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飞飞
(遵义师范学院附属实验学校,贵州 遵义 563006)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够大幅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将信息技术应用于语文教学中越来越被教师所接受。然而,从当前的情况来看,语文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的效果还不是太理想。因此,亟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提升二者的融合效应,以期实现深度融合。青少年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本文以小学语文教学为例对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深度融合的有效性展开研究,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现实意义。
语文是一门语言教学的学科,教师可以随时获得学习的资源和实践的机会。所以,我们应当让学生接触更多的语文材料,通过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来掌握语文应用的规则。为何语文教育要强调实践和体验?因为语文的使用具有“约定俗成”的特点,人们通常是在日常生活中自然而然地学会了自己本民族的语言。学生从书本上或从老师那里学到的是一种更加集中、更加标准的知识,但这并不能改变这种知识所具有的实际经验。网络技术的发展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它更新了语文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带来了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的革新,改变了学生的学习观念和学习方式,同时也改变了传统的语文教学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网络给语文教学带来一种全新体验,打开了语文教学的一片新天地。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深度融合,从总体上来看,持续有效地提高了语文教学的质量,极大地提升了语文学习的效率,呈现出一种良好的发展态势。然而,在有效融合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些问题对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深度融合造成了不利影响。
从已有的教育实践来看,一些语文教师没有接受过系统的、专业的计算机培训,还不能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一些教师对于信息技术的应用仅停留在多媒体课件的技术层面上,并未充分认识信息技术的多元性与多样性,也并未深刻理解信息技术与课堂结合对于提高课堂效率的优势所在。同时,由于一些教师的信息化能力有限,难以进行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微课的录制等现代教学活动。
互联网的信息资源丰富而又快速。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对网络资源进行充分运用,可以以更加直观、生动的方式把教学信息展现在学生面前,可以有效突破语文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互联网也是一把双刃剑,若对网络资源使用不当,则会对学生思维的发展造成不良影响。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一种情形,一些教师在一开始的时候,在学生还没有完全感受课文内容,还没有和课文有更多的接触之前,让多媒体提前进入他们的视野,利用信息技术把课文中重要的问题解决掉。不得不说,美轮美奂的图画确实能让人赏心悦目,但图画太早呈现,会有一种偏见的“作用”,那就是用图画来代替文字,这在无形中限制了学生的个人想象力,限制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同时也限制了学生对知识的进一步思考。这样,学生就会受制于多媒体所创设的教育教学环境,这进一步束缚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以生为本”的教育观念深入人心。相比于以前偏重于学生成绩,他们更关注的是学生全方面的成长。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极大提高,从而推动了他们的全面发展。除了教育理念的改变,信息技术在语文课堂中的应用,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对计算机的使用和信息处理的认知和学习。多元化的表现形式,让同学们在课堂上不受课本、学习用品的限制,更能锻炼同学们运用网络工具探索知识的能力。
就教育资源而言,传统书籍中的某个领域的知识常常是零散的,无法得到很好整合。从展示知识的角度来看,传统的课本向学生展示知识有限,这给教师带来了极大的不便。网络平台拥有丰富的资源,可以有效地获得并能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将与课本有关的知识展示给学生,这样可以让学生对教学要点有更深层次的了解,并能感受书中的人物情绪等。如果教师能在学生理解知识要点的同时,运用多媒体技术引导他们进行积极思考,那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传统的教育倾向于强调课本上的知识与成绩,或多或少地忽略了学生的实践能力。然而,在当今信息社会,在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的今天,必须加强学生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才能更好地促进其自身的全面发展。在语文学科的教学活动中运用信息技术,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及网络交互性强、资源丰富的特点,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建构知识,从而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能力。
