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健闪亮文化传播公司董事长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2024年是武侠小说巨匠金庸先生诞辰100周年。对很多中国人来说,哪怕没看过他的小说,也肯定看过根据他的小说改编的影视剧。他笔下的江湖恩怨和儿女情长,不仅带给一代又一代人美好的成长记忆,更是掀起了武侠影视的辉煌,也带火了许多演员、歌手。
从31岁时写出首部作品,到48岁封笔,金庸共创作了15部武侠小说,塑造出近1500个人物,不仅成就了华语文坛的传奇,也缔造了“半个华语影视圈”。
1958年,《碧血剑》被改编成影视作品,这是首部登上大银幕的金庸小说。截至目前,根据金庸作品共改编了36部电影、66部电视剧,总计102部。其中,《笑傲江湖》共有11个不同版本的影视作品,还有动画片1部、漫画11套、电脑游戏33部。排在其后的是《神雕侠侣》,先后九次被改编成电视剧,三次被拍成电影。《射雕英雄传》则七次被改编成电视剧,三次被翻拍成电影。《倚天屠龙记》《天龙八部》《鹿鼎记》也是影视剧改编再创作的热门题材。
金庸作品从20世纪80年代起开始进入中国内地。1981年7月18日,邓小平同志在北京接见金庸,当晚的《新闻联播》予以报道。不久,金庸小说在内地“开禁”并迅速畅销。
金庸的作品和他创造的人物不仅成为几代中国人的记忆,也在国际社会广泛传播。20世纪60年代起,金庸小说就在越南受到欢迎,在他的影响下,越南文坛涌现出黄丽、黎佛山、武玉锭等武侠文学创作者。
日本评论界将金庸的武侠小说与日本的剑豪小说相比,认为虽同样展现了“忠义之士对抗强敌”的主题,但金庸在描绘方式上更为细腻,从深刻入微的人物对话、各具特点的角色性格到波澜壮阔的历史背景,令日本读者耳目一新。
金庸的武侠小说不仅在东亚、东南亚各国流行,也在英国、法国、美国、加拿大等地受到关注和欢迎。1997年英国汉学家闵福德翻译的英文版《鹿鼎记》问世。2004年法文版《射雕英雄传》在法国出版,时任法国总统希拉克给予很高评价。同年,金庸被法国文化部授予“艺术与文学骑士勋章”。当时的法国文化部长德瓦布尔在致辞中说,“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金庸,今后有法国人的地方也会有金庸”。如今,金庸的书已被翻译成日语、英语、法语、泰语等多种语言,全球售出超3.5亿册。
2018年10月30日,金庸先生辞世,享年94岁。国际媒体纷纷报道,赞扬他的文学成就和对全球文化的贡献。美国《纽约客》杂志称,金庸作品在华语世界的文化影响大约是“哈利·波特”和“星球大战”系列的总和。新加坡《海峽时报》把金庸称作“中国武侠师祖”,评论说他的小说是融合艺术幻想、历史和浪漫主义的精彩读物。
金庸原名查良镛,在成为小说家之前,曾有“外交梦”。这源于他年轻时的求学和工作经历。金庸自小爱看外国名著,对英文很感兴趣,认为从事外交工作或许是报国的好途径。早年海外留学期间,他有机会接触到异域文化,不仅拓宽了视野,也深化了他对国际关系的理解。在其创办香港《明报》并担任社长期间,金庸把相当多的笔力放在撰写国际时政评论上,思维主线是强调稳定的国际关系和良好的对外政策对于一国发展乃至世界和平的重要性。
在文学创作中,金庸的思路不可避免地受到自己撰写国际时评经历的影响。他的武侠小说不仅是讲述侠义、武功和江湖恩怨,也试图探讨人性、正义与和平的关系。在《笑傲江湖》中,令狐冲的故事反映了武林人厌倦纷争渴望和平共处的心情。在《鹿鼎记》中,韦小宝的经历反映了金庸对于民族和解、国家统一以及和谐处理外部关系的见解。
金庸的作品植根于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土壤,对人性的探索、对和平的颂扬和对正义的思考却是超越时空与文化界限的。金庸用中国语言讲中国故事,他的武侠世界则是“天下”的——“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恩怨,有恩怨就会有江湖,人就是江湖。”
在金庸诞辰100周年之际,人们纪念他作为武侠文学巨匠的成就,也缅怀他为促进国际文化交流、增进人与人之间理解和尊重作出的独特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