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作品中的意境美:中西方艺术的共同探索

2024-06-03 04:57张小玲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24年3期
关键词:意境美绘画创新

摘 要:在当今艺术领域,中西方绘画意境美的交融与创新日益引起广泛关注。从概念角度剖析中西方绘画意境美的内涵,并对比二者的异同,在此基础上,深入研究梳理出中西方绘画在意境美方面的独特风格与优势。同时,以具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为例,详尽阐述中西方绘画在意境美上的交融现象,以点带面地展现这一艺术现象的广泛性。此外,探讨如何在艺术发展历程中实现中西方绘画意境美的创新。采用实例分析、对比探讨的方法,对中西方绘画意境美的融合与创新进行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绘画;中西方艺术;意境美;融合;创新

一、绘画意境美概念解析

唐代画家张璪有一句名言:“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其中,“造化”指的是大自然,“心源”则是画家内心深处的感悟。意境是艺术家的独创,源于心灵与自然景象的碰撞与领悟,深化了心灵与宇宙的关联。意境美,作为美学概念之一,体现在绘画作品中,是指通过描绘客观事物,表现作者主观情感和审美理想,使观者产生共鸣和想象空间。中国画强调“意蕴深远,境界高远”。古苍翠柏、高山峡谷、清泉溪流、鸢飞鱼跃等元素,在古人笔墨的挥洒下,营造出一种悠远、恬静、和谐的意境。

意境并非单一的自然再现,而是在深度、高度、阔度上进行层深的创构。意境美主要通过空灵、诗意、人文之美及形神兼备来表现。从直观的模写到生命的传达,再到最高灵境,有三个层次,即三境:一境为象内之境(可视之象),西方写实主义相当于第一境界;二境为象外之境,浪漫主义、古典主义相当于第二境界;三境为无形之境(宇宙之气),后印象派、表现主义、象征主义相当于第三境界。我国艺术的理想境界,是晋宋画家宗炳提出的“澄怀观道”,在拈花一笑中体味禅境。在这种境界中,艺术家们化实景为虚境,创造形象作为象征,使人类最高的心灵得以具体化、肉身化,让我们更直观地感受到艺术的美好。艺术境界主于美,它将人类的抽象思维化为具象的景象,让我们在欣赏艺术的同时,也能深入探索内心的世界。中国古代经典《周易·系辞下》“天地氤氲,万物化醇”阐述了天地万物生生不息的节奏,这被视为中国艺术境界的终极源泉。清代画家石涛在画作题词中写道:“天地氤氲秀结,四时朝暮垂垂,透过鸿蒙之理,堪留百代之奇。”这正是艺术家们在作品中追求的天地境界。德国诗人诺瓦理斯也曾说过:“混沌的眼,透过秩序的网幕,闪闪地发光。”石涛进一步强调,艺术家应在“墨海中立定精神,笔锋下决出生活,尺幅上换去毛骨,混沌里放出光明”。这意味着艺术要剥离一切表面现象,揭示事物的晶莹真境。要在作品中展现意境,就必须依托有序的网幕,这是由艺术家们独具匠心的构思所构建的。通过点、线、光、色、形体、声音或文字,构建出有机谐和的艺术形式,以此表达出意境。在这种境界中,艺术家的创作不仅彰显了个体精神,更融合了天地万物的生生节奏,呈现出艺术境界的深邃与美丽。

二、中西方绘画在意境美方面各自的特点和风格

(一)中国绘画意境美的表现手法

从表现手法上看,中国传统绘画注重表现客观事物的神韵和气韵,强调“气韵生动”“形神兼备”。画家通过笔墨、色彩、构图等手段,将自然景色、人物形象及故事情节描绘得栩栩如生。同时,他们将个人情感与审美理想融入作品,赋予画作深远的意境美。从审美观念上看,中国传统绘画强调“意境美”,作品需表达对意境、情感及哲理的追求。画家常通过将寓意、象征、暗示等手法融入作品,使观者在欣赏作品的同时,能够感受到画家所要传达的寓意和思想,进而产生共鸣。其表现手法主要有笔墨传情、以意赋形、空灵意境、气韵生动、禅意入画。

