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贵阳 汩汩
明,魏克,《金陵四季图》局部
今人所讲的旅游的概念,也是从明代开始的。明代的文人士大夫们赋诗作画,形成了记游图册。其中很重要的人是朱之蕃,今天南京还有朱状元巷。他是—个很厉害的状元,曾经出使过朝鲜,最早提出了“金陵四十景”的概念。还有周亮工,最早提出了“金陵画派”、“金陵八家”。
如今我们再去谈论南京的风景,都是在他们总结的基础上进行的。
当人们去旅游,会买旅行纪念品或者发朋友圈。对古人而言,书画是最直接的办法,去的地方多了,一张张书画就组成了册页。有些册页记录了作者在全国各地的游历,你能在其中看到北固山、石头城、虞山,看到庐山、衡山、嵩山,这是壮游。放到今天,就和我们出国差不多。但人总有繁忙的时候,不能经常去壮游,便有了浅游。在这些或长或短的旅程中,人们画了许多关于金陵的、关于南京的风景。
与其他文物相比,书画最大的特点就是视觉形象性非常强烈,比如一件作品上画有牛首山或是朝天宫,我们就可以一眼通过图像,将历史和当下建立联系,直观地感受到当时的南京城是什么样的。随着现代城市一次又—次的维修改建,很多时候,我们很难再找到那种文化记忆中的美好。而此时,书画就像是—扇门,能带我们回到原处,到那个当时让文人们吟诗作赋的风景之中。
从南京城中心的园林“随园”开始,往城外走,到“金陵梦华”,看到栖霞山、牛首山等周围的山石。在空间的变化中,时间也在发生着流变,而正是这种时间上的积累和叠加,让风景变成了景观。比如鸡鸣寺、牛首山或栖霞山,它们本身存在于此就是一种客观的风景,但文人墨客们不断地书写,历代帝王不断地书写,让它们的文化意涵流动了起来,逐渐演变得更为丰满、生动。这种“书写”,通过绘画进行,也通过诗词、歌赋进行,最后景观就出现了,它就不再是—个客观的风景,而是一种权力互动的结果。
现在讲江南园林,我们第一反应是苏州、无锡的园林,好像南京的园林没有让人那么难忘。但其实南京有许多重要的园林,比如随园。袁枚太喜欢随园了,有“五图六记”(他请了五个朋友画随园图,自己写了六篇随园记),在他的《小仓山房文集》里面都能找到原文,很可惜这五图现在都没有了。如今可以在童寯先生的《江南园林志》中找到一张随园的平面图,他当时去了江南的很多园林,都做了测绘,画了图。
《随园图》既有湖泊,又有很多建筑,是非常大的一个范围。在这张图中,你会看到书房,这是对文人最重要的空间。后面还有“金石藏”,袁枚本人特别喜欢收藏,他就把自己收藏的金石玉器都放在这个里面。
右下角是永庆寺,这跟南朝又建立了联系,像今天有永庆村,随园周围有永庆巷,都是因为梁武帝之女永庆公主舍宅为寺,将其命名为永庆寺,但现在已经找不到这个建筑实体,只有地名了。画的右下角还有先茔,是袁枚的家族墓地,今天是五台山体育馆,有很多人做过考证,甚至把它具体到了现在保龄球馆的位置。所以你基本上可以通过一张画,建立起随园和整个南京的关系。
跟随园关系也很密切的是《随园馈节图》。因为提到袁枚,就不得不提他作为美食家的身份,比如《随园食单>。有这样一件作品,就描绘了在重阳节前夕,袁枚派自己的仆人,渡过长江到仪征买点心。《随园食单》里面记载了仪征南门外有—个“萧美人糕”,里面做的点心小巧可爱,特别好吃,而在他自己的文集中,袁枚也多次描述过萧美人糕以及制作糕点的萧美人。后来,他把萧美人糕寄给了很多朋友,包括清代的学者赵毅,也能在这张图的后面找到赵毅的题跋。其实文人很有意思,他买了三干件萧美人糕寄给各种朋友,朋友们收到后尝过,题诗一首,把自己的感想作为信札,再寄回给袁枚,就像在说这个很好吃,下次再寄。
随园有两件袁枚自己f故的文房,都是当时袁枚自己书写时使用的工具,一个是墨,上面写着“随园居士袁枚置于小仓山房”,另一个是砚台,海水龙纹砚上面有袁枚的名。像袁枚这样的大文人,对书写工具要求很高,所以基本上都是自己做的定制款。
明,钟惺,《金陵十景图》之二
古代会做雅集,像大家熟悉的《西园雅集》《兰亭雅集》,随园也常有雅集,历史上记载有《随园雅集图》,就是讲袁枚和他的好朋友们在此集会。比如沈德潜跟袁枚关系很密切,蒋士铨就更重要了,《归舟安稳图》讲他当时在北京做官,心灰意冷,乘一叶扁舟回到江南,后来还在南京和袁枚住了一段时间;后面是沈鳳,袁枚特别喜欢他的字,所以随园里所有的匾额都由他写;扬州八怪之—李方膺,在随园住过很久,也有记载给袁枚画了很多画;还有张栋,其实他画过一张《随园图》,只是没有留存下来。薛雪不是一个文人,很难把他的书法归类到古代书法的某个派系,但这个人很有意思,一开始跟袁枚—样,也是要科举考试的,但是母亲得了湿热病,求遍名医都治不好,他便弃文从医,最后成了一代医学大师。因为是大名医,所以人们想找薛雪看病都很难排上号。但袁枚是个例外,他自己在著作里炫耀自己和薛雪的关系可以插队看病。
