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志勇
黄炎培(1878—1965),字任之(又作韧之),号楚南,笔名抱一,江苏川沙(今上海浦东)人。1901年入南洋公学,次年中举,1905年参加同盟会。黄炎培是20世纪中国鼎鼎有名的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曾参与创办中华职业教育社、组建中国民主同盟、创建民主建国会、响应中共中央“五一口号”等。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政务院副总理、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他也是一位多产的诗人,生前出版过诗集《并门草》《辽东草》《苞桑吟》《苞桑集》《天长集》《白桑》《红桑》等,而散见于其他著作、日记中的诗歌更多。据其子黄方毅统计,黄炎培一生所作诗歌有3000余首。
黄炎培在教育领域的主要贡献集中在职业教育方面,他创办的职业学校及其在职业教育理论上的贡献,在中国教育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堪称我国现代职业教育的奠基人,职业教育的理论家和实践家。其职业教育经历可划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从1903年至1913年,是他职业教育思想的孕育时期。这一时期他主要从事于普通教育;第二个时期,从1914年至1916年,是他职业教育思想的萌芽、成长时期,这一时期主要进行教育的考察、探究;第三个时期,从1917年至1947年,是他职业教育思想形成、职业教育理论完善的时期。这一时期他集中精力创办职业学校,进行职业教育的实验研究。主要的学术观点包括:职业教育关系社会生产,对社会发展意义重大;职业教育也要尊重个性与社会需求,个性要发展,社会生产力要提高;职业教育要提倡爱国,要为国服务,要服务社会等。
1925年8月,黄炎培先生初次来到山西太原是为了参加中华教育改进社召开的第四届年会,并作职业教育主题演讲。9月再至太原,是应阎锡山之邀筹划山西职业教育计划和试行方案。
中华教育改进社创立于1921年12月23日,由新教育共进社、新教育杂志社、实际教育调查社三家合并而来,名誉董事有孟禄、梁启超、严修、张仲仁、李石曾等五人,董事为蔡元培、范源濂、郭秉文、黄炎培、汪精卫、熊希龄、张伯苓、李湘辰、袁希涛等九人。1922年2月在上海召开的第一次董事会上,公推范源濂为第一任董事长,聘请陶行知为总干事。该社是当时中国影响力最大的教育社团,曾参与世界教育会议,创立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办有《新教育》《新教育评论》,创办晓庄试验乡村师范学校。中华教育改进社成立后先后在济南、北京、南京召开三次年会。根据1924年第三届南京年会决议,第四届年会举行地址方案有二:一在奉天(即沈阳),二在太原。后因时局关系,即按第二个方案在太原举行。
1925年3月,陶行知两次亲至太原,与政府当局及教育界人士洽谈年会筹办方案,议定大会日期为是年8月,地点在山西大学举行。年会筹备期间,还确定了学术演讲的学者与主题,其中有柏克赫司特女士演讲《道尔顿制》,麦克乐演讲《最低限度之体育》,袁观澜演讲《义务教育》,黄任之(即黄炎培)、杨卫玉、邹恩润演讲《职业教育》,程湘帆演讲《地方教育行政》,朱经业演讲《中小学历史教学》,叶誉虎演讲《交通与教育》,陶行知演讲《中国教育政策之商榷》等。中华教育改进社第四届年会于8月17日在太原如期召开,8月25日闭幕,出席人数为700人,共收到提案78件,会议重要议题有建议将教育写入宪法、抵抗日英文化教育侵略、组织国家教育政策委员会等。
