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保平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4)
高校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程中,兼具政治和教育两重属性。 全面创新加强高校的党建工作,既是新时代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深化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内容, 也是高校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有效举措。中共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 而教育作为社会发展的关键引领领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 战略性支撑”[1]。因此,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把人才培养同加强党的建设有机融合起来, 是当前高校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抓手。 2021 年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提出[2],将“坚持高校党的建设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等深度融合”作为高校开展党建工作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 要求各级党组织“把高校党的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来抓,以高质量的党建引领推动高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实现高质量发展”。 面对构建现代化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建设中国式现代化教育强国的神圣使命,推动党建与业务工作有机融合, 是当前高校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求和创新驱动力。
高校的根本使命就是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为中华民族复兴伟业培养出政治强、业务精、思维新、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因此,中共十八大以来,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高校党建工作,先后作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为高校党建工作的科学发展提供了指导原则。
“融合”意为熔成或如熔化那样融成一体,也指不同个体或不同群体在一定的接触、 交流或碰撞之后,认知、情感或态度倾向融为一体[3]。 高校党建与业务工作有机融合, 强调的是如何实现两者在内容和价值上的同频共进,产生积极的合力作用。在当前社会飞速发展和快速变化的背景下, 多元化社会思潮的冲击给当代高校学生的成长成才提出了全新的挑战,“高校学生的政治信仰、 理想信念以及价值取向都不断受到外部环境的冲击, 其思想观念也在复杂的成长环境中悄然发生着改变”[4]。 高校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培养出可靠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只有牢牢把握住高校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强化党对高校工作的全面领导,才能确保学校各项事业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同时,只有不断健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师生党员教育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 才能不断促进广大学生以科学正确的思想为指导,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强化理论武装,提升政治定力, 自觉转变成为具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坚定信仰者和积极实践者。
高校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教育使命,这对其自身的高效运转和组织建设有着很高的要求,高素质成员的构成、科学的组织架构、严明的组织纪律和良好的工作作风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必然要素。新时期全面加强党建工作, 关键就在于提升学校各级党组织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和社会号召力,充分发挥其战斗堡垒作用,团结带领全体师生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提升干事创业的效能。因此, 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的有机融合将有效提升学校的教育管理效能, 并推动学校事业适应新发展形势,加强改革创新,从而大大提高学校的综合办学实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特别指出,“要处理好党建和业务的关系,坚持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一起谋划、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5],这是他运用战略思维和系统观点促进党建与业务工作相融通的方法论基础。据此,高校要坚持立德树人, 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政治领导作用, 以更好地激发全体师生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活力, 确保党的教育方针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在学校各项事业发展中得到有效落实。
党建与业务工作的有机融合, 强调通过发挥党建在学校事业中的引领作用,“实现党建与业务全方位多角度互促共进、互促共享、互促共赢,形成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合力”[6],这是一种因果式的动力传导功能。业务工作实绩是检验学校党建工作成效的重要指标,同时也能为今后党建工作的创新发展提供具有指导价值的反馈信息。 尤其是,高校的各基层党组织可在工作中有效吸收各方面的建议,形成更为科学有效的工作方法,助推学校可持续健康发展。 在此基础上,鼓励各基层党组织从各自实际情况出发,灵活创新开展富有院系教学特色的党建工作,同时积极引入各方力量和现代技术手段,丰富党建工作活动载体,形成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有机融合的局面,可有效增强党建工作对基层党员教师的吸引力,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组织管理、业务发展等方面的战斗堡垒作用。
