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鹏
在没有钟表等记录时间工具的古代,古人如何确定时间?
古人通过對自然现象的观察,逐渐发现太阳每天东升西落,物体影子的长度随着光线的变化而变化,这一发现使人们意识到日影与时间之间有着某种联系。于是,古人利用日光照射物体时投射的影子的长短来测量白天的长度,并发明了计时工具——日晷。
在地上插一根竿子,当太阳东升西落时,竿子投射的影子也随之改变方向和长短,竿子投射在地面的影子就被称为日晷。
早在春秋时期,我国就有关于日晷的文献记载。在埃及、希腊和罗马等文明古国,也都有使用日晷计时的记录。当然,由于自然环境及文化传统的差异,不同国家的日晷类型也各不相同。日晷可分为赤道式日晷、水平式日晷、等高仪日晷、地球仪式日晷、反射日晷等。中国古代采用特有的赤道式日晷,欧洲则采用地平式日晷,并于明朝末年由传教士利玛窦传入中国。
赤道式日晷由晷针和晷面组成,只要适当调整晷针的倾斜角度,使其与地球的自转轴平行,便可在不同的纬度使用。赤道式日晷的铜制指针垂直穿过圆盘中心,称“晷针”。圆盘被称为“晷面”,呈南高北低,平行于赤道面。这样,晷针的上端指向北天极,下端指向南天极。在晷面的正反面刻有“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12个大格,每大格代表两个小时。
此外,我们还可以利用日晷确定南、北方向。我国地处北半球,早晨日在东、影在西,傍晚日在西、影在东,只要找出早晨和傍晚影长相等的两个端点,它们的连线就是东西方向,连线的中点与表盘底的连线就是南北方向。
遗憾的是,日晷计时只能在有阳光的时候进行,而且只能精确到时辰。如果遇上多云、阴雨天或是在晚上就不能使用了。随着科技的发展,古人又研制了可以记录时、刻、分的水运仪象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