黄炎培在这次年会演讲中提出山西职业教育计划有两大任务,其中之一就是“划区试验乡村职业教育”,主要内容详见下文《在山西三星期间之工作》节选部分。
当时山西省长阎锡山對黄炎培的“划区试验乡村职业教育”提议很感兴趣,认为切实可行,就安排教育厅长陈乙和协商在山西试办计划。于是应山西省的邀请,黄炎培于9月6日再次来到太原,实地研讨乡村职业教育施行区域与办法,与之同行的还有东南大学教授冯梯霞、赵叔愚。在晋两星期间,先后考察了晋北忻县、定襄县,晋南榆次、太谷、灵石等县,初定忻县樊野场村、定襄县待阳村、灵石县静升村为试验区。
山西举办全国教育方面的年会,与自身教育事业发达有关。当时的山西经过十几年的休养生息,经济民生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教育事业也突飞猛进。当时山西主政者阎锡山对教育非常重视,提出要“以国民教育培育根基,以人才教育铸就精英,以职业教育谋求生计,以社会教育感化民众”。社会发展环境相对稳定、教育列入一把手工程,这两大因素决定了山西义务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在当时都走在了全国前列,堪称全国的教育模范省。
我们这里重点说说山西的职业教育在民国时期的发展情况。1921年,山西有职业学校60所,在全国排第4位。1925年,短短四年时间,这一数字猛增至151所,全国排名上升至第2位。1931年,全国共有省立农工商专业学校8所,山西就有3所。抗战前山西共有甲种实业学校7所,在全国居前5名;乙种实业学校51所,居全国第3位。除高等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初等职业教育外,山西省从1918年开始到20世纪30年代,还根据经济发展需要开展了分门别类的职业补习教育,如商业传习所、农民传习所、医学传习所、林业传习所、银行簿记传习所等等。
黄炎培于1925年两次来山西停留时间大概有三个星期,其间主要是在太原开会、演讲,又曾到忻县、定襄、灵石、介休等处实地考察职业教育推行计划,并与阎锡山、赵戴文、田应璜、张瑞玑、马骏、冯司直、郭象升、陈乙和、陈敬棠、柯璜、牛诚修、马甲鼎等晋界要员进行交流。记录此期间活动的原始文献有三,从这些文献我们可以了解黄炎培在山西的详细活动。
一是黄炎培的日记,后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整理,于2008年出版。从《黄炎培日记(第2卷1918.2-1927.7)》得知,黄炎培第一次往返山西时间为8月16日(星期日)抵并,24日离并;第二次往返时间为9月6日到太原,20日离并。两次来晋日记原文转载如下:
1925年8月日记文
16日星期日
午前八时上正太车,过井泾以上,山景大佳,共过二十四洞。午后三时抵太原。
宿山西大饭店。
17日星期一
午前,中华教育改进社第四届年会行开幕式,假山西大学,校长王录勋(猷丞)。
午后,职业教育组谈话会,定日程,各组会议。
夜,董事会。
18日星期二
午前,职业教育组会议,通过议案三。
午,李絅卿(玉堂)宴于山西饭店。餐毕,共摄影。
太原有二李,温温如双玉;
今闻晋水清,昔饮滇池渌。
壮游有同嗜,交久见情笃;
老矣辕固生,长途犹仆仆。
元龙平意气,守静化其俗;
相期永妗修,存此真面目。
