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陆省份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与时空演变分析

2024-06-03 15:54张学会张钰张文浩王晓昇
中国商论 2024年8期
关键词:泰尔指数新发展格局双循环

张学会 张钰 张文浩 王晓昇

摘 要:高质量发展是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首要目标。在此背景下,持续、稳健的物流业高质量发展能够迅速推动现代化进程,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因此,本文以陕西为研究对象,从四个维度构建陕西物流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TOPSIS法对陕西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并借助核密度估计法和泰尔指数法分析陕西物流业高质量发展动态演进特征及贡献率。结果显示,陕西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无论从整体还是分区域来看,近十年基本都呈现稳步上升趋势,其中关中地区上升趋势最为显著。另外,各地区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差距不断缩小,但关中、陕北和陕南区域间贡献率差距较大,且关中地区分化现象严重。基于此,本文提出抓住自贸试验区政策机遇、增加对陕北和陕南地区物流业投资等相关建议,以期进一步促进陕西物流业高质量发展。

關键词: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核密度;泰尔指数;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本文索引:张学会,张 钰,张文浩,等.<变量 2>[J].中国商论,2024(08):-106.

中图分类号:F25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4)04(b)--07

1 引言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物流业已成为支撑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性产业。物流业高质量发展,不仅关乎企业运营效率和成本控制,还对提高国家和区域整体竞争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物流高质量发展已然成为学术界和产业界共同关注的焦点。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物流业发展,围绕商贸物流高质量发展、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冷链物流、电商物流、快递业发展等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旨在推动物流业由传统模式向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转型升级。这些政策不仅为物流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还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陕西作为我国内陆重要省份,在物流业发展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巨大潜力。它既是连接东部与西部的重要交通枢纽,又是我国向西开放的前沿阵地。近十年来,中欧班列长安号常态化开行17条线路,累积开行超2万列,覆盖亚欧大陆45个国家和地区,辐射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晋陕豫黄河金三角等国内主要货源地,已成为连接亚欧大陆的重要贸易和“一带一路”建设大动脉(十年来累计开行超2万列中欧班列长安号成为“一带一路”建设大动脉,https://www.sohu.com/a/731450312_121609774?scm=1102.xchannel: 325:100002.0.6.0)。然而,目前陕西物流业发展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物流业占全省生产总值份额较少、物流效率有待进一步提升、大型供应链服务型企业支撑等问题[1]。这些问题不仅制约了本省经济的快速发展,还影响了整个西部地区物流体系建设和产业升级。陕西物流业发展在全国尤其是西部地区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因此研究陕西物流业高质量发展问题对内陆其他省份同样具有借鉴意义。

现有文献从多角度研究物流业高质量发展,包括区域性发展、测度指标构建和双碳背景下的物流业发展。一是区域性物流高质量发展方面。学者大的从国家战略出发,基于区域差异质性分析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策略,比如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物流业高质量发展对策等[2-3]。二是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测度指标体系构建方面。王鹏等(2021)[4]在对物流高质量发展内涵分析基础上,选用经济发展基础、物流运载能力、物流产业绩效、技术创新能力和绿色发展成效5个维度构建了测度指标体系;曹志强等(2022)[5]构建了包含区域经济发展、物流供求发展、物流基础设施、信息化与通信水平、对外经济贸易5个二级指标的黄河流域物流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卫宇杰等(2019)[6]以发展效益、发展质量、发展潜力、综合声誉四方面建立评价体系。三是双碳背景下物流业发展方面。张珺等(2022)[7]在“双碳”视角下,检验物流业绿色转型对流通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Heping,D.等(2024)[8]构建了LCEE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Super - EBM -意外模型对其进行测度。结果表明,中国的平均LCEE值非常低,且在空间上呈递减的梯度分布。环境规制和居民消费水平正向影响LCEE。而经济水平、产业结构、政府投入、能源强度则产生负向影响。Jingwen,Y.等(2021)[9]用三阶段DEA-Malmquist模型计算了中国物流业2001—2017年的动态碳排放效率,然后使用Dagum基尼系数方法,核密度估计和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分析了区域差异分解及其形成机制等。

