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虹
(南昌大学,江西南昌 330031)
这个世界说大也大,说小也小,人生际遇总是那么奇妙,令人回味.艳国同志和我一样,都是江西的"进口老表".2008年底,他响应江西省委省政府号召,从湖北跨省选拔走上江西师范大学副校长领导岗位.2010年秋季,我离开国家广电总局办公厅主任、新闻发言人岗位,南下担任江西省副省长,分管教育、文化、旅游、社科研究等工作.我和他既是湖北老乡,又是华中师范大学校友.在年轻的时候,他在《江汉论坛》办刊,我在《社会主义研究》编刊,那时候我们就有过交往.此次相逢在江西,别有一番老乡校友之情.加上工作关系,我们有一些学术理论方面的交流与研讨,我对他有更多了解.我到江西工作不久,就有高校负责同志告诉我,艳国被引进到江西师范大学工作.刚开始,大家对他的到来不以为然;经过一段时间工作后,大家对他的工作"很以为然".于是,高校之间就流传一句"热语"——"天上掉下个张艳国"(1)方志远:《我所了解的张艳国》,在张艳国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中国历史研究院重大历史问题研究专项重大招标项目"习近平关于历史科学重要论述理论内涵和重大意义研究"开题报告暨研讨会上的讲话(2022年5月14日).今日头条、大江网2022年5月17日全文转载..他的才华和能力在短时间内得到大家认可,这确实是江西师范大学发展历程中的一件幸事.其时,江西师范大学正在用人之际,可谓求贤若渴,他的到来,缓解了补齐"双肩挑"校领导人才短板的"燃眉之急".因为他长期在武汉教育、文化"大码头"工作的缘故,他为江西师范大学的改革发展带来一股清流和活力,这是必然的.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2)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22年10月26日,第1版.高等学校是人才的摇篮、知识的殿堂、创新的基地,是经济社会进步的"发动机"和"助推器"(3)朱虹:《翻开江西这本书》,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2020年,第322页.,承担培养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生力军的重任.书记、校长作为高校主要负责同志,引领学校高质量发展,服务国家战略部署和地方发展需求,责无旁贷.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校书记、校长都要成为社会主义政治家、教育家."(4)习近平:《论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年,第165页.坚持社会主义政治家、教育家标准,不仅是党组织选拔高校领导最鲜明的素质要求,也是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更反映出社会对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的期待.
我所认识的张艳国,就是一位具有政治家、教育家深厚情怀的现代高校领导.他深爱江西这片红土地,情系教师教育改革发展,严格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坚持以社会主义政治家、教育家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练就办学治校的过硬本领,全力推进江西师范大学和南昌师范学院走内涵式发展之路,实现高质量发展,用实际行动和发展成果向我们阐释了一名共产党员金子般闪亮的初心使命,展示一名教育工作者赤子般纯真的办学追求.
艳国同志按照政治家要求办学,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和深邃的战略思考.在江西师范大学担任副校长、党委副书记期间,他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西发展作出的"作示范、勇争先"重要指示,努力补齐学校高质量发展的短板弱项,统筹推进学科专业内涵建设,建成一批优质学术阵地和窗口.他领衔创建省内迄今唯一一个中国史一级学科博士点,并协同推进多个文科博士点建设;他带领中国近现代史教研室教师获批江西省迄今唯一一个中国近现代史国家级教学团队,带领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获批省内第一个历史学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他大力支持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点带头人祝黄河教授建学科、强学科,指导并带头推动马克思主义学院成为全省唯一一个获批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确定的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他下大力气指导《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办刊改革,引领其进入全国"C刊"行列;他指导学校创新创业教育获得所有相关国家级荣誉表彰的"大满贯";2016年,他在《中国社会科学》发表标志性代表作《李大钊、瞿秋白对俄国道路的认识》,在学术界产生了很大影响.读完此文后,我赞赏有加,作出了"江西哲学社会科学界亟需培育更多像这样的高端成果"的批示.事实上,艳国同志有17篇文章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7篇文章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全文转载.他确实是一位多产高质、有全国性学术影响的知名学者.他用他的勤劳和成果证明了自己的学术组织能力和科研实力.说实话,高校的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工作,都是高质量发展难啃的"硬骨头".艳国颇有荆楚壮士断腕的魄力和"一飞冲天"的气概,不道前途多险阻,不破楼兰终不还,他硬是把这几件难事、大事办成了,在师生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记.
