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生态经济发展路径探索
——以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册亨县为例

2024-05-31 21:36骆雪娇
延边党校学报 2024年1期
关键词:册亨县绿色旅游

骆雪娇

(中共黔西南州委党校,贵州 兴义 562400)

发展生态经济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册亨县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森林资源,全县森林覆盖率高达72.37%,水环境质量良好,具备发展生态经济的先天优势。

一、册亨县生态经济发展现状

近年来,册亨县以绿色发展理念为引领,积极推动生态经济发展,在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取得了平衡,生态环境持续得到提升,经济发展态势良好。特色林业、蔬菜、林下菌药、精品水果等产业达到90.73万亩。拥有21家省级和州级的农业龙头企业,353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总产值达到41.42亿元。册亨县荣获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中国糯米蕉之乡、中国油茶名县、中国布依族刺绣艺术之乡和中华布依第一县等称号,岩架镇入选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

(一)册亨县发展生态经济的主要做法

生态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只有保护好生态环境,才能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该县积极推行生态经济发展战略,以绿色低碳为发展方向,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和清洁能源等产业,打造绿色、健康、和谐的生态经济体系。

1.积极推进农业生态化。充分利用本地丰富的自然资源,大力推广绿色农业生产方式和发展绿色产业。一是严格控制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实施农田水利建设和水土保持工程,提高农田的综合生产能力,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二是积极发展特色农业,如茶叶、蜂蜜等,既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又保护了生态环境。三是积极引导农民发展林下经济,通过种植草药、养蜂等方式,实现农业生产与生态保护的双赢。

2.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册亨县拥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如壮丽的瀑布、秀美的山川、独特的民族文化等。为了保护这些宝贵的旅游资源,册亨县坚持绿色旅游的理念,严格控制旅游开发的规模和速度,确保旅游开发与生态保护的平衡。积极开发乡村旅游,通过提供农家乐、民宿等服务,吸引游客体验乡村生活,推动乡村经济的发展。

3.积极推动绿色产业化。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积极引进和发展绿色产业,如,绿色食品加工、绿色能源开发等。一是严格实施生态保护,积极整改生态环保督察反馈的问题,科学地划定“三区三线”。二是大力推进科技创新,通过科技手段提高产业的绿色化水平,推进绿色科技创新,提高生态经济发展的科技含量,降低产业对环境的影响,推动农业、旅游、能源等产业的绿色转型。

4.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坚持走生态文明之路,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一是加强环保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严厉打击各种环境违法行为,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保护好生态环境。二是通过开展各种环保宣传活动,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良好局面。

(二)册亨县生态经济发展取得的成效

1.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提高。一是植被保护和生态修复方面,册亨县积极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支持新能源企业发展壮大,册亨县依托优越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森林资源,实施了国储林项目。该项目分三期实施,总投资25.49亿元,建设规模达28.1万亩,实现“国家得林木”“社会得生态”“地方得投资”“企业得效益”“农民得收入”“五重效益”。此举不仅提高了森林覆盖率,还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该县荣获全国绿化先进集体和省级森林乡镇、森林村寨等荣誉。二是建成一批农村生活污水收集治理工程和县城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中心,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和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分别达到80.25%和96.63%,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和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均达到了较高水平。册亨县先后被评为“贵州省森林城市”“中国净水百佳县市”“中国百佳深呼吸小城”等,生态名片更加靓丽。

2.绿色产业发展成效初显。一是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大力发展茶叶、竹子、蜂蜜等特色农产品,形成以绿色有机农产品为主的农业产业链。二是积极推广农业循环经济,通过农作物秸秆的回收利用,实现农业生产的环保和有机肥的高效利用。三是充分利用丰富的水力资源,建成一批水电站。四是突出气候、文化特色,提升重点景区和“锦绣计划”品质,打造“布依故里·生态册亨”旅游品牌。

3.绿色科技创新能力提升。一是引进和培育了一系列抗旱、抗病、高产的优质农作物品种,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同时还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了农业生产全程监控系统,实现了农业生产的精细化管理。二是引进和推广一系列绿色建筑材料和建筑技术,如节能玻璃、保温材料、太阳能热水器等,提高了建筑物的能源效率,降低了能源消耗,改善了建筑物的使用环境。三是积极开展生态保护和修复,利用生物技术,开展了一系列的生态修复项目,有效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提高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抵抗力。

