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佩贤
重视对子女的教育,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为人父母者义不容辞的职责。孟母三迁的故事,千古流传。
明代苏州知府况钟是有名的清官,他写过一首《勉子侄诗》:“存心立品贵无差,子孝臣忠两尽嘉。惟有一经堪裕后,任贻多宝总虚花。”他主张不给儿孙遗留过多的财产,而要儿孙多读书,重要的是人品的修养。
宋朝著名学者朱熹,生活十分俭朴。有一次去女儿家,女儿一时难以拿出好的酒菜款待父亲,就以葱汤麦饭相待。女儿十分惭愧地说:“招待父亲如此简便,心中十分不安。”朱熹听后严肃地说:“俭朴度日,是我们的家风。”并当即赋诗一首:“葱汤麦饭两相宜,葱补丹田麦疗饥。莫谓此中滋味薄,前村还有未炊时。”女儿深受教育,遵父告诫,一生俭朴度日。
明代有一个张总兵,他为了教育儿女自食其力,莫贪恋荣华富贵,写了一首《戒子诗》:“银灯剔尽自咨嗟,富贵荣华有几家?红日难消头上雪,黄金尽是眼前花。时来言语风行草,运去田园水博沙。寄语儿曹须勉力,各自寻个活生涯。”
宋苏轼有首《洗儿诗》:“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生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这是苏轼愤慨之作,其实他是盼儿女聪明的。明代杨廉反其意而作诗:“东坡但愿生儿蠢,只为聪明自占多。愧我生平愚且蠢,生儿何怕过东坡。”想让自己的儿女超过苏东坡。
陆游的《示子诗》更有寓意:“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他教育儿女热爱祖国,促进统一。
古代有位老人对儿子的不孝非常憤慨,有次他隔窗望见儿子在喂孙子吃东西,即写了一首《训子诗》,诗云:“隔窗望见儿喂儿,想起当年我喂儿。我喂儿来儿饿我,当心你儿饿我儿。”这既对不孝儿子是一种辛辣的嘲讽,也是对旁人一种善意的教诲。
近代学者王湘绮为孩子写过一副语浅意深的佳联:“戳破窗纸容易补;败坏道德最难修。”爱国将领冯玉祥为赴抗日前线的侄儿亲笔书写一联:“孝子贤孙须先救国;志士仁人最重保民。”鼓励侄儿奋勇杀敌。冯玉祥将军还为儿子冯洪国写过一联:“欲除烦恼须无我;历尽艰难好作人。”勉励和要求儿子忘我、无私,在艰难中把自己磨炼成一个好人。
俗话说得好:“遗子黄金满籝,不如教子一经。”愿所有为人父母者努力效法吧!
编辑/李园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