乙丑八月,李君玉堂、絅卿、陈君乙和、袁君观澜、内子纠思同摄,炎培题并记。
访卫西琴,观大通学校。
19日星期三
午前,分组会议通过两案。
参观商专,农专,晤陶乃坤(配三)(陶玄之父),工专,严敬斋、郝子敬导引。
题旅鄂恽莲瑞遗画册
南田名笔此传家,辛苦残缣饱劫沙;
分付儿孙珍手泽,旌旗南国走龙蛇。
访阎百川省长。
夜,宴于省署。
20日星期四
午前,分组会议通过一案。
二十。参观学兵团,国民师范,午后,平民工厂、工业试验所。
晚,陈乙和(受中)宴于教育厅。
21日星期五
二十一。八时讲演职业教育原则:(一)绝对的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二)须向社会里边去设施;(三)宜从平民社会入手。方式:(一)分区立系的农业教育;(二)指定一业的手工……(三)划定一区的不限职业种类。服务不忘爱国,爱国不忘服务。
谈话会,省长皆出席。
偕纠思重观平民工厂。
董事会。
22日星期六
李絅卿、严敬斋陪游晋祠。
太原县知事阎镜光(蓉芙)、警佐李英(应抡)、县视学阎俊人(干之)、承政员赵鸿春(东阳)皆见。午餐于待凤轩,冒雨游。
省教育会演说《职业教育与各级教育》。会长吴炳南(冠诗)、副赵一峰。
晚,高检厅长王慎贤(翼海,吴人)宴于高检厅。
太原道中
群峰蟠郁控名都,一曲汾流入远芜;
多难未容绵上隐,悲怀忍笑雁邱迂。
云山风物成千载,耕凿讴歌得一隅;
晋水自清龙不起,万方何以慰来苏。
元遗山见一雁被弋,一雁哀鸣以死,
瘗之汾河旁,号其地雁丘。
23日星期日
海子边自省堂宗孟学社演说“孟子梁惠王章”。
访王翼海、陈乙和,陈述阎意,愿商实施职业教育办法。
午,一师张直生(古愚)、国师赵芷青、工专李絅卿、农专刘逵九(鸿卿)、商专严敬斋、学兵团荣鸿胪、工业试验所张树栻、平民工厂李自牧(筱峰),公宴于农校。
谒阎省长辞行。访赵次陇(戴文)。
24日星期一
晨,作意见出,推行家庭手工,分区试办乡村职业教育。
函送陈乙和厅长,约定十日后再来。午后一时行。
夜到石家庄,宿正大饭店。
1925年9月日记文(日记中一些文字校对有错误,希望引起读者注意,笔者将已错误处标出并予以纠正)
6日星期日
坐三等车,人挤不得睡。
晨七时半到石家庄,即转正太车。
午后三时到太原,教厅杨君岫轩(培翘)、李君荩臣(廷相)来迎。驻于上官巷文庙图书馆。
寄纠思(诗)
偕纠思自包头、绥远还京师,将重往太原,纠思送我登程,而自还南。
千里阴山秋未雪,九渠河水月如银。
离群苦忆同群日,送客浑忘作客身。
东去伯劳西燕子,君还江海我风尘。
牵衣儿女知无恙,笑语声中少一人。
访谭廉逊。
夜,陈乙和来谈。
7日星期一
午前,至教育厅,偕陈君研究职业教育两事。
午后,接赵君叔愚,未至。
大饭店洗身。
晚五时,访阎百川督办。
访赵次陇。
叔愚到。
夜,陈君乙和来谈。
8日星期二
午前,陈君乙和来,讨论乡村职业教育事,拟办法四条,假定区域五处。
午后,参观国民师范、普济堂、平民工厂。
纠思安电到,即函复。
9日星期三
三函纠思,附方刚来讯。
晨八时,偕梯霞、叔愚、乙和及军人农事试验场长李君紫封(红),从驴车向西北行,往农场。路经三给村,观村长办公处规约(三十亩以上人家四十家,轮任村经费,年八家,五年后再议,即有摊派,只可按亩,不得按钱粮)。
午后一时到呼延村农场(山为傅青主读书处,今无建筑),场凡二百亩。兰材(應为村)分场试棉大有成绩,每亩平均二百数十斤。观改良农具。
夜,畅谈。
李君设宴见邀,寓李君之榻。
10日星期四
晨七时,坐车赴兰村分场,路凡十里,循崛围山而北,及半,汾水涨不得渡,乃析(应为折)回。
九时,乘驴车回。
午一时到太原。
