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科伟 雷琳 周才琼
随着我国经济和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国民的健康意识逐步增强,功能食品在促进健康和延缓疾病进展方面展现出了巨大的应用价值,由此引发了食品、营养等行业对功能性食品的研究和开发热潮。功能食品学是以基础生物化学、食品化学、食品生物化学、食品营养学等综合知识为基础,全面系统地阐述功能食品相关概念、功能食品功能因子、功能食品原料资源、功能食品的功能作用、各类功能食品、功能食品评价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及中国功能食品法律法规体系的一门课程。该课程内容繁杂,重点和难点问题突出,不易于理解,传统的教学方式以教师讲授为主,存在学生课堂参与度不高、上课积极性较弱等现象。为培养技能型营养专业人才,有必要在功能食品学课堂上引进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研究型教学是以培养学生的研究意识和创新能力为目标,鼓励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开展探索的一种教学模式,提倡学生主导、问题导向、团队合作、实践应用。翻转课堂是在信息化环境中,教师提供教学微视频作为主要学习资源,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完成自主学习,师生在课堂上面对面完成答疑解惑和互动交流等活动的一种教学模式。研究型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翻转课堂则侧重于个性化学习、互动与合作,两种教学法均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提高学习动力和学习效果。本文以西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类专业为例,在功能食品学课程本科教学中应用研究性教学与翻转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以期为该课程的教改探索提供参考。
一、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抽取2020年9月-2021年7月就读于西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类专业的40名本科学生,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小组各20名学生。两组学生在基础成绩、年龄、性别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可进行比较研究。
(二)方法
1.对照组教学方法。对照组采用多媒体课件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在课堂上讲授教学内容,辅以适当的提问和课后答疑,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功能食品学的基本原理,且能够利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
2.实验组教学法。(1)课前准备教学资料。以《保健(功能)食品的功能作用》一章为例,学生通过学习本章课程,需要达到三个目标:一是熟悉保健(功能)食品的功能作用及相关功能作用原理。二是掌握保健(功能)食品功能作用及其与膳食营养素的关系,了解保健(功能)食品相關功能作用及保健(功能)食品开发的原理,并能根据特点功能为需要人群提出膳食建议、推荐合适的保健(功能)食品。三是了解具有这些保健(功能)作用的保健食品原料、功能成分及与保健(功能)食品的关联;明确营养尽量来自食物,能合理看待保健(功能)食品。翻转课堂课前教学资料准备方面,教师需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的要求制作教学课件,内容包括以下三部分:一是基础知识:功能性碳水化合物、功能性脂类、氨基酸、肽和蛋白质、有机酸类和酚类化合物、生物碱类及含氮含硫化合物、萜类、有益微生物、矿物质、维生素的基本概念;保健(功能)食品的功能作用及相关功能的作用原理。二是教学视频:演示保健(功能)食品中的功能因子缓解代谢综合征及疾病的机理。三是重点回顾:通过案例分析,列举日常生活中常见保健(功能)食品的作用原理,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查阅相关文献,促进学生实现知识整合,锻炼学生的反思能力。
(2)课前预习辅导。教师在课前一周把制作好的教学视频和课前练习等资料上传到班级QQ群或微信群,并指导学生进行预习,明确他们在预习过程中需要关注和理解的重点内容。同时,提出一些问题或思考点,引导学生在预习过程中思考并准备相关知识。学生根据课程内容安排,观看教学视频及课程资料,并整理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教师于上课前归纳总结学生学习过程中反映的重点问题。
(3)课中知识内化阶段。教师根据教学安排和学生在课前学习中遇到的疑问,提出典型且具有探索性的问题,比如,“什么叫功效成分?有哪几大类?”“常见叶类保健食品原料有哪些?”“茶叶、银杏和芦荟的主要功能成分是什么?以其为原料开发保健功能食品可能用于哪种功能需要人群?”“请判断配方原料为‘左旋肉碱酒石酸盐、乌龙茶提取物、葡萄籽提取物、亚麻籽油、蜂蜡、明胶、可可壳色素和‘番泻叶、绿茶、决明子、荷叶的保健食品最适合申报的保健功能是什么?”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给出答案。同时,教师准备一些练习题和案例分析,如功能成分的测试及分析方法、膳食功能性成分梳理等,以帮助学生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培养其解决问题和分析能力。教师要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和总结,对大多数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和不足予以重点讲解和指导。
