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中尉的女人》的译介和跨文化传播研究

2024-06-03 19:46张春慧
长江小说鉴赏 2024年2期
关键词:法国中尉的女人翻译策略

[摘  要] 《法国中尉的女人》作为英国作家约翰·福尔斯所著的后现代长篇小说,对传统的文学样式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和颠覆,向世人呈现了元小说的艺术魅力。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这部元历史经典小说被译介到中国,翻译家陈安全于2003年完成的译本当属国内最完整、最规范的译作。对陈译本的译介环境展开考察,重点对陈译本中的跨文化传播进行分析,可以彰显这部小说在丰富中国文学样式方面的多维度文化价值,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部小说的翻译特色。

[关键词] 译介环境  《法国中尉的女人》  译者动机  翻译策略

[中图分类号] I10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7-2881(2024)02-0117-04

约翰·福尔斯(John Fowles)是二战后英国文坛上极具才华、创新和批判精神的作家,1969年,其后现代主义经典之作《法国中尉的女人》出版发行,立即引起了全球文坛的广泛赞誉和关注。作品对传统的文学样式进行大胆的创新和颠覆,向世人呈现元小说的艺术魅力和文学特色,整部小说中不断嵌入浓厚的怀旧色彩的书写,独树一帜的后现代叙事技巧,开放式多元结尾等,为当时正处于文学发展困境的英国当代小说开辟了新的文学范式和领域。这部作品一经问世,就被多国翻译家竞相翻译。探究该小说如何被译介到中国,对研究小说自身散发的文学魅力、独特新颖的艺术手法和跨文化传播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一、《法国中尉的女人》中文译本的研究综述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法国中尉的女人》被译介到中国,目前国内有4 部中文译本,前3部中文译本均为几位译者的合译,属于原著部分内容的节选译本,而2003年上海译文出版社的陈安全译本是当前最完整、最规范的全译本。通过关键词“法国中尉的女人”和“翻译”检索中国知网最新网载研究数据,发现从2003年到2023关于《法国中尉的女人》的相关翻译研究稀少,仅有7篇,其中学术期刊论文4篇,硕士论文1篇,国内会议2篇。通过对国内学者近10年文献资料的详细梳理发现,学者对4部译本中各自运用的异化和归化等翻译方法和策略展开了详尽的研究,20世纪90年代,译者的主体性研究受到翻译界重视,学者不仅注重源语文本的内部翻译研究,而且对不同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对原语的取舍、操控和积极发挥译者在文学翻译中的主观能动作用做了积极的探索,如刘燕萍立足于乔治·斯坦纳阐释翻译观提出的翻译四步骤理论,从“信赖”“侵入”“吸收”和“补偿”四个方面[1],对《法国中尉的女人》的两个中译本进行了细致的对比分析;赵晓晓以读者观照的视角为切入点,从译者对读者的语言习惯、文化意识、认知水平的观照出发,详细地对比探讨了阿良译本和陈安全译本的异同[2]。前期关于《法国中尉的女人》中译本的研究成果虽然不多,但极大地拓展和丰富了《法国中尉的女人》的翻译研究领域和研究途径。鉴于此,本文以《法国中尉的女人》的陈安全译本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法国中尉的女人》译介环境的历史考察,重点关注和剖析译者选材、翻译动机和翻译策略的选择,力求论证这部小说超越时代的文学魅力和对中国文学发展所彰显的多维度文化价值,以期为该小说提供一个新的翻译研究视角。

