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生终身发展架梁开道

2024-05-31 05:29:09士心
中小学德育 2024年5期
关键词:李子生涯学校

士心

在广州人民公园附近,有一组青砖绿瓦建筑因极具岭南特色而引得路人纷纷驻足拍照。这一“网红”拍照点内,就是南粤名校广东华侨中学初中校区。2014年9月,广东华侨中学高中校区建成,新校区融合了广州传统骑楼和广东侨乡碉楼风格,因设计独特、规模宏大,而迅速成为金沙洲地区崛起的新地标。

当年, 广东华侨中学由广东五邑地区的爱国华侨集资创立,这也意味着它从诞生之始,就根植岭南文化,也与世界紧密相连,自带“开放”气质。百年的办学历程,独特的办学背景,深厚的历史积蕴,成就了广东华侨中学与众不同的办学风格。2017年4月,李子良从广东实验中学调任广东华侨中学校长。当时,新高考改革即将推出。作为一名教育“老兵”,李子良敏锐地意识到,新高考改革给予学生在选科择业上更多的自主选择权,学校应迅速建立与之匹配的新的教育体系。为此,他带领师生开启了创新人才培养的新实践,助力学生健康发展、全面发展、终身发展。

“生涯教育”:为每一颗种子找到破土的方向

“通过高中教育让学生升入理想大学,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但为他们未来的发展和行业成就打下良好基础,才是教育最成功的地方。”着眼学生长远发展,是李子良坚守的教育信条。

新高考对学校和学生都是挑战。对于学生,就像站在了选择的十字路口,如何从不同的选科组合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组合,考验着学生的生涯探索与决策能力;对于学校,如何公平、合理、高效地开展选科走班,是必须思考和研究的重大课题。

2017年底,教育部出台《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其中明确了高中教育的新定位,即“三适应一奠定”:促进学生适应社会生活,适应高等教育,适应未来职业,奠定每个学生的终身发展。方案要求在高中阶段就要引导学生进行面向未来职业的规划。

新高考制度的改革,新课程方案的颁布,都指向了一个方向,那就是学生需为适应未来生活做好准备。这让李子良认识到,重视高中生生涯教育已刻不容缓。

对学校生涯教育,李子良校长认为,引导学生“认识自己”,为每一颗种子找到破土的方向,是高中教育善莫大焉的基础性工作。

实际上,在广东省实验中学时,李子良就参与了华东师范大学生涯教育指导专家霍益萍教授的科研项目,对生涯教育助力学生成长深有体会。为此,2017年广东华侨中学成立学生发展指导委员会,聘请霍益萍教授团队作指导,开始了富有特色的生涯教育实践。

“作为孩子生涯发展的出发地和最根本的土壤,家庭环境对孩子的生涯发展有深远影响。”李子良校长认为,目前多数学校将学业指导和职业指导作为重心,使得“从职业或专业选择倒推学科选择”成为当前学校生涯教育的一种普遍思路。以这样的思路推进生涯教育,会使其窄化为职业指导。这样过早地將学习目的聚焦到为就业做准备,既让学习失去探索意义,也窄化了学习功能,和学校教育目的背道而驰。这是作为一校之长的李子良所不能接受的。在他心目中,学校教育的一大宗旨,就是为生命成长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侨中是广州市星级家长学校,在家庭教育指导方面有着优质的经验。为充分利用这一资源,侨中的生涯教育不局限于职业指导,而着眼于家庭成长。

在他的带领下,学校开展了包括生涯测评、学业指导、生活辅导、名校巡礼等形式多样的生涯教育活动,成立了“家长导师团”,开展了富有特色的“三长引路”(即家长引路、学长引路、师长引路)系列活动,让学生在适应新高考政策的同时,通过生涯教育认知自己,理性规划人生。