从随园往城外走,有太多和金陵相关的风景。“牛首烟岚”是春日牛首山的云雾缭绕,夏天有“清凉环翠”的清凉山,“栖霞胜境”是秋。
如果讲日夜,日有“燕矶晓望”,夜叫“乌衣晚照”。诗意的名字背后,对照的风景到底是什么样的?做历史或传统文化研究要“左史右图”,所以既然我们要到南京来City Walk,看看古人的风景,第一件事就是手里要有地图。
江宁县志里的地图能找到许多熟悉的名字。城里面有聚宝门、报恩寺,西天寺下面是河定桥、安德门,牛首山、通济桥、乌龙潭都是在城东,城西有莫愁湖、三岔河、龙江关、江东门……按图索骥后,郭存仁的《金陵八景图》能看到熟悉的石城瑞雪、白鹭晴波、秦淮渔笛、龙江夜雨,是1600年画的、非常早的一幅金陵风景。到后来,从宋懋晋开始提“金陵十八景”,朱之蕃是“四十景”,再到今天的“新四十八景”。
渔图也是不得不提的,它是水利的地图,把整个南京城当时的结构、城址基本上都画出来了。通过其中的大行宫、报恩寺、雨花台、牛首山以及长江,能明确感受到长江和南京这座城市的关系,以及长江如何形塑着南京城市和南京的文人文化。
文徵明曾写过—个长卷书法,记录了他写的14首关于金陵的诗,如《金陵客怀》《登观音阁》。里面提到静海寺、达摩洞,现在都还能找到,也有诸如碧峰寺、卢龙观,已经快被遗忘了。“青衫潦倒发垂肩,一举明经二十年。老大未忘馀业在,追随刚为后生怜。”“槐花十日金陵雨,桂子三秋玉露天。”“解衾恨不中宵住,白鹭洲南月正圆。”“石头城下西风急,笑对青萍倒玉缸。”
文徵明不停地从苏州渡过长江,来南京。多数是为了考试,但结果往往不如人意。所以每每经过长江或游历南京,他总会心生感慨——自己这么大年纪了,才华横溢,但一腔报国之情没有出口。于是,这种情感都投射到了他关于南京、关于金陵的诗里。
金陵景色里有—条清溪,叫“清溪游舫”,今天还有—条路叫清溪路,但现在已经找不到清溪本体了。从古代志书里查,清溪发源于紫金山,紫金山的山上冲下来的水形成了清溪,清溪往北流注入了玄武湖,往南流从大中桥汇入了夫子庙这段的秦淮河。所以清溪的景观和夫子庙这边就特别相似,也曾是金陵八景之一。
“清溪游舫”上面是“杏村问酒”。“牧童遥指杏花村”中杏花村的典故其实—直有争议,可能不在山西,而在南京。曾经南京凤台外有一个地方就叫杏花}寸,也产酒,现址是陈薇教授复建的愚园,它的俯视图和历史上的愚园图格局几乎一模—样。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的凤凰台也在那个地方。
栖霞山也是金陵不可不提的一景。南方的石窟寺中,它和飞来峰被讨论得最多,留下了丰富的摩崖石刻。国家文物局公布的86块重要碑刻中,南京入选的两块也都跟栖霞有关。从空间感上,现在站在栖霞寺门口,放生池旁边,或是去看龙山、虎山和凤翔峰,和观看这幅画带来的感受几乎是一模—样的,就像古人在没有无人机的情况下手绘了一张航拍图。张宏也画过一张栖霞山,不论是里面的圣殿还是舍利塔,将它们提取出来放大,和我们今日看到的风景别无二致。
这种实景山水图带来的历史相似性很有意思,再如清代吴宏的《莫愁旷览图》,放大以后可以看到莫愁湖的形状是—个心形。这些山水图,仿佛都和实景像得离奇。许多时候,当我们欣赏传统文人画,会下意识地认为画中是他们想象中的山水,他们的精神世界是可游可居的。而实际上,在精神性之外,许多作品其实也是十分写实的,你能在现实里找到它们的原型,并逐一对应。另—方面,古时候的城市建设没有那么多遮蔽,所以只要你站上比较高、比较远的地方,就能对风景的形态有—个很精准的掌握。就像莫愁湖,就在汉中门边上,而在那个时候只要登上汉中门的城墙,一定程度上就能绘出那个心形的边界。
雨花台过去在南京算一个高点,但现在因為城市建设的原因没那么明显了。1997年,东南大学潘谷西教授根据金陵四十八景之一的“雨花说法”,在台上复建了雨花阁,如若有一天它再次开放,能走到阁上,你会发现它有一面正对的是中华门,可以看到大报恩寺塔,而对面就是南京刚刚发现的商城遗址。南京的建城史又往前推了500年,变成3100年前。这是访古的City Walk中非常有趣的一面,你通过古画的线索探寻至—处,会发现可能刚好站在了一个历史节点之上,而这个地方,就是南京城市文化的原点。
南京博物院 王贵阳
《门道》播客制作人李汩汩
本文编辑自播客《门道》第27期
《看了袁枚文徵明的朋友圈才知道citywa/k 古人早就在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