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敏
摘要:高职语文作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课程之一,肩负着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当前,高职语文教学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仍面临诸多挑战,如教材资源挖掘不足、经典诵读流于形式等。教师可以通过深度挖掘教材资源、巧妙渗透传统文化,借助古典诗词之美、传承文化核心精髓,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深刻感悟文化韵味,结合地域民俗文化、切实增强文化认同,积极创新教学方法、激发文化学习兴趣等路径,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融入高职语文教学,提升高职语文教学效果,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职;语文教学;教材资源;古典诗词;经典诵读;民俗文化;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1;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4)14-0017-04
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长河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了深厚的智慧和底蕴,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精神纽带。当前,面对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与全球化的挑战,如何在高职语文教学中巧妙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学生在掌握现代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不忘本来,坚守文化根脉,成为教育领域关注的焦点。在此背景下,教育者需要积极采取多种策略,推动高职语文教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度融合,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深刻领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和价值,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1]。
1.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文化自信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语文教学,可以通过对经典文学、历史典故、哲学思想等的学习,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和领悟中华民族的精神特质,如爱国主义、自强不息、和谐包容等,进而激发学生的民族精神,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而且,随着全球化日益深入,坚守文化自信、弘扬民族精神,对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也有重要意义。
2.拓展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涵盖诗词歌赋、书画艺术、戏曲音乐、民俗风情等多个领域,为高职语文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语文教学,不仅可以打破传统教学的单一性和局限性,还可以为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和内涵。通过对古典诗词的鉴赏、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了解、对传统艺术形式的体验等,学生可以更加全面地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拓宽知识视野,培养审美情趣[2]。
3.提高人文素养,助力职业发展
在高职语文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可以使学生通过学习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道德观念、价值取向等,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具備更强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传统文化中的许多智慧和理念,可以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指导,帮助他们在职场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1.教材资源挖掘不足,传统文化内涵未显现
目前,高职语文教学在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存在明显的短板,尤其在教材资源的挖掘上显得力不从心。教材中的经典篇目虽然丰富,但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文本的表层解读,没有深入挖掘文本中的传统文化内涵,使得经典篇目所蕴含的深厚的历史底蕴、深刻的人文思想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无法显现出来。由于缺乏对传统文化元素的深入剖析和阐释,学生难以领略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无法体会到其蕴含的智慧和价值[3]。这使得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受到影响,也限制了学生在文化素养和人文精神上的发展。
2.古典诗词教学薄弱,教学深度有待拓展
部分教师在古典诗词教学中只关注经典诗句讲解,对其他内容往往轻描淡写地一带而过,使得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理解存在片面性。再加上部分教师的古典诗词素养有限及其所采取的教学方法陈旧,导致古典诗词的独特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无法得到充分展现。这使得学生无法提高对古典诗词的学习兴趣,无法产生深入学习、理解和掌握的动力。这些问题共同导致古典诗词教学在高职语文教学中的边缘化,不仅影响到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兴趣培养[4],也制约了传统文化在高职语文教学中的有效传承与弘扬。
3.经典诵读流于形式,学生对文化韵味感受不深
尽管经典诵读是传承文化的重要方式,但在实际操作中,一些学生由于缺乏对经典文化内涵的深入了解和教师的有效引导,他们机械地背诵经典篇目,难以真正体会到经典诗词中所蕴含的智慧和美感。同时,由于教学安排的紧凑和课堂时间的限制,经典诵读经常被压缩成简单的背诵任务,没能给予学生深入品味和思考的时间及空间。此外,一些教师在经典诵读中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缺乏个性化的解读,使得文化韵味在诵读过程中流失,无法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之情,不能有效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4.民俗文化融入困难,学生难获共鸣
由于地域差异和文化背景不同,各地的民俗文化呈现出独特的风格和特点,这给教师在高职语文教学中融入民俗文化带来了一定困难。教师难以找到一种普遍适用的方式来介绍和解释各种民俗文化现象,而学生也因为缺乏相关背景知识和亲身体验无法产生共鸣。此外,由于教材编写和教学安排的限制,民俗文化在高职语文教材中的呈现往往比较零散、简单,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这也给民俗文化的融入带来了困难[5]。
5.教学手段创新不足,传统文化融合困难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职语文教学的融合中,部分教师缺乏对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有效运用,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如单一的讲授和板书,对多媒体、互联网使用不足,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不佳。教学手段的单一也限制了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的多样性,使得一些富有特色的传统文化元素不能在课堂上得到充分展现。
1.深度挖掘教材资源,巧妙渗透传统文化