其一,笔墨传情。画家借助笔墨的巧妙运用,将浓郁的情感色彩倾注其中,赋予作品生动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如关山月的《山居春晓》,作品展现了重山叠嶂、水流湍急、树茂水丰的景象,而行人的姿态也被他刻画得尤为传神。在画面中,既有气势磅礴的大场面,又有精妙绝伦的细节,作品充满了意境悠远的时代气息。其二,以意赋形。画家在创作过程中遵循心意,将个人的审美观念和情感融入作品的形态塑造,使画作充满独特的艺术魅力,如倪瓒的《渔庄秋霁图》和《六君子图》。其三,空灵意境。画家凭借精湛技艺,构建出空灵、悠远的艺术境界,提升作品的审美价值。马远的画作《寒江独钓图》巧妙地运用了留白的技巧,将诗意与画境完美融合,展现了空灵且富有内涵的美感。其四,气韵生动。画家重视作品气韵的展现,使画作充满生机与活力,品质卓越。例如董其昌的《潇湘白云图》、米友仁的《云山得意图》,皆以气为主,其韵自生。其五,禅意入画。画家将禅意融入画作,呈现出简约、宁静的艺术风格,赋予作品深邃的内涵。例如王维的《长江积雪图》充满禅意,境界高远,其破墨山水,笔迹劲爽。他创新地运用水渗墨彩的技法(破墨法),突破了青绿重色和线条勾勒的限制,更契合自然景物的随意描绘,展现了寂静悠远、自性朗达的禅意。

(二)西方绘画意境美的表现手法

西方绘画意境美的表现手法不仅局限于色彩、线条和构图,更注重通过画面传达情感、观念和故事。艺术家创作出具有深刻意境美的作品,通常有光影运用、色彩搭配、线条把握、寓意与象征、情感表现等表现手法。

其一,光影运用。通过巧妙地运用光影,营造出丰富的层次感和空间感,使画面更具立体感,如伦勃朗的《夜巡》。其二,色彩搭配。恰当的色彩运用能使画面更具生动感和韵律感,可以传达出情感、氛围和主题。如米勒的《牧羊女與羊群》,将色彩冷暖色调互补运用,凸显出劳作的牧羊女与羊群,使画面充满诗意。其三,线条把握。线条是西方绘画的基本元素,既能表现物体的形态,也能传达情感和动态。如凡·高的《星月夜》,其线条的运用通过独特的笔触,为意境美的表现提供了丰富的可能性。其四,寓意与象征。艺术家通过物象、景象或故事,来传达某种寓意或象征意义,使作品具有更深刻的内涵。如高更的《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往哪里去?》,通过描绘塔希提岛上的土著居民,寓意着人类生命的三个阶段,展现了画家对人类命运的关注和思考,为西方绘画意境美增添了丰富的哲学内涵。其五,情感表现。西方绘画强调情感的表现,使作品具有生动性和感染力。艺术家通过画面的色彩、线条、构图等元素,抒发情感,引发观众共鸣。如列宾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通过描绘伏尔加河畔苦役的纤夫群像,反映了下层人民的悲惨生活,使画面产生了强烈的意境美。

西方绘画更注重对客观事物的写实描绘,追求光影效果和色彩表现,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细节展现事物的形态、质感和空间感。中西方画家的表现手法不同,但都在努力表现客观事物的真实和美丽,使观者产生共鸣和想象空间。

三、绘画意境美实例分析

源于中国传统美学观念的绘画意境美,在中国式现代化美术发展进程中的地位越加明显。在20世纪50年代,我国国画界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一场新国画的浪潮正在酝酿。在这场浪潮中,李可染勇立潮头,借鉴西方绘画的技法,将光影运用引入中国绘画,为我国绘画的发展拓宽了道路。与此同时,林风眠以独特的艺术风格脱颖而出。如作品《秋景》,他巧妙地采用水粉厚抹的技法,色中掺墨,或在墨底上压色,甚至同时在背面加托重色,竭力使鲜艳华丽的色彩渗透到流动性极强的生宣纸上,同时保持画面的厚实感。作品营造的意境之美,体现在形神兼备、情景交融以及光色与墨韵的完美融合之中,为我国传统艺术的创新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如今,当代艺术家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也在积极探索新的表现手法和审美意境。杨飞云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和美学的影响,在油画创作中将中国文化的精髓与西方艺术形式完美融合。一幅名为《北方姑娘》的作品生动地呈现出一位典型的中国北方女孩形象。这幅画大面积运用了传统的红色,人物所佩戴的头巾和衣物上扎染的图案等元素,都展现了东方美學浓郁的独特韵味。《簪花仕女图》画的则是一个山西女孩,她穿着中国传统的红色衣服,背景是中国美术史上很经典的唐代仕女图。一个现代女孩和一个古典的唐代仕女,从形象和时代的角度来看感觉并不搭,但将她们放在一起,整体美感却是完全匹配的,人物与背景达到和谐统一,营造出一种古典意蕴之美。这与中国精神、中国情怀和中国文化的审美特点,以及油画民族化都有关系。

