊轩志》。

这是一个功利之外的世界。作者自谓项脊轩当中有“奇景”,而这些“可喜”或“可悲”的生活琐事跟那些发生在大雅之堂的壮举相比,的确属于奇景。而这奇景之奇,就在于它隐去了世俗的华丽与浮躁,在于它是一个正处于落魄境地的文人的心灵世界。这些显得暗淡而琐碎的生活,一点一滴都又折射着作者凄然情感的微光。虽然琐碎微末,它却依然将作者映照得格外清晰——完全是一个私人世界里的归有光。在归有光的感情世界里,虽然带着一丝从社会人生里逃离出来的淡淡的忧伤,可那毕竟是功利之外的人的灵魂,是真切细腻的。那丝丝缕缕的情怀,在眩目灼眼的功利的强光里是难以看得清的,只有在世俗功利的尘埃完全落定以后,即被功利世界放逐,处于落魄境地的时候,作为个体的归有光的思想情怀才显得那样的真切。

在这个方寸世界里,归有光开掘出了他人之未言的人的本色,这是一个与世俗相对的世界。作者凝神静思,不仅体察了细微的万籁,更是不加掩饰地展示了狭小的私人世界。

(摘编自《文学教育下半月》)

猜你喜欢
奇景项脊轩忧患
数学奇景
数学奇景
《项脊轩志》教学设计
数学奇景
画里有话
浅谈《项脊轩志》的人性美
哲理漫画
《项脊轩志》细节的秘妙浅析
青春1919:心怀忧患、担当奋斗的湖南青年
忧患、悲悯、历史沧桑感——我读杨强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