信息技术可以重现文本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他们的阅读能力。由于孩子们的年龄特点,他们对很多事情都抱有好奇心。在语文教学中,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难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如果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就可以适应学生的年龄特征,有效地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利用信息技术来重现课文中的情景,不仅可以确保学生的学习主体性,还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创造力。在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十分重要的。语文教学应该采取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积极主动的学习方式,如果学生不感兴趣,学生只会在老师的指导下被动地学习。在语文教学中引入信息技术,可以让学习过程变得更加丰富而多样。利用现代多媒体开展课堂教学,可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对于提升学习效果、实现教育教学目标是不无裨益的。
语文教学以培养学生听、说、读、写为主要目标。其中,听与读是说与写的基础,在听与读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对课文有更深层次的了解,进而将所学到的内容内化,并在此过程中习得语文知识与技巧,再用说与写的方式将它们表达出来。在朗读过程中,如果能把握住语调的抑扬顿挫、节奏的快慢、字音的强弱,就能充分体现出文章的音韵美。信息技术集图、文、声、像于一体,可结合适当的配乐,配合老师的阅读与学生的朗读,以此来呈现课文中的音乐美,这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在语文课堂教学前,教师可以把现代信息技术渗透进去,为高效课堂的实现打好基础。但在此过程中需要注意引入信息技术的“时机”,过早利用课件、多媒体设备揭秘知识中蕴藏的思考点、讨论点,则会削弱学生自主、独立思考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而过晚引入信息技术,其作用会大打折扣,同样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师要把握好引导的“时”“度”“效”。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往往要引入不同类型的信息,如对话、练习、提问以及与之有关的预备知识、补充材料等。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呈现、呈现的时间、呈现的数量等具有动态性、随机性,且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在传统的教育方式下,要实现这一过程,就必须借助多种媒介,如教科书、录音机和投影仪等。各媒介相互独立,难以将其有机地结合起来,导致教师在课堂上手忙脚乱,不仅浪费时间,而且无法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大禹治水》的课前,教师通过上网查阅许多公开课的录像资料,查阅一些优秀的教案,从中获得一些科学有效的教法,然后根据这些教法,将一堂课的内容转变为一段具有强烈感染力的动画,然后将动画发送到班级的语文公共邮箱,让同学们登录该邮箱观看,以加深对故事的了解,加深对故事中人物的认识,加深同学们对故事的理解。通过运用计算机技术,使教师能够按照人们的思维方式及教学需要,将各种材料进行有效关联,从而为教学提供便利,大大提高教学的质量与效率。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理解和感悟文本,就必须适时地展示。阅读是一种与文本进行对话的过程,因此,一堂好的语文教学应给予学生充分的空间去结合现实来理解文本。语文,是一种蕴含着丰富知识的科目,需要仔细地阅读,不断地思考,不断地想象,最终在脑海中形成一个“象”,而后又从“象”回归“意”,从而加深对“意”的理解。使“象”更为饱满,“意”更为充实。精美的多媒体图片能带给人们美的享受,然而,过早的图片却有一定的“先入为主”的作用,以图片代替文字,限制了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体验。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的使用必须把握好时机。
在语文教学中,有很多的知识都是需要教师直接来传授的。然而,在语文知识的汪洋大海中,有很大一部分需要教师用文字来表达,但有时文字的魅力在课堂上并不能很好地展现,面对这些空洞的文字,学生们也不能很好地理解。因此,应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将知识生动地呈现在学生的眼前,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更好地学习。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深度融合是一次对传统教学方式的深刻变革,也是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提高学生对语文的兴趣,运用信息技术,使语文课堂更易于被学生所接受。