学校根据学生发展规律、成长需求和学校实际,构建了“三个三”学生发展课程体系,即从生活指导、学业指导、生涯指导“三个维度”,分课程建设、活动开发、课题引领“三个层次”,利用校内师生资源、校外专家资源、家长资源等“三大资源”,对学生进行指导,助力学生全面发展,为每个梦想铺路搭桥。课程建设、活动开发和课题引领相辅相成,纵横交叉构成了完整的生涯教育载体。

在具体实施上,学校根据高中生年龄及学段特点,分别设计递进式主题活动,探寻家庭成长与高中生生涯教育之契合点,用行动研究提升家校共育整体水平。

在高一级举办“第一批家长导师团”受聘仪式,同时举行“筑梦侨中,职引人生,成就未来”家校共育生涯规划活动。家长导师们现身说法,展现不同职业的真实面貌,增进学生对职业的了解,指导学生形成生涯规划意识,使学生在人生理想、学习动力、志愿选择和未来职业选择等方面有一个初步的规划。

在高二级举办“成长路上,有爱陪伴”的“家长导师进课堂”活动。活动邀请家长导师走进课堂,通过家长的智慧、家长的经验、家长的发现、家长的感悟,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学习氛围,助力学生身心成长。

在高三级举办“回溯家族奋斗史”及“弘扬改革精神彰显青春担当”系列活动。内容包括父辈访谈、手绘家族奋斗史、家庭成长分享会、成人礼等。

生涯教育行动研究让侨中学子的生涯意识、生涯决策、生涯行动等能力得到了提高,对家长的职业更加了解和尊重,获得了实实在在的职业规划帮助,对未来之路更加明晰。同时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内驱力,让他们有了更强大的动力去为理想而奋斗。孩子的积极变化,让家庭亲子关系更和谐融洽,家庭成为孩子成长的精神港湾。

“青春诗会”:给每一个孩子自由发展的空间

每年的四五月份,侨中都要办一场“青春诗会”,这已成为学校的办学名片。这不仅是一场诗会,更是一场学生才艺和综合素养的集中展示场。作为语文老师,李子良不仅是主导者,还是“参演嘉宾”,和师生家长同场亮相,或朗诵,或歌唱。诗会热烈的气氛,激情的演绎,为学生们打开了一个崭新的成长视角,激励着他们“看见自己”,发现自己,找到奋斗的方向。

在李子良的倡导下,侨中努力给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让不同学生都可以找到成长的土壤。在李子良“自由理念”的催生下,侨中学子们如百花竞开,在各种活动、竞赛中捷报频传。

近期,侨中学子周杨雨晴就因出色表现斩获中国传媒大学、浙江传媒学院艺考第一名,在学校传为美谈。亮眼成绩的背后,是坚实的底子:高二雅思裸考7.5;外研社杯全国一等奖,广东省一等奖;学业成绩在学校长期保持历史类年级第一……

据老师介绍,周杨雨晴是一位“非典型学霸”。她的特别之处是“原始感”——在不加干预的成长环境中“自由生长”。

曾有一段时间,网络上一直讨论着一个话题:人生应该是轨道还是旷野?在众人争论不休的时候,周杨雨晴已经在“旷野”里走出很远。

与很多“学霸”孩子一样,周杨雨晴学了很多才艺,但她的学习都是非功利性的,纯粹是为了让自己的生活变得丰富一点。

直至读高中时,周杨雨晴还从未萌生做播音主持的想法。对于英语优秀,学习能力又强的她来说,入读世界名校,似乎是更“合理”的选择。

然而,在学校的一场辩论赛后,两位学编导的同学认真地建议,雨晴你一定要去试一试中传的中英双播。这两位同学对艺考圈非常熟悉,他们的一句“没有见过比你更合适的人”,让周杨雨晴瞬间明白了自己该努力的方向。

