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深度融合探究

2024-06-01 04:10王素芳
南昌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1期
关键词:民办高校深度育人

王素芳

(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广东广州 510550)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1].民办高校要落实这一任务,不仅要求学校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要从理念、目标、内容、载体、方法等维度不断尝试现代转型,努力实现两者的深度融合,更有必要探讨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深度融合的逻辑及机制.

一、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深度融合的逻辑

(一)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是同源的

从思想政治工作的本源看,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是同源的.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源于革命战争中的党建工作实践,最早出现在北伐革命时期我党领导组建的叶挺独立团.独立团十分重视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不仅建立了党支部,而且连长以上干部大部分是党员或共青团员,作为共产党员的叶挺团长多次强调,共产党员、共青团员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骨干作用、桥梁作用.[2]秋收起义后,毛泽东同志在著名的"三湾改编"中,通过连队党员数量的差异,发现党员是影响部队战斗力的关键,决定在连队建立党支部,以确保党组织对军队的领导,同时建立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和反对军阀作风、实行民主管理的政治工作制度.毛泽东还亲自向红军将士做思想政治工作,阐明向井冈山进军的意义,让红军指战员在艰难困苦的岁月中看到了胜利的希望,坚定了革命信心和意志.由此可见,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一开始就与党的事业发展紧密融合、相生相伴.

(二)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在本质上具有一致性

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是铸魂育人.党建工作的目标正如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明确提出的,是"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其本质是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将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统一起来,具有本质的一致性.换言之,我们党就是靠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发展壮大的,就是通过两者的融合来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进而完成党的中心任务,实现党的奋斗目标的.

提高党组织的战斗力,一方面,要把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等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做好党建工作.另一方面,党组织的战斗力也体现在党员作用的发挥,体现在党组织对人民群众的号召力与凝聚力,体现在党组织能否带领人民群众完成党的历史使命,而这就离不开党员干部对群众的宣传、动员与发动,离不开思想政治工作对群众的引导、启发、教育,否则,就无法启迪其觉悟,转变其思想,引导其行动.

正因为如此,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实践中,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的深度融合自然就成为革命战争时期提升革命队伍素质的重要法宝,成为建设时期各部门和各个基层单位凝心聚力、促进发展的重要举措.新时期,也成为高校和其他各类学校确保立德树人工作取得成效的关键措施.

(三)高校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在实践中具有契合性

从工作目标看,高校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总体目标相同,两者都是为了立德树人,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目标,都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从工作关系看,两者相互联系,相互渗透.思想政治工作是党建工作的基础,而党建工作则体现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更高要求.[3]比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也是高校党建工作的基础与重要渠道,将党建理论与党的基本知识融入思政课教学,不仅拓展了思政课教学的内容,也有利于巩固党建阵地,筑牢党建基石.

从工作实施看,体现为两者的相互配合、互为基础,有时甚至是合二为一的.比如,高校的辅导员其行政职责是做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其党内职务则可能是基层党组织或团组织的负责人,不仅要做好党建工作,更要借助党建工作来做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加上党团组织负责人身份,辅导员具有代表党团组织的权威性,这更有助于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

(四)高校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在作用上具有交互性

首先,层次差别体现了党建工作对思想政治工作具有引领和指导作用,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的深度融合恰恰是建立在前者对后者的引领和指导上的,通常表现为政治方向的引领和思想路线的指导.事实上,好的思想政治工作,基本上都是党建工作在引领.比如,高校一切工作都要围绕立德树人这个中心,学校党委就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并通过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来统领全校的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提出立德树人工作的总体设计,特别是在二级学院遇到困难时学校党委能提出正确的方法指导,而二级学院党总支和党支部则要具体执行和落实学校党委有关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的部署.

其次,高校党建工作对思想政治工作具有示范与保障作用.比如,党的各级组织与党员是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是具体的责任人,而党的组织建设就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尤其是在思想政治工作的关键环节,党员干部要身先士卒,发挥模范带头作用,这就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示范作用.总之,党的组织坚强,骨干力量强大,就有利于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更有利于做好师生的思想政治工作.

再次,思想政治工作是党建工作的基础,也是管党治党的重要方式之一,其作用是为党建工作提供思想支持.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加强党的建设,首要任务是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关键是教育管理好党员、干部."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实践中,我们党始终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全党,无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还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都为党建工作、保证党的先进性与纯洁性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思想基础.党建工作实践也表明,思想政治工作能够保证党建工作的正确方向,体现党的先进性与纯洁性.

二、民办高校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深度融合的难点

(一)民办高校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深度融合的难点

第一,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两者工作内容的不同影响两者的融合.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相比较,党建工作的层次相对更高,范围更广,内容更多.而思想政治工作的层次相对较低,范围较窄,内容较单一,因而做党建工作的干部更习惯于从宏观上思考问题,容易出现忽视思想政治工作的现象,而思想政治工作者因为工作重心在基层,也不太善于从宏观上关注党建工作.

