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忠良 严三九
【摘要】文章提出出版企业运营的用户连接力战略问题,利用复杂网络和空间理论等分析工具,从重塑连接力角度出发,论证信息技术革命环境下出版企业发展用户连接力战略的必要性、可能性及边界。文章认为,用户连接是形成连接力的必要步骤,是经由媒介形塑的;用户连接是一个动态、用户关系再生产的空间,形塑用户连接关系空间中的媒介、内容(或服务)、时间、空间、情感及行为等因素都应视作连接的重要因素;而出版企业连接力的形成则应是在用户连接基础上,探索其可塑造、可拥有的用户连接技术能力、连接运营能力、连接服务能力等,进而形塑出版企业发展的竞争优势。
【关键词】连接 边界 用户 出版企业
【中图分类号】G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687(2024)5-050-06
【DOI】 10.13786/j.cnki.cn14-1066/g2.2024.5.007
2023年,ChatGPT的火爆引发了人们对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新的思考。毋庸置疑,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应用将进一步加深社会媒介化进程,加剧出版业数字化、平台化、智能化进程。面对未来发展的种种不确定性,出版企业如何确立应对战略?从某种程度上看,在万物互联时代,回到经营原点——用户连接上,探寻企业运营战略,也许是一种好的方法。本文拟基于深度媒介化社会事实,运用复杂网络分析及空间理论等工具,探讨出版企业用户连接力战略问题。
本文所言的出版企业用户连接力,包含两个层面含义,首先是用户连接的概念,它是形成用户连接力的前提,其内涵包括以下五点:一是连接首先是经由媒介而形塑的(用户连接的媒介化);二是连接是根据产业、市场、技术等环境变化,不断变迁、迭代的用户关系网络(如读者的增减引发连接变化),它是不断发展的;三是这一动态关系网络渠道,是一个个用户关系再生产的空间,形塑每一具体用户连接关系空间中的媒介、内容(或服务)、时间、空间、情感及行为(如交互)等因素都视作连接的重要因素(现代信息技术提供了可能);四是每一具体连接空间是由出版企业与用户(即强调用户在连接中的主体作用)共同建构的;五是本文论述的出发点是以人为中心的连接,至于万物互联时代“物—物”连接不在本文考量范围。以此理念出发,生产、消费、社交、营销等所有用户连接路径及其方式,均包含在用户连接这一范畴内。其次是用户连接力概念,其建立在用户连接基础上,指的是用户连接渠道的开发能力及效率,具体体现在出版企业可塑造、可拥有的用户连接技术能力、连接运营能力、连接服务能力以及连接盈利能力等,它是出版企业发展用户连接的目标所在。
一、出版企业为什么要重视发展用户连接力
沃顿商学院战略学教授尼可拉·斯格科曾在《哈佛商业评论》发表的文章中说,企业要想获得长期竞争优势,就不能等着用户来找自己……要主动出击,通过“连接策略”,发现用户需求,提升用户体验,降低运营成本。[1]对于出版企业来说,其用户连接力发展战略的意义也在于此。具体来看,出版企业发展用户连接力的必要性有以下几方面。
1. 用户连接力是出版企业运营的基本前提
首先,无论是出版企业品牌认知、资源获取,还是图书生产、销售、用户关系培养等,都必须建立在相应的与用户连接以及互动渠道上。其次,用户连接渠道的回报率也是出版企业需要考虑的,出版企业要适时根据市场、技术和媒介变化,依据成本回报原则,淘汰无效、高成本的用户连接,发展高效、低成本的用户连接。如2021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的读客文化,就适应新技术变化,打造了新的用户连接。“书单来了”“影单来了”“读客熊猫君”等新媒体账号运营得当,新的用户连接使其2019年新媒体增值业务收入超过1500万。[2]伴随AIGC及移动化等技术的发展应用,智能化、网络化、数字化等新技术很快重塑出版业的基础设施,届时将会有一批新的连接渠道诞生,因而,研究并探索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应用并迭代用户的连接方式,建立“用户在哪里,连接就到哪里”的用户的连接策略,不断耕耘新的连接,培育新产业环境下持续稳定的用户关系,提升用户连接价值,对于出版企业来说,不仅有必要,还十分迫切。
2. 用户连接力是出版企业竞争的核心要素