现有研究对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但对内陆省份的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研究尚显不足,考虑内陆省份特质的指标体系构建仍然具有优化空间。本文聚焦内陆省份陕西省,结合其区域特点与战略定位,构建物流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并运用多种方法客观评价其发展水平及时空演进特征,为政策制定和企业实践提供参考。

2 指标体系构建及数据来源

2.1 指标选取

物流业在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构建过程中,遵循相关学者对物流业高质量发展内涵与外延的科学界定,梳理国内外关于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研究成果,综合考虑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理念和陕西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因素,并结合数据的可获得性,构建了内陆省份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测度的指标体系。

在新发展理念中,创新发展解决动力问题,其中科学技术支出和外商环境支持对物流业创新至关重要。科学技术支出推动物流技术进步,外商环境改善吸引外资物流企业,带来新思维、管理模式和业务模式,促进行业创新。协调发展则注重解决不平衡问题,通过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张宝友等(2023)[10]认为物流产业结构升级促进内在协调发展,并采用物流产业结构升级指数反映变化。研究认为,绿色发展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物流业应降低碳排放,实现低碳目标。王驰等(2021)[11]认为物流业碳排放量大,降低碳排放是实现绿色发展的关键。本文用二氧化碳排放量和固体废物产生量近似代表绿色发展程度。开放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任保平(2022)[12]认为以共同现代化为目标,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区域合作,既实现高质量发展,又实现共同现代化。货物进出口总额是物流领域国际贸易规模的重要指标,体现物流服务国际化和跨境贸易便利化。共享发展关注社会公平,公路里程增加、物流业工资总额上升等可促进物流企业获利和消费者享受优质服务,提升社会福利共享水平。

各地区在经济发展、产业结构等方面存在差异,对物流高质量发展需求和实现路径也会有所区别。在针对特定区域进行研究时,构建指标时应遵循新发展理念,并考虑地区内陆特色,以全面反映物流业发展实际情况,为制定政策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中欧班列长安号作为连接中欧的重要通道,陕西作为其中的关键节点,对提升陕西国际交流水平和中欧贸易物流联系具有深远影响。评估陕西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时,应充分考虑中欧班列开行量这一特色指标。为了准确衡量物流业的高质量发展水平,我们需要深入了解物流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钟昌宝等(2023)[13]认为,实现向高质量方向的转变需要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投入产出比,并实现产业的整体高效化。因此,社会消费品零售额、邮政业务总量和货运周转量等指标在评估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马茹等(2019)[14]提出,勞动、资本和技术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基于这一理论,物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额、投资项目以及基础的物流从业人数也应纳入考量范围。这些指标共同构成了衡量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全面框架。

综上所述,本文将陕西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理解为物流基础、合作开放、产业绩效、可持续发展四个方面的综合发展,并以此作为一级指标,构建包括18个二级指标在内的物流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不仅贯彻了新发展理念,还考虑了物流发展的特性,并兼顾了陕西省特色。另外,根据各指标对陕西物流业发展的影响情况,分为正向指标和负向指标,其中“+”代表正向指标,“-”代表负向指标,如表1所示。

2.2 数据来源

本文指标数据主要来自历年《陕西统计年鉴》、历年陕西各地市《统计年鉴》、EPS数据平台以及中国经济社会大数据研究平台。

3 方法选择

3.1 熵权TOPSIS法

熵权TOPSIS法是一种常用的多属性决策方法,主要应用于多个参考指标评价、排序或选择的决策问题中。该方法能够通过考虑每个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和权重,确定最后优选方案,并基于不同评价因素的贡献程度进行权重的调整。本文采用STATA17软件进行该方法的运作,并计算陕西省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数。

3.2 核密度估计法

核密度估计法是一种常用的概率密度函数估计方法,可以从数据样本本身直观地描述其分布形态特征[15]。因此,Kernel密度估计能够有效展示物流业高质量发展分布的动态演进情况。