四、中西方绘画意境美在当代艺术发展中的

融合与创新

(一)意境美在当代艺术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意境美的表现成为一个重要课题。艺术家们关注突破传统的绘画技法,寻求新的表现手法。他们关注现代科技手段,如数字绘画、投影等,丰富绘画形式,使作品更具现代感。在创作过程中强调个性化表达,追求独特的绘画语言。这使得他们的作品与传统绘画形成强烈对比,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此外,艺术家们还注重跨学科的合作与交流,与音乐家、舞者、文学家等合作,共同探讨绘画意境美的内涵,从而拓宽了绘画领域的视野。在绘画领域不断进行创新实践,将多元素融入绘画作品,以下几点有助于对美学的深度理解。其一,提升审美价值。意境美是中国传统艺术的核心理念,其在当代艺术中的融合与创新,能使作品具有更高的审美价值。如吴冠中的作品《江南水乡》,将中国传统的意境美与西方的抽象表现手法相结合,展现了独特的艺术魅力。其二,丰富文化内涵。意境美的融合与创新,使当代艺术作品具有更丰富的文化内涵。如徐悲鸿的《立马图》,巧妙地融合了传统中国写意画的简洁与凝练,同时借鉴了西方绘画的块面与光影技巧。画作中的马形象生动,展现出强健的体魄,体现了意境美的内涵。其三,促进艺术创新。意境美的融合与创新,为艺术家提供了更多的创作灵感,推动了艺术的创新发展。如采用数字科技与动画制作的《清明上河图》,是采用声、光、电结合创作出的独具特色的艺术作品。

(二)中西方绘画的融合与创新

在意境美方面,中西方绘画各具特色,但表现手法和审美观念却存在诸多相似之处。例如,凡·高、高更、马蒂斯、克里姆特等艺术家成功地将东方艺术“浮世绘”的平面化、装饰性、用线造型等特点融入西画色彩,林风眠和吴冠中两位艺术家则将中国传统国画的神韵、韵律、笔墨简练与西方艺术色彩、几何形体相结合。这种异同交织的现象,使得世界绘画艺术园地呈现出多元和谐的发展态势,具体体现如下。其一,技法融合。在中西方绘画交流中,艺术家们开始尝试将对方的技法融入自己的作品,形成独特的绘画语言。如中国画家借鉴西方透视技法,使画面更加立体生动;西方画家从东方艺术中汲取简约、意境等元素,使作品更具禅意。其二,题材融合。中西方绘画在题材上相互借鉴拓展。如中国画家关注西方神话、宗教等题材,将其融入作品,展现丰富的文化内涵;西方画家从东方文化中汲取山水、花鸟等元素,使作品更具东方韵味。其三,风格融合。跨文化背景下,中西方绘画风格逐渐融合。艺术家们不再拘泥于传统绘画风格,而是尝试将各种风格相互融合。如写实与写意的结合、抽象与具象的交织,使作品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以上诸多融合的形式为创新实践带来了无限可能,也为当代艺术家在创作中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他们大胆尝试新技法,如泼墨、泼彩等。如画家徐震的“荷花系列”作品,采用泼墨技法,将中国传统荷花题材与现代审美相结合,使作品更具现代感和视觉冲击力。线条作为中国画的基础,色彩是油画的灵魂。当代艺术家巧妙地将线条与色彩融合,展现绘画意境美的魅力。在构图上,艺术家们寻求突破,以多元化视角展现现实生活,丰富绘画作品内涵。如画家高占祥的岩彩画“雪乡系列”,以全新视角展现东方式绘画与意象交织的“痕迹美”。画面运用丰富色彩和细腻笔触,堪称中式传统绘画技艺与西式绘画理念意境融合的典范。在传承传统文化基础上,艺术家们正以全新手法和表现形式,诠释绘画意境美的内涵。

五、结语

在跨文化背景下,意境美在当代艺术发展中的融合与创新具有深远意义。中西方绘画的相互借鉴和融合,不仅丰富了艺术的表现形式,提升了作品的审美价值,还推动了艺术的创新发展。中国式现代化美术创作并非简单地追求形式上的创新,而是要深入挖掘传统文化内涵,将民族精神与现代审美有机结合,传达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尊重以及对现代社会的洞察与思考。这不仅为美术创作注入了新的生命力,也为广大观众呈现了一幅幅丰富多彩的艺术画卷。美术创作者们应深入挖掘与研究我国丰富的传统文化,以此为创作灵感与素材的源泉。只有紧密关注时代变迁,才能使作品具备鲜明的时代特色,进而在跨文化语境中,为当代艺术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参考文献:

[1]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2]美术杂志社.对话|杨飞云:如何凸显油画艺术的中国意韵?[EB/OL].(2023-10-26)[2024-01-25].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80793547655014592&wfr=spider&for=pc.

作者简介:

张小玲,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美术学。

猜你喜欢
意境美绘画创新
美术教学中“古诗配画”教学探微
三维动画艺术的审美特征分析
浅析诗词翻译中增译法的运用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