2021年3月,江西省委省政府任命艳国同志担任南昌师范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上任之际,省委主要领导与他谈话,希望并要求他在新的工作岗位上勇争先、善作为,继续发扬勇挑重担、敢于担当的工作作风,把南昌师范学院改革发展事业搅动起来、激活起来.走上新的工作岗位后,他向我专门汇报过一次工作新思考、新谋划.我鼓励他解放思想,联系学校实际,看准了的事,就团结干部和师生大胆干、大胆改、大胆试.他果然不负众望,与学校党委书记王金平同志一道,讲团结、顾大局,党政同心谋发展,在南昌师范学院干得风生水起、有声有色,受到其他高校关注和好评,也向省委省政府交上了一份打造地方本科师范院校教师教育改革发展的新时代人民满意答卷.
艳国同志以过人的胆识和睿智的战略眼光,在学校结束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两年后,推动思想解放大讨论,准确定位学校办学方向,找准发展前进的坐标系,确定"申硕更大"(5)《南昌师范学院"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2021)确立了学校建设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的奋斗目标.《南昌师范学院第三届教代会、工代会第二次会议工作报告》(2022)提出学校更名为南昌师范大学的奋斗目标.战略目标,极大提振学校发展精气神,凝聚师生奋进力量;以赶超进位的奋勇姿态,找准学习追赶的参照系,聚焦中部六省同类高校,选树标杆院校,对标对表谋发展;以学科建设为突破口,抓住核心竞争力,带领学校进入江西省"十四五"时期新增硕士学位授予立项重点建设单位行列;破局一流本科建设,建成学校首个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学前教育专业);高品质推动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学校9个师范专业通过认证,通过率100%,教师教育质量得到教育部师范类专业认证专家组高度肯定.专家组指出,南昌师范学院坚守教师教育底色,守牢育人育才本色,彰显服务基层特色,聚焦师德师风亮色,"四色"有机融合,打造"金色"教师教育,成为一所有情怀、有担当、有质量、有特色、有作为的师范本科院校(6)《我校首次成功开展师范类专业认证》,南昌师范学院:http://www.ncnu.edu.cn/news-show-8029.html,2021年12月16日..学校以70周年校庆为文化节点,吹响改革发展集结号,赓续师范传统,梳理学校大学文化,创新教育文化,聚焦"四色"有机融合,打造"金色"教师教育(7)《聚焦"四色有机融合 打造"金色"教师教育——南昌师范学院聚焦教师教育特色的实践与经验》,《中国教育报》2022年2月16日,第4版.,教育改革经验得到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暨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肯定,创新成果刊登在《教育工作情况》《江西教育情况》《中国社会科学报》等重要简报和报纸上,受到全国高校领域关注,社会反响良好.实践证明,艳国想干事、能干事,更能干成事;省委看准了事,选对了人,为江西省高等教育培养了一名好干部.这也说明,干部是改革发展的关键因素.选对了干部,就能带领群众干大事、推动发展迈大步;而有能力、有才华的干部,也需要有干事创业的舞台.
"好学校必有一位好校长,好校长才能办出好大学."然而,成长为一名出色的好校长,并非易事.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做一个学校校长,谈何容易!说得小些,他关系千百人的学业前途.说得大些,他关系国家与学术之兴衰."(8)陶行知:《中国教育改造》,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19年,第37页.可见,一名校长身上所肩负的担子有多么重啊!教育既是良心活,也是责任活,更是专业活.办学治校的工作更是如此,育人责任、教育情怀和专业能力是一名校长办好大学的情感基础和学术基础.大学校长必须要有超前的眼光、专业的素养、仁爱的情怀和改革的魄力,既要善于把握办学规律,能够"把脉开方",推动学校发展,又要善于掌握育人规律,能够"触动灵魂",引领师生成长.