在目前的语文课本中,诗词占了相当大的比例。这些古代诗词的作者们,在他们自己的精心创作下,将自身丰富的思想、深沉的情感,都凝练成了极为优美的词句。但是,因为学生的知识范围有限,人生阅历较少,知识储备有限,对一些古诗词的理解存在困难。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古诗词的教学始终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在教学中,怎样指导学生进行诗词的学习,感受诗词的精炼,感受诗词的神韵?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古代诗词教学中,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例如,教师在教《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时,为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到江南春光的妙处,运用多媒体技术,把江南的春光明媚展现出来,一幅幅春光明媚、百花齐放、草长莺飞的江南春色图景,把学生带到了一种自然的美中去,让学生体会到诗词的意境,领会诗词的意蕴,并迅速体会到诗词中“绿”的魅力。同时,教师通过播放与春有关的音乐作品,盎然的春意油然而生,学生不禁赞叹“春之美”。这时教师延伸指点“绿”字使用的奥妙之处,“绿”字不仅囊括了“满”“入”“过”之义,而且形象生动,充满了春天的气息,让人有如沐春风之感,能够让学生加深印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践表明,将信息技术和课程有机地结合起来,为学生创造一种与他们的心理特点相适应的教学环境,可以扩大他们的学习空间,使诗词的形声色情意直接作用到他们的感官上,使他们进入到诗词所描述的艺术世界中,去体会美,感悟美,深化他们对诗词意境的认识。
语文是一门基础科目,因此,把语文学好,能为以后的学习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是使学生在不同层次上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目前的语文课本中,很多东西都是要让学生自己去想、去探索、去创设情境,才能更好地记住。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使课本上的知识变得更加生动,使学生能够感受到课本上的知识是真实的,从而使他们自然而然地进入课本,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由于学生活泼好动,所以在上课的时候,语文老师要对学生们的心理变化进行密切观察,运用信息技术的教学手段来让学生们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不让他们受到干扰,让他们有足够的空间来进行交流和讨论,让他们能够将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学习中去,这样才能让课堂的效率得到持续提升。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把现代教育技术融入其中,一方面可以提高教学的互动性,让课堂的气氛变得生动活泼,另一方面还可以让师生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亲密,更好地维持课堂的秩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比如,在学习《暮江吟》时,这是一首著名的唐朝诗人白居易所写的关于风景的古诗,作者用优美的语言描述了从夕阳西下到新月东升的壮观景象,并运用了别具一格的修辞手段,营造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深邃境界。通过对古代诗词的吟诵,可以感受到诗人心中对自然的热爱和眷恋。在学习“一道残阳铺水中……露似真珠月似弓”的过程中,因为学生的文学素养有限,传统的仅凭语言文字来讲解古诗的方式,会让学生感到无聊和乏味,学生的注意力就会转移到与古诗学习无关的事情上。这个时候,老师们就可以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创造出古诗中的情境,教师通过PPT课件,向同学们展示“残阳”“露水”“弯月”等意象,展示“水中残阳”的美景,并配以古风古韵的音乐,使学生的心境得以陶冶,如身临其境般体会诗中美景,也更能与诗人共情。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说说这首诗的文采,说一说这首歌的意境,还可以说说自己的感受,让同学们在这首歌中,将自己的想法与这首诗歌融为一体。
目前,一些学校语文课后学习的内容比较单一,以完成课外作业为主,一些学生对“一成不变”的课后作业难免产生反感,不愿再到课下学习,导致语文教学的时间和空间受限,过分依赖于学校的课表。利用信息技术能够拓展学生课外生活,使学生的课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在课后的知识积累中能够得心应手,也能更具趣味性。比如,在教完《草船借箭》这一节后,老师就组织一次“趣说三国”演讲比赛,让同学们利用电脑、手机等工具,搜集有关《三国演义》的资料,并在学校图书馆和市图书馆查阅有关资料,把搜集到的资料整理出来,然后在下一节课上,通过公众投票的形式,评选出“趣说三国”的最佳演说人,老师们会用手机记录下他们的发言,然后发送到家长群里,让家长们可以随时看到孩子们的发言,并和老师就孩子们的成长问题进行交流。通过此次活动,学生们加深了对《草船借箭》的理解,加深了对其中人物的了解,从中吸取人物的各自长处,反思他们的缺点,并在演讲中增添了他们的勇气,增加了他们的自信,感受到成功的快乐。
将信息技术与学科知识相结合,是推进学科教学改革、提升学科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在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学生有效地掌握和巩固了语文基础知识。在信息时代,把这种新型的、高效的教学方法和语文教学有机地融合到一起,对于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