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毅?冯琳琳?刘毅?龚希琳
广东虽然已成为全国经济强省,但区域发展不协调不充分的问题依然突出,集中体现在产业、人才、职业教育发展不均衡三方面。要想打破这一僵局,必须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走教育强省之路,全面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源源不断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大国工匠、能工巧匠。这也是促进广东区域协调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突破口之一。
一、回溯:广东区域协调发展的多重困境
1.产业发展不均衡
随着产业不断发展,广东省产业空间布局越发趋于分散,产业分布总体呈非均衡状态。近年来,广东省各地区的第三产业增加值虽然均呈上升趋势,但各地区的差距较大,并呈现出总体上逐渐扩大的趋势。珠三角和粤东粤西粤北的第三产业增加值的发展基数相差很大,绝对差距还在不断扩大。根据2021年第三产业增加值数据显示:珠三角第三产业增加值为57903.57亿元,粤东粤西粤北第三产业增加值分别是3762.39亿元、3950.17亿元、3530.70亿元,珠三角第三产业增加值约是其他三个地区的14.5倍。同时,从2021年的第三产业生产总值占该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来看,珠三角、粤东、粤西、粤北占比分别是57.6%、48.7%、45.0%、48.5%。由此可知,第三產业产值的地区集中程度加剧,区域差距还在不断扩大。
2.人才分布不均衡
虽然近年来广东省启动新一轮高等教育“冲补强”提升计划,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提高至55%以上,为广东省高科技产业发展提供了一定的人才保障,但珠三角和粤东粤西粤北创新型人才分布极不均衡。由于具有经济发展的先发优势,珠三角的人才聚集程度明显高于粤东粤西粤北,存在区域创新型人才不均衡分布现象。人才的流向可以反映出人才聚集方向,也能反映人才区域分布的变化趋势。自2017年开始,各个区域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新增就业人数的增长率大部分都是负增长率,只有珠三角的增长率相对较高,尤其是2021年的各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增长率,珠三角、粤东、粤西、粤北增长率分别是12.48%、-11.19%、-14.80%、-5.79%,除了珠三角其他地区都是负增长。说明在就业形势如此严峻之际,大量的人才仍旧倾向于在竞争更大的珠三角地区就业。
3.职教水平分布不均衡
2022年11月7日,广东省教育厅发布《关于2023年教育发展专项(职业教育“扩容、提质、强服务”)资金安排方案的公示》,安排6亿元支持职业教育发展,可以预见未来广东省职业教育发展的规模和水平将会有大幅度提升。与此同时,广东省职业教育发展也呈现出两级分化的态势。广东省2021年中等职业教育基本情况显示,珠三角的中等职业教育学校的数量和招生数约是粤东粤西及粤北的4倍和3倍,说明广东职业教育发展规模不均衡;珠三角的中等职业教育学校的教职工数量和专任教师数量约是粤东粤西及粤北的3倍和4倍,说明广东职业教育资源不协调,分化程度较为严重,经济较发达的珠三角在各项指标上均与粤东粤西粤北存在巨大的差异。
二、破局:广东区域协调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路径探索
1.深化体制改革,激发职教活力
鉴于目前粤东粤西粤北职业教育发展相对滞后的现状,首先要加强粤东粤西粤北职业教育的投入力度,提升粤东粤西粤北职业教育发展潜力,加速粤东粤西粤北发展跟紧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不掉队。同时打造全省一盘棋,出台对珠三角地区相关的鼓励政策加强对职业教育跨区域合作的引导,建立珠三角与粤东粤西粤北开展省际合作教学、合作培训的帮扶机制,加强交流与合作,建立省域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创新、合作共赢的产教融合一体化发展的系统机制,树立起广东职业教育与产业高度融合发展的全国标杆,实现产教融合高质量发展,帮助粤东粤西粤北全面提升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的能力,形成全省协同发展一盘棋的格局,逐步破解广东区域发展不均衡难题。
2.发挥区域特色,错位互补发展
在与粤港澳大湾区对接互动下,广东要与香港、澳门形成错位互补发展格局,避免与港澳职业教育发展方向重合。广东要以区域市场特色为导向发展符合自身区域特色的职业教育,不同地区的不同职教学校因地制宜,根据各自院校区域定位、院校定位,做特做精做强,错位互补发展,自主设置岗位,自主聘用人员,通过建设一流师资队伍重点开发具有本土特色和本土优势的专业课程和专业教材,做到职教发展各有专攻,职业教育特色发展。
三、出路:地方本科院校与职业技术学校融合发展
要走“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之路,粤东粤西粤北要依托本地市场、全省市场及周边省份市场需求,探索本科学历教育和职业技能教育相结合,地方本科院校与职业技术学校融合发展的新模式。
1.“2+2”:本科+职业技能证书
学生在校的学习分为两个阶段,前2年在大学进行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学习,后2年到职业技术学校或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学习,考取职业技能资格证书,类似于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这种模式适合计算机类相关专业、旅游管理 (饭店管理 )专业等。
2.“2+1+1”:本科+职业技能证书+企业实习
学生的学习分为三个阶段。前2年在大学进行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学习,第3年到职业技术学校或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学习,考取职业技能资格证书,第4年到企业实习,类似于美国的“合作教育”模式。这种模式适合经管类专业、师范类相关专业、大多数文科类专业等。
3.“1+1+1+1”:本科+企业实习+职业培训+企业实践(或返校学习)
这种模式灵活性比较强,可以在教学计划中交替安排学习学期/工作学期。通过企业实习,让学生尽快找准职业发展方向,明白在学习中应该掌握哪些职业知识,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在工作学期中,学生以“职业人”身份参加工作,检验所学知识的实用性及不足,为下一阶段学习指明方向。这种模式类似于英国的“工读交替”模式,适合所有应用性较强的专业,如数控机床、办公自动化、软件设计等理工科专业。
以上三种模式中,时间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为3个月、半年、1年半、2年半等。和职业教育直接并轨的培养模式可以更好地发挥地方本科院校的优势,也能更加充分地利用好各职业技术院校的资源,实现教学资源的优化整合,实现学历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有效结合,打通普职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新模式的最后一公里。
注:本文系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 2023 年度学科共建项目“广东区域协调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现实困境与创新路径研究”(项目编号:GD23XYJ60)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