从某种意义上看,出版业市场竞争的关键要素之一就是用户连接力的竞争。这种竞争不仅体现在出版企业基于成本效益原则适时打造或迭代用户连接等方面,更重要的是对连接渠道的立体开发:一是用户连接的产品能力,指的是能够连接多少产品,如打造连接产品超市,提供给用户生活类+娱乐类+服务类书籍等,这些连接既可以提升用户黏性,又能为出版企业收益来源创造多种可能;二是用户连接的技术能力,指的是提供适合的多种便捷连接渠道,如打造连接媒介矩阵,发展APP、微信、抖音号等连接渠道,为用户随时随地连接提供可能,又如快速安全的交付連接技术可以提升产品销售率,这些措施均可为出版企业商业运营提供必要的前提;三是用户连接的服务能力,指的是连接渠道能提供多少服务及服务水平高低,如用户连接渠道能够快速回应用户需求以及个性化要求、减少用户精力时间耗费、提升用户连接互动的满意度等,可为出版企业留住老用户、获取新用户等带来优势;四是用户连接的商业能力,指的是用户连接能够开拓多少商业及盈利能力,如开拓书店+咖啡+培训+电竞+直播等用户连接渠道,提供多元渠道多元收益,从而既可开辟新的盈利渠道,又可避免“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降低企业经营风险。浙江新华书店集团近年来不断开拓线上用户连接渠道和连接力并获得成功,其通过整合旗下基层书店店铺群,开辟浙江新华天猫专营店、“钱塘鸿书”线上门店等连锁平台及建构新渠道运营新体系,使其2023年前三季度,除党政图书发行外,一般图书销售同比增长55%以上,线上板块销售同比增长60%。[3]
3. 用户连接力是衡量出版企业价值的指标
从经济学角度看,发展用户连接力符合数字经济时代的经济规律。根据网络经济理论“梅特卡夫定律”(“齐普夫法则”),节点的价值是由其连接节点数及其回报率决定的。也就是说,一方面,互联网时代一个产业的价值是与其内容(或服务)产生连接的网络节点数成正比的,即连接节点越多,可能带来的网络回报越大;另一方面,基于连接的节点及开发才是连接力最主要的内涵,也对出版企业的经营最为重要。如2013年开通的文学出版类公众号第一名人民文学出版社微信公众号,目前已拥有近百万粉丝,其通过微信公众号连接渠道开发,有效提升了出版社的品牌和效益。此外,提升出版企业用户连接力对于企业的重要性还在于,其一,通过对用户连接过程产生的数据进行挖掘、分析,可以描述、诊断、预测企业运营状况,了解用户需求和市场变化,为出版企业优化配置资源、精准施策和精准服务提供重要基础,从而既可提升企业经营效率,也为出版企业创造更多商业模式提供了可能。其二,用户连接力的开发可以提升品牌效度。传播学者尼克·库尔德利在其新著《现实的中介化建构》中提到,现实是通过(连接)媒介中介建构的。从出版企业层面来说,通过与用户连接互动,可以塑造其品牌认知,影响用户接触、认知、情感、态度、行为等过程,建构企业发展的文化氛围。“在世界各地不同的语境中,新的互型连接使得‘新兴的社会和文化系统能够以新的方式在新的空间安排基础上重新配置人力和资源。”[4]其三,用户连接力对于出版企业在品牌危机公关中的作用也相当重要。当前,在技术革命带来的大变革环境下,出版企业可能面临的风险很多,这些风险除一些经营性风险外,更多地表现为舆情危机,而用户连接渠道的作用就在于危机到来之前或之后,通过畅通的互动消除不确定性风险。南京乐府文化出版公司危机公关就是一个正面典型案例。2023年年初在公司出现经营困境时,创始人涂涂(网名)通过小红书、微博、豆瓣、微信朋友圈等连接通道,对外公开发布了一封求助信,希望通过众筹新书方式帮助企业渡过经营难关,求助信发表后的第四天,乐府文化就宣布危机解除。[5]
二、出版企业如何发展用户连接力
出版企业想发展,就需与时俱进地发展用户连接和提升用户连接效能。在数字经济不可逆转的趋势下,尤其要考虑开拓线上新媒体连接渠道及其效率问题。从某种意义看,出版企业发展用户连接力需要考虑以下问题。
1. 树立资源化、数据化、生态化理念,探索构建自主、可控、安全的连接渠道系统
资源化理念表现在两个层面。一是对用户连接力作用的认知上,将连接力视为企业发展的重要资源,如新东方公司遭遇旧的用户连接困境时,新的连接资源“东方甄选”重塑了企业新的连接渠道;二是体现在对用户连接力内涵的认知上,也就是出版企业判断某一具体用户连接力的认知框架。从经济学角度看,资源内涵的认知就是VRIO框架,即Valuable、Rare、Inimitable、Organization。出版企业可依据此框架进行分析。第一层面要思考的是某连接渠道有没有价值,即价值性,如是否开设直播账号,考虑的是价值即成本收益问题。第二层面思考的是某连接渠道是不是稀缺,即独特性。如果某一用户连接渠道有投资价值但不独特,竞争对手也有,这就不能给企业带来竞争优势。第三个层面思考的是某连接渠道是否可模仿,即考虑用户连接渠道的不可替代性,用户连接渠道有价值且稀缺(如网红编辑),并不代表可以高枕无忧了,因为还有可能被竞争对手模仿或替代。第四层面思考的是某连接渠道组织,也就是执行力问题。值得注意的是,当某一用户连接渠道具备上述特点时,能不能发挥作用还要靠具体的执行环节,出版企业需要优化配置要素,在执行力环节充分利用好每一连接资源,最终确保企业具有持续竞争优势。