相比其他核函数,本文选用性能优越的高斯核函数,深入研究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分布与动态演进[16],并运用MATLAB软件进行核密度图的操作。

(1)

(2)

其中:f(x)为陕北、关中、陕南各区域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密度函数,N是三个区域内地市的个数,Xi为陕西省各地市的综合评价指数,x为均值,h为带宽,K(x)为三个区域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核函数。

3.3 泰尔指数法

泰尔指数的突出优点是可以将地区总体差距分解为地区内部差距和地区间差距,并由此衡量其在总体差距中的重要性与贡献率。泰尔指数的取值范围在0~1,数值越小,表明地区差距越小;反之,则表明差距越大[17]。本文采用的泰尔指数模型,以STATA17软件进行操作。

(3)

其中,T为整体泰尔指数,μ代表Y的平均值,Y为陕西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水平,Yij代表个体的数值,i为分组,即陕北、关中、陕南,j为分组里的个体,例如陕北地区为榆林市和延安市。

4 实证分析

4.1 陕西整体及各区域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结果

由图1可知,在过去10年,陕西整体及各区域物流业发展水平基本呈现稳步增长趋势。其中,关中地区发展最快,从2012年的0.074到2021年的0.238,增幅超过200%,高于全省发展平均值。尤其是在2017年之后,物流业发展水平指数增长明显加速,说明当时的政策和市场环境都给物流业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发展机遇。但是在2019年和2020年,三个地区的增速明显放缓,其原因可能是这两年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发展步伐有所下降。

从不同地区的发展趋势来看,关中地区物流业发展迅速,特别是2017年后自贸试验区深化改革和“一带一路”倡议推动显著。陕北地区在2016年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突破后,增速加快。陕南地区物流业相对落后,但注重绿色可持续发展是其主要方向。

从各维度来看,陕西2012—2021年整体物流业发展情况,四个维度中开放合作、物流基础、产业绩效均产生了较大幅度的变化。

首先,在“开放合作”维度上,其指数值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从2012年的0.0125增至2021年的0.129,增长超过9倍。这主要体现在中欧班列开行量和货物进出口贸易总额提升上,说明物流行业沟通、交流和协作都显著改善,经济更开放。陕西中欧班列为区域企业提供便捷出口通道,缩短了运输时间和成本,推动特色资源流通,提高市场知名度和竞争力,促进与欧洲贸易往来。陕西自贸试验区推动投资自由化、贸易便利化,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提供开放、便利、灵活的贸易环境和政策支持,吸引更多外资投资,推动陕西对外开放合作。

其次,2012—2016年“物流基础”值稳定,2017年后明显增长,2019年受疫情回落,2021年达峰值。这可能与2017年陕西自贸试验区的建立、固定资产投资增加以及科学技术支出增加等因素有关。2019年新冠疫情发生后,许多地区实行封锁和封堵措施,导致供应链中断,对陕西出口物流业务带来了一定的不确定性和干扰。2021年陕西物流业快速恢复,政策支持、物流服务需求变化、贸易发展以及经济复苏等都对陕西物流业发展产生积极影响,促进了区域物流业的快速发展。

再次,“产业绩效”指数从2012年的0.0139上升到2021年的0.0371,增速在2016年后加快。主要原因是近年来邮政、仓储及交通运输业固定资产投资均有大幅增长,物流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全省物流业呈现稳步回升态势,较好地满足了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保障了生产及社会需要,特别是2016年,陕西省物流行业规模迅速增长,快递业务量和企业收入大幅增长,货物平均运送距离也有所增加。这些因素共同推动了陕西省物流业的稳步回升和经济社会的发展。

最后,“可持续发展”指数也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从2012年的0.0006上升到2021年的0.0007,陕西绿色物流不断发展,可能是通过提升环境意识、优化资源利用效率、推广绿色技术和设备、遵守法规和政策、加强合作与共享等多方面改善实现的,虽然总体波动不大,但趋势向好,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