高职语文教材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教师应对教材进行深入研读,充分挖掘其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元素。教师可以通过对经典文学作品的解读、历史人物故事的讲述及传统道德观念的阐释,将优秀传统文化巧妙融入语文教学,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还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6]。以《红楼梦》教学为例,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讲解《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社会背景等内容,潜移默化地向学生渗透传统道德理念。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分析贾宝玉、林黛玉等人物的性格特点和行为表现,引出“仁、义、礼、智、信”等传统道德观念。贾宝玉作为《红楼梦》中的核心人物之一,他的性格特点体现出“仁”的特征。他天生具有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对身边的人充满关爱和同情。他对晴雯的深情厚谊、对林黛玉的细心呵护等,都体现了他的仁爱之心。通过分析贾宝玉的行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仁”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以及如何以仁爱之心待人接物、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等。又如,在《红楼梦》中,无论是家庭聚会还是社交场合,人物的言谈举止都遵循着严格的礼仪规范。教师可以通过分析这些场景,帮助学生了解古代礼仪文化,并告诉他们在现代社会中依然要注重礼仪、尊重他人,这样才有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同时,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认知和理解“仁、义、礼、智、信”,教师可以引入一些社会新闻或身边的事例,让学生讨论和分析其中蕴含的道德观念,思考如何在自己的生活中践行“仁、义、礼、智、信”。另外,《红楼梦》有“百科全书”之称,其对古代节日的描绘生动而细腻。如元宵节这一小说中的重要节日,作者运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它的喜庆氛围。教师不妨结合小说中的描述,向学生介绍古代元宵节的习俗,如赏花灯、猜灯谜、吃元宵等,让学生感受古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引导学生思考这些习俗背后的文化内涵,如团圆、祈福等,并将其与当前的节日习俗进行对比,使学生认识到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创新。
2.借助古典诗词之美,传承传统文化精髓
古典诗词以其独特的语言艺术和深邃的意境,成为连接古今、沟通心灵的桥梁。引导学生欣赏、解读古典诗词,可以帮助学生领悟其中的人生哲理、道德情操,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因此,教师应重视古典诗词教学,让学生在古典文化的浸润中,感受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培育民族精神,坚定文化自信,自觉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弘扬者[7]。以李白的《行路难(其一)》为例,这首诗以磅礴的气势和深邃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在人生旅途中的迷茫与坚持。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逐句解读诗句,带领学生领略诗歌的意象和情感变化。比如,“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描绘了豪华的宴席,却反衬出诗人内心的苦闷;“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则通过生动的动作描写,展现了诗人的迷茫与无助。这些诗句不仅语言优美,而且情感真挚,能够深深打动学生的心灵。在诗句解读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诗人面对人生困境时的态度。虽然诗人表达了自己的迷茫和苦闷,但他并没有放弃理想,而是坚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种乐观向上、不屈不挠的精神,正是传统文化中蕴含的积极的人生态度。学生在理解和感受这种精神的过程中,能够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教师还可以结合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介绍李白的人生经历,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这首诗的内涵和价值。
3.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深刻感悟文化韵味
古代文学经典不仅是中华文化的根基,更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通过诵读古代文学经典,学生能够触摸到古人的思想脉络,感受到作品中深邃的哲学思考和人生智慧。而开展经典诵读活动,能够帮助学生打开通往古代文化的大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使他们在诵读中深刻感悟传统文化的韵味,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自信与热爱之情[8]。例如,教师可以开展以《论语》为主题的经典诵读活动,在诵读之前可以挑选其中的几则经典对话,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等,这些对话体现了孔子的思想,既具有哲学性又贴近日常生活。教师需要先向学生解释这些对话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其深刻的含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然后教授学生诵读方法,让学生放慢语速,注重语调的变化,领悟诵读的技巧和精髓,尤其要细细品味那些蕴含着深刻哲理的语句,感悟传统文化的魅力。接着,教师可以将班级学生分组,让各组选择《论语》中的某一章节进行诵读。为提高诵读效果,教师可以提前给学生准备注音版的《论语》文本,还可以亲自示范诵读的语调和节奏。诵读结束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分享,让学生畅谈自己在诵读过程中的感悟和收获,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诵读水平,还可以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让他们在交流中进一步体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4.结合地域民俗文化,切实增强文化认同
地域民俗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生动体现,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地方魅力。教师在高职语文教学中融入地域民俗文化,不仅能丰富教学内容,还能引导学生从身边的文化现象入手,深入理解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既符合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也顺应时代对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要求。例如,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开展“家乡民俗文化”调研活动,让学生通过走访家乡的长辈、参观民俗博物馆、查阅相关文献等方式,深入了解自己家乡的民俗文化,包括传统节日、风俗习惯等。调研结束后,可以让学生將自己的调研成果进行展示和交流,这样学生不仅能对家乡的民俗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还能对其他地区的民俗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讲解古代文学作品时,教师应积极挖掘其中蕴含的地域民俗文化元素,使学生通过文学作品了解地域民俗文化,品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例如,学习《南吕·一枝花·杭州景》这首元曲时,教师可以结合杭州的地域民俗文化,对曲中的意象和表达进行深入解读。“水秀山奇”不仅展现了杭州的自然风光之美,还蕴含着杭州人民对生态环境的珍视和保护意识。“满城中绣幕风帘,一哄地人烟凑集”既描绘了城市的繁华景象,也反映了当时市民生活的富足和安逸。通过对这些表达的解读,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杭州地域民俗文化的内涵和价值。此外,为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教师还可以组织开展与杭州地域民俗文化相关的实践活动。比如利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观看关于杭州的历史古迹的图片与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杭州的历史文化底蕴;邀请当地的民俗艺术家走进课堂,为学生表演和讲解杭州的传统艺术、手工制作技艺等。通过这些实践活动的开展,可以让学生对杭州的地域民俗文化有直观和深入的了解,增强学生对本地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5.积极创新教学方法,激发文化学习兴趣