数据化理念指的是要认清数字经济时代“一切的核心皆数据”的现实,在提升出版企业用户连接力时,建立出版企业用户连接关系再生产(包含每一连接空间中内容或服务、媒介、时间、空间、情绪和行为等)数据化,将其塑造成生产、加工数据并获得价值的发展模式。从企业系统连接层面看,通过用户连接互动数据的收集、挖掘与分析,实现市场洞察、了解客户需求、预测未来、管控风险、个性化服务等功能;从企业单一连接层面看,通过对用户连接的KPI、交易行为等数据的分析,可评估用户连接渠道,以及每一次用户连接互动效果,即可预判用户连接动态演化趋势,优化用户连接相关要素配置,提升连接效率及价值。如通过数据评估出版企业某网红编辑连接渠道推广书籍的价值和效果等,以决定是否再使用这个连接渠道。数据化的理念表明,相比用户连接渠道,用户连接渠道的数据开发(连接力开发)更重要。
生态化理念表现在两个层面。一是生态化思维导向。首先,在顶层设计方面,要以服务连接力为目的,摒弃“你死我活”的竞争思维,树立“共生共荣”理念。从资源优化配置和效率角度,以开放、合作为前提,以互利和共同进化为目的,利用一切可利用的用户资源,使每一个用户连接渠道价值创造达到最优化,以此来应对不可预测的变化。如加强与京东、当当网等平台以及头部腰部社群、KOL(关键意见领袖)、KOC(关键意见消费者)等用戶连接渠道合作,构建作者、译者、阐释者、读者等和内容间高度连接交互、共创共赢的产业发展方式。[6]其次,在竞争理念方面,出版企业的发展潜力并非完全取决于其是否拥有一条或几条富有竞争力的渠道,而是更看重其拥有的用户连接系统生态有多强大。长远来看,企业竞争力比拼的是综合实力。最后,生态型用户连接系统具有动态进化性。也就是说,出版企业构建用户连接力体系,要随着时间、空间、市场、媒介等改变而改变,要随环境改变重新设计自身用户连接渠道以及与他者用户连接渠道的关系框架和开发思路,以完成用户连接关系网络和运营模式的进化、迭代。
二是生态化发展周期。中外大量的企业实践案例显示,用户连接力体系生态化需要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构建连接渠道矩阵,搭建多条用户连接关系网络,构成相互关联、相互交错、相互作用的用户连接群链(如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全国新闻教师QQ群、网站、微信公众号等);第二阶段是建立以数据流动为中心的连接平台,构建以数据、资金、服务等为支撑的多元内容、多元主体、多元服务用户连接平台;第三阶段,建设用户连接生态体系。当用户连接平台具备新陈代谢功能(合理地准入和退出),就会形成一个用户连接力生态,用户连接力系统生态化的作用在于为出版企业用户连接(包含每一连接空间的相关因素)发展提供一种新的机制,能够从成本效益原则出发,处理用户连接力系统中主体、内容(或服务)、媒介等灵活性和稳定性之间的平衡以及取舍,从而保证出版企业用户连接力系统具有持续强大的盈利能力。
2. 构建用户连接力实践
从目前的产业发展实践看,需要关注两个层面的问题。从宏观层面看,出版企业需要实现三个环节用户连接力系统协同。三个环节从出版企业产业链角度进行划分,主要包括:出书环节,即生产环节,主要体现为出版企业—作者的连接,这一环节的连接力主要体现为如何高效地为出版企业提供高质量的产品或服务等;销售环节,即营销、销售环节,主要体现为出版企业—用户的连接,这一环节的连接力主要体现为如何发挥每一连接的作用,为出版企业实现价值回报;售后环节,即售后及阅读服务环节,也主要体现为出版企业—用户的连接,这一环节的连接力体现为如何培养用户关系,深挖用户资源,为出版企业发展获得持续的动力。上述三个用户连接力系统相互支撑、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第一、二个环节,解决的是能不能高效地提供高质量内容产品(或服务),以及探索内容产品(或服务)是否能满足用户需求,是否在与用户进行有效匹配基础上实现最大回报的问题。第三个环节解决的是售后以及如何帮助读者阅读的问题(如提供相应的讲座、报告、PPT等),以便为出版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永恒的动力。这方面代表性做法是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曾联合“小乔亲子阅读”在快手平台开展直播活动,精选童书,帮助用户建立科学的阅读方式等。
