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奇慧 高秀兰 徐莉莉 雷守成
2019年,《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中提出了针对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设想和规划,教师、教材、教法的“三教”改革成为推动并实现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环节。
高职院校教学能力大赛依托于教育理念的更新、教学模式的变革和课程体系的重构,落实课程思政要求,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将信息技术深度融入教学活动中,从而进一步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促进教师师德践行能力、专业教学水平和综合育人能力的全面提升。《2023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在比赛要求、提交材料、现场决赛、评分指标等方面做出诸多新调整,持续深化教师、教材、教法改革和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
“三教”改革是当前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抓手,而教学能力比赛作为“三教”改革的重要支撑,在服务新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过程中与其实现了完美的缔合。因此,基于教学能力赛,对职业院校的“三教”改革进行实践、探索与反思,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
2023年,笔者带领教学团队参加了校、省两级教学能力比赛并获得省赛一等奖,参赛团队通过培训学习、教学设计、材料撰写、视频录制、现场展示、专家答辩等环节,对教学能力比赛促进“三教”改革有了深刻的认识,并在实践过程中进行了深入的反思。本文以2023年教学能力参赛作品“食品中还原糖的检测”为例,对教学能力比赛促进高职院校“三教”改革进行了探索与反思。
一、参赛作品的特色
(一)教师改革彰显高度
教师是“三教”改革的主体,《方案》中对教师新增了如下要求:
一是,“35岁以下(含)的教師不少于1人”“参赛教师须兼顾备赛与日常教学工作,不能脱岗备赛”。这表明比赛要求教学团队结构合理,注重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不能为了比赛而脱岗,要将“以赛促教”落实到实际工作中。
二是,“每人录制1学时(具体时长与教案中的学时安排保持一致)的课堂教学视频”“采用3机位全程连续录制”。录制时间的延长、机位的增加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学团队所有成员都具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
本课程教学团队是一支校企深度融合的教师队伍。校内专任教师中副教授2人、讲师1人,团队负责人是内蒙古自治区技术能手、内蒙古自治区“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团队成员中有内蒙古自治区优秀教师1人、内蒙古自治区教学名师1人、院级“师德师风典型选树”1人、“全国农产品食品检验员考试”考评员3人。
企业专家是蒙牛常规分析检验资深工程师,主持并完成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中心(CNAS)起草的行业标准的制订、呼和浩特科技局科技专项和林格尔县科技局科技重大专项等8个项目,参与申报的检测关键技术荣获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科学研究类成果一等奖,获科技成果奖励2项,获得与本课程相关国家发明专利5项。
(二)教材改革彰显力度
教材是“三教”改革的载体,《方案》中要求“按照《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办法》要求规范选用教材,鼓励使用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和数字教材”,同时将对应专业领域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规范通过各种形式的教材转化为教学内容。
教材改革的本质是解决“教什么”的问题,因此,我们团队对课程进行了重构,并与企业合作开发了数字教材。
1.“岗课赛证”融通,重构课程内容。食品理化检测技术是食品检验检测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教学团队根据国家专业教学标准、行业标准、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对接“世界技能大赛——化学实验室技术项目”“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竞赛”,融合“1+X粮农食安评价职业技能等级考核标准”“农产品食品检验员”考证要求,基于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将课程内容重构为12个项目,共108课时。