合作开放、物流基础、产业绩效和可持续发展四个方面物流指数的增加,代表着陕西物流业发展取得了积极进展,体现了陕西物流业的良好发展态势。此外,陕西物流业的稳步发展也为经济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4.2 核密度分析结果

核密度估计能够有效展示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动态演进情况,图3为陕西、关中、陕北、陕南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核密度估计值的三维立体图。

图3 2012—2021年陕西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核密度估计

从图3来看,2012—2021年陕西整体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核密度从宽峰变为尖峰,说明陕西整体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差距在逐渐缩小,这是因为近些年陕西各地市对物流都有所优化。例如:延安市获批国家跨境电商试验区,咸阳聚焦打造“一带一路”国际航空枢纽,铜川市物流业加速发展,安康市开启无水港多式联运平台。各地市实施优化措施,缩小陕西整体物流业高质量发展差距。

此外,核密度曲线峰值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发展趋势,其原因可能是物流市场竞争激烈,企业不断创新改进以及政策环境和市场需求的变化导致陕西物流业发展水平波动。其次,各年的物流业发展水平曲线都呈现右拖尾现象,表现出多极分化现象,这是由于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一些不具备竞争力的企业可能会被淘汰,或是政策环境和市场需求的变化也可能导致一些物流企业的萎缩,从而导致右拖尾现象的出现。

图4 2012—2021年关中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核密度估计

从图4可以看出,关中地区核密度估计图多峰形态明显,说明关中地区物流业高质量发展存在显著的多极分化现象。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西安在物流发展方面具有较大优势,它拥有先进的交通网络、完善的物流设施、丰富的人力资源和科研机构,吸引了大量物流企业和投资,所以物流发展水平相对较高。宝鸡、渭南和铜川这三个城市的物流水平相对西安较为落后,尽管政府已经采取相关措施来推进物流发展,但由于地理位置相对偏远、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以及物流基础设施和人才资源不足等原因,物流发展水平较为落后。此外,咸阳作为陕西的交通枢纽城市,拥有咸阳国际机场,在物流发展上具有一定优势,然而,整体与西安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

另外,从图4中可以发现存在右拖尾现象,且右尾峰值逐渐升高,2017年以后尤为明显,表示关中五个地区之间的差异是不断增加的,2017年之后差异明显增大,意味着关中范围内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差距在逐步扩大。关中地区差异较大可能与陕西自贸试验区建立有关,特别是西安市受影响最大。自贸试验区推动西安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吸引投资和人才,加剧地区差距。同时,“十四五”期间咸阳的建设也加剧了关中区域内差距。

由图5可知,核密度估计图主峰中心位置并未出现明显变化,说明陕北地区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相对较为稳定,不存在两极分化现象。榆林市和延安市地理位置、交通和经济联系紧密,主导产业相似,使得其物流发展具有相似性。陕西省及陕北地区对物流业给予支持和优惠政策,相似的政策环境也是两地物流发展相似的原因之一。

另外,主峰峰值呈现先降低再升高的趋势,宽度呈现先宽后窄的变化趋势,表明榆林市和延安市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差异先增大后减小,十年来绝对差距有所减小。榆林市和延安市作为陕北地区的两个城市,在物流发展水平上相当,原因可能是榆林市和延安市具备相似的经济发展情况,都没有出现较大幅度的经济波动或重大产业结构调整,因而使得两个城市保持物流水平的平稳发展,避免了发展差距扩大。

图5 2012—2021年陕北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核密度估计

由图6可知,核密度估计图主峰位置先左移后右移,表明陕南地区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经历了“先降低后升高”的演变趋势,这是陕南各地区受资源环境约束以及受区域竞争压力所导致的,在有关陕南物流园区研究的文献中,郑宽明等(2019)[18]认为陕南建设物流园区是为了提高效率,但存在整合不充分、资源浪费、运营方式落后、技术标准化缺乏、信息化网络化程度低等问题。物流设施建设滞后,并缺乏现代化设施和大型综合货运中心。

