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水电工程在能源供应、水域治理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是合理开发绿色清洁能源以及实现水资源高效利用的重要支撑。同样,修建水利水电工程也应该走绿色发展之路,如要积极引入和应用绿色施工技术。《高山峡谷地区大型水电工程绿色施工总布置创新与实践》从“绿色”视角对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布置进行研究,并引入大量工程实例来阐述这些创新之举的优点,可以为在水利水电工程中更好地引入绿色施工技术提供指导,相关创新思路能够支撑施工技术不断革新换代。
该书倡导绿色施工要面面俱到,不能遗漏任何一个环节,同时不同施工环节应紧密联动,以最小的消耗来获得最大的收益。从技术层面看,水利水电工程绿色施工技术包括防治水土流失技术、智能化监测技术、防渗漏技术、节水技术等,这些技术基本上实现了全面覆盖,能够确保施工过程不会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同时也能避免相关资源浪费。防治水土流失技术包含多个方面,如种植草皮、铺设石料等护坡技术,能减少土壤侵蚀;设置沙袋、挡土墙等临时拦挡措施,以防止施工区域外的水土流失;合理布置排水系统,确保雨水能够被及时排出,降低水土流失风险。这些方面得到贯彻落实不仅有助于保护生态环境,而且能提高工程质量和安全性。智能化监测技术融合了传感器、物联网、大数据分析等先进技术,能够实现对施工过程的实时监控和智能分析。通过安装位移传感器、应力传感器、水位传感器等,可以实时监测施工过程中的各种参数变化,及时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借助物联网技术将这些传感器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庞大的信息网络,进而实现对施工现场的远程监控和数据传输。防渗漏技术是确保工程质量和环境安全的关键技术,其中确保水环境安全是出发点。在实际施工中,要选择品质优良的抗渗材料,如高分子防水材料、防水混凝土等,以增强工程的防水性能,减少水分渗透的可能性,确保工程的长期稳定运行。对于容易出现渗漏的部位,如接缝处、裂缝等,要进行特殊处理,采用密封材料、填缝剂等对其进行填充和封闭。节水技术的应用也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考量。例如,在施工前应进行细致的工艺规划,以减少不必要的水资源消耗,还要使用节水型施工设备如节水型混凝土搅拌站、节水型施工车辆等,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同时减少水资源的消耗。雨水收集与利用也要纳入其中,如在施工现场设置雨水收集系统,将雨水收集起来用于施工。废水处理与再利用也要得到落实,如建立废水处理系统,对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水进行处理,经过处理的废水也可以用于混凝土养护、车辆冲洗等,实现对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从联动层面看,水利水电工程绿色施工相关环节的良好联动能为绿色施工技术充分发挥作用提供助力,具体应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制定详细的绿色施工方案。绿色施工方案旨在实现减少环境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可持续发展,因此“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 原则应成为方案制定原则。施工方案应包括优化施工工艺、节能和资源利用、水资源管理、环境保护等内容,并且要进行统筹考量和规划。比如,在优化施工工艺时,要考虑其环保性,不能为了提升运行效率而忽略环境保护;反过来,在进行环境保护规划时也要立足实际情况,不能只设立笼统的目标,而是要足够细化,从而在开展具体工作时能够更好地找到契合点。二是加强施工现场管理。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现场管理是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的关键环节。要想做好这项工作,首先要明确管理职责与流程,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各部门之间能够顺畅沟通、高效协作,同时也能高效覆盖相关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为现场管理提供明确的指导。其次要强化施工现场调度与协调,应建立健全施工现场调度机制,及时掌握各个环节的工作进度和存在的问题,协调各方资源,确保施工过程中的问题能够及时得到解决。三是建立信息共享机制,信息共享機制能够确保施工现场中的各个部门、团队和人员都能及时获取准确的信息,从而做出合适的决策。这有助于减少沟通障碍,提高协同工作的效率,确保绿色施工理念能够得到贯彻实施。想要建立信息共享机制,首先要建立信息共享平台。该平台主要具备信息收取和发送作用,充当信息数据库或管理系统。在实际使用中,各类信息,如施工进度、材料使用、质量检测等,都能得到保存,当人们需要调取相关信息时,可以通过登录平台来实现。其次是明确信息共享的规范与流程。在建立相关平台后,还需明确信息共享的规范和流程,包括确定哪些信息需要共享、如何共享,以及共享的频率和方式等。这可以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时效性,避免信息被误传或遗漏。
作者简介:卢云(1976—),男,青海西宁人,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区上新庄渠管理所所长,研究方向为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