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三问

2024-06-01 16:00:10陈佳玉
大学生 2024年4期
关键词:效价事情老师

我有一个爱好,收集影印版的PDF书籍。不知道多少次,在课堂上或是知乎上与朋友聊天时,只要被人力荐了某本书,我总会毫不犹豫,打开不同搜索引擎。我收集的范围从人文社科到物理、编程计算机,广到连我自己都害怕。

陈佳玉,北航高等理工学院本科生,主修自动化专业。北航首届沈元奖章获奖者之一。本科毕业后,前往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大学攻读生物医学工程硕士

你“专注”吗?

然后呢?我過去大概率会以平均每本书20秒左右的速度扫一眼目录,“哦,原来这本书讲这些知识,嗯,懂了!”之后心情愉悦地关闭Adobe PDF Reader,仿佛已经接受了知识的洗礼,整个世界都在我的掌控之中。

白日梦终有醒来的一天。当别的同学谈论高深的专业话题时,我只觉得某个名词似曾相识,刚准备上前露一手,话到嘴边却什么也说不出。因为我发现自己除了知道那个名词的英文翻译外,就什么都不知道了。

当然,也有真的会打开的书,但看上那么十几页。也许前半部分感觉不错,读起来还算轻松,可一旦各种奇怪的公式、名词出现后,我的阅读速度就直线下降,于是合上书后安慰自己:先等等吧,以后有时间再看。

以上,是我想提的第一问:你“专注”吗?

高中时期的“专注”虽然不容易做到,但至少我们目的明确:埋头苦干,在高考中取得高分就是了。大学生“专注”的最大对手是“不确定性”:我们不知道自己是否适合学这个专业、做这个项目或是加这个社团,我们更不清楚投入了这个时间,是否值得?

我的建议是:只做一件事,一本书或是一个社团,然后坚持下去,训练自己的“学习能力”。大学好比一个巨大的交通枢纽,所有通往天南海北的列车全停在我们眼前。此外,火车站还有很多层,每层又有许多列火车。我们要做到,就是充分利用并合理分配自己手中有限的时间资源和能量,尽可能让火车运行的范围更远更宽。

在横向上,每一层只看准一班列车;而纵向上,依照自己对每一层的熟悉程度进行排序,让自己最没把握的那层列车先出发。因为,与其在分析事情可能带来的潜在利益中做选择,不如从自身对这些事情的熟悉程度中做个比较。先做自己最不擅长的事,会让我们的能力半径放大。

以我自己为例,作为一名土学霸,我除了学习什么都不会。各类艺术活动、体育活动对我来说非常困难,搭个电路对于我这种手残重度患者也不简单。学习虽然同样不轻松,但是我熟悉方法,看书刷题嘛。因此,在我没有给自己订立优先级的情况下,往往在其他方面遇到困难时,我就会本能地说服自己:咦,我还有一大堆书要看、作业要写,要不先把谱子搁着吧。这个方法屡试不爽。

你打算做什么?

大三时,我曾写过一封邮件给一位老师,请求加入他的实验室,信中还非常自信地附上了自己的成绩单。本以为老师会很欢迎我,给我派活,但老师在邮件中,只反问了我3个问题:“你做过什么?会什么?打算做什么?”第一次遇到这种简单干脆却又饱含深意的问题时,我蒙了。后来,准备出国留学时,我发现所有学校都要求学生写个人自述,其中很大一部分内容实际都是在回答这3个问题。

可我不能直白地回答“老师,我上过XX课,我会刷题,我打算期末考个好成绩”。“盲目地撸起袖子,努力刷学分”虽然是一条已经得到了充分训练且省力的路,但它同时也是一条有风险的路,一条一直被牵着走的路,因为有些技能点在社会上的需求量其实很小。

大学四年间,不妨常常问自己这3个不同时态的问题:“做过什么”(过去时),“会做什么”(现在时),“打算做什么”(将来时)。广泛了解职业信息,并结合社会需求、行业趋势、个人兴趣等,逐渐清晰“我打算做什么”。

当你非常幸运,已经找到了一个“将来时”答案,却发现自己的能力储备和想做的差距太大时,怎么办?别慌!在当今这个信息社会,网上学习平台和论坛资源都非常丰富。多关注相同志向朋友的动向,多搜寻信息和机会,补上专业课上的不足。说句俗话:“当你真正想做一件事情时,全世界都会为你让路。”这个世界,从来不缺把分考得很高的人,但永远缺有热情且能专注的人。

你期望吗?

大四上学期,是同学们考研、留学、求职的关键时期。记得我当时就为了准备申请不同的学校,要写不同的个人陈述。一想到每天有十几个deadline背在身上,着实感到不轻松。有段时间,我几乎什么都不想做,就待在实验室里,看着时间一点点流逝,还是忍不住关闭了Office word,内心毫无波澜地打开了爱奇艺和B站。可见,学会调节心情真是一个很大的课题。

美国心理学家弗卢姆曾提出过一个“期望理论”。他在1964年出版的《工作与激励》一书中解释道:“对一个人来说,调动他工作的积极性有多大,取决于期望值和效价的乘积。”用公式表示为M = E * V:M代表Motivation(激励),指的是我们对完成这项工作的积极性;E代表Expectation (期望),指我们对自身能够完成这项工作的可能性估计;V代表Value(效价),指我们对这项工作完成后能够给我们带来价值的估计。

一般来说,我们握紧拳头想要完成的事情一定对自己很有价值,因此“效价”的问题不大。问题通常处在期望上,大多数时候,很多人自己容易把目标定得太高,又想要一次性把问题解决,这就造成自己陷在不断提出新的可能性又不断否定自己的怪圈子里难以自拔。而期望的不断下降,会导致人的动力节节败退,可谓是“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越是事情堆积的时候,越要一件一件地处理。压力和工作量不是一个线性关系,当我们看见事情一件件解决时,运气也会好起来。

生活中,总有人选择原地等待幸运降临,可从概率上来说,不断迈出新步子才更容易收获惊喜啊。

责任编辑:刁雅琴

猜你喜欢
效价事情老师
情绪效价的记忆增强效应:存储或提取优势?
心理学探新(2022年1期)2022-06-07 09:16:02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应用HyD在仔猪断奶早期可提高维生素D的效价
猪业科学(2018年5期)2018-07-17 05:55:18
把事情写具体
老师,节日快乐!
送给亲爱的老师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如何提高抗生素效价管碟测定法的准确性
生物效价法测定大黄炮制品活血化瘀功效
中成药(2014年9期)2014-02-28 22:2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