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刚 武义哲
关键词:健康中国;智慧陪护;实践育人;大学生
在国家层面,为应对日益增长的国民健康需求并推动健康产业的持续发展,我国提出了一项宏伟的长期战略——健康中国战略。该战略以全面提升人民健康水平为核心目标,致力于通过一系列全面而深入的改革措施,完善国家健康政策,确保为全体公民提供全面且连续的健康服务。其核心要务包括但不限于:普及健康教育,增强公众健康意识;执行疾病预防和健康提升计划;强化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促进中医药的传承与创新;以及针对人口老龄化趋势,构建和完善老年人健康服务体系。
面对中国社会老龄化的现状,我们观察到老年人口数量正迅速攀升。据权威统计预测,至2050年,我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数量可能超过4亿,占总人口的30%以上。这一人口结构的变化带来了多方面的挑战,包括对老年人健康照护需求的急剧增加、慢性病患者数量的持续上升,以及对现有医疗卫生资源的巨大压力。同时,老年人在精神文化生活和社交参与层面的需求也在增长,这要求养老服务体系必须进行相应的升级和改进,以满足老年人更高质量的生活追求。
“智慧陪护”项目是在健康中国战略和老龄化社会挑战双重背景下提出的。项目起源于上海市曹路新市镇与上海杉达学院国际医学技术学院的合作,旨在通过智慧健康小屋,利用互联网技术,为社区老年人提供健康监测、评估、知识普及、慢性病早期发现等服务。项目的目标是通过构建线上数字化养老服务平台,提供个性化陪诊和紧急救援服务,以解决老年人居家照护困难、医院就诊不便、紧急情况救援不及时等问题。
“智慧陪护”项目对老年人生活品质的提升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该项目帮助老年人更好地管理身体健康状况,并通过提供个性化的健康服务来改善生活质量。同时,该项目以现代信息技术促进科技向善,体现科技进步的社会价值,解决了老年人的实际问题。此外,该项目还通过更好地为老年人提供健康服务,提升社会的包容性和和谐性,促进了全龄友好社会的建设。
“智慧陪护”项目基于2021年国务院发布的《“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和工信部、民政部和国家卫生健康委员发布的《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的政策背景以及社会对于老年群体的服务模式现状,通过小组内讨论与分析得出我国目前老年消费者对生活照护服务需求增多、“空巢”老人失能老人比重增加,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疗卫生资源有限,大众对于养老服务的重视程度低,导致社区养老服务进程缓慢。
由于面对国家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形势,传统的养老模式现已无法满足老龄化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为此我们团队针对目前老年群体居家照护困难、个人医院就诊生疏及突发紧急情况救援不及时的三处生活痛点,拟结合互联网大数据并与现代通讯服务一体化,坚持以“专业度”与“高效率”并存的创新服务理念,在高校的志愿组织、社区的信息共享、企业的运转协助下,来构建以高校、社区、企业三方合作的线上“智慧陪护”数字化养老服务平台,以目前上海市浦东新区曹路镇智慧驿站为试运行实践基地,上海市杉达学院国际医学技术学院护理学、康复治疗学、卫生教育学的师生和曹路社区医疗工作人员为团体组织,将商业模式与公益模式同步进行,形成有偿服务与公益服务相结合的多元化养老服务体系,通过开发出线上的程序软件作为项目服务平台,实现三方合力携手解决当下居家养老照护难、就医难、紧急救援难等这一类生活痛点问题。
“智慧陪护”项目是一个多方参与、共同推进的社会服务项目。项目实施主体包括:
高校:上海杉达学院国际医学技术学院提供专业人才支持,学生志愿者参与服务提供和健康教育活动。
社区:曹路新市镇党委负责协调社区资源,提供项目实施的场地和部分基础设施。
企业:合作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包括智慧健康小屋的建设、线上平台的开发和维护等。
微信小程序平台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优势,将程序主界面分为日常护理、就医陪诊、紧急救援三大模块。
通过商业化模式制定合理服务价位来经营日常护理和就医陪诊的两大板塊,日常护理模块包括基本生活方面的照料,如晨晚间护理、个人清洁、整理床单、协助翻身、呕吐清洁、排泄护理、压疮护理等,以及具有执业资格证的人员可进行相对应的临床护理,如吸氧、物理降温、口腔护理、鼻饲、生命体征监测、血糖监测、压疮伤口换药、排泄、血标本采集、注射、导尿、膀胱冲洗、坐浴、会阴护理等操作。就医陪诊模块则是陪伴老年人完成整个就医全过程的服务,包括挂号、排队、检查、治疗、配药、住院等一系列程序。
同时以公益化模式开展对社区内紧急情况的救援服务。实现了消费者可以小程序线上、线下、电话等多种方式预约,将老人的紧急救援需求及时发布到平台中,以便长期驻扎在社区内的智慧驿站成员第一时间赶赴现场。
公益创业是一种融合社会价值与经济追求的新兴创业模式,其核心在于创新的商业策略解决社会问题。“智慧陪护”项目以社区老年人为对象,既提供基础的公益健康服务,又通过个性化的有偿服务保证项目的自我维持和长期发展,将公益性与市场化巧妙结合,既满足了社会需求,又赋予了项目持续发展以活力,是这一理念的生动体现。
项目组采用新媒体工具进行健康知识的普及工作,如微信公众号等,另外,还通过线上平台的预约服务使服务的可及性和便捷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不仅使项目的公众认知度得到了增强,而且为项目的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这是一项十分有益的尝试。
智慧陪护项目对老年人生活质量有显著的改善作用,通过提供定制化的健康服务和紧急救援服务,使老年人的生活自主性和社会参与度得到提高,从而在社会地位上也得到了显著提升。项目以智慧健康小屋及智能穿戴设备的应用为依托,在“科技适老化”的号召下,为老年人在养老服务领域提供更加便利及人性化的服务,以促进科技产品在养老服务领域的应用来体现“科技服务于社会”的理念。因此,智慧陪护项目在为老年人提供更好服务的同时,也有力地促进了科技在养老服务领域的发展。
此外,项目建立志愿服务队后促进了社区居民的互帮互助,增强了社区的凝聚力,在构建和谐社区上扮演了积极作用的角色。志愿服务队的活动不仅对老年人有实际的帮助作用,也为社区居民提供参与社区服务的机会,在社区成员之间增进相互之间的联系与互动上扮演了举足轻重的一环。另外,该项目也为上海杉达学院的学生在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方面提供理论支撑,同时为学生提供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实践锻炼机会,能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开展具有实际意义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工作提供新思路新途径的借鉴与支持。
