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得源 潘素昆
“走出去”战略提出后,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快速增长。我国银行业也开始积极融入全球经济,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寻求多元化投资渠道,服务日益国际化的中国企业。区位选择对于银行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成败、面临风险及收益高低具有重要影响。银行业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较多,我国银行业应结合自身发展制定科学合理的区位选择策略。
一、我国银行业对外直接投资现状
“走出去”战略提出后,我国企業对外直接投资强劲增长,我国银行业“走出去”的步伐也随之加快。下面从对外直接投资规模、区位分布、投资主体、投资方式四个方面,来分析我国银行业对外直接投资现状。
(一)我国银行业对外直接投资规模
“走出去”战略实施后,我国银行业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呈显著增长。从2006年的25.08亿美元增长到2022年的91亿美元,增长了262.8%,显示出中国银行在全球金融市场上的逐步巩固和扩大。2006年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流量为35.3亿美元,到2022年达到221.2亿美元,增长了526.6%。银行业对外直接投资在我国金融业对外直接投资中一直占据主导地位。2006年至2010年,银行业对外直接投资在金融业对外直接投资总额中的占比一直在60%以上。之后,这一占比有所下降。2011—2020年间,这一占比一直在40%以上。2022年,中国对外金融类直接投资流量为221.2亿美元,其中银行业对外直接投资91亿美元,占41.1%。2022年末,中国国有商业银行①共在美国、日本、英国等51个国家和地区开设101家分行、69家附属机构,员工总数达53万人。其中,雇佣外方员工49万人,占92.5%。可见,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国际化程度已经大幅提高。
(二)我国银行业对外直接投资区位分布
我国银行业对外直接投资初始主要集中在亚洲,随后逐渐扩展至全球。“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我国银行业对外直接投资区位分布进一步多元化。受到亚洲地区经济发展迅速、中国与亚洲国家有密切的经济关系以及“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等因素影响,亚洲地区一直是中国银行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目标。从国有大行的情况来看,香港与澳门是我国银行业对外直接投资的首选之地。国有大行在香港和澳门设立机构的占比普遍较高,尤其是香港;亚太其它地区以及非亚太地区的海外机构体量及占比相对较低。我国银行业对欧洲直接投资也占有一定比例。这与中国是欧洲国家的重要贸易伙伴、欧洲金融市场较发达,以及其投资回报的吸引力有关。我国银行在美洲地区的直接投资相对较少,这与该地区对我国银行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吸引力较小、该地区对我国银行业存在市场准入限制等因素有关。我国银行业对非洲直接投资占比最低。这是因为非洲市场相对较为新兴,同时也受到政治风险和经济风险等因素的影响。
(三)我国银行业对外直接投资主体
1、国有商业银行
国有商业银行在我国银行业对外直接投资中居主导地位。主要基于以下原因:首先,国有商业银行对外直接投资中可以更好地服务国家经济战略。其次,政府对国有商业银行提供政策支持、融资便利等,助力国有商业银行更好地“走出去”。最后,国有商业银行相对于其他银行具备更加强大的风险管控体系和资金实力,能够更好应对国际市场的复杂性和对外直接投资风险。国有商业银行中,中国银行是全球化程度最高的银行。截止到2022年底,中国银行境外分支机构覆盖62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包括42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设有531家境外机构、拥有24389名境外员工(占比分别达到4.64%和7.97%)。
2、股份制商业银行
股份制商业银行也是我国银行业对外直接投资的重要主体。这些银行不仅由政府持股,还有来自私人投资者的股份。股份制商业银行包括中国光大银行、中国民生银行、招商银行等。从海外布局来看,股份制商业银行基本均以香港为翘板向外延伸,澳门的地位相对没有那么突出。招商、中信与光大三家银行的海外布局相对较为领先,其它银行相对落后。在股份制商业银行中,招商银行、中信银行与光大银行对外直接投资最多,广发银行、民生银行与浦发银行三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对外直接投资较强,兴业银行、华夏银行、平安银行、浙商银行、渤海银行五家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海外布局较为单一,恒丰银行在海外无布局。
