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大肠癌?需从“肠”计议

2024-05-30 21:39:23赵晓飞
健康之家 2024年3期
关键词:大肠癌结肠炎大肠

赵晓飞

大肠包括盲肠、阑尾、结肠、直肠和肛管,而大肠癌通常指结直肠癌,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消化道恶性肿瘤。在临床上,直肠癌比结肠癌多见,且直肠癌多数位于直肠中下段。但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发生变化,大肠癌的好发部位出现由直肠向结肠过渡的趋势。那么,如何预防大肠癌的发生呢?

大肠癌的病因

大肠癌的病因至今尚不完全明确,可能与以下几种因素有关。

(1)遗传因素:遗传因素对发病率有显著影响。据统计,如果一个人的直系家族成员中有人患上结直肠癌,其本人患病的可能性至少增加3倍;若家中有2位成员受此病影响,风险可能增至近10倍。一些遗传性综合征,如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黑斑息肉综合征和幼年性息肉病等,都与结直肠癌的发生有着直接的关系。

(2)饮食因素:饮食习惯也在结直肠癌的形成过程中有着重要影响。高动物蛋白、高脂肪以及缺乏纤维的饮食习惯是主要的风险因素,在这类饮食条件下,胆汁酸会分解脂肪并产生大量致癌物质;同时,饱和脂肪酸摄入过多也会增加患癌的风险。

(3)大肠非癌性疾患:大肠非癌性疾患主要有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息肉病腺瘤等。据估计,3%~5%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会出现大肠癌。溃疡性结肠炎病史短于20年,发生癌变的概率约为12.5%;病史达30年时,有40%的可能发生癌变。

(4)其他因素:比如生活在受污染的环境中,患大肠癌的风险会大大提高。

如何发现大肠癌的“蛛丝马迹”

肠癌涵盖了结肠和直肠两部分的恶性肿瘤,若能在早期发现,患者生存率可达到90%以上。在50岁以下初诊的患者当中,超过86%已经表现出了明显的症状。一般来说,出现以下症状时,要高度警惕大肠癌。

(1)粪便带血:在早期阶段,粪便中可能仅有微量的血液(隐血阳性)。随着病情的发展,血便和带血黏液的情况会变得更加明显,部分患者在排便后可能会有较多的鲜血滴落。

(2)排便习惯的变化:随着肿瘤的生长,患者的排便习惯及频率会发生改变,可能出现腹泻或便秘。比如直肠癌患者可能增加排便次数,但每次排便量少,有时只排出黏液和血液,并伴有排便不畅感。

(3)排便时出现疼痛,粪便形态发生改变:大约50%的直肠癌患者会在排便时感到疼痛。如果肿瘤生长于直肠内部,排出的粪便可能会变得细长,呈现扁平或凹陷的形态。

(4)腹部疼痛和肿块:结肠癌发展到中期,若在右侧结肠处,可能引起右下腹部的钝痛,有时进食后疼痛加剧。左侧结肠癌可能引起肠梗阻,导致绞痛,伴随腹胀和肠鸣音的增强。腹部肿块通常出现在右侧,提示癌症可能已经发展到中期,肿块或有结节感,可被触摸和移动。

(5)全身症状:患者可能会出现面色苍白、头晕、乏力和体重减轻等贫血相关症状,以及低烧、肝脏肿大、水肿、黄疸和腹水等症状。

如何预防大肠癌

(1)改善饮食方式:饮食上注意低脂饮食,减少高脂、高蛋白质的摄入量,尤其要少吃烧烤、油炸类食物。多吃新鲜的水果蔬菜,其富含维生素、膳食纤维,能促进肠道蠕动。

(2)增加运动:适当增加运动量能提高身体免疫力,对预防大肠癌大有裨益。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每天至少要进行30 min的有氧运动,每周不少于5次。

(3)定期体检:体检对于了解自身的健康状况非常重要,建议30岁以后每年做1次体检。大肠癌筛查手段有大便隐血实验和直肠指诊,操作简单,价格便宜。必要时,可采用消化道肿瘤标志物检查和纤维结肠镜检查的方式,对大肠癌患病概率进行评估。

(4)改变生活习惯:在快节奏的生活条件下,很多人养成了不良的生活习惯,如抽烟、喝酒、熬夜等,这些都是大肠癌发生的重要因素。在非特别必要的情况下,不宜长时间熬夜,同时要学会减轻心理压力,保持愉悦的心情。尽可能少饮酒,因为酒精具有刺激性,进入体内经肠道吸收,会使得肠道黏膜受损;长期吸烟会增加人体内有害物质的含量,并对身体器官产生不利影响,增加患大肠癌的风险。

(5)保持大便通畅:人体粪便中有许多有害的致癌物质,若是长期停留在肠道,可能被肠道吸收,导致大肠癌的发生率大大提高。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应保证大便处于通畅状态,养成每天定时排便的好习惯,避免如厕看手机等不良行为,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通便药。

(6)及时治疗癌前疾病:大肠癌的癌前疾病主要有结肠息肉、结肠腺瘤、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便秘血吸虫病及息肉样溃疡、大肠腺瘤,一旦通过结肠镜检查发现该类疾病,需要及时治疗。此外,在大肠腺瘤切除术后,再次发病的概率高达30%。因此,这类患者在术后的4年内,应遵医嘱每年做一次结肠镜检查。

(7)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当出现大便习惯、次数、性质发生改变的情况时,就要提高警惕。尤其是大便表面附著血液、黏液或脓血,腹部隐痛、不明原因贫血以及消瘦等时,都很可能是大肠癌的征兆。此外,有大肠癌家族史、患有腺瘤性息肉、长期慢性结肠炎以及40岁以上中老年人出现原因不明大便异常,也应及时就医,进行大便潜血及脱落细胞检查。若检查结果为阳性,则应进行电子结肠镜检查,以确定是否患有大肠癌或其他疾病。

结束语

综上所述,大肠癌的发病率相对较高,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很多人已经具备发病因素,但并没有引起重视。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大家要养成良好的饮食、生活习惯,戒烟限酒,饮食以清淡为主,少吃油炸、烧烤类食物,避免熬夜,还要积极开展体育运动,保持良好的心态。此外,在出现癌前疾病时,应及时前往医院就诊,配合医生检查了解是否患有大肠癌。

猜你喜欢
大肠癌结肠炎大肠
“结肠炎”背后的亲子关系问题
中老年保健(2022年5期)2022-08-24 02:37:30
大肠镜检阴性慢性腹泻与末端回肠病变的关系分析与探讨
大肠癌组织中EGFR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FAP与E-cadherinN-cadherin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中外医疗(2015年18期)2016-01-04 06:51:52
大口喝水促排便
家庭医药(2015年11期)2015-05-30 13:37:08
大肠俞穴调理肠胃大肠俞 通络调水止病痛
中老年健康(2014年7期)2014-05-30 09:01:27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40例
中医研究(2014年6期)2014-03-11 20:28:57
辨证论治慢性腹泻型结肠炎45例
治疗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30例
裴正学教授治疗大肠癌经验
中医研究(2013年5期)2013-03-11 20:2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