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汽车类特色技能课程中的课程思政元素挖掘与实践
——以品牌历史单元为例

2024-06-10 05:13柴波
汽车与驾驶维修(维修版) 2024年4期
关键词:专业课思政评价

柴波

(湖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武汉 430079)

0 引言

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1]。课程思政元素包含了与学科专业相关的、蕴含在专业课程中的、能够承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有形或无形的教育资源[2],其内涵是宽泛且多样化的。《纲要》虽明确指明,应重点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宪法法治意识”和“道德修养”等重点优化课程思政内容的供给,但实际实施过程中,思政元素挖掘的角度、篇幅和深度,不仅取决于专业特点和课程内容的差异性,又与授课教师的课程思政意识、素养和能力直接相关,是授课过程中非常难把握的。

在实践中,教学实施者的理解维度、实施维度以及能力维度上的些许偏差都可能导致课程与思政形成“两张皮”的结果。因此,为有效挖掘蕴含在专业课程中丰富的思政元素、把握思政元素和专业教学内容的有机统一,实现课程思政与课堂教学有机融合,本文以汽车校企特色技能课程中的品牌文化单元为例,尝试对单一课程模块中的思政元素进行构思与挖掘,以教学案例的形式呈现思政元素的设计和实践,形成结果性的反思和总结。

1 基本情况与学情分析

校企合作特色班课程是高职院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特色。与常规汽车专业课程不同,合作项目以国外知名汽车品牌为主,其课程内容和体系多为品牌方自主制定,有相应的品牌考核要求,核心目标是为品牌培养输送定向技术技能型人才。

以宝马品牌为例,历史与文化单元是宝马班特色技能课程中的第一讲。其主要任务是全面系统地介绍BMW、MINI 和劳斯莱斯的品牌发展历史,了解品牌LOGO 的含义,传播和弘扬品牌文化,增强学生对品牌的热爱和认同感。

学习者是宝马特色技能班的学生,他们具备00 后的热情和活力,对汽车文化和车辆知识具备一定的学习基础,但专注力和自主思考能力较弱,对品牌的认识和职业发展方向不明晰。不过,只要教师采用更正向的鼓励和指引、更生动的教学手段、更多样的授课形式,便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他们以更自主的态度去掌握品牌相关的职业知识和素质能力。

2 思政元素的设计与构思

以宝马品牌历史单元为例,笔者考虑到任何品牌的百年历史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品牌的LOGO 也是随之不断演变的。唯不变的是宝马品牌源于飞行的梦想和坚持创新的运动基因,这是屹立百年不倒、不断蜕变的“根”,是品牌百年沉淀、独具魅力并始终坚守的“文化自信”。这也正是国产汽车品牌薄弱、欠缺但可汲取的关键点。以此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以哲学的观点对比了解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艰辛历程、国产知名汽车企业和品牌的发展和变化,树立学生对民族汽车品牌的自信和为汽车行业之奋斗的职业感和使命感,是在本节内容最容易埋下的思政元素“种子”。

3 教学案例的设计与实施

3.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BMW 品牌历史,知晓品牌发展历史中的重要事件,掌握宝马logo 的演变历程和含义。

能力目标:通过翻转课堂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布置任务,提高学生文献查阅能力和总结表达能力。通过小组协作,增强学生团结互助、分工协作的意识和能力。

思政目标:通过课堂讨论和开放式的分享活动,引导学生在知识技能学习的同时,读懂品牌背后的“文化自信”,对比了解国家民族汽车工业的发展及其在世界汽车工业中的地位,内化于心,培养学生家国情怀和民族自信;鼓励学生努力学习技术技能,追求卓越,为建设“五型社会”和幸福中国而努力学习。

