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调休难题,如何破局

2024-06-03 14:41
文萃报·周二版 2024年17期
关键词:调休破局民意

近日,“五一其实只放一天”词条冲上热搜。起因是,今年五一小长假自5月1日至5月5日止,共5天,但如果去除调休,实际放假天数仅1天。

因调休、挪假引发热议,并非第一次。总体看,针对节日调休可分两派。赞成派认为,把假日凑在一起,便于探亲访友,或来一场放松身心的长途旅游。反对派认为,“放假一时爽,节前节后累断肠”,打乱了正常的作息,导致身心俱疲,如此放假变“假放”,甚至“不如不放”。

无论赞成还是反对,这种对于公共事务的发声都弥足珍贵,有利于汇集民意,为出台更优化的决策提供参照。当然,调休还是不调休、为何要调、如何调更好等问题,也需要尽快形成共识和明確的安排。

相关部门此前已亮明态度,“调休比不调休好,而且是不得不调”。理由是,如果不做调休,基本上每年都会出现部分节假日与双休日之间间隔1个工作日、造成节假日“碎片化”等情况。“调休就是在节假日总量固定的前提下,为避免节假日‘碎片化所做出的有效政策安排”,这一表述值得深思。换句话说,在现有节假日总量不变的语境下,调休“凑假”是一种次优选择。由此看,尽管众口难“调”,但要改变调休现状并不容易。

那么,如何回应反对调休的声音、呼应民众的合理诉求,让大多数人更有获得感?破题之道或许是,改变现有的节假日总量,尽可能增加公共假期天数。

近年来,呼吁增加假期天数的声音增多,比如,恢复五一“黄金周”。有专家认为,增加假期将为提振消费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其实,增加假期不只是为了拉动消费,更是为了增加社会福祉和提升民众幸福感,不断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才应是假期制度设计最根本、最核心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同时,进一步激活现有假期制度,让“该休”“可休”变成“必休”,也要下大力气强化,比如让带薪年休假真正落实到位。

2022年出台的《国民旅游休闲发展纲要(2022—2030年)》,明确提出“优化全国年节和法定节假日时间分布格局”。两年过去了,如何优化才能更好对接民意,考验着相关部门的智慧。

(据澎湃新闻4.18)

猜你喜欢
调休破局民意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2023年部分节假日安排的通知
破局“出货难”
“数”中寻机,借势破局
破局
认清自己 创新破局
建议究竟代表多少民意
国务院办公厅发布2017年部分节假日安排
直接民意、间接民意及司法应对——分类学视角下对司法与民意关系的再审视
汇聚民情 畅达民意
央企高管薪水何时不再是民意问题等5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