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在历史发展的各个阶段都是国家社会的根本,从中国走向现代国家之初,艺术就作为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发挥着作用。大众传媒是艺术介入民生的重要途径,在民国初年,一些兼具艺术家与革命者身份的艺术家以美术传播为切入点,利用大众传媒的影响力,对社会民生进行关注。在此一时期,由岭南画派的艺术家高奇峰、高剑父主持发行的时事画报《真相画报》,就从一个侧面体现出了美术界人士利用大众传媒为民生的改善所做的工作。
民国成立后,民生问题一直是其所关注的问题,只有对民生进行改善,才能稳固社会的根基。教育作为民生改善的重要手段,在民国成立之初就提出了新的目标和要求。1921年年初,身为民国教育总长的蔡元培在《教育杂志》上发表了《新教育意见》①一文,提出了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感教育的“五育”教育方针。其中“实利主义教育”强调“以人民生计为普通教育之中坚”②,将教育与民生的改善进行关联。而“美感教育”则试图利用美感的传播在民众中产生影响,达到净化人心灵的目的。《真相画报》对民生的关注,具体体现在对于“五育”中“实利主义教育”及“美感教育”的践行上,对物质的水平和精神的水平进行了共同观照。
一、美术领域的实利主义之教育
振兴实业、发展生产,是民国建立后革命党人的重要目标,只有增强国家实力,才能真正使国家向前进步。美术界也以多种形式从实利主义教育的角度出发,参与到实业振兴中。作为民初第一本在中国本土出版发行的摄影杂志,《真相画报》体现出了岭南画派艺术家为推动实业发展所做出的努力,成为美术界参与社会建设的有效方式。高剑父就以发展制瓷业的方式投入到振兴实业的浪潮中。
《真相画报》从第11期开始连续4期,刊登了高剑父所绘的《陶器图案》,也在第16、17期中发表了有关陶瓷的文章《论瓷第一篇》与《论古瓷原始于陶器》作为发展制瓷业的理论支撑。在《论瓷第一篇》中,高剑父说道:
近者,人民生计之穷迫,窑务日益废弛,出品苦窳不为世重,而东西各邦之制器,值贱而适于用,因以攘夺我利权,中国工业不克振作。③
高剑父正是看到了在世界中原本处于优势地位的中国陶瓷逐渐衰落,希望在新的社会体制中通过对制瓷文化的复兴,从而振兴实业,最终使中国恢复到世界工业发展的前列。高剑父曾在1912年亲赴江西景德镇,与合资人创办“江西瓷业公司”④,并担任总经理。高剑父又设立陶瓷学校于粤垣,担任广东工业专门学校校长和工艺局局长等职,以“振兴工艺,改良工业,固其建设大志也”⑤。虽然他创办的瓷业公司最终没有取得什么实质性的结果⑥,但高剑父渴望以实业去振兴国家实力的宏愿却是很清晰的。具体到美术创作,高剑父的革新思想不但体现在绘画创作上,同样也体现在制瓷之上。他所绘制的《陶器图案》目的是为工业提供参考,样式十分新颖,具有很强的整体设计感。新器型是在古代陶瓷器型的基础上改良而来。第11期刊登的棕叶瓶,就是以梅瓶为器型基础,将其与棕叶相结合,让整体器型看起来近似一片卷曲的棕叶。第14期上刊登的则是以卷曲的残荷为原型的水盂。陶器图谱从具体设计工作入手,表现了画家对实业的关注。除了对陶瓷工业提供材料的美术内容外,画报还刊登了反映当时制瓷业现状的时事画。画报第9期就刊登了冯润芝所绘的时事画《新陶器》与《竹之利》,都是对制造业新闻的表现。《新陶器》表现了广州陶瓷业中以古今革命人物形象为题材的陶器制作,体现出不但制瓷业本身的行业发展与民生密切相关,陶瓷器物的表现内容也与社会的动向紧密相连。
二、美术为核心的美感教育
高奇峰在《美感与教化》一文中说:
美感原系人所同具的,与孟子所谓人性本善相同,但社会环境逼人,故多人随处忘不了利害的计较,把天然的美感及美德就供给那利害计较的牺牲,以至无论何事都渐渐丧失了天趣,所以不能不借一种艺术去调剂,以激动其天然,兴复其美感……画虽一艺,其中存有大道,具有万理,古圣前贤非常注重的。⑦
从这里可以看出,岭南画派的艺术家十分看重美感教育,并认为美术是进行美感教育的核心,自古以来就为人所重视。所以,以美术为载体对人民进行教化是当时美术界对于民生的促进方式。《真相画报》在第8期“时评”栏目刊登了马小进的文章《国民教育之回顾》,第12期“论说”栏目刊登了署名蒹葭的文章《美感教育略史》,第13期又刊登了蒹葭的文章《美感史略论》,第12期与第16期刊登的郑苌所作的时事画中有以教育普及为题材的作品。可见教育与美感教育是《真相畫报》一直关注的主题。教育及美感教育是对社会精神水平提升的主要方式,美术又是美感的核心,将对美术的重视与教育相结合的美术教育则成为提升民生的一个重要的现实途径。