3.2 教学媒体与过程实施

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可用PB、FC 和PPT 等多媒体(同一时间只使用一种可视化媒体),在课程的不同时段通过讲授法、研讨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多种形式结合,使课堂翻转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度。实施可大致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1)小组活动-回顾。授课教师提前将宝马重要历史事件盘点后制作成大事记卡片,小组对分得卡片上所列历史事件的发生时间及背景进行讨论,然后将该历史事件及其时间写在圆卡片上,按顺序张贴在PB 板上,并派代表分享。教师通过检查学生对宝马历史事件的记忆程度,引导学生复习和主动研究学习要点的能力,翻转课堂,给予学生更多的表达机会。小组活动的要点在于加强秩序组织,增强教师正向评价和他组评价,重视反馈环节。

(2)启发式导入。小组活动后导入问题:宝马品牌在经历了多次低谷依然百年屹立不倒的原因是什么,进而引发学生展开思考和讨论。此处要点在于用连环式的问题引导学生自发的回应教师,进而自然的进入思政元素——“文化自信”的话题。

(3)讲授。应重点阐述品牌历史的外在呈现是品牌LOGO 的含义和演变,而品牌的内涵和根本是它所拥有的和沉淀多年的“文化自信”。可引导学生举出例子,也可以提前准备学生喜闻乐见的国内其他品牌,例如华为、二次元b 站(哔哩哔哩)及李宁等进行剖析。此处讲授的要点在于,如何用生动鲜活的实例去说明抽象的“文化自信”概念,让理工科的学生接受理解并能自觉将思政元素的种子埋入心中。

(4)讨论与小结。讨论环节,可由外及内,由古至今,导入国产汽车品牌新闻:北汽品牌车标的换标经历,回顾品牌历史背景,谈及中国汽车行业整体起步晚、基础差以及对“进口品牌”追捧;再阐明北汽以换标为契机,重塑品牌自信、文化自信,分析当今汽车国潮品牌——比亚迪的案例。

教师小结:在讨论层层递进、徐徐展开后回归思政的原点:无论是一个品牌还是一个人,甚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更要讲“文化自信”, 因为这是源头、基因和生命力。

(5)课后练习。布置作业环节,可以小组为单位,选出一个最喜欢的汽车品牌LOGO,向其他小组展示并分享它的含义,说一说背后的故事。通过此项开放性的任务,培养学生的查阅资料和学习能力,以及对汽车行业的憧憬和向往。此项任务的重点在于小组负责人的指定和内部评价责任的明确,以此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协同合作积极性和确保日常评价的有效性。

4 关于课程思政元素设计构思的几点思考

4.1 专业课教师是第一责任人

实施课程思政教学主体是专业课授课教师,其思政意识、思政素养和思政能力是影响思政元素挖掘深度广度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成功与否的极其至关重要的因素。

(1)强化意识。专业课教师应意识到自己在课程上作为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和义务,从自身着眼,加强政治学习,提升个人站位,首要做到“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才能在教学中起到强化育人观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的作用,实现思想启迪和价值引领。

(2)提升能力。在日常教学中应主动研究、提前设计、强化实践,注重课程反思和复盘,通过典型经验交流、现场教学观摩、教师教学培训等活动,努力提升个人课程思政教学的实施能力。尤为重要的一点是,应重点锻炼个人的专业行业视野,提升理清专业人才培养和课程教学对国家、行业、地域关系的能力,提升把握国内外专业热点能力,提升把握专业中蕴含的科学精神、价值取向以及伦理规范能力,始终树立将专业教学和思政教学有机结合统一的牢固意识。

(3)形成氛围。通过主动组建校内外结构化、梯队式的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开展课程思政课题研究和精品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包搭建,参与各类别的课程思政竞赛等方式,不断增加业务交流、培训、线上学习课程思政内容和方法学习,形成有温度、有深度、有厚度的良好课程思政建设氛围。

4.2 教学实施过程中“四个把握”