出版企业宏观层面的连接力系统协同问题,最主要是解决三个环节用户连接力体系在实践中发展不均衡而导致的企业经营问题。如果问题出现在图书出版环节,就重点解决与作者连接通道及其效率问题;如果书籍销售不出去,就重点解决营销、销售环节与读者的连接渠道及其效能问题。当前,不均衡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存在于读书环节,出版企业需开辟“读”的服务连接力蓝海。现代信息技术提供了产品画像、用户画像、场景画像等,也提供了各种与用户连接的媒介渠道,这为出版企业提升其用户连接渠道的阅读服务能力提供了多种可能,因而第三个环节阅读服务连接效能,目前正成为出版企业市场竞争的重点,为读者提供贴心的阅读服务,可影响读者的认知、情感、行为,培养用户忠诚度和黏性。如樊登读书创始人樊登提出,樊登读书希望能帮助更多人养成阅读习惯,解决不知道读什么书、读书效率低的问题。
从微观层面看,出版企业需要不断完善用户连接空间服务,以提升连接力。前文已提及,仅从连接上看,每一位具体用户连接渠道都是一个用户关系再生产空间,包括基于实体书店的物理空间生产、数字化虚拟空间的生产和符号互动空间的生产。完善用户连接空间服务,就是要考虑每一个连接关系再生产空间中技术、媒介、内容、情绪、行为等元素,通过不断迭代连接技术、连接媒介、连接内容等,优化连接体验服务等,增强用户连接效能,提高出版企业竞争力。出版企业可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探索。第一,转变连接角色。改变以往以企业为中心“出书、卖书”角色思维,从大知识服务商角色出发,探索新的技术条件下基于线下线上用户连接空间的开发与服务。线下空间可采用“书店+”模式,如北京言几又书店,开发了“书店+咖啡店+文创+食品+”等服务;线上空间可采用“阅读+”模式,如手机横竖屏选择、剪辑、摘录、朋友圈互动等,帮助读者更好地“读”书,如阅文集团提供的产品服务。第二,优化连接服务。提供并优化每一位具体用户连接空间的体验与服务。如交互连接服务方面提供社交互动点赞分享推荐等;功能连接服务方面提供相应的查找、解读、互动、交易连接、支付连接等;空间连接服务上提供线上或线下各种场景协同、连接空间光线的调整(白天和晚上不同)、连接字体大小随机改变等。如石家庄呈明书店提供阅读、休闲、沙龙、做手工、听讲座等连接模式,商务印书馆推出的“JUZI汉语”APP,提供拍照、手写、语音等多种场景连接方式,全面满足个性化查询需求等。[7]第三,丰富媒介连接方式。在连接媒介层面上提供纸质、数字媒介(如微信公众号)等各种媒介连接;在连接方式层面开拓在不同场景下(阅读)媒介连接方式、不同用户(阅读)媒介连接模式。如在散步时提供以伴随为基础的有声阅读,刺激听觉,为盲哑人提供盲哑人特殊的感官连接方式,开发儿童读物时发挥文字图片(视觉)、声音(听觉)、气味(嗅觉)甚至触觉、味觉等媒介连接手段,以此丰富儿童的感官感知等。第四,做好连接技术支撑。打造用户连接系统三个支撑网络,即人联网、物联网、智联网。可尝试围绕出版企业用户连接系统,打通线上线下空间连接通道(物联网作用),并把线上线下交融的、每一位用户连接空间中的人、媒介、内容(或服务)、情绪、行为等因素连接起来,再通过云、边、端及数据、算法、算力实现资源灵活有效调配(智联网作用),提升连接效率。[8]第五,发挥用户再连接作用。鼓励出版企业用户通过社交平台等扩散连接作用,形成“圈连圈”。鼓励读者等在线下线上推荐分享传播相关书籍或品牌内容(如分享朋友圈奖励积分优惠等),从而形成出版企业品牌或书籍在用户社交圈层病毒式裂变连接,在提升出版企业品牌认知的基础上,有效促进书籍销售。[9]
三、出版企业发展用户连接力需避免的问题
理论是简单的,实践是复杂的。在用户连接力实践探索中,出版企业应注意确立用户连接渠道的边界。发展迭代用户连接的媒介、内容,丰富用户连接的目的是提升出版企业竞争力,且须考量成本效益,也就是说,发展用户连接力并不是连接越多越好,而是要掌握好成本收益的度。
从经济学角度看,边界一般是依据系统理论、以静态角度来观察问题的,它指的是在特定时空中,企业经营为了有效降低交易成本,提升经营效率,会以其核心能力或资源为前提,确立相对明确的角色定位、经营范围和经营规模,以实现资源配置最优化。这种角色定位、经营范围和经营规模即边界。依此逻辑,出版企业用户连接边界是指出版企业在运营中,据其拥有资源情况明确连接角色定位、经营范围和经营规模。明确用户连接边界问题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 用户连接技术边界
出版企业发展用户连接技术,目的在于迭代用户连接媒介(如新的投稿系统、直播号等)、提高用户连接体验(如虚拟现实等沉浸式体验等)、优化用户连接服务(如阅读字体调整等)、提升用户连接商业运营能力(如服务+商务开发等),从而提高出版企业竞争力水平。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为拓展用户连接服务能力,基于5G、人工智能、虚拟数字等打造的阅读元宇宙平台,为元宇宙场景下连接提供了解决方案,也取得了一定效益。但需要注意的是,开展用户连接新技术本身存在着一定风险,要避免不顾实际、盲目开发。新技术开发具有高投入、高风险特征,要量力而行,避免让企业陷入困境。
2. 用户连接产品(服务)边界
