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試题分第玉卷和第域卷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第玉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题目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商代,商王以外的贵族所拥有的臣、商都以外之地的臣都不能称为“王臣”,而到西周则形成“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之势。此变化的制度基础为
A.禅让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礼乐制
2.儒学在先秦时期只是百家思想之一,而到汉代一跃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统治者的个人喜好
B.忠孝观的大力推动
C.大一统的国家需要
D.董仲舒的积极作为
3.科举制既不需地方察举,也不需中正官评定,大开入仕之门,允许符合条件者自由投考。这一制度
A.扩大了统治基础
B.实现了社会平等
C.保障了思想自由
D.巩固了门阀政治
4.在宋代,货郎较前代为多,他们四处游走,随着时令变换售卖商品。冬春之际,就售卖糖水、鱼龙船儿等;夏、秋则出售青纱、细扇、果子等应景之物。这反映出宋代
A.抑商政策的消亡
B.人身依附关系的强化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5.明末,徐光启在《农政全书》中引用了西方水利学知识,同时他与传教士利玛窦合译了西方数学著作《几何原本》,不少士大夫参与研究。这表明
A.小农经济依赖外来技术
B.西方科技得到一定传播
C.中国古代科技领先世界
D.利玛窦在中国影响广泛
6.1872年洋务派于上海创办轮船招商局,主营运输业,其后不仅在香港、横滨、新加坡等地设立分局,还兼并了美商的旗昌轮船公司。据此可知,洋务运动
A.取得了一定成效
B.促使小农经济解体
C.推动了政治革新
D.业务遍及世界各地
7.1911年底,杂志《越风》曾载文:“不剪发不算革命,并且也不算时髦,走不进大衙门去说话,走不进学堂去读书”,但直到1918年,内地一些省份的官员还在力推“剪发”政策。据此可知
A.文教部门排斥底层民众
B.杂志时文欠缺史料价值
C.地方政府力促文化消费
D.风俗改易具有不平衡性
8.下表为我国“一五”计划主要指标完成情况表。据此可知,“一五”计划的实施
A.使工业落后的面貌彻底改变
B.使社会主义公有制初步建立
C.奠定了经济发展的初步基础
D.建立起相对合理的工业布局
9.2019年,习近平主席指出,要继续高举联合国这面多边主义旗帜,充分发挥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二十国集团、欧盟等全球和区域多边机制的建设性作用,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据此可知,新时期中国积极
A.推进与周边国家文化交流
B.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C.推动和完善全球多边治理
D.发展与第三世界国家关系
10.世界上最初的文明产生于两河流域、尼罗河流域、印度河流域、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及巴尔干半岛南部,与农业最初的发生地几乎完全一致。这表明人类文明的产生
A.由地理环境决定
B.以文明交流为前提
C.局限于大河流域
D.以原始农业为基础
11.日本大化改新过程中,在中央仿效唐朝三省六部制实行“八省百官”制,在地方仿效唐朝州县制实行“国郡里”制,由此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国家体制。这说明
A.日本彻底结束了地方割据
B.日本天皇实现了统而不治
C.唐朝的制度受到各国推崇
D.交流借鉴有助于文明发展
12.18世纪的法国,图书机构、阅览室、书店大量涌现,伏尔泰、卢梭等人的著作受到大众追捧。这反映出当时法国
A.重视科学成为全民共识
B.信息传播助推思想启蒙
C.文化产业化模式已成熟
D.畅销书影响了商业运营
13.18世纪中期以前,英国有专职负责叫起的“叫醒工”。他们每早拜访客户,用短棍敲门或射豆子等办法叫醒客户,这项职业后来逐渐消失。这反映出工业革命
A.拉大了贫富差距
B.影响了社会生活变迁
C.阻隔了社会交往
D.造成了人文精神缺失
14.1864年,国际工人协会(“第一国际”)在伦敦成立,马克思是创始人之一。下图为“第一国际”主要支部分布图。这表明
A.工人运动的发展进入新阶段
B.无产阶级政权在欧洲普遍建立
C.共产主义已由理想变为现实
D.欧洲资本主义统治已彻底动摇
15.近代,一些亚非拉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经济具有单一化特征,过分依赖某种产业,如印度的棉花业、古巴的蔗糖业等。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A.资本主义主导的世界体系
B.亚非拉各个地区的自然环境
C.农耕时代的经济文明传统
D.国际贸易活动中的资源优势
16.21世纪头十年,新兴经济体平均经济增长率超过6%,金砖国家整体平均增长率超过8%,远远高于发达国家2.6%的平均增长率。这反映出当今世界
