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婧 俞露 吴远根
随着社会生产力和经济的不断发展,食品安全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焦点话题。作为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必修课程,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旨在使学生通过专业化和系统化的学习,准确掌握食品法律法规和标准的基本知识,能够及时识别实际生活中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有效预防食品安全事故的發生,减少食品经济活动中的贸易障碍和争端,利用法律武器维护生产者和消费者权益,进而培养出真正符合社会和食品工业发展需求且具备社会责任感和专业素养的食品人才。
一、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
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在大学教育过程中,通过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其政治觉悟、社会责任感和创新能力的一种教育活动。旨在通过全方位、多层次的教育手段,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和内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使之成为日常行为和决策的基本准则,使学生认识到法治对于社会和个体的重要性,从而增强法律意识,自觉遵纪守法,并培养学生对国家、社会的认同感和责任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人才,为社会的发展积极贡献力量。
食品标准与法规的制定与遵守直接关系到公共安全和社会秩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引导学生理解法规背后的价值观,培养他们对法规的依从意识,以及对社会责任的认知。食品安全与质量直接关系到公众的健康和权益,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让学生认识到他们在推动社会公共意识和维护消费者权益方面肩负的责任,这对于建立一个更加公正和安全的食品体系来说至关重要。
食品标准与法规的制定和执行需要政府、企业以及公众的共同努力,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培养学生对合作与共建的认识,帮助他们理解政府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的角色,以及企业应承担的社会责任。食品安全与质量关系到国家的整体安全和可持续发展,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引导学生理解国家战略与发展的重要性,以及他们在这个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
总之,在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更全面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他们不仅掌握专业知识,还能更好地理解并参与到社会、国家的发展进程中,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全球视野。
二、思政教育在食品标准
与法规课程教学中的融入方式
(一)课程内容设计
在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中,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入非常重要,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社会责任感及其对食品安全和品质的重视。将思政教育有机融入该课程的方式包括如下几方面:
1.培养法治观念。通过深入解读相关法规,引导学生理解法规的目的、原则和细节,并结合实际案例,帮助学生理解法规的实际应用,培养他们的法治观念。
2.强化社会责任感。结合食品企业的社会责任实践进行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企业在食品生产中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促使他们思考企业应如何履行社会责任,保障公众利益。
3.理解食品安全与社会公益的关联。通过对食品安全事件开展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食品标准与法规对于防范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性,引导他们认识到食品安全与社会公益之间的关联。
4.强化道德伦理教育。引导学生探讨食品行业中的伦理问题,如虚假宣传、欺诈行为等,让他们思考在食品产业从业过程中应该如何遵循道德规范、保持诚信。
5.讨论公共参与机制。讨论与食品政策相关的公众参与机制,鼓励学生关注食品政策的制定过程,了解公众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培养他们对社会事务的关注和参与意识。
6.强调职业操守与从业规范。分析食品行业从业者的操守和行为规范,通过案例研究引导学生思考作为从业者应该如何维护职业操守、保持专业操守。
7.引导思考社会热点问题。结合当前社会热点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与课程内容相关的社会问题,促使他们在专业学科中注重社会责任。
通过上述方式,可以将思政教育有机融入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中,帮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和应用法规知识,并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法治观念和道德伦理观念。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
将思政教育融入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中,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
1.案例分析法。通过真实的食品安全事件,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法规对事件的影响和应对措施,使学生认识到法规在保障公众利益和社会安全方面的重要性。
2.讨论与辩论。组织学生参与食品安全法规的相关讨论与辩论,引导他们踊跃表达个人观点,理解和尊重不同观点,理解法规对食品产业和消费者的影响,培养批判性思维和社会责任感。