偕陈、李、冯、赵五人摄影。
11日星期五
四函纠思、函社、函伯樵、函伯明。
阅回教书。
陈乙和、陈芷庄来谈。
严敬斋来谈。
访李玉堂未晤。
购地图、《傅青主集》。
得东大致叔愚电信至京。
12日星期六
晨九时,偕乙和、芷庄、梯霞、叔愚同汽车北行,过石岭关、牧马湖(应为河),午后三时至忻县。县知事彭子猷(蓂璜)偕佐治员城外欢迎,入城至新兴工厂。
傍晚,至樊家野场,晤老人王笙甫(宪镛)等谈,向(应为问)村务。
夜回城,彭知事招餐。宿工厂。
13日星期日
晨,与芷庄及焦君等商,向(应为问)村况。
登忻州中学书楼,题一联:
村男于耜,村女为裳,古风犹及今时见;楼外云山,楼中书卷,一般不厌百回看。
共和纪元十四年九月,为规划乡村职业教育,来游忻县。爱此山城、爱此书楼,流连不忍去,为题此联,赠以抒吾感。楼占城冈,为秀宫(应为容)书院故址。
午,坐汽车行四十里,至定襄,欢迎如前,学生列队。入城小憩,至待阳村。晤村长牛正修、副牛松存询谈。
黑夜回城,宴宿县署。县知事赴省。
14日星期一
晨,回忻县。午前,再与焦君谈。坐汽车回省城,晚到。
自忻州还太原赠陈君乙和、芷庄:
君怀野史亭边草,吾爱寥天阁外山。
侭许邻罂分井汲,偏报(应为投)客辖禁车还。
廿年世故才宜敛,百叠愁心鬓欲斑。
教得缘(应为绿)窗红女熟,机声隐隐忻(应为诉)民瘝。
15日星期二
午前,至一师讲演。
午后,至国民师范讲演。晚,图书馆经理郭允叔(象升)邀餐。谭廉逊邀餐。
是午,赵君叔愚先还京。
题马笠伯朝鲜《金刚山游记》:
鸭录澌澌橐笔还,十年宿草为君芟。
纷拏家国兴亡感,终古金刚不坏山。
七年前曾为韩游,今读此记,怆然有感。
16日星期三
晨九时,坐长途汽车,偕乙和、梯霞、耿君麟生(步瑞)、王君百轩(俊义),行三百四十里,经太谷、榆次、介休等县,至灵石县之静升村,晚四时始至。游观村况一周。观孔庙,元统二年建。
夜,宿高小校,校长陈哲亭(得智)、村长王幼棠(祖荫)皆见。讲演。
17日星期四
午前,坐驴车游绵山介庙、介林。
题一首:
功名以外此完人,千古绵山庙貌新。
愉色岩花红翦翦,清标庭栝白鳞鳞。
龙蛇海内嗤余子,霜露江南泣鲜民。
敦薄廉顽吾尚信,承颜堂外易沾巾。
改坐轿变道上山,经鹿桥、兔桥,傍晚始至大岩。
绵山行:
绵山绵以深,吾来谢尘鞅。
行行指大岩,得路如修绠。
鹿桥复兔桥,仙踪恣冥想。
桥宽差容趾,其下涧百丈。
绝缨仰危壁,微云滃高莽。
忽愁秋意深,霜花红三两。
面谷一长啸,四山荡遥响。
大岩石级百二十步,危崖悬二练上绝壁,有自缒荡于空际,以悬竹成灯者。
宿寺中介子堂。
18日星期五
晨下山,午至静升村,向(应为问)村长以状况。午后,坐车回。
晚八时,阎督招餐。同席田子琮(应璜)、张衡玉(瑞玑)、薛秀卿(志良之父)。
19日星期六
午前十一时,工专讲。晤英文教员孙维庭(晋祺),能书。乙和邀餐于晋隆饭店。午后二时,商专讲。四时,女师讲。
晚,絅卿邀餐于晋隆饭店。晤大学教授仇绍楼(元璹)、张静山(劼仁)八大。
夜,牛明允、陈芷庄来谈。夜半,丁祭。
20日星期日
清晨写字,待赠写件:陈乙和、冯振邦、李絅卿、李紫封、邢谛佛、马君图、卫西琴、冯梯霞、韩竹平。冯振邦家太原新成街一三四号。
九时,督署勤远楼开会,各机关、各校领袖及职业教育有关系各员皆列席,约五十人,报告近日调查状况及进行意见。
午一时上车,乙和、振邦、絅卿、玉堂、廉逊、明允、芷庄、敬斋、吴炳南、柯立礎(璜)、薛玑彰、牛巨卿、杜尧风(文林,代表卫西琴)、教厅杨岫轩(培翘)、乔仲华(书荣)至站相送,田子琮、诸青来同行。
八时,至石家庄候车,至十二时半,客挤不得上,宿正大饭店。电伯樵。