2.校企深度合作,开发新型数字教材。《方案》中对教材新增了如下要求:“鼓励使用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和数字教材”。为了满足大赛要求,参赛团队与多家食品企业深度合作,根据企业典型工作任务,对接真实工作过程,开发了新型数字教材,将与任务相关的典型案例、工作情境等形成电子资源,学生可通过交互式电子界面进行仿真软件操作,体验企业真实工作任务、感受企业文化等,实现了沉浸式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及时发现自身知识、能力、素质方面的薄弱环节,从而进行有的放矢地针对性训练。该教材是流动式的资源库,能够随时根据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进行动态调整和更新,实现了对接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新职业,体现了专业升级和数字化改造。
(三)教法改革彰显温度
2023年教学能力比赛评价要素中指出,“体现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合理运用教学资源、教学方法,推动深度学习,提高学生基于任务(项目)的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参赛教学团队坚持“教法”有温度,注重因材施教,不断开展基于学情的教学创新。学生在校企联合成立的现代产业学院开展食品检测工作,完成真实检测任务。
1.赋能专业学习,营造“4化+4学”的教学生态。食品理化虚拟仿真系统、消防危化品VR展厅,可以将抽象问题直观化、难懂原理可视化、危险场景虚拟化;校内实训教室设备齐全、乳品实训中心全程开放,检测环境真实化,全程实践式专业实操,打造了良好的教学生态,使学生乐学、想学、能学、会学。
2.优化评价方法,探索“动态分组+增值画像”的评价模型。数字教育应是适合每个人的教育,能够在个性化地学、差异化地教、科学化地评等各方面发挥独特优势,通过信息跟踪挖掘、数字回溯分析、科学监测评价等,描绘学生成长轨迹,为每个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方案。参赛团队依据知识、能力、素质目标,制定了贯穿课前、课中、课后全程质控的多维视角教学评价观测点,通过智慧职教等平台实现系统智评,以学生为中心开展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再结合教师点评、企业测评的多元主体教学考核,融通多平台评价数据,实现教学与生产相结合的智慧评价,基于食品理化检测技术八大能力的数据分析形成教学全过程学习成长画像。
二、参赛作品的反思
参赛团队以教学能力大赛为抓手,在备赛过程中积极探索“三教”改革的路径,努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对于其他课程的改革具有明显的示范、带动作用。但在深度反思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过程中的经验与不足之后,发现以下方面还具有提升空间。
(一)以师德师风为“根本”促进教师改革,建设高水平教学创新团队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作出全面部署,要求“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教师要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奉献祖國的引路人。作为专业课教师,今后还要不断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升课程思政能力,以学校课程思政工作坊为平台,推动专业课教师与思政课教师双向沟通与交流,共同研讨课程思政教学内容与方法设计,以课程建设与课堂建设为抓手,利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部的学科优势帮助专业课教师找准融入思政元素的教学内容,实现专业课与思政课教学同向同行,协同育人。
(二)以岗课赛证为“基础”促进教材改革,升级数字化交互式教材
2023年,教育部部长怀进鹏在世界数字教育大会上的主旨演讲中提到,“数字教育能够在个性化地学、差异化地教、科学化地评等各方面发挥独特优势”。下一步,课程团队将对标对岗、课证融通、赛教融合,依托数字化资源,通过虚拟仿真、VR、AR等先进技术,进一步升级现有的数字化教材。
(三)以因材施教为“核心”促进教法改革,融合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模式
教法是教师开展课堂教学所使用的途径与手段,教法改革最重要的是创新教学模式。体现职业教育特色的教学模式,是推动“双高计划”建设的重要手段。
在创新教学模式方面,我们实现了教学场地的实景化,目前已与5家食品企业达成了合作意向,之后将进一步探索校企“双元”育人模式,拓展合作企业数量,将课堂搬到乳品检测实验室、肉品检测实验室、粮油检测实验室等,让学生在不同的检测工作场景中提升实践能力,培育职业认同感、提升职业素养、树立职业自信心。
基金项目:内蒙古自治区教育科学研究“十四五”规划课题:基于教学能力赛研究三教改革路径——以食品专业课为例(NZJGH2022162);内蒙古自治区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高职食品专业《食品营养与卫生》课程思政示范课开发研究(NZJGH2022163);内蒙古自治区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高职校企共建思政教育模式探索与实践研究(NZJGH2022167);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课题: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三教”改革的研究(NSZY202302)。
作者简介:郭奇慧(1980-),女,内蒙古呼和浩特人,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食品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