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越 董欣垒 刘伟
近年来,在系列政策推动下,我国物流降本增效成效显著,物流环节成本已远低于发达经济体,从物流各个环节角度继续降本难度不断增大。与此同时,现代信息、人工智能等科技加速赋能物流,不断创造丰富物流新业态新模式,不仅改变了传统物流降本增效路径依赖,也为产业链供应链协同物流降本增效找到新空间。应把握智慧物流促进现代物流规模化降本增效的机遇,强化智慧物流顶层设计和场景应用引导,全面赋能物流各领域各环节,加快培育我国物流产业发展新动能,为国民经济高质量运行提供更有力支撑。
一、传统物流降本增效路径瓶颈凸显
既有物流降本增效路径边际效用递减。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旨在进一步降低社会物流成本,提升物流运行效率,切实发挥了积极作用。以衡量社会综合物流成本的主要指标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看,已从2012年的18%降低到2022年的14.7%,物流行业降本成效显著。但从绝对值看,从2018年至2022年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绝对值仅下降了1%。特别是2022年受新冠疫情等不利因素影响,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较2021年反弹0.1个百分点,凸显了既有模式下我国物流降本增效面临巨大瓶颈。
单一物流环节成本持续降低难度加大。相较于宏观物流成本,单一物流环节成本可以更加准确反映微观物流活动的成本水平。近十年来,中美两国公路货运成本均较为稳定,根据第三方机构测算,我国普货整车公路货运成本吨公里0.2—0.4元;美国普货公路整车货运成本吨公里折合人民币超过1元,是我国的两倍以上。以电商快递为例,美国亚马逊小件标货配送平均费用为3.35美元(折合人民币约23.8元),京东的单票配送成本约6元(含大件),美国单票电商快递物流成本是我国近4倍。总体而言,在公路运输、仓储、快递等领域,单位成本近年来已趋于稳定,随着劳动力和能源成本持续攀升,部分环节物流服务价格已呈现探底回升态势,单一环节持续降本空间较小。
二、智慧物流带动降本增效成效显著
近年来,我国智慧物流在物流领域广泛应用,显著降低了物流运行成本,在网络货运平台、自动无人物流作业、物流数字孪生等领域已取得明显成效,规模化降本增效积极作用初步呈现,有望成为未来物流降本增效的新路径新手段。
网络货运平台等通过物流供需精准适配降本。以网络货运平台满帮为例,目前,满帮平台构建了覆盖全国300多个地市、10万条线路的运输网络,通过完善的数字货运网络和智能运力调度,平台货主发货时间从早期的2.27天缩短至2022年的0.42天,最快只需几分钟就能匹配到合适运力。平台通过消除多层中间商转包环节,总体能降低货主10%—15%的运费。这种效率提升正是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支撑下,通过整合分散货运需求、车辆信息,大幅提升了车货等信息匹配效率,减少了不必要的中间环节,显著降低了物流成本。
自动无人分拣等技术助力电商快递降本提速。2003年,我国快递业务量仅1.7亿件,当年快递中转、分拣、集散等作业环节大部分由人工完成,快遞处理能力低、成本高企。2010年以来,头部电商快递企业通过引入自动分拣物流技术装备,提升了电商快递分拣效率,降低了物流成本。此后,货物自动化分拣设备大范围应用并实现国产化,使用成本得到大幅下降。根据国家邮政局相关统计数据,我国快递业务平均单价已由2009年25.8元降低到2013年15.7元,至2022年降低到9.5元。以中通为例,2023年业务量首次突破300亿件,业务单量超过UPS、FedEx等国际快递巨头,区域中转中心标准快件完全实现了无人自动化分拣,大幅提升了作业效率,2023年第三季度,中通单票分拣成本同比下降11%。
数字孪生等推动物流业务流程快速迭代降本。数字孪生作为一个或多个重要、彼此依赖装备系统的数字映射系统,超越了一般仿真、模拟和数据处理手段,逐步在物流领域应用。根据顺丰2023年底发布的《物流数字孪生白皮书(2024)》报告,数字孪生通过全面感知“物理世界”中的一切,将人、货、车、场等及其关系链路在“虚拟世界”中1:1还原,在数字孪生系统1天就可迭代验证并优化1000次分拣计划,快速反馈、优化来提升中转场产能和流转速率。单个中转场成功投用后,顺丰迅速复制到全国数百个中转场,在实际运作过程中缩短10%以上分拣时长,平均提升8%以上产能。
三、智慧物流缺乏引导发展短板明显