艳国同志按照教育家要求办学,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早年,他先后在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武汉大学求学,来江西工作前,他长期工作在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师承吴泽、陈旭麓、谢天佑、夏东元、王家范、夏振坤、章开沅、冯天瑜、严昌洪教授等一大批学术名家,为人处事深具"海派气息"和"大家风范",是一名善于思考研究、善于解决问题的"双肩挑"学者,他能够很好地把工作岗位和学术研究结合起来.他具有的这些特质,为他研究师范教育、撬动师范院校改革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学缘基础和工作基础.回顾他在江西高等教育所经历的十五年的职业生涯,他的专业能力和教育家情怀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精准人才培养规格,落实立德树人有抓手.人才培养规格是落实国家教育方针的重要抓手.艳国同志旗帜鲜明地提出:"人才培养规格是教育教学、人才培养的总标尺,是教育教学运行、教学改革发展的总向度,是检验办学定位是否准确、人才培养模式是否有效可行、办学特色是否鲜明、家校社互动是否良性的试金石,是区分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水平的分水岭."(9)张艳国等:《打造新时代金色教师教育的江西样本——南昌师范学院金色教师教育探索与实践》,《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年10月27日,第8版.在科学理论指导下,他从南昌师范学院办学实际出发,将学校人才培养规格定位为培养有科学精神、有人文情怀、有艺术品质、有过硬本领、能够满足地方需求的本科有用人才.其论述有情怀、有深度,展示出强劲的思想力量,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他不仅像一位擅长描绘蓝图的"工程师",善于从宏观视角考量办学治校;还像一位耐心细致的"园艺师",精心培育、用情引导学子成人成才.读完艳国同志在本科生开学典礼、毕业典礼、学生座谈会、博士研究生开学仪式上的一系列讲话、谈话,我深受感动.他谆谆叮嘱学生"要保持一种青春的朝气,一种求知求真的涌动;要保持一种青春的清纯,不要把社会阴暗角落的东西带进教育."(10)张艳国:《做理性平和、自律包容的新时代优秀大学生》,收入本书.他愿意把有限的时间帮助最优秀的人,帮助学生向着太阳走,仰望北斗星,成为学术天空最亮的那颗星(10)张艳国:《在导师的指引下走好人生的学术之路》,收入本书..古人说:"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10)钟基、李先银、王身钢译注:《古文观止》,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第237页.我看,艳国的爱生之情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
二是打好系列组合拳,促进高质量发展有实招.发展就是硬道理,发展成果就是"硬通货".为促进学校内涵式高质量发展,艳国同志科学研判,重拳出击,持续深化改革,打出"挂帅出征""订单培育""领单建设""挂单推进""名家引领""网格化管理"等系列组合拳.2021年,组合拳开始发功发力,2023年,它便见威见效.学校参与2022年省政府教学成果奖、第二十次省优秀社科成果奖、省科技奖评选,共有18项成果获奖,其中,获得省政府教学成果奖6项,含特等奖1项;获得省第二十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8项,含一等奖2项;获得省政府科技奖4项,含合作获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1项.取得这些亮眼成绩,使学校一步提前完成"十四五"时期设定的"三大奖"目标.这与同为江西省"十四五"新增硕士学位授予立项重点建设单位的兄弟高校相比,"三大奖"获奖数量排名第一.这种发展速度、这种发展质量、这种发展成绩令人称道,鼓舞人心.可以说,他如果没有过硬能力和深厚情怀,是不可能带领师生取得这些骄人成绩的.
三是提振本科师范教育,教育改革内涵有品质.明确比较优势,发挥所长,精益求精,就能出特色,就能出质量.艳国同志聚焦教师教育主责主业,围绕"弘扬师范特色,办人民满意教育"新时代主题,从"师范教育究竟是个什么范"这个办好人民满意教师教育的根本问题着眼,破题答问,总结提炼出教师教育"四色"办学理念、师范生"四有"品质与"五师"职业素养、教师"五范"育人方式,科学确定学校人才培养规格,办学实现"专业围绕需求转、教师围绕育人转、学生围绕能力转、质量围绕时代转"的重大变化.他把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师教育改革经验,形成学校共识后固化下来,打响"四有亮四色,五师融五范"金色教师教育品牌,贡献新时代教师教育的江西样本(11)张艳国等:《"四有"亮"四色" "五师"融"五范"——南昌师范学院彰显新时代教师教育本质特征和精神品质》,《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年3月17日,第6版..他的思维活跃度、理论涵养度、文化厚重度在打造金色教师教育品牌过程中展露无遗,体现他作为国家"万人计划"全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和国家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的教育风采与文化活力.