从现实调研情况看, 目前国内高校在推进党建与业务工作融通的过程中,普遍存在融通不畅、党建功能弱化、目标与任务脱节等现象[7],党组织的政治引领力和战斗执行力都未能得到有效落实, 这极大地影响着高校的科学发展。因此,必须深入分析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面临的问题, 积极推进高校党的建设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等的深度融合,进一步提升高校党建工作的整体效能。
中国共产党的独特政治优势就在于, 从建党之初就是“用科学理论和革命精神武装起来的”,党的全部生机与活力都来自思想和组织的坚强统一,党“除了组织,没有别的武器”[8]。高校基层党组织是实现党的意志、 执行党的政策的主要阵地,“是党在高校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 担负着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到高校基层的重要职责”[9]。 高校的基层党组织干部则是有效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高校党委决策、 推进党建与业务工作融合的主要执行者。 当前,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个别高校基层党组织存在政治功能弱化、组织力不强等问题,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难以有效发挥。特别是,有些基层党组织长期存在不重视政治理论学习或思想教育重形式、轻效果的情况,“三会一课”制度的落实效果也有待提升。 面对信息时代多元化思潮冲击的严峻挑战和当前高等教育改革面临的重大任务, 部分党员领导干部在思想意识上对党建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习惯于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各自平行开展,不愿创新开拓思路,寻找两者有机融合的路径。有些基层党组织的建设与业务工作融合只停留在文件要求层面,并未真正实现有机融合的效果。个别党支部甚至将党员教师的教育培训简化为对业务工作的单一学习。长此以往,将严重影响或挫伤党员政治理论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 降低基层党支部的向心力、 凝聚力。
党建工作具有全局性、原则性特点,而学校日常业务工作往往更注重对具体任务的执行, 两者之间在融通过程中往往需要精准对标、协调实施。 但是,囿于目前高校行政体制和具体业务的严格要求,部分领导干部在探索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的融合点时往往错位,难以形成精准有效的协调融通机制。许多党员干部出现了“守不住主阵地和种不好责任田”的现象[10]。加上党建工作是一项耗费精力多、占用时间长、 见效较为缓慢的基础性工作, 在绩效指向要求下,领导干部一般更倾向于重视周期短、见效快的业务工作。从本质上说,部分领导干部本身对学校党建的高标准、 严要求认识不足, 又缺少强烈的政治意识, 特别是在业务目标的影响下缺少围绕学校中心大局开展工作的意识, 导致在执行制度时无法准确把握党的建设与业务工作相融合的聚焦点, 在设定绩效目标时又未能充分体现和突出党建工作考核绩效要求, 导致学校的部分绩效目标规划未能充分彰显党建的真正价值。 这在一定程度上会直接影响学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
党建工作具有一定的宏观性和长效性,强调“久久为功”的持续作用,而目前高校的许多业务工作是以明确的量化指标作为考核依据的,更看重时效性。如何将党建工作的长远性与业务工作的即时性统一起来,是一项重要而艰巨的课题。 这就需要用好考核激励评价机制, 从内在动力方面激发责任主体的创新、融通意识,最大化地整合促进两方面的工作积极性。 从当前高校整体实施的评价体系维度看,评价标准较为简单化、粗线条,评价指标指向单一,且往往集中于更易实现的业务指标。 在实施过程中,存在量化指标僵化、过程要求不严谨、缺乏实地访谈、缺乏民情调研及追踪掌握等现象,评价助推融合的效度严重缺失。 这些因素导致当下高校的考核评价体系不够严谨, 未能结合党建工作的具体管理指标成效进行综合性的考核和激励, 进而导致党建工作成效往往落后于业务工作的落实进度。
强化高校党的建设,既是理论的,也是实践的。马克思的合力思想指出,“社会有机体内各要素、关系、 结构等相互之间最终以协同作用占主导地位而呈现出整体联结、稳定有序、动态发展的图景,始终保持着有机整体的特性”,这样才能由“许多力量融合为一个总的力量而产生的新力量”[11]。 这种系统化、 辩证性的合力思想对于推进高校党建与业务工作的有机融合,具有非常强的现实指导意义。我们要准确把握党建与业务工作之间的辩证关系, 探寻有效的融合路径,以便充分地释放合力效应,使各方面有利因素同向发力、协同推进。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黄河水院”)提出了“四横五纵一平台”(四横:党委、党总支、党支部、党员;五纵:纪律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一平台:党建智慧平台)特色党建工作法,开发运行了“十聚集,十提升”(聚焦基础,做强基层党建,提升“保障力”;聚焦人才,做精基层党建,提升“源动力”;聚焦队伍,做细基层党建,提升“战斗力”;聚焦融合,做深基层党建,提升“竞争力”;聚焦典型,做优基层党建,提升“凝聚力”;聚焦品牌,做特基层党建,提升“影响力”;聚焦载体,做活基层党建,提升“吸引力”;聚焦责任,做严基层党建,提升“执行力”;聚焦规范,做准基层党建,提升“组织力”;聚焦学习,做实基层党建,提升“引领力”)智慧党建平台,在以党建促进高质量发展上进行了大量积极探索和实践,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近年来,学校获评河南省高等学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先进单位,入选“全省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1 个、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3 个,获批教育部“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1 个, 为本省乃至全国高职院校党建与业务融合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加强高校党的建设, 根本目的是促进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高等学校,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必须坚持立德树人,这是不可动摇的。据此而论,高校党建工作和具体业务工作在内在逻辑上是统一的, 虽然表层工作内容和形式有所差异, 但核心都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因此,必须从根本上统一党建与业务工作的出发点,力求两者同频共振、互相推进,形成互为助力的良性循环。这种融合的关键在于,要把党建与业务融合到“组织”上,在加强党组织领导的基础上,强化党员干部在业务工作中的身份意识、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形成党建工作对业务工作的强大带动效果[12]。