智慧物流发展缺乏行业顶层设计。智慧物流作为近年来快速发展壮大的物流细分领域和迭代路径,已成为我国物流行业发展亮点和整体提升方向,《“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将智慧物流作为数字经济发展的七大重点行业之一,但仅初步提出加快物流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升级、加快建设物流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智能仓储体系等任务。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智慧物流市场规模约7000亿元,同比增长8%,到2025年预计将突破万亿元。未来,随着技术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持续延展,智慧物流发展前景广阔。作为高速发展且市场规模将达到万亿级的物流专项领域,目前尚缺乏顶层规划和场景应用引导政策设计,不利于智慧物流行业整体高质量发展。
智慧物流无序竞争问题较为突出。智慧物流作为物流发展的重要方向和技术支撑,已成为物流企业扩大市场份额、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但在智慧物流发展过程中,存在垄断和不正当竞争风险隐患,以网络货运为例,其平台经济发展特征显著,近年来网络货运平台为扩大市场份额,在资本等助推下,通过价格战等方式扩大市场份额,部分头部企业在获得市场支配地位后又通过收取较高比例佣金,挤压中小物流企业和货运司机生存空间。此外,智慧物流发展易产生“赢者通吃”现象,头部企业容易产生一家独大并形成市场壁垒,不利于各类物流企业有序竞争和行业可持续发展。
四、推动智慧物流降本增效对策建议
强化智慧物流顶层设计。智慧物流涉及行业多、部门广,需要各部门、各地区和市场主体共同推动,应围绕我国物流降本增效目标,加强智慧物流发展顶层设计,推动编制发展中长期规划,或出台促进我国智慧物流发展的行业指导意见。重点明确我国智慧物流发展思路、发展重点、主要任务、场景应用引导和政策措施,形成我国智慧物流发展的部门协同和政策合力,为我国物流降本增效提供强有力支撑。
推进物流基础设施智能化升级。优先鼓励具备条件的国家物流枢纽、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示范物流园区、综合货运枢纽等骨干物流基础设施,以作业自动化、管理数字化、运营智能化为方向,积极推进智慧化改造升级,率先在无人仓储、无人场站等方面取得成效。以城郊大仓、平急两用基础设施建设、综合货运枢纽补短板等工作为契机,优先支持技术先进、自动化程度高的仓储设施建设,形成引领和示范效应。
推动智慧交通与智慧物流融合发展。公路货运领域,加大无人驾驶货运车辆研发力度,推动智能驾驶货运车辆核心技术快速迭代,为规模化应用提供技术装备支撑。探索通过划定自动驾驶车道、推动车道智能化升级等方式,衔接毗邻高速公路出入口的智能公路场站,率先实现点对点的公路干线L4级自动化驾驶货运发展,抢占全球道路货运无人驾驶技术制高点,进一步降低我国公路货运成本。推动智慧港口、航道、铁路场站、机场建设,逐步实现港口、机场、铁路货运场站作业的自动化和无人化,提升各种运输方式联运效率。
引导物流信息平台规范发展。充分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技术手段,以国内龙头物流信息平台为载体,鼓励进一步完善服务功能,消灭数据孤岛,链接消费、仓储物流、生产制造等各环节,提升物流信息平台价值创造能力。鼓励网络货运平台企业探索建立全国或区域物流大数据中心,发掘物流大数据价值,促进物流资源空间适配。同时,规范网络货运平台发展,强化物流信息對接及增值服务功能,加强货运费用抽成比例监管,防范物流平台经济领域资本无序扩张。
大力推广智能技术应用。以物流基础设施为载体,推动装卸、搬运、存储、分拣、包装等作业环节的自动化无人化,全面提升仓储作业效率,降低仓储作业成本。鼓励城市配送、道路运输企业、位置服务平台开发智能调度系统,推动城市和城际交通数据管理部门开放数据接口,根据物流订单、车辆信息、路况等实时数据,动态开展运输线路优化和选择,提高运输组织效率,降低城市拥堵和碳排放。发挥数据平台优势,整合城市分散配送需求,鼓励发展共同配送等模式,提高城市配送车辆使用效率,降低综合成本。
提升智慧物流装备研发制造水平。充分发挥我国制造产业门类齐全优势,利用我国庞大物流市场对智慧物流装备的增量需求,在自动化立体仓库、自动化分拣系统、自动装卸搬运设备等领域,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物流技术装备生产制造企业。推动我国物流技术装备与龙头物流企业协同出海,重点在海外仓、境外港口码头和产业园区等加快推广应用,为我国物流企业“走出去”形成有力支撑。
鼓励发展智慧供应链服务。利用现代科技、大数据对龙头流通企业赋能,培育数字化、网络化的骨干流通企业,发挥链主企业平台和科技优势,为上下游企业协同赋能,构筑智慧供应链牵引的现代流通生态。推动智慧物流与智慧商贸协同发展,引导商贸与物流企业联合拓展交易结算、供应链金融等服务,提升商贸物流价值创造能力。鼓励物流企业强化信息系统建设,加快与生产制造业产销供应链系统对接,面向生产制造企业提供精准物流供应链服务。
(作者单位: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运输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