在课程思政的设计与实施中,专业课教师应把握四个方面。

(1)把握“立意”。思政元素的“立意”必须要“新”,结合大学生的兴趣、社会热点,选择学生关注、社会主流的较 “新”的思政元素,吸引学生、感化学生。

(2)把握“切入”。切入要自然,不生搬硬套、枯燥公式般讲授,要选择合适的知识点、时间点、案例点润物细无声式的切入,让学生无察觉的、自然而言跟随教师脚步进入思政的氛围中。

(3)把握“篇幅”。篇幅务必有度,思政元素虽立意要高远,但讲授过程中必须注重篇幅,既不能只讲专业课,也不能将专业课讲成思政课。要做到既能将思政元素讲“精”讲“透”,学生真正学思践悟,内化于心,又能在合理合适的节点回归专业知识点的讲授,衔接自然。

(4)把握“情感”。思政的核心说到底在于感化学生,授课教师在切入思政元素时,要用心用情,用爱发力,从语言上、神态上和动作上都应有所调整和变化,让学生真切感受到力量和能量的变化,沉浸在教师营造的思政海洋里。

4.3 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评价闭环

人才培养效果是课程思政建设评价的首要标准,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是否合理,教学设计和组织是否有效,教师的素质能力是否满足教学需要,都要通过教学评价来观察和检验。课程思政评价从实施主体维度可划分为三类[3]。

(1)教师自评。自评应基于课程设计的目标和教学过程,以学生为对象进行常态化的评价,即每次课程结束后进行教学评价,检视是否到达了课程设计中的思政目标。

(2)学生评价。学生评价可以和教师自评相结合,包含自评和学生同伴互评。建议常态化进行,可每次课后开展,并在期中或期末进阶段性测评,通过设定阶段性的问卷,去把握课程思政对学生的思想启迪和价值引领程度。

(3)其他任课教师、教学督导部门、学科负责人、第三方专家组织等他人评价。他人评价可以课程模块为单元进行集中或抽样开展调查,方式更为灵活多样,主要结合学生评学结果,形成综合评价结果及优化建议,以便教师实施课程思政能力进行提升。

课程思政教学的评价设计方式可以是多样的、可结合的,但一定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才能真正达到提升教学质量的效果。

4.4 构建“线-点-面”课程思政体系

课程思政元素不是单一的、独立的,要做好一门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首先要形成主线。《纲要》里强调,专业课程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载体[4]。要深入梳理专业课教学内容,先从课程的整体考量,确定好本门课程的思政主题,以此为主线,形成贯穿整个课程思政建设的脉络,纲要里之所以就所有类别的专业进行了分门别类,目的就在于便于专业课教师落实好分类推进相关要求。

其次要突出重点,有了主线后,在形成课程方案时,延伸到不同的项目、任务、知识点和技能点上,就可以结合不同章节课程的内容和特点,设定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的基础上确定本章节的核心思政目标,形成典型性的教学设计案例和课件,形成相应的思政专题和模块。

最后要面面俱到。要做到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相得益彰。既不能生搬硬套,强行加入思政课的内容,也不是每一节课、每个章节都要搞思政元素融入,而是在适合有机联系、需要视角提升的时候,巧妙融入专业教学中[5]。当然这需要课程组授课教师通过共同讨论,分工协作的方式,逐步探索和构思建立该课程的思政专题与体系,才能真正形成点面结合、人人参与且分工合理的课程思政体系。

5 结束语

本文针对实践中的现实困难,文章以教学案例出发,解剖麻雀式地呈现了课前到课后完整的教学设计方案和实施过程要点。文章通过课前构思充分“设计”、课中实施有效“融入”和课后多元“评价”的方法,构建形成科学完善的“线-点-面”专业课课程思政体系。文章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从提升课程思政教学整体效果等维度出发,对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工作实效性和提升路径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猜你喜欢
专业课思政评价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导入课”在高校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思考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服务学习在高职社会工作专业课内实践教学中的探索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研究生专业课学分制教学改革探讨
关于大学专业课排座位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