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艳
初中语文是培育学生文化素养与语言能力的核心学科,对学生成长有着不可替代的效用,在初中教学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然而,在传统初中语文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过于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了语文学科的育人功能。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综合素养与能力的提升。因此,如何基于“少教多学”教学模式,优化初中语文教学设计,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已经成为教育界探讨的热点话题。
一、“少教多学”教学模式基本内涵
“少教多学”教学模式是教育改革背景下的新兴教学模式之一,从字面上理解即教师少教,学生多学。“少教”不是指不教,而是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启发性、针对性、创造性及发展性地教;“多学”也不是指漫无目的地学习,而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实现深度学习、积极学习与独立学习。“少教多学”教学模式的核心是“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引导效用,充分彰显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学习内驱动力,发展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以从根本上减轻教学负担,强化教学成效。
“少教多学”这一教学思想的提出并非偶然,是教育研究者对师生关系进行深入思考探究而得出的教学命题,这一教学思想对传统教育教学理念有着深远影响,是教学改革的远大目标与理想。
二、基于“少教多学”教学模式的初中语文教学设计实践策略——以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白杨礼赞》为例
(一)明确学生基本情况与实际需求,开展针对性教学
在开展基于“少教多学”教学模式的初中语文教学设计之前,教师应当充分了解班级内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与学生的实际需求,识别学生的优势与潜能。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及沟通交流等方式,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并以此为基础,依照学生差异性,设计并制定富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动力,更好地满足学生学习的实际需求。
例如,在进行基于“少教多学”教学模式的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白杨礼赞》一课教学前,语文教师可以通过以下设计,了解学生基本情况与实际需求。
1.调查学生基本情况与实际需求
(1)观察法: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及时了解学生的表现情况、基础知识掌握情况、提问的主要内容及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判断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储备情况与学习实际需求。
(2)作业分析:教师应布置与“少教多学”教学模式密切相关的课前预习作业,如让学生探究“白杨树”的象征含义或了解《白杨礼赞》的创作背景,以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为基础,评估学生的语文基础能力。
(3)针对性交流:教师在不同层次学生中各选取一名代表进行一对一交流,了解学生在课前阅读《白杨礼赞》时的思考过程,询问其第一感受与产生的不解,以进一步明确学生学习的实际需求。
2.制定针对性教学方案
基于上述对学生的调查分析,教师可以制定如下针对性教学方案。
(1)深入探究:针对分析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茅盾在这一时期创作的散文,引导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深层次分析与解读。
(2)捋顺逻辑:针对逻辑思维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探究《白杨礼赞》这篇散文中的思维逻辑,思考文章中反复赞美白杨树的主要目的。
在基于“少教多学”教学模式的初中语文教学设计中,语文教师首先通过观察法、作业分析法及针对性沟通交流等方式,对班级内每位学生的基本情况与学习实际需求进行了深入了解,对学生学习优势与潜能进行了有效识别。这些调查既有助于教师更好地认识学生,又为后续针对性教学方案的制定提供充足依据。以这些调查结果为基础,教师制订了一系列针对性的教学方案。这些多元化的教学设计既有助于学生丰富学习体验,激发学习兴趣,助力学生个性化发展,又能够提升语文课程教学的实际成效,增强学生综合能力与素养。这样的教学设计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为学生构建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创设多元教学环境,扩充学习资源
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应当构建一个富有多元化特性的教学环境,为学生提供更加充足的学习资源与实践机会。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班级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多元化的学习资料,如视频、音频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例如,在基于“少教多学”教学模式的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白杨礼赞》一课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步骤为学生构建丰富的教学环境,以实现学生学习效率的有效提升。
1.创设多元化教学环境
(1)借助多媒体技术设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更加丰富的学习材料,如与所学课文密切相关的视频、图片等,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深入探究的兴趣。在《白杨礼赞》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与北方农民抗日战争密切相关的视频或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创作的时代背景及当时战争的残酷。
(2)联系语文学科特点:教师可组织开展朗诵、写作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锻炼自身语言表达、写作等语文基础能力。语文教师可以选取《白杨礼赞》中具有代表性或深刻内涵的段落,组织学生进行朗诵比赛,借此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学会借助语言传递情感,实现与作者情感层面的交流。
2.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在课堂上除了要构建多元化学习环境外,语文教师还应当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以帮助学生实现个性化发展。
(1)推荐阅读材料:教师可以以学生兴趣爱好与语文基础知识实际水平、认知能力水平为基础,为学生推荐相关阅读材料。如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与《白杨礼赞》这一散文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文学作品,或者作者茅盾的其他作品,這有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助力学生文学素养的形成。
(2)借助网络优质资源:教师可引导学生合理使用互联网技术,通过手机、平板等设备查找与《白杨礼赞》密切相关的资料,如作者茅盾的生平经历、文章的创作背景、分析《白杨礼赞》的文章等。这既能够锻炼学生信息收集与整理能力,又能够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
(三)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提升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是强化学生学习能力的关键。教师应当鼓励学生进行独立自主学习,指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带领学生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同时,教师也可以布置反思性习作任务,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进行复盘,帮助学生清晰地认识自身优势与不足之处。
例如,在基于“少教多学”教学模式的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白杨礼赞》一课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步骤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1.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1)制定学习计划:在深入探究《白杨礼赞》这一课文内容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制定一个清晰明确的学习计划,使其明确自身学习目标。如学生可以将学习目标定为掌握象征的写作技法、深入理解文章内容、了解文章创作背景等,之后再依照学习目标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
(2)选择学习方法: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依照自身学习习惯与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一些学生可能更倾向于通过相关视频讲解来深化对文章内容的认知,而一些学生可能更加倾向于利用辅导书。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选择,并充分发挥自身的指导功能,为学生提供相应指导。
2.布置反思性习作任务
为进一步提升学生学习的实际成效,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反思性习作任务,引导学生对自身的学习过程与结果进行反思。
(1)学习心得:在《白杨礼赞》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撰写学习心得这一学习任务,让学生将自己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的体会与感悟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学生也可以在心得中对自身学习方法的实效性、对文章内容理解的深入程度等进行反思。
(2)自我评估: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估,对自身学习成果进行反思。如学生可以评估自己对文章主题的理解程度、对于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分析是否准确等。通过自我评估,学生能够明确自己在基础知识掌握方面存在的不足。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于“少教多学”教学模式的初中语文教学设计能够有效满足学生成长的实际需求,通过实施针对性教学、创新性教学方法与构建综合性评价体系等方式,促进学生全方位发展。“少教多学”教学模式既能够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又能够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