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思政教育为抓手,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

2024-06-03 22:15:18次柏龄
山西教育·管理 2024年5期
关键词:校园文化价值观心理健康

次柏龄

近年来,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频发,高校需重视并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教育机制,不断创新教育理念、内容与方法,以思想政治教育为抓手,结合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理论教育、心理干预与疏导服务,以帮助学生应对学习、就业以及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压力。但在实际工作中,部分高校对思政教育背景下的心理健康教育存在一些误区,如对心理健康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划分模糊,心理疏导陷入专业主义误区,仅关注个别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等。

心理健康问题如同成长中的小磕绊,是每名大学生在探索自我、融入社会时都可能遭遇的。正因如此,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应当具有普遍性与包容性,致力于帮助所有学生预防并应对潜在心理危机。以思政教育为抓手构建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的策略如下。

一、优化课堂教育模式

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虽然在教育领域中各自有其独特地位与作用,但二者之间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前者如同指引航船的灯塔,旨在引导学生形成稳定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后者则如同船上的舵手,关注学生的情感、情绪与心态,协助学生驾驭复杂的内心世界,建立健康的心理状态,两者之间的关系相辅相成,有机结合不仅可以使学生的思想更为坚定成熟,更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为使这种结合更为紧密有效,高校可以进行一系列教育创新,如通过学分互动转化,将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内容如同织锦般巧妙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大背景中。可以想象,在课堂上,教师不再单一讲述理论,而是结合与犯罪、安全等法律相关的心理健康案例,使学生在学习法律知识的同时,能够更为直观地理解心理问题背后的深层原因,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法律意识,更能有效预防因心理问题导致的各种违法行为。

当然,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设置也是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高校需要紧密结合心理学的学科特点,同时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与教育部门的相关规定,进行有针对性的课程设置。课程内容需充满趣味性,吸引学生注意力,具备针对性与灵活性,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可以开设与职业规划、人际交往、情绪管理等息息相关的心理健康课程,帮助学生在面对未来的种种挑战时有足够的应对策略。

二、发挥文化熏陶作用

校園文化是一所高校的灵魂,体现学校的精神风貌、价值观以及对学生的期望,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影响着每一个在这里学习的学生。正因如此,高校有责任也有义务营造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在这里感受到正能量,形成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校刊、校园广播、校园网以及各类社交网站,都是高校传播正能量和价值观的有效工具。通过这些平台,高校可以宣传正能量,树立正面榜样,引导大学生的思想观念。

然而,高校在传播正能量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与保护。现今社会,大学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及挑战。学业、就业、人际关系等问题常常让他们感到焦虑困惑,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很可能引发各种心理健康问题。因此,高校有责任加强对心理健康问题的宣传力度,让每一个学生都明白心理健康的重要性,知道如何预防并应对心理问题。

当然,校园文化建设并不仅仅局限于以上几个方面,还包括完善校园文化设施、丰富校园文化活动、提升校园文化品质等多个层面,当这些方面都得到足够重视,校园文化才能真正发挥其应有作用,成为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力量。

三、加强道德涵养机制建设

道德涵养诚如沃土滋养万物,根深蒂固,为品格筑起坚固之基。在繁复纷杂的社会背景下,当代大学生不仅面对多元文化冲击,还需应对各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因此,以精细化、系统化思维构建道德涵养机制显得尤为重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道德涵养机制建设中的根本遵循,这一价值观汇聚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精髓,体现新中国建设以来的实践经验,更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指导思想。通过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能够助力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使其明确自己的人生定位与追求。在这一教育过程中,大学生不仅可以逐渐认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更能自觉抵制低级趣味的腐蚀,在心灵深处构筑起一道坚实的防护墙,预防各类心理健康问题滋生。

四、完善心理咨询机制

心理咨询可以深入探索心灵之海,成为迷雾中学子的指路明灯。在当代大学生面临学业、职业、人际等诸多困惑与压力的背景下,心理咨询不仅是一剂良药,更是滋养健康心灵、塑造积极人生态度的沃土。建设专门的心理咨询室仅是第一步,象征着学校为学生打造倾诉的港湾,体现了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深切关怀。除提供传统面对面咨询,高校还可以与时俱进,利用电话、网络平台如微博、微信等,构建多元化远程心理辅导体系,确保每一位学子在需要时都能得到及时而有效的心理支援。

五、建立家校联合机制

家庭作为个体成长的温暖港湾,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不容忽视,家庭环境中的情感交流、教育方式与家庭氛围等因素,都在潜移默化中塑造着学生的心理状态,为更好地维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高校与家庭必须携起手来,共同建立家校联合机制。

高校应建立校级和院级的学生工作办事处,负责统领与协调家校联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仅承担日常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和实践活动,还要发挥纽带作用,保障家庭与学校之间的信息沟通畅通无阻。其次,培养一批具备心理干预与辅导能力的高素质辅导员队伍,使其具备扎实的心理学理论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以及出色的沟通协调能力,通过个别谈话、小组讨论、心理测试等方式,敏锐察觉学生的心理问题,并提供及时有效的心理辅导。最后,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还需从细节抓起。制定合理的作息时间表是保证学生身心健康的基础。充足的睡眠和规律的作息有助于学生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与精神面貌,更好地应对学业与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综上所述,高校应全面提升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通过优化课堂教育模式、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注重道德涵养教育以及完善心理咨询服务机制与家校联合机制等综合措施,确保心理健康教育得以有效开展,助力大学生全面健康成长。这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体教育工作者和学生的持续推动以及共同努力。

(作者单位:大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责任编辑石岳巍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价值观心理健康
我的价值观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9期)2022-04-06 02:41:56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8期)2022-03-23 06:49:06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6期)2022-03-23 05:25:50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1期)2022-03-18 02:01:10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新课程(2016年3期)2016-12-01 05:58:14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