出版企业扩充、丰富用户连接产品或服务范围,其目的在于以此提升用户黏性,开辟企业多元收益渠道。但是,正如任何硬币都有两个面一样,出版企业要警惕多元化连接“陷阱”,因为出版企业拓展用户连接产品或服务范围,其发展路径不论是内生发展模式还是外生发展模式,都可视为多元化战略。这种多元化战略无论是横向一体化还是纵向一体化战略,评判的重要标准是能否降低成本、提升效益、提升竞争力,以及是否产生范围经济等。目前,很多出版企业在用户连接业务多元化战略方面有着不错的尝试。如入选国家文化产业发展项目库的山东电子音像出版社,不断探索“出版+”模式,打造了集影音制作、网络传播、数字出版、新技术应用、专业培训等功能于一体的融合出版工作平台,适应时代发展需要,取得了较大影响力。
值得关注的是,若多元化连接发展战略没有确定边界,就会有经营风险。如有些出版企业用户连接业务涉及范围广泛,从水平业务的连接到垂直业务的连接、从熟悉的到不熟悉的行业连接等。再如从传统出版到“出版+”,再到“+服务+商务+医疗+教育+活动+产业”,其中有企业更是涉及交通等诸多不熟悉的垂直行业。仅靠有限的人财物资源,试图抓住所有可能的机会,这种路径是值得商榷的。[10]连接业务多寡与资源消耗呈正相关,连接业务多,资源消耗多,也许短期看可能会有一定的效果,长远来看可能让出版企业在运营实践中迷失方向,丧失作为内容产业的安身立命之本。
3. 用户连接主體边界
从出版企业内容生产(或服务提供)的用户连接看,边界问题体现为出版企业平台如何连接作者及对待用户生产内容(UGC)。同时,技术赋权也使得出版企业生产模式发生了变化。连接内容生产者主体增多,既会带来多元化海量内容(或服务)、降低企业内容生产成本,也会导致内容(或服务)品质的降低,损害连接力,增加企业运营成本(如审稿压力加大)。2021年12月20日记者佘晓晨在《界面新闻》发表报道称,当前互联网上大量存在成熟的垃圾信息生产流水线(如劣质的网络文学作品),而针对垃圾信息的处理态度——对抗与纵容,已然成为网络世界中内容生产领域永恒的两大主题。[11]这些海量低品质内容带来的问题,不仅会增加出版企业额外成本支出,也会造成产业与用户信息内容处理效率及内容消费连接体验的降低。对用户连接末端消费者而言,要想在这些海量内容(或服务)中形成一次有效连接,找出真正有用的内容或服务,所耗费时间和精力成本将是巨大的。与此同时,生产环节连接主体泛在化会使优质内容被淹没,注意力被侵占,造成一种“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弱化了专业生产的效益,长此以往,对于出版企业发展环境是不利的。因而,出版企业发展用户连接时要以提升连接力(效能)为目标,设置相应连接主体门槛,以保证出版企业内容或服务的品质,共同构建规范有序的市场,推动出版业健康发展。
結语
在万物皆媒时代,出版企业需要与时俱进地优化、迭代用户连接方式及其服务,不断提升连接力,以此获得竞争优势。[12]当然,出版企业发展连接力时要注意设置连接边界,立足自身资源和优势,有定性、有限度发展用户连接渠道,不以四处出击的用户连接策略作为发展方向,始终以提升连接力为目标,在战略战术上赢得比较优势,为出版企业稳定持续发展创造更多平台和空间。
参考文献:
[1] 与客户建立持续连接的4个策略[EB/OL].[2019-05-18].https://www.sohu.com/a/314782802_394375.
[2] 读客文化新股上市首日暴涨18倍!怎么做到的?[EB/OL].[2021-07-19].http://www.cbbr.com.cn/contents/503/75460.html.
[3] 实体书店运营的顶层设计[N].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2023-11-03(6).
[4] 尼克·库尔德利,安德烈亚斯·赫普. 现实的中介化建构[M]. 刘泱育,译.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23:271.
[5] 南京一出版公司对外发出求助信:不到5天,“危机”解除,它做对了啥?[EB/OL].[2023-02-21].https://www.yangtse.com/zncontent/2739070.html.
[6] 王超. 新时代新华书店该如何服务读者[EB/OL].[2021-11-12].https://www.xinhuabookstores.cn/zixun/shownews.php?id=98.
[7] 因应全球“汉语热”辞书重镇商务印书馆推出《JUZI汉语》App[EB/OL].[2023-07-15].https://www.chinanews.com.cn/cul/2022/12-04/9908060.shtml.