3、其他
除国有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外,一些城市商业银行和金融控股公司也参与对外直接投资。城市商业银行在中国境内规模较小,但在地方经济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为了推进金融机构的国际化战略,一些中国的金融控股公司也可能成为对外直接投资的主体。这些金融控股公司包括在境内外开展多元化金融服务的子公司。
(四)对外直接投资方式
中国银行业对外直接投资主要有新建和跨国并购两种方式。
1、新建投资
新建投资是指银行在东道国设立机构,从而开展跨国业务。中国银行业在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时,主要有四种方式:设立分行、代表处、附属行、合资银行。我国银行业境外开设分支机构的步伐也在不断加快。截止到2022年底国有银行设立境外分支机构数量为:中国银行531家、中国工商银行416家、中国建设银行近200家、中国农业银行22家、交通银行23家。我国国有银行对外直接投资进入方式上较多选择以新建为主,典型的代表为中国银行。中国银行自1929年第一次跨国投资以来,一直较多采用新建分行、中行子公司以及分支办事处等形式在五大洲均设立新的机构。
2、跨境并购
跨国并购是指银行以现金或股权或者两者组合的形式,收购目标国银行,并获得该银行的经营权的过程。为了实现业务多元化,加之自身资本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我国银行业通过参股和战略收购等方式加快了“走出去”的步伐。近年来我国银行业通过并购迅速提升了在东道国的市场份额,更好服务本国企业“走出去”,为自身实现多元化经营打下了良好基础。中国工商银行较为特别地以并购海外银行公司的形式来进行海外投资。截至2021年,中国工商银行境外机构已达49个国家和地区,总资产4898.2亿美元,拨备后利润37.64亿美元。通过并购形成的子公司的资产和利润占中国工商银行全部海外机构的比例已超过70%。
综合而言,中国银行业对外直接投资呈现出规模逐年增长、地区分布更为广泛、投资主体更为多样、投资方式以新建为主等特征。
二、我国银行业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银行业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受到东道国因素、企业自身因素和母国因素的影响。
(一)东道国因素
1、市场规模。东道国市场规模是银行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显著决定因素。以GDP或人均GDP测度市场规模。中国银行业对外直接投资倾向于市场规模较大的东道国。如果东道国的市场规模较小,则说明该国的规模经济较小,较难实现规模经济递增,市场机会也较少;反之,大规模的市场往往意味着更多的商业机会和更为广泛的客户基础,有利于银行的业务拓展。
2、金融管制和金融监管水平。一些东道国为了保护本国银行,针对外资银行机构的管制较为严格。外资银行会根据东道国对国内境外机构的管制程度,调整其对外投资业务。较低程度的金融管制能提高银行经营业务的自由度,降低市场进入成本,获得成本优势。此外,投资于金融市场监管完备、透明度高的国家,可以为外资银行提供更加透明有序的市场环境,有助于保障其业务的顺利推进,降低银行业务经营风险。在健康而稳定的金融环境中开展业务,有助于银行更好地适应国际金融标准,提高其在全球金融领域的可持续竞争力。
3、政治稳定性。银行业对外直接投资通常选择那些政治稳定、法治健全的东道国。东道国政治动荡较易引发法规变化、资产贬值等不确定性,对银行跨国经营产生直接影响,导致对外直接投资利益难以得到保障,潜在经营风险相对较高。东道国政治稳定有助于保障外资银行对外直接投资的安全性,降低外部环境对于银行业务的潜在威胁,有助于银行在国际金融市场上树立可靠和信誉良好的形象,吸引更多合作伙伴和客户。因此,我国银行业对外直接投资倾向于政治稳定的东道国。
(二)母国因素
1、金融体系互联。我国银行业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受益于全球金融体系的日益互联。我国银行业在选择对外直接投资地区时,应优先考虑与我国现有金融体系的互补性,以便更好地实现跨境资金流动和金融服务的整合。选择与我国有紧密金融联系的地区,有助于提高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同时也为国内企业提供更便捷的跨境金融服务。
2、产业升级需求。我国银行业对外直接投资也受到国家产业升级需求的影响。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和产业升级的推进,银行业需要适应新的经济格局。因此,我国银行业更倾向投资于在科技、创新等领域较为先进的国家,以获取先进的金融科技和管理经验,推动我国银行业的升级和转型。
(三)企业自身因素
我国银行业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还应结合企业自身因素。
1、资本充足度。拥有足够的资本是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基础。资本充足度是进行跨国投资的基础。较高的资本充足度使得对外直接投资企业更有信心在潜在风险較高的地区展开业务,并更好地应对可能出现的金融波动。