二、册亨县发展生态经济存在的问题

(一)“旅游+”融合发展程度不高

在推进生态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有待进一步提高。一是旅游资源开发不足,尚未构建完整的旅游产业链。尽管该县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资源,但开发利用的深度和广度均有待提升,旅游产业的综合效益较低。二是旅游产品的种类过于单一,主要以自然景观为主,缺乏深度体验和参与性项目,难以满足各类游客群体的多元化需求。三是生态服务业的发展步伐稍显滞后,尚未形成以生态为主题的产业集群,无法满足县域经济发展的大需求。四是旅游配套设施的建设存在明显短板,例如交通、住宿、餐饮等方面的服务水平仍有待提升,难以满足游客出行便捷的需求。

(二)生态产业化水平有待提高

目前册亨县生态产业化水平不高,生态农业发展滞后,种植业和养殖业规模较小,产品附加值低,品牌效应不明显。经过深入调研,分别从油茶产业、糯米蕉产业和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规模进行分析。一是油茶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但册亨县的油茶种植面积和产量相对较低,发展规模尚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二是糯米蕉产业的规模化、标准化发展仍然不够,其生态产业化水平有待提高。三是绿色食品发展尚未完全形成,尽管册亨县具有丰富的生态资源,但在绿色食品的种植、加工和销售等方面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导致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尚未形成规模。

(三)生态品牌体系尚未形成

调研发现,目前册亨县尚未建立完善的生态产品品牌体系,生态产品在市场竞争中缺乏优势。一是品牌意识不强,生态产品的品牌建设不够,缺乏具有影响力和号召力的品牌,导致产品市场竞争力较弱,难以在市场上形成竞争优势。二是生态旅游品牌不突出,无法与其他旅游目的地相抗衡,影响了旅游业的发展。三是整体形象品牌不鲜明,对外宣传推广力度不够,影响了招商引资和旅游业的发展。四是技术水平低。生态产品的生产、流通、消费等环节需要更高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由于缺乏这些技术支持,生态产品的价值难以得到充分实现。

(四)生态经济发展保障不充分

册亨县在发展生态经济的过程中,发展保障基础相对薄弱。一是工作机制不完善。发展生态经济,需要有一个健全的工作机制作为保障。目前,册亨县在生态经济发展方面的机制并不健全,没有形成一个良性的发展循环,导致在发展过程中出现诸多问题,如政策执行不到位,资源分配不合理等,制约了生态产业的发展。二是产业监管与服务力度不够。一些企业更加注重追求经济利益,忽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不良影响。三是缺乏相关专业的人才。发展生态经济需要一支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队伍,以推动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目前,册亨县在生态经济领域的人才储备严重不足,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生态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四是政府政策支持力度不够,生态经济发展动力不足。

三、册亨县发展生态经济的路径探索

册亨县发展生态经济,应牢固树立并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地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借助优越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森林资源,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来谋划和推动生态经济发展,使绿水青山变得更美,金山银山更有价值。

(一)全力推动“旅游+”融合发展

1.打造“旅游+”产业品牌。一是深度挖掘和整合本地的文化、生态和历史资源,如册亨县境内保留的古罗甸王国遗址、古土司府遗址、古墓葬圹群、摩岩浮雕及图腾崇拜、祭祀乐舞等各种历史文化遗产[2],可以将其独特的文化内涵注入“旅游+”融合发展,打造出独具地方特色的旅游文化品牌。二是构建多点支撑、多元融合的大旅游产业,形成以布依文化为主题、形式多样的复合型旅游文化精品。如,依托布依戏、布依转场舞、布依刺绣、高台舞狮、竹鼓舞等民族特色文化,排练创作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特色布依族文艺精品。三是依托优良的生态资源和民族文化资源,以万重山景区为中心,推动陂鼐古寨、板万布依古寨、布依博物馆、布依锦绣苑、布依歌舞剧等联动发展,走出一条全域旅游与城乡统筹、产业融合、农旅融合的发展道路。