第二,民办高校传统组织管理架构影响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的融合.高校的组织架构基本上还是传统的"铁路警察各管一段"的架构,"大党建""大思政"的制度架构和协同育人的实施机制尚未完全形成.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学校党建工作指导和统领思想政治工作的力度不够,另一方面是院系的思想政治工作也存在配合党建工作不得力的现象,尤其是各部门的联系不够紧密,工作运作各自为政,缺乏协同合作.

第三,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两者融合缺乏系统设计.一方面,校院两级党组织负责人有的来自政府机关职能部门,虽然他们有宏观视野和把握政策的高度,但由于没有直接做过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不熟悉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业务,不熟悉思想政治工作规律,习惯于把党建工作看作党务工作,习惯于执行上级指示,对如何落实立德树人、引导学生成才缺乏系统设计.另一方面,从辅导员提拔到校院两级的党组织负责人则缺乏宏观视野和把握政策的高度,这些都会影响到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的深度融合.

第四,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缺乏融合载体.各个部门的人员习惯于从自身业务出发去落实全员德育的任务,如教师侧重教书育人,行政人员侧重管理育人,党务干部习惯于在组织育人上着力,同向发力的育人载体不明确,没有具体指向实践育人,客观上也会影响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的深度融合.

(二)影响民办高校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深度融合的因素

第一,民办高校办学体制的影响.民办高校的办学体制大部分是民营私有、董事会决策,不同于公办高校是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这决定了民办高校在运作上既要遵循教育规律,又要遵循市场规律,即参照企业运作的成本管理办法管理学校.企业运作的办法能体现民办体制的优点,但也会影响到学校经费的投向,导致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的投入薄弱,在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的投入如硬件投入、队伍建设等方面难以得到保障.

第二,民办高校政治生态差异性的影响.政治生态是相对自然生态、环境生态、经济秩序而言的一种政治氛围.民办高校特殊的办学体制决定了其政治生态比较复杂,差异性明显.虽然近年来民办高校的政治生态有了改善,但民办高校的政治生态总体上不如公办高校,存在对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不够重视的现象,缺乏支持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融合的政治氛围.有的民办高校注重加强学校专业建设与硬件建设,而在发挥党委核心领导作用方面存在薄弱环节,在党建工作方面存在落实上级要求不到位、党建制度不完善、机构设置不健全、人员配备不到位等问题,不能较好平衡学校各方面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

三、民办高校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深度融合的结合点

(一)实践育人是促进高校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深度融合的载体

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差异性决定了两者的融合需要一个载体.这个载体需要满足四个要求:一是它能体现教育的本质,体现立德树人的基本要求;二是它是链接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比较合适的重要桥梁;三是要体现学生参与为主,而不是教工参与为主;四是在高校有较好的工作基础.对照这四个要求,可以看到,高校课堂育人、组织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科研育人、心理育人、资助育人、网络育人和实践育人等十大育人路径中[4],实践育人是实现高校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深度融合的最好载体.

首先,实践育人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是党的教育方针"教育要与生产劳动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体现,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基本原则,知行合一最能体现教育的本质要求,也最能体现立德树人的落脚点在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

其次,实践育人是链接高校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的最佳路径.高校十大育人路径中虽然党组织要负全面领导责任,但在具体操作上,有八个育人路径都有专门的职能部门对接,只有组织育人和实践育人是党组织直接负责并列入党建工作范围的.但组织育人主要针对少数入党积极分子,覆盖面不如实践育人,且其他八个育人路径的实施效果最终也要落实到实践育人.正是从这个含义上说,实践育人在全员德育中的特定作用就是能够较好地将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有效链接.

再次,实践育人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主要途径.高校十大育人路径大部分是以教工为主体,通过教工的工作岗位和行为来实现育人.只有实践育人更注重学生的亲身参与,因而是发挥学生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主体作用的主要途径.

此外,实践育人在高校具有较好的工作基础,不仅有多年的工作积累,而且形成了一套比较成熟的经验,在民办高校也形成了很多好的做法.因此,以实践育人作为高校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深度融合的载体是符合实际的.

(二)要有高校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深度融合的机制

除了以实践育人作为载体外,还需要构建有利于高校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深度融合的工作机制.这个机制的作用主要是理顺组织结构,明确工作职责,理顺层级关系,熟悉工作流程,建立流程规范,加强沟通协作,促进信息畅通等.构建高校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深度融合的机制,应该满足以下四个要求:一是在思想认识上有形成共识的决策指挥机制,对民办高校来说尤其要强化党委的职能,发挥党建工作的引领作用;二是在载体上有符合本校实际的实践育人机制;三是在操作上有实现深度融合的实施机制;四是在政策保障上有实现深度融合的保障机制.

四、民办高校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深度融合的着力点

(一)在构建深度融合的决策引领机制上着力

高校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决策引领机制的核心应是学校党委,但民办高校的办学体制决定了其决策引领机制是董事会.从大党建、大思政的角度看,学校董事会应大力支持学校的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共同推出针对本校实际的德育理念以及实施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深度融合的制度设计,提出对二级学院实施该制度的责任与要求.如上海建桥学院将雷锋精神贯穿于育人全过程的理念与做法就是由该校的董事会提出的.