二是黄炎培的第一部诗集《辽东草附并门草》。1927年,黄炎培将在山西和东北期间的见闻诗作陆续整理并出版,《并门草》于是问世,在诗集自述中黄炎培写道:“我天性爱好旅行,其中十之二三被迫逃亡,其余七八,自动地考察游览,任何动机,耳所听到,目所见到,心所感想到,大都写入诗里。民十四,《并门草》;十六,《辽东草》,都是小册,分赠友好。”
1925年已经编就的诗集《并门草》收录了黄炎培在山西所见所闻,计《题李玉堂李絅卿陈乙和袁观澜内子纠思同摄影》《太原道中》《偕纠思自包头绥远还京师将重赴太原纠思送我登车而自还南》《忻州赠陈芷庄陈乙和》《介庙》《绵山行》《怀并门诸友》等7首诗和《题忻州城楼图书馆联》一副。除最后一首《怀并门诸友》作于1926年3月外,其余均作于1925年八九月间。
《并门草》中的诗作内容在上文日记中都有记录,对于《题忻州城楼图书馆联》需要多说两句。该联乃黄炎培为忻县中学图书馆楼所作,内容为:村男于耜,村女为裳,古风犹及今时见;楼外云山,楼中书卷,一般不厌百回看。这里“耜”代指农事劳作,“裳”代指纺织制衣,楼指忻县中学校的重檐单层建筑图书馆楼。考查文献,该联除诗集所记外,另有三个版本流传。一是黄炎培本人日记中的记载,即见上文1925年9月13日,内容与诗集一致,也再次佐证了诗集文本的准确。二是1991年发表的《忻县中学杂忆》一文,作者是曾在忻县中学就读过的王新民先生,该文刊登在《忻州文史资料》第7辑中,记录的楹联内容为:村男于耜,村女于裳,古风犹及今时见;城外山河,楼中书卷,一般不厌百回看”,两处划线处是与原文不一致的地方,“于裳”原文为“为裳”,“城外山河”原文为“楼外云山”。这副联后来在1994年出版的《汾晋遗珠》一书中又有介绍,文章标题为《黄炎培九龙岗即兴撰联》。三是2005年版的《忻州古城史话》,其中提到:1936年黄炎培先生莅晋倡办职业教育,核定忻县城郊樊野村为试点,到忻县中学校参观讲演,题写对联一副:“村男于耜村女于裳古风犹及今时见;楼内图书楼外云山一般不厌百回看。”划线处也是与诗集原作不一致的地方,“于裳”应为“为裳”,“楼内图书”应为“楼中书卷”,还有就是把楼内楼外顺序搞反了,应先楼外,后楼中。忻州古城近年来搞文旅开发,对这一楹联作了恢复,采用了王新民的文字版本,挂在了秀容书院博物馆大门门柱上,在这里提醒景区管理者予以纠正,以还历史本来面目。
三是之后整理的《在山西三星期间之工作》一文,刊登在1925年11月出版的《教育与职业》第69期上,主要阐述了黄炎培先生的职业教育思想。下文为节选。
(一)职业教育之原则及方式
教育不发达,固宜提倡职业教育;即教育发达,更宜提倡职业教育。否则以现时一般教育状况,受教育者日多,服务者将日少,势必减少生产力。山西此时义务教育,闻已达百分之八九十,正宜注意提倡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之原则一——须绝对的因地制宜,因材施教。
原则二——须向职业社会里边去设施。若专凭理想,不合实际,可名为飞机式的学校,因其飞舞空中,一落地便不能动。一般学校设施,皆宜以社会为根据,职业学校尤宜向职业社会里边去办,而以飞机式为大戒。
原则三——宜从平民社会入手。
职业教育之方式一——分区立系。此法最宜于农事教育。
方式二——指定一业,例如手工业。
方式三——划定一区,不限职业种类。
服务勿忘爱国,爱国勿忘服务。
(二)划区试办乡村职业教育计划
