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衔接”背景下新能源汽车专业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与探究

2024-06-01 14:22张科陈泳林
汽车与驾驶维修(维修版) 2024年4期
关键词:中高职衔接新能源汽车人才培养

张科 陈泳林

摘要:本文以重庆市新能源汽车专业为典型样本,综合应用文献研究、问卷调查法和走访座谈等方法,聚焦中高职衔接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黑箱”,凝练总结出“名师引领、双高助力”的中高职衔接一体化新能源汽车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创新中高职衔接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中高职衔接;新能源汽车;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重庆市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双高引领、中高衔接”汽车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GZ223074)。

0 引言

上海市教委近日发布了《上海中等职业教育质量报告(2023年度)》,报告显示,2023 年上海中职学校毕业生总数为33 681人,毕业去向已落实人数为32 422 人,其中升学学生占比高达78.7%。升学学生中以中高职衔接贯通培养进入职业院校的达到了30.23%[1]。因此,在中职院校人才培养中大力推广中高职衔接贯通模式势在必行[2]。

为解决新能源汽车专业中高职衔接培养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提高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质量,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区域内10 余所重点中职院校,组成新能源汽车衔接培养联盟,成立人才培养项目专班。项目院校具有强大的师资队伍,包括国家级教学团队4 个、省部级教学团队5 个;国家级教学名师、全国优秀教师、全国技术能手、巴渝特级技师及重庆市教学名师等优秀人才250 余人。另外,项目院校还拥丰富的教学和课程资源,包括国家双高专业群2 个、国家示范院校建设专业15 个;国家级教学资源库4 个,国家级精品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和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0 余门。

本文围绕该项目, 针对中高职衔接人才一体化培养开展专项研究和实践。研究过程中,项目组构建了适合新能源汽车专业中高职衔接的一体化培养体系,有效解决了中高职衔接培养中存在的关键问题[3],为本专业及相关专业的衔接培养提供借鉴。

1 广泛开展项目调研、明确贯通培养主要问题

项目组通过文献研究、问卷调查和座谈访谈等方式,明确了重庆市汽车相关企业的人才需求、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再运用调查问卷、实地走访调研等方法,对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工作进行调查研究,总结梳理出了当前中高职衔接办学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等方面,存在模糊不清、重复脱节现象

中高职衔接过程中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等方面存在模糊不清、重复脱节等现象。中高职同为职业教育,那么如何在中高职中确立科学合理、层级分明的人才培养目标,就是建立现代职业教育贯通培养体系急需解决的第一个问题。一般来说,中职阶段主要是培养学生解决简单问题能力,力求让学生成为拥有一技之长的技能型人才;高职阶段则是着重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希望学生成为懂原理、会操作以及善管理的高素质综合型人才。

但往往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大部分中职院校为了学生的升学率都存在重理论、轻操作的现象,喜欢用理论教学替代实践教学,专业技能实践仅限于升学考试技能实操项目。这样就与该阶段培养目标产生错位,从而导致学生进入高职阶段后仍然不了解汽车的基础理论,不会使用常见的一些工量具,进而学习困难、挂科率偏高,最终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降低了衔接培养的人才质量[4]。

中高职衔接培养的核心是中高职课程体系的一体化衔接。中职院校课程内容安排上,一般对数学、语文等基础文化类知识的要求相对较高,因此文化课程学时设置相对较多;专业技能课程只要求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即可,从而专业课程学时相对较少。比如文化基础课,一般中职和高职阶段都会开设语文、英语和数学等公共基础课程,但中职阶段开设的此类课程同普通高中相比,相对简单,一般不会考虑到学生继续升学进入高职院校后的实际需求。同时,高职院校在开设此类文化基础课程时,也没有考虑中职生的实际情况,导致中职学生进入高职院校后,补考或重修率远高于普通统招生。

此外,多数合作高职院校在专业课程的设置上,更多的是考虑统招生的实际情况,教学内容并没有针对中高职衔接学生进行调整,中高职院校专业课存在重复开设现象。因此课程体系并不能真正满足贯通衔接培养的人才培养需求,没有对中高职衔接培养课程体系设置的有序性、整体性及关联性等进行整体构建的理念。