四是重视教学督导队伍,教育管理有文化品位.善于抓紧、抓好教育教学管理,是一位好校长的基本功.艳国同志在江西师范大学分管了10年本科教育、5年研究生教育,在南昌师范学院亲自指导3年本科教育教学,他对教育教学规律、教育管理规律有着深刻的实践认识和理论思考,他是高等教育教学研究与管理领域的行家里手.其中,重视并抓好督导工作队伍,就是他善于抓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具体体现.他提出:"督导工作是教育教学过程闭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起到教育教学监督、反馈、改进功能.""很多人认为,督导工作只是教育的一个外在监测系统,相当于高速公路上的巡路员、交通警察.我认为不只是这样的,它是内在、内生的,本身就需要有,而不是袖手旁观或站在一旁指手画脚的看客,而是评估方、认证方,是能够起到建设作用的一股重要力量.""如果我们尊重督导专家,重视督导队伍,发挥督导队伍和专家的经验与作用,这个学校的教育教学即使不用行政的方式去管理运行,也一定是有趣的、有质量的、有文化品位的."(12)张艳国:《提升督导工作质量,积累教育教学文化》,收入本书.这些论述,可以说,它是懂行的人、有品位的人、有情怀的人的深度思考,体现了艳国同志作为我国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专家、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专家的素养与水平.
五是推进家校社协同育人,全方位育人有合力.学生的成长成才寄托着学子的追求、家长的期待、家庭的希望、社会的需要、国家的未来,学校育人使命光荣、责任重大.艳国同志深刻把握现代大学具有"开放性、协同性、社会性"的本质特征,从2011年开始深度谋划,指导并参与在江西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等开展的以"家长委员会+"为基础的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研究与探索,形成颇具特色的"三全七位"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实现育人主体全员参与、育人周期全过程参与、育人成果全覆盖惠及,使家长、家庭、社会与学校联动配合,积极参与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教学质量、思政教育、学生管理、文化育人、社会实践、创新创业七个方面的育人事务;共同推进"七个一共识行动计划",形成"职责同在、责任共担、家校共建、成果共享"的育人格局,有效打通育人"最后一公里"(13)张艳国:《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文化坚守》,《中国大学教学》2016年第11期..这一实践探索荣获江西省第十四届、十五届教学成果一等奖,获得江西省委省政府领导肯定,得到兄弟高校和社会良好评价.值得一提的是,我在担任江西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期间,曾专门听取江西师范大学关于家长委员会建设的工作汇报,并在汇报材料上予以肯定.在一定意义上说,我是他积极投身高等教育改革,促进江西师大特色发展的见证者、赞赏者、支持者.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14)(晋)陈寿撰,(南朝.宋)裴松之注:《三国志.蜀书.董允传》,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第821页.人才兴,则事业兴."国之需才,犹鱼之需水,鸟之需林,人之需气,草木之需土.得之则生,不得则死."(14)赵尔巽等:《清史稿.胡林翼传》,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11935页.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把教育、科技、人才工作单列为一个部分,集中进行论述和部署,充分凸显教育、科技、人才的基础性、战略性、引领性支撑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真心爱才、悉心育才、倾心引才、精心用才,求贤若渴,不拘一格,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事业中来."(15)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22年10月26日第3版.由此可见,人才对于国家发展、民族复兴来说,是多么重要!
艳国同志本身是全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佼佼者.他在我省"60后"哲学社会科学专家群体中算是数一数二的优秀学者.他对人才有深厚的感情.在领导岗位上,他高度重视人才工作,把人才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摆在办学治校的首要位置,正如他在南昌师范学院建校70周年暨教师教育研讨大会上强调的:"大学姓大,名学,有大学者方为大学,可以育人成材;高校姓高,名校,有才高八斗的大先生,方能引领学子成长!"(16)张艳国:《抓质量正校风,办好人民满意的南昌师范学院》,《南昌师范学院学报》2023年第1期.为此,在学校校庆之际,他亲力亲为,主持出版了十本一套的南昌师范学院七十周年校庆"学者文丛",为每位学术名家出版一本论文集(17)《南昌师范学院七十周年校庆"学者文丛"》由知识产权出版社于2022年出版.该套"学者文丛"分册收录了南昌师范学院校史上知名的10位学者的作品,分别是袁牧(1925-2015)、周文英(1928-2001)、吴东兴(1931)、李才栋(1934-2009)、郑清渊(1935-2016)、刘法民(1945)、谢苍霖(1947-2006)、李满(1953)、孙宪(1954)、赖大仁(1954)(按出生先后排列)..对此,我深表赞同.我素来主张,办一流大学要实现"五个一流",即打造一流的师资、培养一流的学生、铸就一流的质量、建设一流的设施、创新一流的管理.其中,"打造一流的师资"是重中之重.大学之所以有名,是因为教授有名;大学之所以为大,是因为有大师存在(18)朱虹:《翻开江西这本书》,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2020年,第320-322页..一流的大学要有一流的师资,一流的老师要深情培养一流的学生.只有抓住人才培养中的"教师"和"学生"这两个最关键要素,育人过程才能生生不息,大学才能办得有生命力、影响力、创新力.关于大学的定位是什么,应该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些育人的根本问题,艳国同志结合学校工作实际,进行深入思考.他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其中论述不乏真知灼见、连珠妙语.
