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山涛
摘 要:自求学之始至学业完成,语文始终陪伴着学生的成长,语文在教学体系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同时,在整个学生生活中,班主任的角色亦不可替代,他们不仅在学术上引导学生,还在品德和生活中给予学生指导。在许多情况下,语文教师会兼任班主任一职,这一现象背后必然有其深刻的原因。文章将从初中阶段的角度出发,深入探讨如何实现初中语文教学与班主任工作的和谐互益。
关键词:初中语文;师资队伍;课堂管理;一体化策略
初中语文教育是整体语文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因此,语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必须持续不断地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以确保教学效果的优化。在教育实践中,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思想道德教育和价值观教育是至关重要的。为实现这一目标,语文教师需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师生間的相互促进与补充关系,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班主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创新管理现状
(一)管理体制发展落后
教学体系与教学管理体系是两个独立的领域。教学体系的核心在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展现,教师在构建这一体系时,需明确自身的教学路径,以便引导学生进行系统化的学习。然而,审视当前的教学状况可以发现,语文教学的发展及改革明显滞后于语文教学体系的变革。许多班主任在履职过程中,过分聚焦于班级管理,却忽视了对语文教学管理的深入学习与探讨。在日常工作中,教师对各科目教学管理的理解尚显不足,尤其是在语文教学管理方面存在明显短板。许多班主任表示,他们在语文教学管理上缺乏创新理念,容易受到外部因素的干扰,导致自身主动管理能力的减弱,进而影响了工作热情。
在中学阶段,班主任在开展语文教学管理工作时,往往还会受到学校的较大制约和管理,这使许多现有的教学与管理方式难以按照既定思路实施。教师普遍认为,语文教学管理工作应具备可行性。目前,许多学校仍然过度依赖于将考试结果作为评估标准,这导致了对教师考核方式的单一化,从而限制了初中语文教育的教学与管理变革。同时,初中班主任既要管理自己班级的学生,又要兼顾其他班级的事务,这使他们在语文教学管理上的创新能力发展受到一定限制。
(二)缺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奖惩机制的巧妙运用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具有重要意义。班主任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在传统的教学管理过程中往往沿用既有的教育方式。然而,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持续深入,传统的教学和管理方式已难以适应新的课程要求,甚至可能抑制学生对新课程的热情。若继续沿用传统模式,不仅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可能逐步下滑,还会对初中语文的教育管理产生负面影响。
(三)教学资源分配不均
在初中语文教学管理中,教学资源的分配问题也是制约创新管理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教育投入等因素的差异,导致教学资源在分配上存在明显的不均衡现象。一些学校可能拥有先进的教学设备、丰富的图书资料等优质资源,而另一些学校则可能面临资源匮乏的困境。这种资源分配的不均衡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也限制了班主任在语文教学管理上的创新空间。
二、语文教师担任班主任的优势
(一)情感更为细腻
文学不仅具有丰富人的知识储备的功能,还能陶冶人的情操。长期浸润于文学中,语文教师的情感往往比一般人更为细腻和敏感。此外,语文教师优秀的语言品质使他们能够设身处地地理解他人的观点,从而对事物产生更为深刻和独到的见解。因此,一个情感丰富的语文教师通常能够准确把握学生的思想,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同时,语文教师也能利用自身的经验和教学技巧,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错误,并为学生提供切实可行的改进方法。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历经唐宋元明清等多个时期,每个时期都留下了丰富的知识遗产。语文教师擅长把握这些知识的内在规律,从而在课堂上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将中华文化的精髓传授给学生。
(二)文化素养更高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意指教育者应先与学生建立亲密信赖的关系,方能有效传授知识与智慧。以语文教师为例,在日常学生管理中,可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相关文献,深刻认识自身成长历程及学习中的不足,进而激发学生自我改进与提升的动力。语文教师普遍学识渊博,能够轻松驾驭各类知识领域,这种深厚的学识素养有助于赢得学生的尊重与好感。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好感逐渐转化为深厚的信赖,使学生视教师为博学多才的楷模,教师不仅在教学上得到学生的信任与配合,也在班级管理中实现师生间的和谐共处。这种方式不仅拉近了师生间的心理距离,还促进了师生关系的融洽与和谐,为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沟通能力更强
相较于其他学科的教师,语文教师普遍展现出卓越的口才和思维敏捷能力,这使得他们在沟通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在日常交流中,语文教师经常运用引经据典、逻辑推理等技巧,使得自己的表达更具说服力。语文教师擅长以独特的方式,提出令人豁然开朗的观点,这种能力往往能够让学生深受启发。因此,不少学生对语文教师充满了敬仰之情。
三、促进语文教学与班主任工作和谐互益的举措
(一)通过阅读教学,增强德育成效
在班级管理和教育过程中,德育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对语文学科的研究而言,紧密结合教材内容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教师应充分挖掘文本所蕴含的价值,通过深入阅读和细致研究,触动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同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阅读课文,全面理解其思想内涵,让学生在情感与精神的双重熏陶下,实现道德的修养与提升。
以九年级语文上册《乡愁》一文的教学为例,教师应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悉心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浓厚怀旧与爱国情怀。在教授和阐释此类情感时,教师应重视学生的思维与情感动向,助力学生全面理解诗歌的情绪与情感内涵。同时,教师可利用此契机,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与感恩教育,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家乡与国家情感。这种教学方式既能提升教师的教学效率,又能避免无谓的说教,确保学生的情感投入与参与度。此外,语文教学与班主任工作相互结合,能够达到和谐共赢的效果,从而进一步强化德育成效,促进学生品德的全面发展。
(二)结合古诗词阅读,渗透爱国主义精神
中华文化绵延五千余载,博大精深,历久弥新。古诗词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民族精神。在语文教学中,结合古诗词的阅读,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还能有效地渗透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可以在日常教学中选取一些具有爱国情怀的古诗词,通过引导学生深入阅读、理解其背后的历史背景和情感内涵,让学生在领略诗歌艺术魅力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古人的爱国热情和国家责任感。