乡村职业教育之设施,不宜以职业教育为限。就交通较便地方,划定一村,或联合数村,其面积以三十方里为度,其人口以三千至五千为度,地方治安,取其可靠者,水旱偏灾,取其较少者,先调查其地方农产及原有工艺种类、教育及职业状况,为之计划:如何可使男女学童一律就学;如何可使年长失学者得补习知能之机会;如何养成人人有就职业之知能,而并使之得业;如何使有志深造者得升学之准备与指导,职业余间如何使之快乐;其年老或残废者如何使之得所养,疾病如何使之得所治;如何使人人有卫生之知识,如何使人人有自卫之能力。凡一区内有利之天产,则增益而利用之;所需要之物品与人事,则供给之。无旷土,无游民;生产日加,灾害日减;自给自享,相助相成。更如何养成其与他区合作之精神,以完成对国之责任。凡此种种,先设一中心教育机关,就其固有之自治组织,用其当地之人才,量其财力,定设施之次第。在试办时间,或由上级酌予补助,但经常费用必以当地担负为原则。划定办理期间与成绩标准,依次考核,试办有效,再推广于各地。
(三)推行家庭工艺教育
就晋省现办或待办之各种工艺,胪列而审察之,原料取其产于本地者;用途取一般社会所需要而易于推销,即产额增多,不患其过剩者;制作取其不用大机械,在家庭以内,用轻微之资本、少数之人力能从事者,酌定何种工艺,推行于何地。然后选相当之技师,择适宜之中心地点,先设一传习所,招相当年龄之女子,(如依地方情形,宜暂收男子者,得斟酌办理)定期传习,划出相当时间,视其原有程度,授以适当教育。传习期满,由此中心机关分派毕业生于各村,为第二步之传习,仍以技能教育与知识教育并施,辗转相传,渐推渐广。习成以后,即在家庭从事工作,供给其原料,指示其式样(或借给工具),并代销其出品。有须应用科学、不能家喻户晓之工作,则补助之;立公共之商标,考核其出品而贴用之;以时举行展览而奖进之;于相当地点,特设公共售品所,其售得之价,支配给予。一切办法,仍视其地其物之状况酌定之。
黄炎培离开山西时,与山西教育界约定后会有期,计划继续推进职业教育试验,在全国开创一片新天地,但不料此后不久,华北兵祸纷起,这一计划无形中就停顿了,让山西失去了一次职业教育大发展的机会。但他当时对于职业教育的谋划,对于山西教育的思考,今天读来,依旧能给我们不少明见与启示。
对于山西教育,黄炎培先生赞叹不已,他认为其他处不及山西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普及,二是务实。他这样讲:“兄弟初次来到山西,素欽贵省的教育,尤其是钦慕贵省的职业教育,但为研究实际而避空论的原故,于日前两日参观各处,得到两种感想:(一)规模宏大;(二)办事切实。这两点实他处所未有,真可以表示晋人的特性,及当局长官的热心。他处的通病是父母供他的儿童从小学校毕业之后,小学生不愿做工务农,而他的父母也不再望他们来做些事,是教育发达生产反日见减少。”其中办事切实一条,仍值得当今社会借鉴与反思,以解决目前教育工作中越来越严重的学校和实践脱节问题。
黄炎培在山西提出的乡村职业教育“划区施教”思路对于今天的乡村振兴也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这一思路更加注重教育与现实社会的结合,不仅包括职业教育、职业补习教育、升学教育,而且还涉及了“如何使之快乐”的精神文化教育,“如何使之得所养”的社会福利事业,“如何使人人有卫生之知识”的卫生事业,以及“如何使人人有自卫之能力”的军事训练等,是对乡村发展的综合规划。可见,“划区施教”本质上是要让教育成为乡村社会发展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虽然以职业教育为主要手段,但又突破了职业教育的藩篱,与农村经济、文化、卫生、防卫等事业紧密联系,真正的目标是推进乡村各项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