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2024-05-30 20:32周玲玉
新课程·上旬 2024年7期
关键词:蓝队红队下半场

周玲玉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数学不仅是运算和推理的工具,还是表达和交流的语言。

一、营造和谐氛围,让学生敢说

教师要努力建立平等亲密的师生关系,为学生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要有足够的耐心,给学生时间,减少他们的顾虑,为他们勇于表达提供有利的心理条件,让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若学生回答错误,教师不要急于讲解正确的思路,而是要从学生的回答中找到他的思维过程,然后进行点拨,引导学生的思维回到正确的轨道。

二、借助动手操作,让学生乐说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尝试把自己的思维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并且可以借助学生感兴趣的物品让练习过程更有趣。

例如,教学“加法”和“减法”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用物品摆一摆并说一说算式的含义。以“3+2=5”为例,先摆出3块糖,再拿来2块糖,同时说“我原来有3块糖,妈妈又给我2块,一共有5块糖”。教师也可以换其他的物品,多说几种进行强化,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也初步培养模型意识和应用意识。

再如,教学“11~20各数的认识”时,教师让学生数出10根棒棒糖,捆成一捆,体会10个一就是1个十,然后接着数,再拿一根放在一捆旁边,说“1个十和1个一合起来是11”,再拿一根,说“1个十和2个一合起来是12”,以此类推,直到数到20。这样在真实的情境中理解数的意义,培养数感。

学生把动脑理解、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口表达有机地结合起来,在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充满趣味的训练中让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培养,让思维能力得到提升。

三、及时纠正错误,让学生会说

教师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要做出及时、合适的评价,纠正表达的错误和不足,如表达不完整、与生活语言区分不够、逻辑性不强、条理不清晰、语言不规范等。

(一)把话说完整

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很多时候语言表达并不准确。如“位置”,这部分内容在语言表述时涉及相对性。如图1,教师让学生说这些交通工具的位置关系时,有的学生想表达“高铁在轮船的上面”,但他直接说“高铁在上面”就是不准确的,因为如果高铁和卡车比,高铁就是在卡车的下面。这时教师要及时纠正,帮助学生准确表达物体的空间方位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培养空间观念。

(二)把话说准确

如图2这道题要求学生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很多学生一开始提问时都会出现表述不准确的情况。

有的同学会说:“积木和飞机一共多少钱”,可没有说出具体的数量,应该是“买一盒积木和一架飞机一共多少钱”,还有的同学会说“一盒积木比一架飞机一共多少钱”或者“一盒积木和一架飞机多多少钱”,这种表达方式应该及时纠正,教师可以给出提问的模板:(  )和(  )一共多少钱?或者(  )比(  )多/少多少钱?从而帮助学生学会用准确的数学语言来提问。

(三)把话说规范

如关于时间的认读,按照数学语言的表达应该是“几时几分”;但有学生会用生活中的语言表述为“几点几”,这就是没有把数学语言和生活语言区分开。

再如“除法”,关于10÷2=5这个算式,很多学生刚开始学习会读成“10除2等于5”,还有些学生完全是因为没听清教师的语言或自己“创造”说法:“10除去2等于5”或者“10除于2等于5”,这些都是不正确的表述。教师就要及时纠正,进行强化。

在小学低年级注重对学生进行语言表达能力的锻炼,对于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

四、注重条理清晰,让学生善说

(一)说图中信息

看图说话的训练并不是只有语文课才采用,学数学时照样需要。为了便于学生接受和理解,小学低年级的数学题中往往图文并茂,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直观、形象的材料,要想正确答题,首先要能把图意看明白,理清思路。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素材对学生进行数学语言表达的训练,要求学生把图意说清楚。如果学生觉得有困难,教师可以用提问的方式来引导学生。

以图3的“加减混合”为例,教师可以这样指导:先看左半边,原来有几只天鹅呢?(手指着飞来的3只)它们是飞走了还是飞来了呢?飞来了几只呢?再看右半边,(手指着飞走的2只)它们是飞走了还是飞来了呢?飞走了几只呢?你能连起来说一说吗?