“智慧陪护”项目作为健康中国战略的一部分,其在老年人生活质量提升、社会治理创新、科技与养老服务融合等领域取得的成效值得深入分析。本节将从关键成功因素、面临的挑战、社会影响以及对未来公益创业模式的启示四个维度进行探讨。
主要得益于国家层面健康中国战略的大力扶持,项目因此取得了成功,为智慧养老服务的发展创造了广阔的空间,在地方政府的积极响应和政策扶持下,也为项目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另外校镇联动合作模式的创新也充分发挥了高校科研优势和社区资源优势,形成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的良性互动。技术应用上的创新如智慧健康小屋和智能穿戴设备的引入,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服务的便捷性和效率,成为吸引用户提升服务质量的关键。
尽管“智慧陪护”项目在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在推进过程中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资金筹集是项目持续运作的基石,需要探索多样化的资金来源,包括但不限于政府资助、社会资本参与以及适度的商业化运作,以确保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
技术层面,项目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地创新与迭代。为此,项目团队需持续关注科技动态,及时引入最新技术,同时定期对现有设备和平台进行维护与升级,确保服务的先进性和高效性。
人才培养是项目长久发展的另一大关键。项目应重视人才的引进与留存,通过建立一套包含职业规划、绩效奖励和持续教育在内的人才培养与激励体系,以促进团队的专业成长和项目目标的实现。随着服务规模的扩大,服务质量的监管变得尤为关键。项目需建立一套完善的监管体系,通过定期的服务质量评估、用户反馈的系统收集与分析,以及基于反馈的服务改进流程,以确保服务的高标准和高质量。通过这些综合性的策略和措施,项目能够在应对挑战的同时,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其在养老服务领域的创新实践,为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贡献更大的力量。
“智慧陪护”项目显著提升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通过个性化健康服务,使慢性病管理更加科学和系统。志愿服务队的建立,增强了社区居民的互助精神和凝聚力,为社区营造了和谐友好的氛围。项目在养老服务创新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养老服务的创新提供了新思路和实践案例。
“智慧陪护”项目的成功举办,为其他公益创业项目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同时也为公益创业项目提供了政府要继續提供政策和资源保障,这是公益创业项目成功与否的重要保障。校镇联动模式为项目实施提供有力保障合作模式的创新是项目成功的关键。项目要积极采用新技术,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技术应用的创新是增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建立有效的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也是项目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最后,要建立完善的监管制度,确保服务质量和效果,服务质量的监管是项目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智慧陪护”项目作为响应健康中国战略的创新举措,已在提升老年人福祉、促进科技在养老服务中的应用,以及加强社区内部联系等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该项目采用的校镇合作和公益市场双轨并行的模式,为养老服务业的创新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一方面,建议政府继续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形成多元化的资金保障体系。其次,项目应持续关注技术发展,引入新技术,提升服务的智能化水平。另一方面,项目要建立服务质量监管体系,通过用户反馈机制,持续改进服务内容,通过与社区加强合作,动员更多社区居民参与形成良好的社区支撑网络。最后,为强化社区协作,建立共同的风险管理机制,对可能的风险因素进行早期识别和应对战略的制定,在突发公共事件面前保证服务连续性和稳定度的同时,能够进行有效的风险管理和规避。
参考文献:
[1]蒋庆良.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载体和平台建设研究[J].读书文摘:中,2016(6):2.
[2]康瀚文.高校创业教育管理与大学生创新创业研究——评《众创时代高校创业教育新探索》[J].科技管理研究,2020,40(19):1.
[3]李定清.高校协同创新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C]//中国会计学会201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6.
[4]宁德鹏,葛宝山.我国创业政策满意度对创业意向影响的研究——以创业激情为中介的大样本实证考察[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1(3):7.
[5]刘延吉,刘亚哲,王立新,等.基于产教赛融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初探[J]. 2020.
[6]王丹,李达伟.校园茶文化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影响[J].福建茶叶,2017(7):2.
[7]刘罡,耿俣.基于学科竞赛的机械专业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研究——以“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为例[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 2019,27(S01):4.
(作者单位:上海杉达学院国际医学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