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大别山地区红色文化的生成逻辑、核心特质和时代价值

2024-05-31 21:36周建伦
延边党校学报 2024年1期
关键词:革命斗争大别山安徽省

班 凡 周建伦

(安徽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革命斗争中创造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红色文化凝聚着富有中国特色、中国内涵的革命斗争精神。传承红色文化不仅可以延续其本身,而且可以发展其所承载的精神。安徽省大别山地区作为革命老区,主要包含安庆市(潜山县、太湖县、宿松县、望江县、岳西县)、六安市(霍邱县、金寨县、霍山县)、淮南市(寿县)等地区。1929年,安徽省大别山地区发动了农民起义,开创了革命根据地。此后,在长达几十年的历史中,这里始终进行革命斗争,孕育出了具有地方特色的红色文化。

一、安徽省大别山地区红色文化的生成逻辑

广袤的大地上涌现出诸多人才,孕育出许多红色作品和红色革命根据地,这些内容都是红色文化的重要载体。纵观安徽省大别山地区红色文化的生成和传承过程,红色文化与革命斗争相伴而生,与重要人物紧密相连,与斗争精神内在契合。

(一)红色文化与革命斗争相伴而生

安徽省大别山地区红色文化的形成发展是与革命斗争相伴而生的。在党创建初期,高语罕作为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倡导者,在安徽各地开展“建团”运动,社会主义青年团在安徽省大别山地区生根发芽,吸引了许多年轻知识分子。在国民大革命时期,安徽省大别山地区的党组织与团组织如雨后春笋。薛卓汉、徐梦秋回乡,在小甸集小学成立了C·P(中国共产党)特别支部[1]。此后,中共皖豫边区两个特支等地方党组织的相继建立。这些党组织成为反帝反封建斗争的重要根据地与指挥所,引领安徽省大别山地区革命斗争的方向。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国民党新军阀对安徽省大别山地区革命根据地疯狂打压,对人民进行残酷剥削与压迫。为此,中国共产党决定采取新的政策来确定暴动区域,成立皖中特委、六安特委开展革命斗争,维护人民利益。在同地方匪患、国民党的斗争中,安徽省大别山地区党组织建立、壮大、成熟。抗日战争时期,安徽省大别山地区抗日气氛高涨,新四军四支队英勇杀敌,人民群众自发组织抗日队伍,形成了全民抗日的新局面。解放战争时期,刘邓大军不远千里扎进大别山,为解放战争的战略反攻创造了历史机遇。这一地区地方武装及人民群众积极配合中国共产党的相关斗争策略,最终取得反“围剿”斗争的胜利。安徽省大别山地区的革命斗争史是中国共产党斗争史的缩影。在一次次革命斗争和根据地建设过程中,地区特色的红色文化逐渐形成。

(二)红色文化与重要人物紧密相连

文化是一种精神产品,它需要传承的载体,历史人物成为书写文化的重要支撑点与参与者。近代以来,安徽省大别山地区涌现出诸多历史人物。他们积极参与革命斗争和党的建设,这构成了安徽省大别山地区红色文化的独特体系。薛卓汉、徐梦秋等成为安徽省大别山地区第一批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先进分子。他们积极参与安徽地区的革命斗争运动。在薛卓汉的推动下,安徽省第一党支部在小甸集成立。安徽省大别山地区孕育出了诸多军事重要人物,如红军杰出将领许继慎、师长周维烔以及女英烈汪孝芝等。该地区在革命斗争中诞生了108位将军,如洪学智、皮定均、杨国夫等[2]。安徽省大别山地区在革命斗争中也出现了许多文学大师。中国现代革命文学的先驱者蒋光慈一生为无产阶级革命贡献自己的才华,他的自传小说《少年漂泊者》被郭沫若称之为“革命文学的前茅”,在当今中国依旧具有丰碑式的文学地位。“未名社”一个由鲁迅主导的翻译组织,安徽省大别山地区许多学子加入其中。在“未名四杰” 的影响下,形成了以李何林、王冶秋为代表的霍邱作家群。安徽省大别山地区文学家以革命为中心,创造了拥有自身特色的红色文化。