以初中时的成绩,周杨雨晴本可以填报更高分数段的学校,但她依然将侨中列为第一志愿,因为“侨中自由多元的氛围打动了她”。

而侨中也没有让她失望,“在这里我们可以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可以参加很多社团、活动,过得多姿多彩,也可以像我这样过得专注、平淡。”周杨雨晴很是感慨地说。

作为成长中的个体,学生终将以校园为起点奔向四面八方,而正在人生分岔路口的当下,学生又能从学校收获什么呢?“是选择的自由。”侨中2023届毕业生罗卓滨说,“能够自由地选择自己想走的路,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而侨中给了我这样的底气。”

“在侨中,一次次主持经历让我领略到了语言艺术的魅力,迷上了将话筒握在手中的感觉。”怀揣热爱,罗卓滨在艺考中发挥出色,在广东省粤语播音统考及上海戏剧学院、浙江传媒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考试中获得骄人成绩。

李子良一直认为,适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普通高中教育应坚持多样化办学、特色化发展,以适应现代化建设对各类人才的需要,适应每个学生成长发展的需要。

基于办学历史,广东华侨中学有特殊的办学定位,目前学校有国际班、港澳子弟班和普通高中班。特殊的校情学情,驱动侨中走多元办学之路,以开放的胸襟接纳“不一样的孩子”,并帮助他们成长成才。

几年前,在李子良的多方努力下,学校操场北角建起一座带雨棚的网球场,建设标准达国际职业比赛水平。这是侨中网球爱好者的乐园,也是他们成长的沃土。学校耗费“巨资”建设高标准网球场意义何在?李子良回答:“这些学生不论未来走专业道路还是继续求学,学校都为他们建立了成長通道。”

超前的办学思维和为学生长远计的办学格局,为侨中培养了多名网球好手,其中不但有广东省青少年网球排名赛单双打亚军,还有郑子健、黄忆霏两名国家一级运动员。

在侨中港澳子弟班,有一位师生熟知的台球“高手”李朗逸。在他入读侨中高一年级后,李子良看出他身上的潜力,为了培养这位优秀的“专才”,也为了“以点带面”让更多喜爱台球运动的学生发掘天赋、“发现自己”,李子良力主开设了专门的台球训练中心。

良好的训练场地,优秀的师资配备,让一众台球好手在这里迅速成长。李朗逸在校期间同时接受学校和香港教练的指导,学习训练两不误,后来在波多黎各世界青少年台球锦标赛中战胜众多世界一流选手,夺得亚军。

李子良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办学观,让侨中在近两年来涌现了9位“国家一级运动员”,走出了6位中传、中戏等一流艺术院校优秀招录生,大批富有特长的学子在校园舞台崭露头角,发出了人生中的“第一束光”。有同学感慨,如果青春是一首诗,在侨中的求学奋斗就如同集体参演的一场“青春诗会”。

更可贵的是,侨中大气多元的育人理念,培养了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审美素养,开阔着他们更远大的人生视野。在这背后,是学校“舍得”花时间和精力建设实践基地、搭建学生成长平台的理念自信,也是李子良校长为学生终身发展而教的教育观的最好体现。

“创新人才培养”:让每一个生命实现精彩蝶变

近日,教育部公布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基地名单,广东华侨中学榜上有名。这标志着侨中创新人才培养在多年的蓄力后达到了新高度。

早在多年前,侨中就以创新人才培养为核心,借助校内外高水平师资队伍和研究基地,构建了“必修+选修+特色+社团+研学”五位一体的课程体系,极大地促进了学生自主探究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与此同时,学校充分利用广州市中小学人工智能教学平台等资源,将人工智能作为创新人才培养的重点方向,帮助学生提升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今,学校不但是教育部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基地,还是教育部课程中心“深度学习”教学改进项目实验学校,在助力学生创新发展方面走在了同行前列。

对于创新,李子良校长认为:“每个学生身上都蕴含着创新潜力。我们鼓励学生创新,是为了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基于这种认识,李子良在调来侨中当年,就带领老师们启动了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开设了“创新人才培养班”,着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科学素养。这为后来学生参加广州市中学生“英才计划”培训打下了坚实基础。