2、国际竞争力与服务创新。在竞争激烈的国际金融市场中,具备较高国际竞争力的银行更容易在全球范围内拓展业务。而银行的服务创新能力是其国际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创新能力强的银行能够通过不断引进新技术、新手段、新产品和新服务,提升其国际竞争力。因此,应结合自身的国际竞争力和创新能力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
3、国际化经验。与国内投资相比较而言,银行业对外直接投资面临更加复杂的环境和更大的风险。我国银行业对外直接投资需要更多的国际化经验以克服众多的不确定性。因此,银行的跨国经营经验越丰富,则更倾向于在国外进行直接投资。国际化发展过程中,银行不断积累组织管理优势,主要包括具有丰富经验的管理人员,经过实践考验、可有效运行组织结构和机制,形成跨国银行的独有优势。
三、我国银行业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政策建议
(一)制定银行业国际化发展规划,引导我国银行业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
政府应根据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发展趋势和金融需求,制定我国银行业国际化发展规划,以便使我国银行业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与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金融需求相协调。根据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区位分布,引导我国银行业构建全方位的全球金融服务网络,为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服务。此外,我国政府应帮助银行在投资前进行充分的尽职调查,深入了解投资目标地区和国家的市场状况、法律法规、政治稳定性、银行业竞争格局等因素,充分科学评估对外直接投资面临的风险和机会,有针对性地引导我国银行业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
(二)对我国银行业对外直接投资提供政策支持,引导我国银行业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
政府可通过对符合条件的对外投资项目提供政策支持,引导银行业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政府对我国银行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政策支持手段主要包括:1、提供税收减免或税收优惠,包括减免资本利得税、所得税、转让定价税等,以减轻银行在对外直接投资过程中的负担。2、设立特殊的低息贷款计划,提供廉价的融资资金,以帮助银行降低融资成本。3、为银行业对外直接投资提供担保,为对外直接投资项目提供信用支持,以降低银行的信用风险。4、加强对银行境外机构的金融监管,加强与东道国金融监管部门的沟通与合作,为我国银行业国际化经营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确保商业银行国际化的稳健发展。
(三)我国银行业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应注重风险分散和业务多元化
多元化投资战略有助于提高银行业务的稳定性,减轻对单一市场的依赖,更好地适应全球金融市场的变化。首先,引导我国银行业在与我国邻近或政治关系友好的国家设立分支机构。在邻近的国家设立分支机构,交流和协商方便,较易及时发现将要发生的对外直接投资风险。其次,鼓励我国银行业对有潜力的新兴市场国家直接投资,尤其是与我国有密切贸易关系的国家。再次,把握“一带一路”倡议带来的机遇,加强与沿线国家和地区商业银行业务合作,牵头组建国际银团,进一步拓展跨境及国际银团资金来源,努力降低企业对外投资面临的信息摩擦和融资约束。最后,引导我国银行业向欧美发达国家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欧美发达国家资金雄厚,银行体制比较健全,金融监管水平较高,政府更替一般并不改变已有的外商投资政策,发生国有化或没收外国银行资产现象的可能性较小。
注:
①中国国有商业银行包括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
〔本文系2023年北京市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和北京社科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8LJB00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窦得源,北方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本科生。潘素昆,北方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