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

2024-05-31 05:19张桂玲
天津教育·下 2024年4期
关键词:运算概念情境

张桂玲

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应以学生需求为出发点,紧密结合数学知识体系,将抽象概念与实际情境相融合,使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为学生提供更具深度和实际意义的数学学习经验。本文主要研究如何在新课程环境下,以更有效的方式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以提高教育质量,适应新课标要求。

教育领域的发展始终与时俱进,数学教学不仅关乎知识传授,更涉及思维能力的培养。《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版)》也提出,数学课程要实施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利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有效问题情境的构建要求教师深入理解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确保教学内容既具实用性又能激发学生兴趣。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考虑如何将抽象的数学概念转化为学生能够理解的实际问题。在实施过程中,教师也应不断反思和优化教学实践,保持对新教育理念的敏感性和开放性,探索适合学生群体的教学方法。

一、生活实境与数学概念的结合

(一)挖掘日常生活中的数学元素

挖掘日常生活中的數学元素涉及对生活实境的深入观察与分析,旨在发现那些能够与数学教学内容相结合的实际元素。教师需要具备将这些概念显化、融入教学过程的能力,识别日常生活中隐含的数学概念,如数量关系、形状、大小、比例、时间、空间等,对日常物品和活动的数学属性进行分析,引导学生理解数学不仅是抽象的符号和公式,还是一个工具,能够帮助人们解决现实问题。

以“克、千克、吨的认识”为例,教学的核心在于使学生掌握这些质量单位,并能够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教师可以引入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实例,如食材的称量、课外活动中的物品重量等,让学生估算和测量日常物品的重量,直观地理解克、千克和吨的概念,以及这些单位之间的转换关系。例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讨论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重量单位,思考在超市购物或家庭烹饪时对重量的感知。教师也可以设计一系列的活动,要求学生估算自己书包里书本的总重量,然后使用教室里的秤进行实际测量,并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保证学生理解克、千克和吨之间的关系。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或项目式学习,如要求学生在课下和家长访问附近的市场,观察并记录不同商品的重量单位,如水果、蔬菜、粮食、大件物品等,观察它们的重量标记,记录克、千克或吨的单位表示,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某些商品会用克来表示,而有些则用千克或吨来表示。例如,蔬菜和水果通常按克或千克出售,而建筑材料可能按吨计,从而让学生理解不同单位的使用依赖物品的性质和用途。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之间的桥梁,促进其深入理解数学概念。

(二)将数学概念应用于实际情境

教师要深刻理解数学概念与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识别日常生活中可以体现数学概念的情境,如时间管理、金钱计算、物品的排序和分类等,并能够将这种联系呈现在教学过程中。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强调数学概念的实际应用价值,设计既有教育意义又有趣味性的学习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深入理解数学概念,并学会如何将这些概念应用于现实生活中的各种情境。

以“混合运算”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类似的计算活动,让他们实际体验混合运算的过程。例如,让学生列出聚会的各项开销,如食物、饮料、娱乐等,估算每一项费用,并将所有类别的总费用加在一起,得出聚会的总开销。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锻炼混合运算技能,学会如何将计算技能应用于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引入更复杂的实际情境,如家庭预算管理或时间规划,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例如,设计一个虚拟家庭假期的活动,要求学生计算旅行费用、住宿费用和活动费用。学生先设定一个假期旅行的目的地,并根据这个目的地来规划相关费用,要考虑交通方式、住宿选择、餐饮费用以及可能的娱乐活动,查询交通工具票价、酒店住宿费和餐馆的平均消费。信息收集完成后,学生需要使用混合运算来计算整个假期的总费用,将交通费、住宿费和餐饮费等各项费用相加,以及将每项费用中的多个组成部分相加或相乘。此外,学生还需要考虑预算限制和时间安排。教师可以设定一个虚拟的预算限额,让学生在不超过这个预算的情况下规划假期,这要求学生在计算总费用的同时还要进行预算平衡和调整。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将混合运算应用于实际情境,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不是孤立的、抽象的概念,而是一个解决现实问题的有效工具,从而帮助学生掌握混合运算技能,建立数学概念与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

二、结合学生认知水平进行设计

在创设问题情境时,教师要考虑学生的认知发展阶段,并据此设计适宜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全面了解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心理特点,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教学活动。对于较为复杂的数学概念,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实物操作、图像展示、故事讲述等,帮助学生从直观上理解概念。此外,教师还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课堂上,教师应观察学生的反应,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如果发现学生在某一部分存在困难,教师应及时采取措施,如重复讲解、提供额外练习、调整教学方法等。

以“三位数乘两位数”为例,教学活动的设计首先要基于学生对基础数学概念的掌握程度。在学习本课知识之前,学生已经熟悉了简单的乘法运算,教师需要从学生已有知识出发,逐步引导其理解更复杂的乘法运算。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直观的教学辅助工具,如数学模型或图表,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三位数与两位数相乘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重点关注学生对乘法运算技巧、乘法运算原理的理解程度。为了加强学生对乘法运算技巧的掌握,教师可以引入标准的算法步骤,展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纵式排列方法,讲解如何分别将两位数的个位和十位乘以三位数,以及如何将这两个结果相加得到最终答案。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确保学生能够正确执行每一步骤,如适当进位和保持数位的准确对齐,还应不断调整教学策略,根据学生反馈和学习进度进行适当调整,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参与度来评估他们对乘法运算的掌握程度。例如,当学生进行板书练习或回答问题时,教师应注意他们的计算速度、准确性以及采用的解题方法,如果发现某些学生在计算过程中犹豫不决或频繁出错,教师可以组织额外的辅导课程,如针对性的练习和详细的步骤演示。此外,教师还可以提供额外的练习题,涵盖从基础到进阶的乘法运算题目,以便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在课后进行自主练习。