“英才计划”是一项面向中学生的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计划,2013年由中国科协和教育部共同组织实施,旨在选拔一批品学兼优、学有余力的中学生走进大学,参加科学研究、学术研讨和科研实践,为“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输送后备力量。同年,广州市开启中学生“英才计划”试点工作。

侨中在开展“英才计划”选拔时,首先会对符合报名要求的学生进行培训,研发针对性课程、派出优秀师资提供长期跟踪指导,并在答辩方法、特色展示等方面开展训练,帮助学生脱颖而出。

学校还聘请来自高校或科研院所的校外导师提供辅导。这样通过“校内+校外”双导师辅导制度,让学生有机会参加高校科研活动,还能走进导师所在的高校实验室上课,对创新能力的培养极有帮助。

2020届毕业生何依玛读高中时入选市“英才计划”,经常到华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工程实验室,跟着大学教授做项目设计、独立完成釉面陶瓷制作。神奇的化学实验,让她对材料学愈发痴迷。高考填报志愿时,何依玛果断选择了材料与科学工程专业,后来在大学期间就发表了三篇相关论文。回忆起自己的中学生活,何依玛感慨说,正是侨中提供的机会,帮助她找对了方向、选对了专业。

有同样感想的不止何依玛。考入南京大学的谢东浩刚入读大学,就忙着申请新生科研課题、准备程序设计比赛。“这些知识我高中时就接触了,我期待迎接新的挑战。”

在侨中读高中时,谢东浩入选广州市“英才计划”,到华南理工大学机器人创客实验室学习。他负责的报警机器人项目获全国发明展览会“发明创业奖”铜奖、广州市第36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

这些从侨中“走向远方”的学长,激励着后来者站在了同样的起跑线上。今年,侨中又有13名学生入选“英才计划”。其中,10名学生入选广州市中学生“英才计划”科技特训营,3名学生入选广东省“英才计划”。

“参与英才计划不是目的,我们希望通过这种选拔,带动全体学生打破思维禁锢,培养创新能力。”李子良说。

外界不太熟知的是,侨中多年来大力推进学生工程教育,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工程科技素养,成果卓著,先后被授予广东省航空航天特色学校、全国航空特色学校、未来航空人计划实验学校等荣誉称号。2022年5月,侨中的空天特色项目再次提档升级,在全市中学率先成立创新科学院,聘请多所著名大学的专家担任特聘导师。

“创新不是‘尖子生的专利,而是帮助每个学生实现生命蝶变的一把钥匙。”李子良说。侨中创新人才培养不仅仅让一些孩子脱颖而出,站上更高的发展平台,更重要的是,它通过课程学习训练了所有孩子的思维,让他们懂得如何用更科学的方式解决问题。

侨中校友李秋曈入读中央戏剧学院后,在谈及母校学习生活时说:“在侨中三年,一次次活动不仅让我得到了很好锻炼,还让我清晰地找到了自己的定位和发展方向。侨中不仅能培养学霸,还能让每个人尽善自我,做最强的自己。”正是这种“尽善尽美”的精神,让广东华侨中学在李子良校长的带领下,以未来视野定当下,以发展眼光看学生,为学生终身发展架梁开道,给他们的幸福人生打下了坚实根基。

责任编辑 余志权

猜你喜欢
李子生涯学校
一次难忘的生日
秋天
李子有多少
吐槽退役生涯
奔跑吧!李子柒
海峡姐妹(2020年1期)2020-03-03 13:35:52
我的地下工作生涯
生涯教育:未来已至,未来可期
一颗负责的心——我的班主任生涯
新课程(2016年3期)2016-12-01 05:56:56
学校推介
留学生(2016年6期)2016-07-25 17:55:29
奇妙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