图6 2012—2021年陕南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核密度估计

后期陕南地区核密度曲线向右移动且波峰降低,说明该地区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水平逐步提升且趋于稳定。另外,陕南地区核密度曲线始终以单峰现象为主,说明陕南地区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水平也较为相似,不存在两极分化。

4.3 泰尔指数分析结果

本文使用泰尔指数来衡量陕西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区域差距,包括整体和分区域的泰尔指数以及贡献率。其中,区域内是指某一区域之内的各个地市,区域间是指各区域之间,比如关中、陕北、陕南之间。

根据表2可知,2012—2021年,陕西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泰尔指数总体呈上升趋势,该指数十年间提高了约90%。但区域差距却在不断扩大,根据泰尔指数的分解结果来看,区域间差距是陕西物流业高质量发展地区差距形成的主要根源。另外,区域间的贡献率十年间呈现增长趋势,表明各地之间的联系愈发紧密。

从动态视角来看,区域内差距贡献率大致呈现“先下降,后上升”趋势,占比一直维持在70%以上,而区域间差距贡献率则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结果显示:为了提升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未来陕西应集中精力缩小区域间的差距。

分地区看,关中地区泰尔指数增长明显,贡献率超过70%。这是因为政府鼓励企业改革、技术创新,加大科研投入,引进人才,支持高新园区建设,培育有影響力企业和品牌。此外,自贸试验区注重数字化、智能化、高效化物流基建,随着“一带一路”的推进,中欧班列等货物在西安、咸阳流通,也提高了关中地区贡献率。

陕北地区的物流行业在过去十年对陕西的贡献率有所波动,在1.48%~2.61%。2019年下降较大,可能是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2021年贡献率增加,可能是因为榆林航空口岸列入国家“十四五”专项规划,榆阳机场成为西北地区吞吐量最大的支线机场,另外“榆西欧”班列常态化发运,实现进出口总值22.3亿元,同比增长85.6%。同时,建成“三横四纵”干线铁路网,实现县县通高速等,从合作开放、物流基础设施等方面提高了陕北地区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水平。

陕南地区的贡献率在全省最低,平均贡献率仅为0.57%,且有逐渐减小趋势,相对陕北和关中地区,陕南经济发展水平低,产业结构单一,缺乏大型企业和高科技产业支撑,限制了物流业发展。此外,陕南地区跨界融合能力较弱,物流企业与科研机构合作较少,物流技术与创新落后,智能物流中心少,服务不足,市场需求难以满足。最后缺乏推广共享经济和电子商务等新的商业模式,因此陕南地区物流产业的发展水平和竞争力相对较差,所以地区贡献率较低。

5 结论及建议

5.1 研究结论

本文基于2012—2021年陕西省十个地市的相关指标数据,借助熵权TOPSIS法、核密度估计法和泰尔指数分析法,对陕西整体和分区域的空间非均衡特征及趋势演变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陕西省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十年间持续进步,从各维度指标分析结果来看,开放合作维度发展最大,其余维度逐年向好。从核密度估计图发现,陕西物流业存在发展不均衡问题,尤其是关中地区发展速度较快,导致发展分化严重。从泰尔指数中总体贡献差异率发现,各区域间差距过大,省内70%的贡献率来自关中地区,且关中地区发展多极分化现象较为严重,表现为西安、咸阳发展速度较快,其他地区发展较为滞后。

5.2 对策建议

5.2.1 抓住政策机遇

从熵权TOPSIS法测度排名显示,陕西物流业近十年持续进步,2017年后加速,表明自贸试验区落地对物流业发展助力显著。建议紧跟时代,及时了解国家、省级以及地方政府对陕西物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抓住政策机遇,全面落实外资政策,发挥自贸试验区优势,促进优势产业聚集,广泛采用新技术,推进多式联运和智能物流,助推陕西物流业高质量发展。

5.2.2 保证可持续发展

从各维度的发展趋势可以看出,陕西物流业的绿色发展仍需加强,固废循環、废气排放等问题仍存,影响空气质量。因此,治理应兼顾生态效益与经济发展,另外陕南陕北地区经济发展较慢,更要在绿色物流方面追求高质量发展。陕北可利用多式联运减少交通问题,推动绿色物流进步;陕南应通过农村电商与农产品绿色物流一体化助力农业发展。这些措施有助于缩小地区差异,促进绿色、循环、低碳、可持续的物流发展。