3.实地考察与调研。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了解食品产业实际运作和监管情况,同时进行相关法规的调研,加深对法规实际应用的理解,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专题讲座与专家访谈。邀请法律专家、行业从业者等开展专题讲座或进行专家访谈,通过听取专业意见,加深学生对法规知识的理解,同时了解实际工作中的法规执行情况。
5.团队项目与合作学习。设计团队项目,要求学生合作完成关于某一法规或标准的研究报告,通过合作学习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6.伦理道德教育。引导学生讨论与食品产业相关的伦理和道德问题,如食品安全、广告伦理等,通过案例研究和讨论,促使学生思考在从业过程中应当遵循的道德规范。
7.主题写作与发言。组织学生开展与法规相关的主题写作,要求他们围绕法规对食品产业的影响、社会责任等进行阐述,以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考深度。
8.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设计情景模拟或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食品产业从业者、监管者等不同角色,体验法规对各方的实际影响,促使他们在实践中理解法规的执行和作用。
通过这些教学方法和手段,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法规内容,还能激发他们对社会责任、法治观念的重视,使法规不再是枯燥的知识点,而是成为引导学生思考、承担社会责任的工具。
(三)评价体系建设
在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需要构建全面的评价体系,既包含对学科知识的考核,又兼顾学生的思政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从而更全面地了解学生在法规学习中的发展状况,为其综合素质的提升提供有效的引导和反馈。
1.在知识层面上,设计案例分析题目,要求学生运用所学法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评价其对法规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在思政素养层面上,要求学生参与到食品安全等社会热点问题的讨论中,评价其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批判性思考能力。设置讨论或写作任务,考察学生对食品行业伦理问题的看法,评价其道德伦理观念。
3.在能力培养层面上,设计综合性案例,要求学生分析并解决与法规相关的食品产业问题,评价其问题解决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4.在社会责任感层面上,通过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案例研究,评价学生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解和关注程度。通过合作完成团队项目,评价学生在团队协作中的表现,特别是在社会责任方面的表现。
5.在表达与交流能力层面上,要求学生进行关于法规对食品产业影响的主题演讲或写作,评价其表达和交流能力,以及对法规的深入思考。组织与法规相关的辩论赛,评价学生在辩论中的逻辑思辨和表达能力。
6.在个性发展层面上,要求学生制定个人发展计划,明确未来在食品行业中发展的方向,评价其个性发展规划和职业素养。要求学生在学期结束时进行总结与反思,评价其对法规学习和社会责任的认知变化和个人成长。
三、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教学中
融入思政教育所面临的挑战和对策
将思政教育融入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教学中,也可能面临着一些挑战,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设计和实施中灵活应对,注重学科知识与思政内容的有机结合,从而提高学生对法规学科及社会责任的理解和认同。
一是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的平衡。课程本身需要传授大量的专业知识,可能导致思政教育方面的内容受到忽视。教师可以巧妙地将专业知识与思政内容结合起来,通过案例分析、实地考察等方式,将思政教育贯穿于专业知识的传授过程中。
二是学生兴趣与参与度。许多学生认为法规和标准的学习较为枯燥,对思政教育的内容缺乏兴趣,不愿积极参与。教师可通过设计生动有趣的案例、引入真实的食品安全问题、组织实地考察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让他们认识到法规知识对社会的重要性。
三是教学资源。教学资源的不足可能会限制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的深度和广度,故而需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通过在线资源、校外专家讲座等方式拓展教学内容,使资源利用率达到最大。
四、展望
为了实现思政教育与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更深度的融合,不仅要强调法规的知识传授,更要注重法治观念、社会责任感、伦理道德等方面的深层次渗透。促进与其他相关专业的跨学科合作,如食品科学、法学、社会学等,通过多学科融合使思政教育更贴近实际工作需求。强调实践教学,包括实地考察、企业合作项目等,使学生能够将所学法规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场景中,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如虚拟实验、在线案例分析等,增强学习的互动性,使学生更主动地参与到思政教育的过程中。关注国际食品标准与法规,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从而适应全球化的食品产业发展需求。強调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观念,使其在法规更新、社会发展变化中能够主动学习并保持对新知识的敏感度。
基金项目:贵州省教育厅省级本科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项目“基于课程思政融合的《食品标准与法规》教学体系改革”(2021024)。
作者简介:万婧(1986-),女,汉族,新疆库尔勒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食品质量与安全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