1.2 对衔接培养模式认识不足,缺乏沟通

中高职衔接过程中缺乏协同交流、监督评价、质量保障意识,缺乏有效抓手和有效制度。中高职院校对衔接培养模式认识不足,缺乏沟通,难以结合中高职衔接一体化培养模式的特点来建立彼此参与并认可的教学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双方教育教学各自为阵,运行管理相互脱节,学生中职阶段和高职阶段分别在不同的学校学习,没有一体化的教育教学运行管理制度及规程,院校之间相关工作难以协调沟通。

衔接学生在中职阶段组织实施的培养目标、课程内容、考核标准与普通中专学生基本相同。高职院校对学生在中职阶段学习生活、教育教学情况也几乎一无所知,人才培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处理,一体化培养方案不能有效实施,人才培养过程不能有效衔接。中高职院校培养目标的不统一导致了质量监督评价体系也不相同,评价体系的不统一也导致中高职院校各自人才培养质量参差不齐。

2 名师引领,双高助力,精准破解人才培养难题

项目组充分利用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双高”建设经验,依托院校及企业名师巧匠,立足学生认知规律、职业岗位能力需求和国家标准,对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和教学资源等进行一体化设计,精准破解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难题[5]。

2.1 厘清分段培养目标,奠定高技能人才培养基础

通过查阅新能源汽车专业中高职专业教学标准及各院校人才培养方案发现:中高职在新能源汽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上定位模糊、人才培养规格上层次不清。因此,项目实施過程中,首先组织行业专家和职教名师进行了专题研讨,明确了“整体设计、层次分明、系统构建”的基本原则,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中职阶段注重培养学生对新能源汽车的基本维护和保养,充当“汽车护士”角色。高职阶段在强化学生对车辆的维护和保养基础上,更加注重学生对新能源车辆的故障诊断和维修,要承担“汽车医生”的职责。

2.2 重构分段课程体系,确保中高职衔接一体化教学

项目组以职业能力分段培养为原则,对中高职衔接课程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中职阶段开设基础性的专业课程,如新能源汽车总体结构认知、部件总成的维护保养、智能网联汽车概述等内容简单的课程,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高职阶段主要开设综合性较强专业模块课程,如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装调与检修、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装调与检修、新能源汽车综合故障诊断排除、新能源汽车综合测试技术等难度较大的课程,并适当增加智能网联汽车方面的拓展课程,注重培养学生职业综合技能和再学习能力,确保学生的立体培养、全面发展[6]。

2.3 共建高水平“双师”队伍,推进中高职衔接师资共享

项目实施中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师资建设原则,共建高水平“双师”队伍。一方面将职教领域及企业的名师巧匠请进学校,将最新的职业教育理论和行业技能技术标准融入到项目教师的日常培訓和教学实践中,依托名师巧匠助力院校“双师”培养。另一方面又积极组织项目教师深入企业一线顶岗实践,在实际工作中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和实践教学能力;同时建立起项目教师互派交流机制,实现了院校师资共享,保证了项目课程实施效果的动态同步,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

2.4 优质资源互惠共享,深入开展线上线下混合教学

依托项目院校现有的4 个国家级教学资源库、10 余门国家精品课程及2 个国家虚拟仿真实训基地,成立项目教学资源联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组织教师根据项目课程标准梳理出每门课程的知识清单、技能清单和实训项目清单,确保不遗漏一个知识点或技能点。同时,组织项目教师优化和更新课程数字化教学资源,确保相关的知识点和技能点都能在资源库中找到相应教学视频和操作视频,相应的实训项目都能在虚拟仿真实训基地中顺利开展,从而保证项目院校线上线下同步同效,确保院校间优质资源互惠共享。