三、故事情境下的数学教学探索

小學数学教学中融入故事情境是将数学概念置于引人入胜的故事中。有效实施这种教学策略,需要教师精心设计课程内容,将数学概念与故事情境相结合。教师要选择或创编合适的故事,使其与数学概念和学习目标紧密关联,故事应具有一定的教育价值。同时,教师还可以运用各种教学资源和工具,如图形、图表和多媒体素材,来增强故事的吸引力,提高教育效果。这些视觉辅助工具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中的数学概念,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更加具体、直观。

以“平均数”为例,教师需要构思一个与学生日常生活相关,且能够自然融入平均数概念的故事,故事应当足够简单,以便学生容易理解,同时又包含需要计算平均数的场景。例如,学校田径队正在为即将到来的地区田径比赛做准备,教练决定记录每位运动员在训练中的跳远成绩,以便了解队伍的整体表现。田径队有五名运动员,每个人一共跳5次,教练记录每位运动员的每次跳远成绩,需要计算运动员的平均成绩。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画出一个表格,列出每个运动员的名字以及五次跳远成绩,将这五次成绩相加,得到每位运动员的总成绩,用总成绩除以跳跃次数来计算平均成绩。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演示如何进行除法运算,并强调平均数是用来衡量一组数据整体水平的一种方法。为了加深学生理解,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类似的练习题或小组活动,让学生计算其他运动员或团队的平均成绩。同时,准备一组涉及不同运动项目的数据,如学校篮球队的得分记录、游泳队的比赛时间记录等,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配一组数据,要求学生计算这些运动员的平均成绩,教师可以提醒学生注意数据的正确录入和加法计算的准确性。此外,教师可以引入一些需要学生进一步分析的问题,如询问哪位运动员的平均表现最稳定,或者哪个团队的整体表现最出色,引导学生使用已学的计算技能得出结果并进行分析。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收集和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理解程度调整故事情节和数学问题的难度。这种教学方法使数学学习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有助于促进学生综合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发展。

四、游戏元素融入数学问题情境

游戏设计需要与数学课程的学习目标相匹配,确保游戏活动能够实质性地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同时,游戏活动要适合学生的年龄和认知水平。教师可以创造性地设计游戏规则、情景和角色,使游戏既有教育意义又充满乐趣。游戏难度的设置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水平而定,既不能太难,使学生感到沮丧,也不能太容易而缺乏挑战性。合理的难度设置可以帮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就感,同时能够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以“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为例,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分数迷宫”的互动游戏,让学生通过解决一系列的分数运算问题来帮助一个虚拟角色逃出迷宫,每到达一个迷宫的路口,学生就要解决一个分数四则运算的问题,才能继续前进。游戏开始时,教师先介绍游戏规则和目标,每个学生或小组的任务是尽快走出迷宫。迷宫设计一系列的路口和通道,每个路口都有一个分数运算问题,涵盖加、减、乘、除四种运算,为了增加游戏的互动性和参与感,学生可以通过抽签的方式选择他们要解决的数学问题,这种随机选择的机制增加了游戏的不可预测性,丰富了学生的游戏体验。每解决一个问题,虚拟角色就能继续前进,若回答错误,角色会回到原点或上一个路口。这样的设计旨在鼓励学生仔细思考每一个问题,提高学生解题的准确性。“分数迷宫”游戏是一个寓教于乐的教学工具,将数学概念与趣味激发的学习过程结合起来,这种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数学能力。

五、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创造更加生动、个性化的学习环境,这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技术知识和操作能力,充分了解各种多媒体工具和软件的功能,如交互式白板、教育软件等,知道如何将这些工具有效地融入数学教学中。通过恰当的技术应用,教师能够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以更直观、更生动的方式呈现给学生。

以“对称、平移和旋转”为例,教师可以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实现更加生动、有效的教学。电子白板作为一种多媒体教学工具,提供了丰富的视觉和互动功能,使这些几何概念的教学更加直观、动态。教师可以使用电子白板上的绘图工具来创造多种形状,并引导学生探讨如何通过折叠或使用镜子来找到形状的对称轴。利用电子白板的触摸功能,学生可以直接在屏幕上操作,尝试将图形进行折叠或镜像翻转,以寻找对称性。教师逐步引导学生从简单的线对称扩展到更复杂的形状对称,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对称的概念和性质。在探讨平移问题时,教师可以利用电子白板上的动画功能,展示图形沿着直线或给定路径的平移过程。通过这种视觉展示,学生能够清楚地看到图形在平移过程中的位置变化。教师还可以设置不同的平移任务,让学生通过拖动图形或设定平移向量来完成这些任务,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在教授“旋转”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电子白板展示图形绕一点旋转的动态过程。先向学生展示如何设定旋转中心和旋转角度,再让学生操作电子白板上的图形,观察并分析它们在旋转过程中的变化。这种动态展示和互动操作能够使学生直观地理解旋转变换的性质和效果。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出问题,并共同寻找答案。教师还可以设计一系列与现实生活相关的问题情境,如图案设计、物体的运动等,让学生应用所学的对称、平移和旋转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六、结语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的转型向着更加生动、互动和学生中心的方向发展。为了适应这种变化,教师应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并创设更多富有启发性的学习情境,以引导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探索数学的奥秘,培养其终身学习能力。

猜你喜欢
运算概念情境
情境引领追问促深
不同情境中的水
重视运算与推理,解决数列求和题
Birdie Cup Coffee丰盛里概念店
有趣的运算
幾樣概念店
学习集合概念『四步走』
聚焦集合的概念及应用
“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知识归纳
护患情境会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