推进学校党建与业务工作融合是一项内容繁复、任务较重的系统工程。黄河水院入选“双高计划”建设院校以来, 校党委紧紧围绕实现学校跨越式发展的目标,实施整体规划、目标分解、专题研究、协同并进等举措,构建了党建与业务同规划、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的“四同”模式,切实把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事业发展优势,高质量党建引领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成效倍增。学校在2022 年度党组织建设成效排名中位列全国高职院校第一名,在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对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中期绩效评价中获评优秀,在全国“双高计划”建设和党建领域实现双丰收。
建立完备的制度是各项事业建设的保证。 高校作为国家教育事业的高地, 更需要在党建与业务工作融合方面加强建章立制, 以制度和法治的形式确保两者融合的有效性、协同性和长期性。学校的顶层制度建设和法治建设, 直接关乎学校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成效, 关乎学校长期科学化决策与民主治理的成效, 同时也关乎每一名教师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有效发挥。如果缺乏制度保障,融合工作就会变成“走过场”和“摆花架子”,无法真正有效地推进党建和业务的重点难点工作。同时,两者的融合难以一蹴而就,必须通过系统调研、科学规划和有效执行。 此外,还需要通过制度化建设,形成一套完备有效的监督制度, 以更好地制约和规范学校各项业务工作,使其在合法有序的轨道上顺利运行。
黄河水院坚持科学治校的基本理念, 结合中心工作实际,制定了包括《“三重一大”制度监督检查实施办法》《目标管理责任考核制度》《中层领导班子和中层干部考核工作办法》等一系列规范化、科学化的制度办法,实施基层党组织“两化一创”(标准化、规范化建设, 争创样板党支部) 强基引领三年行动计划。全校实现“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全覆盖,通过“三抓一促”(抓质量、抓培养、抓管理、促作用)措施,着力使党建与业务工作的规划和布局、实施和检验达到同步,以“党建+学科建设”“党建+教学科研”“党建+管理服务”等方式,切实把党建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优势和发展动能, 将党建与业务工作真正融合到学校“细胞”建设的每一个环节中,确保了党建各项任务与业务各项工作的深度融合。
人是一切工作最具主观能动性的要素。 毛泽东同志曾指出,“路线确立以后, 我们的干部就是决定性的力量”[13]。党员干部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决定因素。为此,邓小平同志也反复强调:“对于一个执政党而言,要想管理好我们的党,首先要解决好干部的问题”[14]。党建工作的专业性对于党建干部的思想素质和知识能力均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同时,学校的各项精细化业务也对党员领导干部的专业技能和学习能力提出了较强的要求。 在新时代,面对新挑战,党员干部只有肯钻研业务、能苦干巧干、甘于担当善于作为,才能真正适应党的要求和当前的岗位需要,才能有效促进高校党建与业务工作有机融合。
黄河水院实施“干部素质拓展行动”,完善干部“选培管用”、激励担当作为等工作机制;修订《中层干部选拔任用管理办法》,制定《领导干部政治素质考察测评表》《优秀年轻干部发现培养选拔工作实施办法》《干部队伍建设规划(2023—2025)》,以推进建设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队伍;健全“党建引领、思想铸魂、价值导向、师德为先”的四位一体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机制,组织开展中层干部、青年骨干教师等专项培训, 以全面提升干部人才队伍政治素养和立德树人能力。 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修订《高层次人才引进管理办法》《高层次人才考核办法》,着力构建“引育用服”四力协同的人才工作体系,为推动学校内涵式发展提供不竭的内生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过,任何工作都讲“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再好的部署如果得不到有效的执行,都是空谈。而党员干部队伍的执行力要得以有效落实,就需要健全的考核评价机制做保障。 目前,个别学校因为评价机制的不完善, 无法有效通过评价机制检验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有机融合的成效,从而导致党建与业务“两头空”的状况[15]。因此,高校必须结合工作实际,通过“必选动作+自选动作”“结果考核+过程监测”等有效措施,从根本上完善对党员干部队伍的评价机制[16],通过完善考核体系,着力推进党建与业务工作有机融合,达到两者互相渗透、相互促进、同频共振的效果。
黄河水院通过制订党的建设目标责任制考评工作实施方案,将党建和各项业务工作全面纳入统一的责任考评体系中;同时建立健全激励考核制度和相关细则,将党员干部的总体考核与绩效考核、奖先评优和基层党组织绩效挂钩,形成联动式的系统化激励效应,以确保党的建设得到全面有效推进,真正激励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砥砺奋进。 学校基层党组织的先进力量代表——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教工水工技术与管理党支部, 强化基层党建,以“五好党支部”为标准,深入推进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构建了“四个二、五个一”“2+1+X”年度、月度党建工作法[17],连续四年获评学校先进基层党组织。该支部特色案例“党建引领护航关爱留守儿童”入选全国高校教师党支部党建创新案例,支部多名党员教师入选全国第三批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党建与业务工作能否有效、紧密融合,关涉高校能否科学发展,关涉高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担当,尤其对于当前经济社会深刻转型背景下的新型本科职业教育院校来讲,更是实现内涵跃迁的关键。党建是提振全体党员教职工拼搏精神的内驱动力, 其功能将外显于引领学校各项重点业务、大幅提升工作效率,进而反哺学校党建工作的创新发展。因此,唯有科学有效地解决当前党建与学校各项重点业务融合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营造党政融通和谐的工作格局,才能真正以高质量党建工作引领高校事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