A.发达国家经济猛增
B.发展中国家科技领先
C.金砖国家成为主导
D.多极化趋势日益加强
第域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
17.(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1年5月1日颁布的《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指出,根据地政权是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权,是一切赞成抗日又赞成民主的人们的政权……抗日民主政府在工作人员分配上实行“三三制”原则。这样做,可以容纳各方面的代表,团结一切赞成抗日又赞成民主的各阶级、阶层。
—————摘编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材料二
农村自发改革与全国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为改革开放决策的出台提供了先导。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夕,邓小平作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提出“要向前看,就要及时地研究新情况和解决新问题,否则我们就不可能顺利前进”,“当前最迫切的是扩大厂矿企业和生产队的自主权”,“自己不懂就要向懂行的人学习,向外国的先进管理方法学习”,“要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一部分工人农民,由于辛勤努力成绩大而收入先多一些,生活先好起來”等一系列主张。
———摘编自孙海涛、邹长青《中国改革开放战略决策的历史考察》等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有着几个鲜明的特点:一是它旗帜鲜明地用科学的理论来观察和分析中国的问题;二是它代表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是它下决心深入下层,到占中国人口最大多数的劳苦大众中去做群众工作;四是它要求建立严格的纪律以达到行动的一致。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日民主政权建设的积极作用。(6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邓小平“向前看”的具体设想,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改革开放决策出台的背景。(8分)
(3)综合上述材料,简析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现代化的历史经验。(6分)
18.(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中国西安经中亚、西亚至意大利的丝绸之路,贯穿着中国、印度、阿拉伯与西欧四大文化体系。亚历山大东征后,以西亚为中心,以地中海和中亚、印度为两端的新交通体系实际已形成,张骞之行最终完成了全线贯通。先进的生产技术以及在国际分工中的相对优势,刺激欧亚各新帝国加强社会治安,建立并维护了整个地区的驿道网。便利的交通、通信和灵活开放的经济、外交政策,保障着长途贸易的畅通。
关于“丝绸之路的地位与作用”,有学者做了如下的目录整理:
———摘编自曲直《从古商道的兴衰分析中找到重建丝绸之路的方略》等
材料二
欧洲在寻找新丝路的通道中进入了大航海时代。开辟新航路的活动敲响了欧洲迈向资本主义的钟声。它使商路和贸易中心开始转移,贸易范围空前扩大,世界市场开始形成,也使殖民制度随之逐步确立。对新大陆的“发现”与殖民,使美洲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圈,这一形成过程伴随着漫长而痛苦的相互排斥、撞击、渗透、吸收和改造,是拉美各国人民共同的历史、共同的遭遇和命运的产物。
要要要摘编自孙家堃《哥伦布野发现冶新大陆的历史作用》等
材料三
“一带一路”建设根植于丝绸之路的历史土壤,重点面向亚欧非大陆,同时向所有朋友开放。不论来自亚洲、欧洲,还是非洲、美洲,都是“一带一路”建设国际合作的伙伴。“一带一路”建设将由大家共同商量,“一带一路”建设成果将由大家共同分享。
———习近平《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演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丝绸之路的历史作用,并简析其长期繁盛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航路开辟的历史影响。(6分)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一带一路”建设的认识。(6分)
19.(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据白寿彝《中国通史》整理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史相关史实,围绕“国家统一”自行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