[8] 马化腾. 腾讯构建“三张网”助力数字化转型升级[EB/OL].[2023-07-15].http://m.xinhuanet.com/gd/2018-05/24/c_1122878202.htm.
[9] 程忠良. 数字经济时代图书出版网络口碑营销战略若干思考[J]. 编辑之友,2023(10):21-28.
[10] 程忠良. 人工智能时代数字出版业构建反脆弱性路径思考[J]. 编辑之友,2021(10):5-10.
[11] 佘晓晨. 谁在互联网上生产垃圾?[EB/OL].[2021-12-20].https://finance.sina.com.cn/chanjing/cyxw/2021-12-20/doc-ikyakumx5253017.shtml?cref=cj.
[12] 程忠良. 5G时代数字出版业区块链发展战略路径分析[J]. 出版发行研究,2020(10):62-67.
User Connection in Intelligent Er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ublishing Enterprise Operation
CHENG Zhong-liang1,2, YAN San-jiu1(1.School of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 Shanghai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72, China; 2.School of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 Anqing 246133, China)
Abstract: This article proposes the strategic issue of user connectivity in the operation of publishing companies. Using complex network and spatial theory analytical tools, the article demonstrates the necessity, possibility, and boundaries of developing user connectivity strategies for publishing companies in the context of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revolu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shaping connectivity. The article argues that user connectivity is a necessary step in forming connectivity, and user connectivity is shaped through media. User connectivity is a dynamic, user relationship reproduction space, and the factors shaping the user connectivity relationship space such as media, content (or service), time, space, emotion, and behavior should all be considered important factors of connectivity. The formation of connectivity power is based on user connectivity. It is also necessary for publishing companies to explore and build their malleable and possessable user connectivity technology capabilities, connectivity operation capabilities, and connectivity service capabilities, and use them to shape 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publishing company development.
Key words: connection; boundary; user; publishing enterpri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