2.创新“旅游+”产业模式。一是以万重山景区为核心,以布依族文化为特色,构建集自然风光、人文景观、民族文化于一体的生态旅游模式。二是结合册亨县的乡村风情和农业特色,以布依族传统村落为载体,打造集农家乐、乡村民宿、农业观光、农事体验于一体的乡村旅游模式。三是以布依族文化为特色,以岩架布依风情园、布依博物馆等景点为支撑,构建集文化展示、民俗体验、文艺演出于一体的文化旅游模式。四是充分利用册亨县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打造集养生养老、休闲度假、户外运动于一体的康养旅游模式。

3.延长“旅游+”产业链条。一是加强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的深度融合,构建完整的旅游产业链,推出集特色餐饮、民宿、旅游商品于一体的产业链。二是优化旅游交通网络,改善景区间的交通连接,增加公共交通工具的数量和频率,提升旅游景区可进入性和游客出行体验感。三是实施旅游业态升级行动,推动酒店品牌化发展,培育和评定A级旅游景区、乡村旅游村寨、农家乐(经营户)、客栈等,以旅游创建带动标准化建设。例如,持续推动册亨万重山景区提质扩容,争取将其创建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四是鼓励企业开展生态休闲农业产业链上下游延伸,实现产业链升级,提高农业产值。

(二)持续推进生态产业化发展

1.加强生态保护,提高生态环境质量。一是要严格执行生态环保法规,加大生态建设投入,提升森林覆盖率,保护生物多样性。二是要完善生态保护政策,国家出台污染防治、生态保护、资源利用等多个方面的政策措施,以此来加强生态保护,提升环境质量。

2.发展生态产业,打造绿色经济。一是充分发挥地理优势,积极推进生态产业发展。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引导农民转型发展,推动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生态养殖等产业的快速发展。二是注重生态环保,严格把控产业准入,严格执行环保法规,对高污染、高能耗的项目实行严格准入制度,从源头上杜绝环境污染问题。三是以生态产业为核心,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传统产业绿色化改造,培育新兴产业,实现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同发展。四是加大对生态产业的政策扶持力度,鼓励企业采用绿色生产技术,推广低碳循环经济模式,实现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共赢。

3.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效益。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3]因此,册亨县发展生态经济,应优化产业结构,着力提升产业效益。一是围绕特色产业开展“补链”“强链”“延链”等科技创新活动,实现生态经济、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和人才资源四者相互交融、协同发展。二是通过科技创新调整产业结构,引导企业转型升级,培育新兴产业,提高生态产业的附加值和竞争力。三是通过科技创新优化生态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

4.创新生态产品交易模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一是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构建一个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和环境损害成本的价格体系,更好地引导资源配置,实现绿色发展的目标。如,册亨县可以依托贵州阳光产权交易所,对生态资源进行市场化运作,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二是加强宏观调控,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加强对低碳经济的引导,倡导绿色消费模式,促进资源优化配置,进一步推动绿色发展。

(三)加快构建生态农业产业体系

1.构建绿色粮食产业体系。一是充分发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优势,在秧坝镇、丫他镇和弼佑镇等地聚力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绿色食品产业集群。二是在具备山地资源优势和气候资源优势的岩架镇弄应村、坡妹镇、冗渡镇、弼佑镇、巧马镇、高洛街道以及县城内,重点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油茶产业集群。三是强化科技创新,通过加强对绿色食品产业的扶持和技术支持,引进先进的农业科技,提升其绿色食品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推动绿色食品产业的标准化、规范化、现代化发展。

2.发展特色水果产业体系。册亨县具有糯米蕉、脐橙、芒果、荔枝等丰富的水果资源,可以依托其发展特色水果产业。如,糯米蕉产业发展方面,以创建具有地域特色的糯米蕉产业集群为目标,在冗渡镇、丫他镇等土地相对集中连片的地方,大规模发展糯米蕉产业,形成独具区域特色的糯米蕉产业集群。在岩架镇、双江镇、百口乡、丫他镇、弼佑镇、巧马镇、八渡镇、者楼街道等8个乡镇街道、南北盘江沿线低热河谷地带发展以糯米蕉为主导,打造新型山地生态香蕉产业带。

3.建立生态养殖产业体系。利用丰富的山林资源,发展生态养殖业。一是通过推广绿色、生态养殖技术,提高畜禽产品品质,打造生态养殖品牌。如,借鉴坛坪村“一种二养”绿色循环产业发展模式,引导农户参与养殖,并提供技术培训和指导。此模式已经成熟,可以在其他同类地方推广使用。二是发展特色水产养殖,提高水产品产量和品质,满足市场需求。