(三)红色文化与斗争精神内在契合

安徽省大别山地区是革命的摇篮,这里曾经发生过许多革命壮举,如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的壮举。这些壮举背后是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核——革命斗争精神。1927年,革命之火在安徽省大别山地区大地点燃,地区党组织领导人民建立农民委员会,发动“立夏节起义”,进行打地主、分土地的斗争。红三十二师在这片革命的土壤中诞生,并开展根据地建设。在与国民党的斗争中,发动了六安兵变、苏家埠战役等。在抗日战争中,鹿吐石铺大捷是安徽歼灭日军最多的战役。1938年,新四军四支队进入舒城,形成了以舒城为中心的抗日革命根据地,开展抗日运动,这让舒城人民看见了希望,拥有了参与斗争的信心,纷纷加入了新四军。在解放战争时期,安徽省大别山地区成立皖西地区人民自卫军,配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吹响反攻的第一声号角。刘邓大军的第三纵队和安徽省大别山地区人民通力合作,开始重建革命根据地,对境内的敌对分子展开斗争,最终实现了解放。根据地建设为该区域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生机,人民群众和中国共产党建下了深厚的友谊。

二、安徽省大别山地区红色文化的核心特质

安徽省大别山地区红色文化蕴含在文学作品、文艺作品、历史遗迹和历史人物中,是中国革命胜利的精神载体。安徽省大别山地区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核特质是始终坚持爱国和奉献精神;领导力量特质是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传承路径特质是始终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我们需要继承安徽省大别山地区红色文化中身先士卒、不屈勤劳、奋斗勇敢等精神,传承先烈们的意志,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努力。

(一)精神内核特质:始终坚持爱国和斗争精神

安徽省大别山地区作为安徽红色文化的集中地,爱国与斗争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爱国与斗争精神需要载体传承,革命先烈是首选。他们是历史的见证者与参与者。让革命先烈的斗争精神成为寻常百姓家口耳相传的赞歌是精神文明建设最重要的目标之一。爱国与斗争精神只有凝结成具有安徽省大别山地区特色的精神,才能更有利于精神文明传播。在寿县保卫战中,这种精神十分明显。从1939年开始,日军向寿县发起疯狂进攻。保安九团成为抗击日军的中坚力量。团长赵达源抱着誓死守城的决心,与敌人浴血奋战,最终英勇献身。寿县人民为其立碑:今河山之再造,仰浩气之永存,缅怀忠烈,感慕何穷,用勒贞义,永垂不朽云尔[3]。寿县人民的追忆是爱国与斗争精神最好的载体。在长达几十年的革命斗争史中,安徽省大别山地区人民一直是革命的先导者。地区革命根据地的创始人舒传贤生于霍山,一生都在为地区的革命事业斗争。他先后指导了独山起义、西镇暴动、霍山东北乡暴动等革命斗争,为地区革命事业英勇斗争,鞠躬尽瘁。当今时代,物质与利益蒙蔽思想与意志,需要英雄人物塑造时代精神。

(二)领导力量特质: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条件。小甸集支部表明安徽省大别山地区的革命斗争一直坚持党的领导。在安徽省大别山地区进行革命根据地建设,也是为了更好地传播党的思想与政策。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接受新知识的海内外学子进行革命斗争,带领百姓打土豪,分田地。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安徽省大别山地区人民群众建立地方武装,积极配合中国共产党,配合刘邓大军攻占了六安、霍山、岳西、庐江等,解放了大部分地区。在任何时候,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安徽省大别山地区一直坚持的准则,也是地区红色文化得以长存的关键。新中国成立以来,安徽省大别山地区始终保持着与党同步,执行党的政策。六安积极建设霍山佛子岭水库,解决地区用水与防洪问题。肥西山南区成为全国农业生产承包责任制的发源地[4]。2016年,习近平带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实现金寨之行,展现党中央对于安徽省大别山地区的重视。党始终总揽全局,奋力发展红色革命根据地。在脱贫攻坚战的关键时期,让全体中国人民步入新的生活。

(三)传承路径特质:始终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

人民群众是国家的主人,中国共产党一直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的联系。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始终脱离不了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成立的百年历史中,党与人民始终密切相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是空谈,在中国共产党的发展过程中,人民群众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这也是中国革命能够取得成功的关键。1927年,毛泽东开辟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1932年,红四方面军西征后,安徽省大别山地区红军被“围剿”且损失惨重,剩下的红25军和28军在地方武装和人民群众的倾力支持下,保留了革命火种,也壮大了红军队伍[5]。2013年,习近平在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的讲话指出:“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号角已经吹响,关键是要树立起攻坚克难的坚定信心,凝聚起推动事业的强大力量,紧紧依靠全国各族人民,推动党和国家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6]建设小康社会离不开全国各族人民的支持,更离不开党的坚强领导。在大大小小的战争中,安徽省大别山地区的人民群众始终支援党的建设与发展。

三、安徽省大别山地区红色文化的时代价值

在新时代,安徽省大别山地区红色文化有了新的发展要求,与时代任务相结合,向着符合社会规律的新路径与新方向发展。充分发挥它的塑造与传承功能,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更好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安徽省大别山地区红色文化是开展人民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源泉,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力助推器,是实施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精神力量。