再如图4,有的学生只能看到一个数学信息“方阵里有35只兔子”,这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图4,找到另一个数学信息“方阵外有7只兔子”,并把这两个数学信息连起来完整说一说,这样能明确题意,同时让学生经历用符号(数)表示数量的过程,体会符号的数学功能,知道符号表达的现实意义,发展符号意识。

总之,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看图的顺序,找出图中的数学信息,了解图中事物的关系,明白重点是什么,然后用恰当的语言描述出来。

(二)说计算过程

运算能力能促进学生数学推理能力的提升,而要使学生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掌握算理格外重要。引导学生有条有理地把计算过程说出来,感受每一步计算都是有理有据的,可以加深学生对算理的理解,提高运算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强思维的条理性和有序性。

如教学“9加几”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计算的过程。以“9+4”为例,可以说:“4可以分成1和3,9+1=10,10+3=13”。如果學生刚开始学习时直接说会有困难,可以借助小棒或其他物品摆一摆,理解“凑十”的过程,也可以问问学生,为什么把4分成1和3而不是2和2呢?因为要把9凑成10还需要1,所以只能把4分成1和3。

为了增加计算练习的趣味性,可以采用游戏的方式来进行,如准备一些算式卡片,教师和学生轮流抽一张,说出计算过程和结果,答对即可得一分。教师也可以故意说错,让学生当小老师来纠正,从而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

(三)说解题思路

解决问题是很多学生容易出错的题型,难就难在不能正确理解题意,要突破这一难点,一味刷题效果并不好,关键是要让学生学会审题。教师平时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说出已知数学信息和要解决的问题,然后找准数量关系,用规范的语言把思路说出来。如“混合运算”中的一道题:

两个小组买同一种面包,每个面包3元。第一组买了9个,第二组买了6个,第一组比第二组多花多少钱?

在解决这道题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说出题目中的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再引导学生思考:要求第一组比第二组多花多少钱,得先求出什么?可能学生会说,先求第一组比第二组多买几个,每个3元,多买几个就是多花几个3元,这样思路就清晰了,列成综合算式就是(9-6)×3=9(元);如果学生说,先求出第一组花多少钱和第二组花多少錢,再用减法,也是可以的。第一组:9×3=27(元),第二组:6×3=18(元),再用27-18=9(元),列成综合算式就是9×3-6×3=9(元)。

学生能用清晰的语言说出数学信息和问题并理清思路,加强对“条件—问题—算式”之间联系的理解,可以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如果遇到比较复杂的问题,我们可以从题目中的问题入手,分析数量关系,找出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用到的条件,如果有一个条件还是未知的,就再想怎样才能得到这个条件,直到找出的所需要的条件都是已知的。

如图5这道题,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这样分析:

师:要求上半场红队得了多少分,需要知道什么条件呢?

生:一个是红队全场总得分,一个是红队下半场的得分。

师:红队全场总得分是多少?

生:38分。

师:那红队下半场得分呢?

生:还不知道,要先算出来。

师:那怎样算红队下半场的得分呢?

生:得先算蓝队下半场的得分。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下半场两个队的得分一样多,所以算出蓝队的,就知道红队的了。

师:那要求下半场蓝队得了多少分,需要知道什么条件呢?

生:一个是蓝队全场总得分,一个是蓝队上半场的得分。

师:这两个条件都知道了吗?

生:都知道了。

从问题出发,逐步分析,找到“下半场两个队得分一样多”这一关键信息作为桥梁,拨云见日,柳暗花明。这一过程能促进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而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也有助于推理意识的形成。

总之,低年级学生正处于语言发展的好时期,在小学低年级注重对学生进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发散学生的数学思维,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教师可以通过营造和谐氛围,让学生敢说;借助动手操作,让学生乐说;及时纠正错误,让学生会说;注重条理清晰,让学生善说。

(作者单位:珠海市香洲区三溪实验小学)

编辑:温雪莲

猜你喜欢
蓝队红队下半场
作文表意要清楚
作文表意要清楚
出海:潮玩发展进入下半场
五红队建耀童心
蓝队精灵们,集合啦!
智能驾驶的下半场
共享单车下半场
激烈的龙舟大赛
光伏电站下半场
终极发明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