在高职语文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夯实学生的文化底蕴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应积极创新教学方法,以更加生动有趣的方式呈现传统文化内容,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例如,教学苏轼的《前赤壁赋》时,教师可以利用数字化技术,为学生打造一个互动式的学习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学生可以通过点击、拖动等方式自主探索文本中的关键词句、历史文化背景及相关的注释和解读。这种互动式学习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学习,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探究的好奇心。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将班级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针对《前赤壁赋》中苏轼的人生态度等内容进行辩论。为取得辩论的胜利,各组学生需要深入研读文本,理解苏轼和客人的思想情感,还要查阅大量的相关资料,包括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苏轼的生平事迹及宋代的文学风格等。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引经据典,如引用“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来阐述人生的渺小与短暂,表达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引用“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来抒发对自由与超脱的向往,以及对现实困境的超越态度。对这些经典名句的引用,能够增强学生辩论的說服力,还能使辩论充满浓厚的文化气息,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洗礼。
综上所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语文教学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高职语文教师的不断实践和探索。在具体教学中,高职语文教师可以通过挖掘教材资源、借助古典诗词之美、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结合地域民俗文化、创新教学方法等有效途径,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职语文教学的紧密结合,在丰富教学资源、提升高职语文教学有效性的同时,为高职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颜青.高职语文教学中如何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考[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2,35(10):157-159.
[2]赵丽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语文教学的实践探索[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0,36(05):242-243.
[3]潘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语文教学思考[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1,34(05):130-131.
[4]宓小香.核心素养视域下高职语文教学策略提升路径探寻[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4,43(01):110-113.
[5]左慧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职业教育语文教学的探讨[J].山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23,36(04):103-106.
[6]王悦欢,刘钊.传统文化融入高职大学语文教学的路径选择[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3,28(03):22-25.
[7]李莉,张艺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的实践路径[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35(03):50-52+56.
[8]王娜,李彦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大学语文教学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23,25(07):20-23.
Exploration of the Path of Integrating Excellent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into Vocational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Yang Min
(Bijie Medical College, Bijie 551700, China)
Abstract: As one of the important courses to cultivat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ies, vocational Chinese bears the historical mission of inheriting and promoting excellent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Currently, the integration of excellent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into vocational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still faces many challenges, such as insufficient exploration of textbook resources and classic recitation becoming a mere formality. Teachers can deeply explore textbook resources, cleverly infiltrate traditional culture, leverage the beauty of classical poetry, inherit the core essence of culture, carry out classic recitation activities, deeply appreciate cultural charm, combine regional folk culture, effectively enhance cultural identity, actively innovate teaching methods, stimulate cultural learning interest, and other paths to organically integrat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into vocational Chinese teaching,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vocational Chinese teaching, and inherit excellent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Key words: excellent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textbook resources; classicalpoetry; classic recitation;folk culture;teachingmeth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