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成凤
可在谈判桌上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于耳;亦可在工作台上寡言少语,专心自我耕耘。社交场合千变万化,你我皆行人,“社牛”还是“社恐”,本没有标准答案。故我以为:社交千变,做“社牛”还是“社恐”,重要的是用之有道,用之有度。
做“社牛”,游刃有余为治国平天下。
“社牛”之本事,若通天大道,可至国泰民安。春秋战国兵连祸结,民不聊生。但有唐雎不辱使命,能言善辩,不畏牺牲,保得国土;亦有墨翟孤身一人,奔走千里,止楚攻宋。他们不可谓不“社牛”,交流本质,是为家国。纵大敌当前,仍沉静自若,侃侃而谈,最终平息硝烟,亦千古留名。
可“社牛”本事用错了地方,便损己害人。那秦国纵横家张仪以一己之力破了六国合纵,点燃天下战火,自己也名声尽毁;秦桧善笼络人心,巧嘴滑舌,“莫须有”的罪名造成千古之恨,自己亦遗臭万年。而当下网络信息铺天盖地,若“社牛”用错了地方,或许不经意间的歪解与误会,也可能对一个人造成不可挽回的伤害。故“社牛”之本事,需用之有道,客观真实,坦坦荡荡。
做“社恐”,不善言辞可修身继绝学。
“社恐”意味着在社交之中不善言辞,难以维持对话。但须知社恐之内蕴,若山间幽径,可致学贯中西。北大数学家“韦神”,在镜头前眼神躲闪,啻啻磕磕,可他专精学业,将社交的精力投注于钻探之中,对数学的热爱之心可见一斑。在自我的世界里,更能专注于梦想。社交已无足轻重,心中既有梦想,那么“社恐”也可理解。
“社恐”的用度需谨慎,不可自断前路,封闭自我。据史料记载,明代心学集大成者王阳明,看上去便“像一块木头”,为人亦寡言少语,然龙场悟道,孤身一人,最终领略了理学的内涵,成为圣贤。但过度封闭不仅可能在个人发展上错失机会,而且极有可能会导致抑郁症等心理疾病。所以“社恐”要用之有度,才能发掘内心的宝藏,修养身心,为往圣继绝学。
社交千变,“社牛”可致圆滑世故,“社恐”可致孤僻阴沉。我们不必一味赞赏“社牛”的气度与修养,亦不必一味推崇“社恐”的沉静与坦然,毕竟交流只是一座桥梁、一把钥匙,该怎样用由你而定。当下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需要“社牛”,因为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只有在交流中才能融合,在融合中才能进步”;我们也同样需要“社恐”,正如大国工匠,潜心钻研,埋头苦干。只有我们用之有道,用之有度,才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让我们用好交流这把钥匙,走好沟通这条路,打开通向大千世界或是自我内心的大门,秉持一颗本初之心,叩响时代的钟声。
点评
这篇文章思路清晰,观点明确,不仅谈及“社牛”与“社恐”的积极意义,而且能够辩证看待二者,提出不管是“社牛”還是“社恐”,都应该坚持合适的度,思辨表达使人印象深刻。
(指导教师 黄 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