5.2.3 加强合作与开放

从核密度估计图中可发现关中地区发展较快,与其他两个地区拉开了差距,造成陕西整体发展不均衡。因此,陕北陕南的物流企业可以通过积极融入国际市场,吸取关中地区的经验,在合作开放层面发力,借助“一带一路”优势资源,充分利用陕北陕南的区位特点,积极参与到国内外物流运输通道的建设和运营中,加强对内和对外贸易的衔接,促进国内和国际市场的融通。

5.2.4 加大投资力度

从泰尔指数分析结果可知,陕北和陕南地区对陕西物流业发展贡献率较低,因此要加大对陕北陕南地区物流企业的资金支持和税收优惠政策支持,鼓励当地企业加大自主研发和创新投入,提升物流产业的智能化水平,并将其与数字化转型等战略对接。在确保关中地区物流业稳定发展的同时,加大对陕北和陕南地区物流发展需求的关注,以实现全省物流业的均衡发展。

参考文献

董龙飞.“十四五”时期陕西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策略研究[J].商展经济,2022(13):92-94.

黄永福.我国物流业高质量发展问题研究: 基于粤港澳大湾区物流业发展的分析[J].价格理论与实践,2020(4):168-171.

韩丽敏.促进贸易发展下长三角港口国际物流发展面临的困境及对策[J].对外经贸实务,2020(8):93-96.

王鹏,张茹琪,李彦.长三角区域物流高质量发展的测度与评价: 兼论疫后时期的物流新体系建设[J].工业技术经济,2021,40(3):21-29.

曹志强,李鑫,徐德安.黄河流域物流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及其网络构建[J].商业经济研究,2022(17):172-176.

卫宇杰,于博文,潘浩,等.基于组合赋权法的中国物流业质量发展指数研究[J].工业工程与管理,2019,24(2):190-197.

张珺,邹乔.“双碳”目标视角下物流业绿色转型对流通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J].商业经济研究,2022(5):113-116.

Heping D ,Conghu L .Carbon emission efficiency of Chinas logistics industry: Measurement, evolution mechanism, and promotion countermeasures[J].Energy Economics,2024,129107221-.

Yi J,Zhang Y,Liao K. Regional Differential Decomposition and Formation Mechanism of Dynamic Carbon Emission Efficiency of Chinas Logistics Industry[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2021,18(24):13121-13121.

张宝友,高家璐,谭旭睿,等.中国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价与区域差异演变[J].经济地理,2023,43(9):111-120.

王驰,樊安懿,钱明辉.物流企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21(9):87-90.

任保平.共同现代化:推进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逻辑[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4):69-78.

钟昌宝,蒋媛,程绍彬,等.我国物流产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物流工程与管理,2022(7):1-5.

马茹,罗晖,王宏伟,等.中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及测度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9(7):60-67.

赖靓荣,朱芳阳,朱志东.中国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测度评价:区域差异与动态演进[J].资源开发与市场,2022(11):1331-1340.

陈明华,刘文斐,王山,等.长江经济带城市生态效率的空间格局及演进趋势[J].资源科学,2020(6):1087-1098.

潘桔,郑红玲.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测度与差异分析[J].统计与决策,2020(23):102-106.

郑宽明,张桂花.基于循环经济的陕南物流园区发展问题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6):62+64.

猜你喜欢
泰尔指数新发展格局双循环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深化中俄经贸合作的新内涵
打造内外“双循环”安全生态系统
玩具产业如何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
新发展格局下对现代流通体系的思考
新冠肺炎疫情下的世界经济形势与中国新发展格局
“新发展格局”,牵动人心
在新发展格局下推进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李奇霖:“双循环”下的宏观调控政策取向
我国地区间高技术产业出口差异研究
江苏经济发展区域差异时空变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