二、《法国中尉的女人》陈译本译介环境的历史考察

译介是一个相对陌生和冷门的翻译术语,不局限于语言差异的研究,它关注本土或外国文学作品在翻译到其他语言过程中翻译和文化的传播状况。谢天振教授认为,译介学对原著中由源语到外来语的语言转换过程中经历的“信息的失落、变形、增添、扩伸等问题”备受关注[3],探索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的文学著作如何在语言、文化、社会、历史、政治等多维交织的领域中实现文学翻译自身的价值,对跨文化交流的文学翻译实践所焕发的独特文化价值和社会意义十分重要。文学翻译本质上是一场跨文化交流性质的翻译活动,注重原文的艺术性审美是否在翻译中得以真实再现和复活,翻译的主要目的是审美怡情,唤起译入语读者的审美体验和艺术欣赏,重点是如何将原著的艺术魅力自然地传达出来,使目的语读者“能够像读原作时得到启发、感动和美的感受”[4],以实现文学在全世界范围内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互鉴。从19世纪70年代起,中国老一辈翻译家开始对欧美发达国家的文学进行翻译,尤其是对西方优秀文学作品进行译介,旨在输入西方文明的进步思想,启迪民众。1907年,中国近代翻译文学进入繁盛期,对西方文学的翻译迈入了蓬勃发展的新阶段,近代文学重要期刊《小说林》明确提出:“输入欧美文学精神,提高小说在文学上的地位。”[5]中国翻译家陈安全于2003完成了《法国中尉的女人》的翻译,与国内其他3个译本相比,陈译本是迄今4个中文译本中翻译最完整、最规范的。21世纪初我國正处于改革开放飞速发展的阶段,文学事业呈现出蓬勃繁荣的景象,广大文学爱好者思想活跃,视野开阔,以兼容并包、开放多元的态度对待外来文艺思潮和文学观念,大胆地践行文学“拿来主义”,借鉴吸收西方文学的精华。在此背景下,陈安全教授将这部后现代艺术典范小说《法国中尉的女人》介绍到中国。这部小说颠覆了传统文学的创作风格,以歌颂女性追求独立解放为主题,极大地激发了中国读者的阅读兴趣,让中国读者领略到原著文本中多元化的艺术表现形式,对提高国人的文学审美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在全球化背景下,国家鼓励各大高校积极开设英语专业和西方英美文学等课程,以培养优秀的外语人才服务于国家建设。陈译本不仅契合了20世纪80年代国人学习英语和了解西方文化的热情,还通过译介英国文学作品为中国读者提供了解西方文化和文艺思潮的窗口,在合理吸收其优秀成分的同时,促进中西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助推中国的本土文学作品“走出去”,最终提高国家和本土文学的影响力。

三、《法国中尉的女人》陈译本中跨文化传播解析

1.译者选材与动机

《法国中尉的女人》凭借高超唯美的后现代艺术手法和非传统的叙事方式讲述了一个以爱情为主线的故事,反映了以萨拉为代表的社会底层人士,如何在自私虚伪、黑暗冷漠的维多利亚社会里自我救赎,追求自由独立,成功实现自我价值的女性成长的励志故事。译者在翻译任何一部文学作品时都受制于特定的历史政治环境,肩负着特定的文化使命,在选材时势必对原著小说的主题、作者创作的历史文化背景、小说中彰显的艺术特色和传播的文化价值等因素进行全面的了解和揣摩,尽力将源语的语言和文化特色最大限度地移植到译语文化中,使西方文化精髓在中国本土文化的土壤里生根发芽。 鲁迅认为文学翻译的目的是:“一是别求新声于异邦,二是借鉴异域文术新宗。”[6]译者对《法国中尉的女人》中传播的多元文化价值观和西方后现代文学思潮进行大胆的引进,既有助于丰富译语文化,弥补本土文学的不足之处,也可以提高国人的文学欣赏水平,开拓读者的国际视野。陈教授选择《法国中尉的女人》翻译有其特殊的意图:一方面,《法国中尉的女人》是一部具有强烈存在主义色彩的小说,其独特之处在于作者采用了后现代主义的叙事方式,在世纪末怀旧思潮的影响下,福克斯在文中有意嵌入大量维多利亚时代的历史资料,使小说情节看似纷繁芜杂、虚实结合,实则创造了集历史与现代,融古典与时尚于一体的新型书写方式。译者怀着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的开放心态,以丰富和创新中国本土文学样式为目的,为中国文学发展注入新元素和新思想;另一方面,小说中的女主人公萨拉对维多利亚时代盛行的父权制度和男性主宰世界的霸权主义进行了大胆的反抗和挑战,萨拉通过自我成长和拯救,蜕变成一位思想独立、自尊自信的新女性,其人物形象在小说中得到彰显和推崇。这种宣扬男女平等、倡导提高女性权利话语的新女性主义思潮的作品,对激励和鼓舞新时代中国女性进一步解放思想、实现人格独立,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译者通过翻译《法国中尉的女人》启蒙了新思想,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风气的改良,引发了不同社会阶层的中国读者对原著的价值观、人生观进行深度思考。