在民办高校的育人实践中,有政治情怀、在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上投入力度大的学校有不少.但客观地看,还有不少民办高校的政治生态有待改善.当务之急是要强化民办高校党委的职权,努力构建"党委机制+政策机制+企业机制"的民办高校大党建、大思政的决策引领机制,重点是强化党委机制和政策机制,确保党的阵地有党的队伍,党的队伍由党委引领.此外,民办高校的党组织也要强化系统思维,强化党建工作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引领和指导作用.

(二)在构建深度融合的实践育人机制上着力

深度融合的实践育人机制包括有本校特色的实践育人载体、社区化的职业实践平台和信息化的调控管理机制.如广州某高职院校将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的理念运用到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实践中,提出了实施生活德育的总体设计.[6]按照这个思路,该校组建了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融合的"教养工程"领导小组,提出了社区化服务的实践育人思路.其基本思想是将学校视为一个小社会,学生宿舍区则当作一个城市居民社区.学生进校后,在学校党团组织的引领和学校教工的指导下,自愿参与学习服务、生活服务、环境治理、安全治理等方面的自我服务与自我管理实践,获得实践学分才能毕业.比如,校园内设立督助和服务学生学习的学风纪律督导站、生活督导站、学习服务站、读者服务站、语言服务站,还设立服务社会、服务校园的大学生环保大队、维修大队,大学生对外交流中心和大学生"110"指挥中心等,成员和负责人都由学生担任,学校的各个行政管理部门则承担学生社团组织的管理,教师和行政工作人员与后勤服务人员自然就成为学生的职业实践导师.

(三)在构建深度融合的实施机制上着力

第一,要充分发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7]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思政课"八个相统一"的要求做好教学创新工作,主动将党史资源引入思政课教学,加大党史学习教育学习基地建设,将劳动教育纳入实践育人计划,要求每个学生报名参与某个职业社团,以志愿服务的形式直接参与校园的生活管理与教学管理,让学生在参与社区服务的实践中学习如何接触社会、如何与人打交道.

第二,要参照社区管理的办法,对应相应的社会职业,设立相应的职业型服务型的学生社团组织,让学生以一个社会成员或准职业工作者的身份提前接触某种职业岗位工作,从而真实体验到岗位职业的责任与社会的气息,触及社会的脉搏,感受社会的氛围.职业型服务型学生社团组织的突出特点是学生真实体验社会,真实体验工作,不仅是有职业特色的实践育人载体,也是学生社区化"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职业实践平台和学生开展校内职业实践、培养综合职业能力的重要阵地.

第三,要以互联互通的网络为基础,采取校园网格化服务系统,将校园分为若干个单元(格),覆盖校园的全部物理空间,实现无盲区网格划分.每个单元的所有教师和工作人员都要将有关学生教学与管理的信息及时上传,再由每个单元(格)分别设立的信息采集人通过信息系统每日巡查并传送本区域的信息.通过这个系统,让校内所有的领导和员工都能在第一时间内得到学生成长成才的有关信息.

(四)在构建深度融合的保障机制上着力

保障机制包括政治保障、组织保障、制度保障、人力保障和技术保障等.在政治保障上,民办高校的董事会应支持学校党委提出系统的"育人工程"规划,将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与学生的发展紧密融合,强调"育人工程"以拓展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通过模拟社会的实践育人载体强化学生做人做事的基本态度,提升学生适应生活的基本技能和融入职场的基本经验,培养学生智慧人生的基本思维、终身学习的基本方法与持续发展的基本能力.

在组织与制度保障上,可以将党支部建到学生社区,党小组建到学生宿舍,条件允许的学校还可以由大学生党员组建社区党员工作室,以确保党组织到位.在组织到位的基础上,建立一整套保障实践育人的规章制度,并对教职员工提出明确的育人职责与要求,对学生则建立行为养成与考核体系.学生一入校就将其在校的所有表现与成绩详细地记录在信息平台,给予学生从入学到毕业全过程、全方位的关照,促进学生形成受用一生的良好素质,为学生提供可以终身受益的精神财富.

在人力与资源保障上,每个学生职业社团对应校园内的教学、管理与服务部门,相应部门的专职工作人员就是对应的社团指导教师.如学生处有负责奖贷和勤工助学的职能部门与工作人员,对应的学生职业社团则有奖贷服务站和勤工服务站,学生处的工作人员自然就是指导老师,办公室的资源同时可以让学生享用.同样,后勤维修师傅如电工也可以成为维修服务大队的指导教师.这样就使学校的全员育人有了明确的目标和载体,也使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的融合能真正落到实处.

此外,在技术保障上,还应构建一个可视、可控、可持续改进的信息化管理体系,全程记录学生在校信息,并通过计算机网络实现学校员工、学生家长、用工单位的信息共享,逐步形成全校全员参与、工作责任主体明确的育人格局.

猜你喜欢
民办高校深度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深度理解一元一次方程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关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
浅谈民办高校中的人才培养模式
民办高校“脱困”要多从自身找原因
民办高校大学生人际关系与自我概念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