针对大学功能定位的问题,艳国同志指出,"高校是培养人才、积累文化、创新文化的地方"(19)张艳国:《让青春之花在新时代绽放追梦力量》,收入本书."培养一个人才,振兴一个家庭,造福一方社会"(20)张艳国:《家长委员会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中国大学教学》2016年第11期..这些理念很好地融合了高校的基本职能,读起来既有时代感,又有文化品位.针对大学应该培养什么人这一问题,他说道,"学生的职责在于'成人成才',大学生的职责是在人格上做一个'大写的人',在道德上做一个'高尚的人',在才干上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在学校,我们要做勤奋好学、追求上进、有责任感的好学生,自律包容、理性平和,融通情理法理,坚决不做告密者,守护校园文化;在社会,我们要做遵纪守法、重德明理、有家国情怀的好青年,敬业乐群、爱岗奉献,遵守公序良俗,守望幸福家园!"(21)张艳国:《在伟大中国梦的旗帜下创造精彩人生》,收入本书.这些论述,洋溢着饱满的正能量和正义感.针对怎样培养人这一问题,他强调,"老师要甘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人梯,愿做点燃黑暗世界的红烛,照亮学生幽暗的思想,引领学生前进的航程,这才是老师该有的风范"(22)张艳国:《做理性平和、自律包容的新时代优秀大学生》,收入本书..读了这些话,我相信,读者能够被他厚重的师者情怀深深打动.针对为谁培养人这一问题,他认为,"人的志向有千般万种,而那些具有深厚家国情怀、高度社会责任感的志向最为崇高"(23)张艳国:《涵养新时代青春志气、骨气、底气》,收入本书."大家要紧紧把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主题,始终围绕2035年、2050年奋斗目标,回应'我拿什么奉献我的母校,我拿什么回报我的父母,我拿什么敬献我的祖国'这些问题"(24)张艳国:《做理性平和、自律包容的新时代优秀大学生》,收入本书..这些话,不仅立意高,而且接地气,颇有催人疾蹄奋进的紧迫感和力量感!
岁月催人苍老,学术使人常青.一个人如真心不老、情系学术,青春就会永不消逝.正如艳国同志在寄语青年学生时所说的,"青春涌动无限活力,青春充满无限希望,青春是改天换地的力量,青春是人类最可宝贵的品质"(25) 张艳国:《做理性平和、自律包容的新时代优秀大学生》,收入本书..我相信,作为"双肩挑"学者,艳国同志从高校主要领导岗位上退下来后,会有更多时间、更多精力聚焦专业研究,取得更多高质量成果.他也一定会保持一颗年轻的心,彰显美好"青春品质",涌动无限"青春力量",继续情系高等教育、情系大学改革发展,依然会用他敏锐的眼光、温暖的笔触,继续思考和抒发对高等教育,特别是对师范教育改革发展的"独得之见""裨益之言".
英国著名哲学家、数学家、历史学家罗素曾说过:"个人的存在应像一条河流:起初为涓涓细流,在狭窄的河岸间流淌,接着汹涌奔腾,冲过礁岩,飞跃瀑布.随后,河面渐渐宽阔,河岸若隐若现,水流也越来越慢,最后浑然汇入大海,平静得失去自我的存在."(10)(英)罗伯特.罗兰著,张广永编译:《罗素思想小品》,上海: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年,第162-163页.在此,我祝愿艳国做好"60后"规划,像他自己所说的,"对于文科学者来说,60岁以后,是十分积极有为的阶段"(11)张艳国:《六零后瞻望60后》,收入张艳国:《心安吾乡——张艳国学术随笔》,人民出版社即出.,继续发扬优势,既写好"学术开新"的大文章,又续写"教育报国"的新篇章,在"百川东入海"的"忘我"境界中,结出更为耀眼的学术人生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