《真相画报》多次刊登了与美术教育相关的内容。一类是对于美术教育的现状进行介绍和宣传,另一类则是利用画报作为媒介对大众进行美术教育。
画报第12期专门开辟了“闺秀画选”这一栏目,以专门刊登女校学生所绘制的美术作品。第13期还刊登了《共和女校之毕业生及成绩》,目的是展现新时期教育的成果。这些作品中有传统的国画,亦有西方技法的水彩画,可以看出不光是美术教育,而且新式美术教育在学校中已经开始被实践,并取得了一定成果。虽然以上这些都是女校的教学成果,可是作为长期被忽略的女性教育领域,在新思想的影响下都开始普及美术教育,可见美术教育在当时的教育领域已经是一种大趋势。这些内容的刊登反映出了当时美术普及教育正在蓬勃发展的局面。
除了对美术教育现状进行介绍外,《真相画报》刊登的美术图像也直接参与到美术教育活动之中。第7期刊登的陈树人的译述《新画法》中就说:
渐进而抄新闻杂志之插画,摹明信片之静物画(不动之物如花果器物死鱼鸟等)风景画。⑧
这里可以看出,从画报等大众传播媒介中获取美术学习的范本在当时是一种常见的美术学习方式。陈树人的《新画法》及之后的《图画教授法》在《真相画报》中的刊登本身就在进行一种绘画知识的传播,将画报作为载体进行美术教育。《新画法》及《图画教授法》是以文字的方式对新绘画的理论及方法进行介绍。《新画法》的第二编主要介绍了水彩画的技法。在第二编第二章铅笔画法中提出了铅笔画是水彩画的基础,并这样论述道:
吾国小学中学,图画教授,有以东洋画,亦有以西洋画者,盖因地而殊也。东洋画与西洋画,主义相悖。曾习铅笔者,似不必复习,但中学小学范本,极不完全。临之者只漫然执笔,心得绝少。故欲造成完全基础,不可不从头研究铅笔画,其无铅笔画素养,及不知前述绘画三要素之人,劈头儿即调弄颜色,亦冒昧之甚矣。⑨
这段话不但道出了铅笔画是水彩画的基础,也是西方绘画的基础,更是美术教育的基础。《真相画报》中刊登的高剑父所绘的铅笔画,为美术基础教育提供了范本,与陈树人译述的美术理论产生了呼应。画报从第11期至第14期连续刊登了高剑父所绘的铅笔画范本,内页的标题下特别注明“高等小学及中学校用”的字样,明确指出了画报中刊登铅笔画的意图。高剑父所绘的铅笔画范本,目的是培养学生写实的绘画基础,不光可将这一基础应用到西方绘画中,也可将其应用到中国画的创作之中,体现出岭南画派革新思想中对于写实技法的推崇,并将这种思想融入美术教育中,以对学生进行引导的方式,旨在培养新的美术革新力量,试图以美术教育的方式对日后的美术创作方式产生深远的影响。
从中国走向现代国家之初发展至今,艺术作为改善民生的力量持续发挥着作用。大众传媒作为艺术介入民生建设的重要途径,使艺术进一步超越了本体领域的探索,具有了更高的社会价值。时至今日,大众传媒也已成为构建公共美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注释:
① 蔡元培《新教育意见》,《教育杂志》,1912年第3卷第11期,第18页。
② 蔡元培《新教育意见》,《教育杂志》,1912年第3卷第11期,第19页。
③ 高剑父《论瓷第一篇》,《真相画报》,1913年5月后第16期,第4页。
④ 童一鸣《岭南三家年谱》,《朵云》,1992年第1期,第95頁。
⑤ 大华烈士《革命画师高剑父》,《人间世》,1935年7月第32期,第24页。
⑥ 李玮铭《图象与历史——20世纪中国美术论稿》,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32页。
⑦ 高奇峰《美感与教化》,载黄小庚、吴瑾 编《广东现代画坛实录》,岭南美术出版社,1990年版,第108页。
⑧ 陈树人《新画法》,《真相画报》,1912年8月后第7期,第16页。
⑨ 陈树人《新画法》,《真相画报》,1913年1月后第11期,第15页。
注:郝爽,四川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教师。
责任编辑:孟 尧 姜 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