(4)课后反思。课程结束后教师收集整理资料,针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意见在班级QQ群或微信群中进行交流并讨论,学生通过查阅文献、阅读专业书籍和期刊寻找重难点问题的证据支持,同时教师也接受学生反馈的问题并予以解答。
(三)教学效果评价
教学效果评价分为过程性考核和课终考核,过程性考核环节包括平时作业、考勤、答题情况等,课终考核采用课程论文方式。平时成绩(100%)=课堂表现(40%)+第一次作业完成情况(30%)+第二次作业完成情况(30%)。总成绩=平时成绩×30%+期末成绩×70%,课程总成绩大于60分才算及格。利用SPSS 18.0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两样本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由表1可以看出,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学生的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平均分均更高,总成绩为(83.90±2.55)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35±3.12)分(p<0.01)。功能食品的基本概念和功能性成分等相关知识较为繁杂,需要联系食品原料、功能成分、功能需要人群生理等方面理解功能作用原理的知识内容。采用传统教学法的对照组学生不能完全理解性记忆各知识点;而采用联合教学模式的实验组学生带着问题去进行讨论研究,课后又积极查阅文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对相关知识点的记忆和掌握更加牢固和深刻。同时,通过课后收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发现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学生对课程内容及教学方法的满意度更高。
三、讨论
功能食品学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五个教学难点:一是多学科交叉。功能食品领域涉及多个学科领域的知识,如食品科学、营养学、生物学、药学等,需要教师整合不同学科知识以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功能食品的概念和原理。二是专业术语和概念复杂。功能食品领域存在许多专业术语和复杂概念,如生物活性成分、毒理学评价、功能评价等。这些术语和概念通常会使学生感到困惑,需要教师进行详尽的解释以确保学生理解并能正确运用。三是功能食品的标准和法规内容丰富。功能食品的标准和法规因国家和地区而异,涉及的内容复杂且不断变化,教师需要向学生介绍国内外的相关标准和法规,并讨论其对功能食品研发、生产和市场运作的影响。四是功能食品评价方法多样。功能食品的功效和效果评价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临床试验、动物实验、细胞实验等多种方法,教师需要向学生介绍常用的评价方法并分析其优缺点及适用范围。五是课程思政融入不够。教师应通过保健功能食品原料的发展和不断更新现状,以及我国保健功能食品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和历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创新思辨和国际视野,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四史”教育。
为了培养具备较高专业性、技术性以及实用性的技能型营养专业人才,传统的教学方法不仅无法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也限制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及其综合能力的发展。因此,西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类专业尝试在功能食品学课程教学中引入研究型教学与翻转课堂联合教学法,为学生提供清晰的讲解和示例,引导学生运用概念和原理解决相关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案例分析和实践项目,加深对功能食品的理解;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互动,促进深度思考和知识交流。实践发现,该联合教学法不仅可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自觉性和科研思维,还有利于增强学生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现了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食品专业人员的教学目的,为食品专业其他课程的教改探索提供了借鉴。
在后續的教学中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联合教学法:综合运用文本、图像、动画、视频、音频素材,提高教学课件制作技术;通过设计短小、精悍、优质的教学视频,让学生更加便捷、快速地获取学习资源,可以随时随地进行片段化学习,达到化整为零的效果。
作者简介:陈科伟(1988-),男,汉族,四川内江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食品化学与营养。
雷琳(1986-),女,汉族,四川内江人,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脂质代谢异常营养干预。
周才琼(1964-),女,汉族,贵州湄潭人,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食品营养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