4.发展生态休闲农业产业体系。发展生态休闲农业产业体系是推动农业现代化、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册亨县可以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农业资源,发展生态休闲农业,建设农业主题公园、观光农业园、农家乐等休闲农业项目,促进农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一是制定一系列扶持生态休闲农业的政策措施,包括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用地保障等,鼓励农民、企业和社会资本投入生态休闲农业产业。二是制定生态休闲农业发展规划,明确产业发展目标、重点领域和政策措施。优化产业布局,充分挖掘地域特色,形成生态休闲农业产业链和产业集群。三是加强生态休闲农业科技研发和技术推广,采用绿色、低碳、高效的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模式,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和农产品质量。四是推动生态休闲农业与旅游、文化、教育等产业深度融合,拓展农业多功能性,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

5.构建农产品加工产业体系。利用丰富的农业资源,有发展农产品加工产业,促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一是制定农产品加工产业规划,明确产业发展目标、重点领域和政策措施。结合当地农业资源禀赋,优化产业布局,形成农产品加工产业带。二是推动农产品加工企业向上下游延伸,形成种植、养殖、加工、销售一体化发展。鼓励企业开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实现产业链升级。三是加强与科研院所的合作,引进先进的农产品加工技术和管理模式。鼓励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提高农产品加工设备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

(四)努力加强“多元化”发展保障

1.建立完善的工作机制。一是制定出台促进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的指导性意见,明确财政、税收、土地、金融等支持政策。二是加快建立发展生态经济资源的约束机制、环保成本机制、生态补偿机制、社会声誉机制、战略调整机制等一系列闭环式工作机制。三是制定并落实符合当地实际的环境保护政策,健全水资源管理制度,完善废弃物处理体系,建立严格的违法违规行为惩罚机制。四是优化环境监测网络和数据平台,及时掌握环境质量变化情况。定期进行环境评估,制定科学合理的目标和指标,并对政策措施进行评估和调整。

2.加强产业监管与服务。一是建立完善的监管机制,设立专门机构或委托第三方机构对生态产业市场进行监管。二是强化服务职能,注重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包括技术指导、市场信息、人才培训等。例如,邀请专业机构或专家为生态产业企业提供技术指导和咨询服务,协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等。三是建立健全的环境监测和评估体系,提供环境保护、污染治理等服务,培育环保咨询、技术服务、废弃物处理等环保服务业,为企业和社会提供专业支持。四是出台相关政策鼓励绿色消费,倡导绿色消费理念,鼓励消费者购买生态环保产品和服务。

3.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一是聚焦册亨县生态产业需求,精准“引”才,构建“一产业规划+一人才规划”格局。二是根据产业发展做好人才培养顶层设计,开展“产业人才订单培养计划”,积极与相关科研院所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培养生态产业、山珍产业以及“旅游+”融合产业的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形成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队伍,助力册亨县生态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三是激发创新动能高效“用”才,紧扣产业链升级推动各类人才平台建设,构建技术要素参与收入分配的机制。如设立人才引进的奖励机制,吸引优秀人才投身册亨县生态经济领域,为当地生态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四是加强布依族文化传承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的引领作用,有计划地培养和挖掘基层文化能人,壮大传承人队伍,弘扬和保护布依族文化。

4.加强政府政策支持力度。一是制定一系列扶持政策,包括消费者信任机制、质量标准体系、产业金融支持体系及品牌管理体系等方面的内容。同时完善售后服务体系及客户投诉处理机制。二是组建生态经济产业协会或联盟,制定行业标准和规范,以及生态经济产品的质量标准和认证体系,确保产品品质和安全。三是设立生态经济产业专项基金,为企业提供贷款、担保等金融支持,进一步推动生态经济发展。四是引入风险投资和股权投资,为生态经济产业快速发展提供保障。五是建立与当地市场需求相适应的产销对接机制,与相关企业、合作社展开合作,确保山珍生态示范基地的产品实现产销对接,提高市场竞争力,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猜你喜欢
册亨县绿色旅游
册亨小米蕉栽培技术应用与病虫害防治技术实施
绿色低碳
林下灵芝栽培技术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旅游
册亨县关工委“夕阳红”宣传队特别党支部组织集中学习
旅游的最后一天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
册亨县杂交水稻引种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