(一)开展人民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源泉

思想政治教育是对社会群体的思想观念、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道德观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规范。安徽省大别山地区红色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与精神价值,能够为思想道德教育开创新的内容与形式。将地区红色文化与思想道德教育相结合,充分挖掘红色文化的育人功能。其一,根据具体的受教育群体,打造不同的文化输出形式,以适应受教育群体的接受水平。就大学生群体而言,开展红色文化主题实践活动是大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高校红色文化主题教育相结合。其二,依托现代科学技术以及网络宣传视频,拍摄具有特色的红色历史节目。在日益繁杂的信息时代,信息传播成为时代最便利的服务方式,网络视频的方式传播更快,易于被受众接受。应该综合运用社会中的各类媒体,宣传与弘扬安徽省大别山地区红色文化的内在精神。其三,塑造自身文化体系,不断推动文化推广与交流。在重要的地铁、公交车、广告栏目等场所张贴安徽省大别山地区红色人物、红色景点的相关信息。其四,打造具有红色文化性质的旅游路线、红色文化博物馆或展览园。主题路线和景点的设计有助于提高群众的参与度,进而对社会群体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其五,文化宣传需要潜移默化地从点滴小事中融入。从文化宣传的角度看,需要投入资金,整合相关政策,进而推动安徽省大别山地区文化产业的发展。

(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力助推器

安徽省大别山地区红色文化是历史传承下来的精神力量,是勤奋勇敢、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精神的代言。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十年抗战时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等,均有安徽省大别山地区知识分子和革命分子为家园而奋斗的身影。在大革命失败后,安徽省大别山地区许多在外地的中国共产党党员们返回家乡,为无产阶级事业增加新的活力。他们将丰富的马克思主义知识带回家乡,给当地人民群众带来了新的思想,也给地区革命带来了精神食粮,造就了30年红旗不倒的传奇。安徽省大别山地区文化中存在爱国与奉献的民族精神,是人民的基本信念;存在始终坚持党的领导的中央服从思想,是国家治理的前提条件;存在党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的作风,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属性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人们走正确的道路,规范社会意识形态。安徽省大别山地区红色文化也为社会发展带来了精神文明建设,二者有机结合,相得益彰。其中所存在的“实事求是、求真务实、自力更生、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7],在新时代凝结在红色文化的一草一木中。安徽省大别山地区红色文化是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时代安徽省大别山地区儿女需要继承前辈们的意志,继续弘扬安徽省大别山地区精神,不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实施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精神力量

新时代以来,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百年奋斗的目标已经实现,但乡村建设并未止步。乡村振兴战略是“脱贫攻坚战”的延续与发展。安徽省大别山地区的红色文化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精神动力与力量源泉。虽然,这个地区经济发展较为落后。但是,回顾历史,这片土地的人民一直是不怕辛苦,勤劳奋斗的代言人。从女英烈汪孝芝、民主斗士朱蕴山等人物身上都能发现闪光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精神文明的支撑。一个良好社会风气是社会发展成功的必然关键因素。乡村振兴的主体和客体都是身处偏远山区人民群众。应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切实解决农民的困难,进而推动乡村发展与振兴。其一,需要从意识形态入手,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构造基础上,加大对农村红色文化的宣传工作,加大思想观念的培养,精神信念的塑造和历史人物的精神宣传,打造文化产业链,带领人民群众更好的在乡村振兴中获利、维利。其二,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基层党组织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要“坚持把基层党组织打造成新时代服务型组织,使其达到国家治理体系及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8]。发挥基层党员的先锋模范的作用,有助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更好地带动人民群众的发展,维护人民群众的权益。

结 语

安徽省大别山地区红色文化的发展既是地域文化及红色文化的继承,更是红色精神的传承与弘扬。梳理与弘扬安徽省大别山地区红色文化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它具有一定的时代性与时效性,能够切实地与具体实际、具体时代背景相融合,能够体现与时俱进的重要特征。新时代,安徽省大别山地区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不仅具有自身的地域特色,也具有一定的时代价值。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的今天,这种红色文化所凝结的精神必不可少。同时,安徽省大别山地区红色文化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一部分,这也体现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紧密结合。这进一步表明它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相联,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稳步向前,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了思想和精神的动力。

猜你喜欢
革命斗争大别山安徽省
大别山的早晨(油 画)
成长相册
又见大别山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再见了,大别山
陶铸在连江领导革命斗争的故事
简析团结群众对党支部工作的重要性
人民教育家柳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