2.陈译本中的翻译策略选择

2001年,陈安全在译序中一语道破文学翻译的三种境界:“准确”“流畅”和“传神”。首先,要坚守文学翻译的准确性,准确是对原著的最大忠实以及对作者的尊重;其次,注重译文语言表达的自然流畅性;最后也是最难的莫过于传达出原著的精神和气质,“传神是对译作完美再现原著风格的苛求”[7]。《法国中尉的女人》的翻译难点在于如何跨越语言和文化的障碍,真实、传神、创造性地再现作品唯美的艺术风格,让中国读者领略原著的艺术表现力和审美价值,使小说中的人物形象、艺术手法等如原著一样真切。因此,陈译本译文以异化的翻译策略为主,保留源语的异国情调和原著文学的独特性,译者充分考察了源语文化和译入语文化系统,交际功能、审美心理和读者反应,以保证文本在译入语中实现跨文化交流,使译文更符合广大读者的阅读期待。

原著的显著特色在于每章开头都附有一两段引文,其内容涵盖维多利亚时期的诗歌、民谣、经济学、哲学、文学、科学、信件等内容,小说第一章节的开篇引文,选自英国诗人托马斯· 哈代的《哈代诗选》中的“The Riddle”,译为《谜》,正如谜一样的诗句成功地为全文营造出一种朦胧神秘、变幻莫测的氛围,唤起读者无限的遐想。诗中用“sea”“wind”两个意象渲染气氛,浩瀚的“sea”既象征着生命的力量、对自由的向往和美好梦想的追求,同时预示着激情、神秘和未知;清凉的“wind”则预示着将有一股强劲的自由之风和新思想吹遍整个莱姆镇,孤寂一人的“she”更是唤起读者的遐想和猜测,字里行间洋溢着淡淡的哀愁和暗流涌动的期盼,为女主角萨拉的闪亮登场埋下伏笔,整首诗读起来意味深长。译文采用近古体风格译出维多利亚时代的文风特点,以便更好地表现这种后现代主义文学手法。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既要忠实于原著的内容、保留原著的形式美,又要译出其艺术风格美,移植并追求原作的“意美”“形美”“音美”等审美元素。如对原诗中“stretching eyes”进行了词性转换,将“eyes”以动词“眺望”译出,陈譯为“极目远眺”,采用直译加补偿的翻译方法对“wind foul or fair” 等做了灵活的转换,巧妙地译为具有拟人色彩的“和风恶风”,整首诗回环往复的几对押韵“west”和“rest”“there”和“elsewhere”“sea”和“she”遵循了英文格律诗的诗学特征,译出诗歌的流畅性和古典韵味。

《法国中尉的女人》第二章对女主角萨拉的外貌描写是通过查尔斯细腻的心理活动展现出来的,与萨拉的第一次美丽邂逅看似偶然,却令男主查尔斯魂牵梦萦、难以忘怀。陈译本通过直译,在语言层面对源语和译语进行了适应性选择转换,以满足中国读者的视野期待和审美体验。