3 监督、协同、评价三维一体,教育教学齐抓共管

构建“三维一体、运行高效、约束有力”的“闭环”协作管理机制, 促进成员单位的全方位协作,确保人才培养全过程能够高效、有序地实施。

3.1 建立有效的招考监督机制

当前中高职衔接的形式主要由五年一贯制及“3+2”分段培养,虽然说人才培养的模式有所不同,但在中高职衔接过程中都以“文化基础知识+ 专业技能”的形式进行考核,在实际的招生过程中相关的招生单位并没有严格执行。为此项目院校共同制定了《中高职衔接学生招生办法》和《中高职衔接转段考试管理办法》,在统一课程标准、统一教学材料的基础上,严格执行中高职衔接转段考核评价标准,监管相关学校的转段考核评价行为,增强学生的竞争淘汰意识和学习主动性,不让转段考核流于形式。

3.2 建立常态化的协同交流机制

建立了包括学校主管领导、教学管理和实施部门负责人在内的决策机制,双方应秉持一切以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为核心的基本原则,做好顶层设计,做好项目院校间的统筹协调,明确各项目成员的权利与义务,确保中高职衔接项目的各项教学活动都能有效开展。院校教师间也建立常态化的“师资互派、定期研讨”的沟通交流制度[5],了解课程与教学开展情况,彼此交流课程实施效果与改进措施。

3.3 建立健全多元化的考核评价机制

建立由用人单位、中高职衔接院校管理部门、衔接参与师生等构成的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力求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能得到公平公正、客观全面的评价。同时对考核评价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反思总结,并以此动态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最后以教学质量评价结果、转段考核通过率及项目院校共同制定的退出机制为依据,对项目成员资格进行动态调整。

4 项目效果及影响

(1)该项目以国家级“双高”专业群在职业教育理念、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资源和教学管理等方面的建设经验,引领区域内优质中职学校新能源汽车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同时,通过名师助力、院校共建,构建了汽车类中高职衔接的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以及监督、协同和评价“三维一体”的中高职衔接协作管理机制。

(2)该项目将虚拟仿真实训系统引入实践教学,共同搭建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库联盟,打造了“线上线下”、“虚实结合”和“外虚内实”的教学模式。该模式不但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而且还有效提高了学生实践技能的规范性和熟练度,规避学生在实训操作中的风险因素。

(3)该项目将职业教育与区域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利用线上教学资源库联盟和国家虚拟仿真实训系统,助力秀山、彭水和开州等区域汽车产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再以汽车人才振兴来助力区域的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

5 结束语

该项目实施过程中,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高,学生参与度显著提高。采用该项目一体化分段教学后,避免了课程的重复教学和技能的错位衔接。同时,引入虚拟仿真等信息化手段和企业真实案例,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和成就感。监测数据显示,学生在整个培养过程教学活动中参与度显著提高,学生职业资格证书通过率显著提高,职业素养稳步提升,职业技能逐步提高。

另外,随着项目实施过程中,中高职衔接人才专业和人数不断增加,社会认可度也在不断提升。该项目立足重庆市“十四五”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新能源汽车和智能汽车产业发展需求,坚持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不断持续拓展衔接院校和专业,提高了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备注:本文亦为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2023 年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研究校级项目《“中高衔接”背景下的新能源汽车专业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与探究》(项目编号 :2023GZYZJTXZ-05)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上海教育. 上海发布2023 年度职业教育质量报告, 中职毕业去向落实率超96%,高职毕业三年后职位晋升超四成[EB/OL].(2024-03-08)[2024-04-03]. http://edu.sh.gov.cn/zyjy_zjzc/20240312/c77e8a22ef1a493e9c48456997f98403.html.

[2] 刘任庆, 黎修良, 李治国.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的探索[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02):83-85.

[3] 文爱民. 中高职衔接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研究与构建[J].江苏教育研究,2015(30):12-16.

[4] 钟玉灵. 三二分段模式下汽车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研究[J]. 汽车维修技师,2024(06):35-36.

[5] 杨惠超, 黄文峰. 中高职衔接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研究[J]. 职业时空,2014(09):105-107.

[6] 胡小平. 电子商务专业“3+2”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 天津: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2021.

作者简介:

张科,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位汽车职业教育。

猜你喜欢
中高职衔接新能源汽车人才培养
中高职衔接下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机制探微
中高职衔接教材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浅谈新能源汽车的概况和发展
关于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若干思考
基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对汽车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