例如,《次北固山下》《浣溪沙》以及《黄鹤楼》等诗作,蕴含深沉的爱国情怀,展现了我国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班主任在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同样需要着重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与理解,进而内化为学生自身的优秀品质,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与熏陶。当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以事实为依据,深入剖析文本内容,引导学生结合个人实际,深刻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古代的诗词佳作往往承载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然而,这些诗词作品所传达的,并不仅仅是作者个人的心境或情感,更是一个民族、一个时代的精神风貌与文化底蕴的体现。因此,语文教师在讲解课文时,不仅要让学生了解相关的历史背景,还要引导学生从内心深处接受爱国主义的教育,从而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三)深挖教材资源,提高学生思想素质
班主任是学生心灵与思维的引导者,对学生内在品质的塑造具有深远的影响。在教学环节中,班主任既要重视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又应以身作则,树立典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并加强对学生的道德品质教育至关重要,这将为学生未来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心理基础。语文作为一门语言艺术,拥有独特的魅力,能够通过其文字传达出的思想情感感染学生,进而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在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应当深挖教材中的德育资源,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让学生在面对成功时保持谦逊,面对困境时保持坚韧,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领悟人生的真谛,并在教师的引导下,不断调整自己的世界观,以更加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的挑战。因此,语文教师兼班主任时,应充分利用这两种身份的优势,发挥语文学科在德育工作中的独特作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例如,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古诗、散文、议论文等文本常常展现深厚的人生哲理与社会责任感。这些文学形式不仅传承了孔子、孟子等历代贤者的智慧教诲,还注重对学生勤奋好学、优秀思想观念及道德品质的熏陶。因此,语文教师在兼任班主任时,应当充分利用这些教学资源,通过深入地文本解读,让学生领会其中蕴含的思想品质。同时,教师也要鼓励学生将这些优秀品质转化为日常行为,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
(四)融入生活情景,加强教学感染力
为了增强初中语文教育的实效性,教师应当广泛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深入挖掘语言的内在特质。鉴于语言学科的独特性,语言教师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班主任教师有必要从自身的教学内容出发,积极探索初中语文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创建一套具有鲜明教学特色的教学方法。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促进语文教学的个性化发展,还能增强教育的感染力,从而推动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开展。
以朱自清的《背影》为例,教师在授课时,应首先聚焦于文中对父亲背影的细腻描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生动的叙述,将一位步履蹒跚的父亲形象展现在学生面前,描述他如何艰难地穿越铁轨。教师通过这样的情景创设,能够使学生深刻感受父爱的伟大,以及朱自清笔下的悲壮与悲凉。这种身临其境的教学方式,有助于触动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此外,教师在授课时,还可以通过肢体语言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如竖起大拇指、鼓掌、深情的注视以及肯定的微笑等方式,增强教学的感染力。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中,学生能够感受语文课堂的独特魅力,从而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不断提高中学语文的教学质量。
(五)创新激励管理方式,提升学生自信心
班主任作为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重要引导者,其管理方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为了更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自信心,首先,班主任应当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個性和特点,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优点和潜力,制订个性化的激励策略。其次,班主任要善于发现并表扬学生的进步。班主任可以在课堂上、班会中或其他合适的场合,及时给予学生正面的反馈和表扬,让学生感受自己的成长和进步,从而增强自信心。最后,班主任要注重与学生建立信任关系,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通过倾听学生的心声、关注学生的成长,让学生感受班主任的关心和支持,从而建立起积极的心理暗示和自信心态。通过激励的管理方式,能够为学生创造一个充满关爱和支持的学习环境,从而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使学生可以更好地迎接未来的挑战。
四、结语
总之,初中语文教师兼任班主任角色具有显著优势。凭借语文教学资源,学生能够领略到真善美的价值,进而促进班级内部良好班风和学风的塑造。在班主任的日常管理工作中,教师还能够有效引导学生的思想道德发展,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因此,教师向学生传递积极的、正面的知识,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全面成长,从而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野守家. 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班主任管理教育[J]. 科教导刊:上旬刊,2019(25):151-152.
[2]龚姗姗. 浅谈如何促进初中语文教学与班主任工作的和谐互益[J]. 考试周刊,2018(79):48.
[3]刘晓燕. 浅谈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班主任管理教育[J]. 课程教育研究,2014(25):197-198.
[4]徐昌有. 浅析班主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创新管理[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10(06):86.
[5]王惠玲. 相辅相成共从容:浅谈班主任工作与语文教学的和谐统一[J]. 教育教学论坛,2010(04):15.
(责任编辑:淳 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