原文反复出现“It was not a...face”的句式,先指出萨拉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美人,再强调这是一张忧伤的脸,最后用短句“there was no ...”肯定她是一个清纯善良、正直勇敢的好女孩。针对汉英思维方式和语法的差异性,汉语重意合,语义表达相对笼统;英语重形合,讲究逻辑清晰、语序规范的特点。译者用词准确,对句式结构和修辞风格进行适度的调整,使之更符合上下文语境。原著中对萨拉的外貌描写采用了先抑后扬的手法,译者仔细揣摩原作的思想和感情,并深刻领会,翻译时对词序和词性作了灵活调整,如“not a pretty face”“not a beautiful face”分别译为“她的脸蛋并不漂亮”“她的脸都算不上美丽”,明贬实褒、地道传神,更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如原文中“Its sorrow welled out of it as purely, naturally and unstoppably as water of a woodland spring”[8]的明喻“有如林间清泉”形象生动地译出萨拉天真淳朴的性格特征,使萨拉单纯忧郁、孤傲沉默的独特气质跃然纸上,从而唤起读者更深层次的阅读兴趣。末句用层层推进、节奏明快的排比句和铿锵有力的四字结构的词语进行翻译,译为“没有狡诈,没有虚伪,没有歇斯底里,没有伪装”[7]更符合萨拉直率、洒脱、奔放的个性,让读者真切地感受到萨拉不同于传统女性的独特气质和人格魅力。

四、结语

翻译不仅是语言的转换,更是不同文化彼此间相互交流、碰撞、沟通和融合的结果。每一部优秀的译作必将赋予原著新的阐释和意义,使原著的生命力在译语的文化环境中得到延续、创新。在中国对外开放的背景下,陈安全教授在翻译中勇于探索、不断创新,通过《法国中尉的女人》的译介来传播西方优秀的文学著作和先进的文学思想,既符合本民族读者吸收异域文化精华的期待心理,又引进了西方文学的新形式和写作技巧,为后现代主义小说在中国文学土壤里的培育和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参考文献

[1] 刘燕萍.从乔治·斯坦纳阐释学视角看译者主体性——《法国中尉的女人》两个中译本对比分析[C]//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2年会论文集,2012.

[2] 赵晓晓.读者关照视野下《法国中尉的女人》两个中译本的对比研究[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5(3).

[3] 谢天振.译介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4] 茅盾.为发展文学翻译事业和提高翻译质量而奋斗[J].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4(10).

[5] 郭延礼.中国近代翻译文学概论[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5.

[6] 贾延玲,于一鸣,王树杰.生态翻译学与文学翻译研究[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17.

[7] 约翰·福尔斯.法国中尉的女人[M]. 陈安全,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

[8] John Fowles. The French Lieutenant's woman[M].西安:世界圖书出版西安公司,1997.

(责任编辑 罗  芳)

作者简介:张春慧,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外语学院,研究方向为翻译理论和实践。

基金项目:2022年度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重点项目“生态翻译学视域下皖南国际旅游示范区旅游文化外宣翻译研究”(2022AH052178);2022年度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重点项目“中国话语体系国际建构视阈下术语‘课程思政翻译研究”(2022AH052174);2023年安徽省职业与成人教育学会教育教学研究规划课题一般项目“皖南高职外语教育服务区域经济文化发展的路径研究”(AZCJ2023254);2023年度芜湖职业技术学院人文重点科研项目“空间理论视域下约翰·班维尔〈无限〉中的人物困境解析”(wzyrwzd20232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法国中尉的女人翻译策略
论《法国中尉的女人》元小说叙事策略
浅谈青岛市公共标识语英译现状及翻译策略
《作者自述》两个译本的对比赏析
旅游景点名称翻译的原则与策略研究
汉语叠词及其英译
国际会展用语特点及口译策略
《法国中尉的女人》的元小说特征分析
论《法国中尉的女人》的现代性特色
《法国中尉的女人》电影改编中的叙事转换
浅析《法国中尉的女人》中的存在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