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推动乡村经济发展

2024-05-30 04:04龚理
文化产业 2024年10期
关键词:文创文化

龚理

文化创意产业在推动传统农业转型、促进自然和经济并行和拓宽农民收入渠道等方面具有独特价值。但乡村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仍面临多个方面的挑战,包括缺乏系统规划与专业运营、人才短缺且创新能力不足、政策支持体系尚不健全以及市场对接机制不完善。现提出有针对性的发展策略,强调应注重科学合理规划项目、培养和引进文创人才、强化政策引导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以期提升乡村文创品牌的影响力,拓展市场空间,从而有效驱动乡村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新时代背景下,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与推进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形态,以其创新性、渗透性和融合性,在推动乡村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和独特价值。它不仅能够挖掘和传承乡村文化资源,激活乡村闲置资产,而且可以带动乡村旅游、农业品牌建设等多个领域的发展,为乡村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文化创意产业对乡村经济发展的独特价值

助力传统农业与产业结构转型

首先,文化创意产业通过打造农业品牌,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在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中,农产品多以原材料或初级产品的形式进入市场,其价格受供求关系制约,且竞争力较弱。而文化创意产业则通过深入挖掘农产品背后的文化故事、历史传承和地理标志等特色元素,结合现代设计美学和技术手段,对其进行包装和品牌塑造。

其次,文化创意产业催生了新型农业业态。随着休闲农业、观光农业、体验农业等新兴农业形态的兴起,文化创意产业发挥了关键作用。例如,在一些拥有丰富自然资源和文化背景的地区,文化创意产业能够将田园风光、农耕文化、民俗活动等内容巧妙融入旅游项目开发中,打造出集种植、加工、展示、销售、休闲、体验于一体的创意农业园。

促进农村自然资源与经济生态共生

首先,文化创意产业坚持尊重自然、绿色发展的理念,深入挖掘和利用乡村独特的自然资源。在规划设计上,将地域特色文化、自然景观资源与现代审美趋势相结合,建设以农田景观为基础的大地艺术公园,或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态民宿等,从而让自然资源成为吸引游客、创造经济效益的文化载体。

其次,文化创意产业倡导循环经济与绿色生产模式,助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通过科技与创意的结合,将废弃物转化为艺术作品、环保产品或旅游资源,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促进农业经济与农民收入双赢

首先,文化创意产业深入挖掘并整合农村文化资源,推动特色农产品的品牌化、高端化发展。通过引入设计思维、艺术元素和地域文化的包装与推广,将原本普通的农产品转变为具有故事性、艺术性和附加值高的商品。

其次,文化创意产业催生新型业态,带动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的发展,拓宽农民收入来源。乡村可以借助丰富的自然景观、文化遗产和传统农耕文化,开展农家乐、民宿、田园综合体等项目,吸引城市居民体验乡村生活,参与农业劳作,促进了农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农民可以从中获得直接的经营收入,同时也可以通过出售手工艺品、提供餐饮服务等方式间接增加收入。

最后,文化创意产业促进了农民职业转型和能力提升,增强了农民的内生动力。农民通过参加各类文化创意培训课程,学习产品设计、网络营销、非遗技艺等相关技能,逐步实现由传统农民向现代创意型农民的转变,有能力自主创立或加入合作社、小微企业,从事具有更高附加值的生产和服务等经济活动。农民不再单纯依靠传统的种植养殖业,能够不断延伸产业链条,获得多样化的就业机会,提高自身收入水平。

當前乡村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乡村文创项目普遍缺乏系统规划和专业运营

当前,乡村在开发文化创意项目时,对长远发展缺乏整体性和战略性规划。一方面,部分项目过于依赖短期效益或单一热点,忽视了产业链条的构建和文化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导致项目生命周期短,后续增长乏力。例如,一些地方仅简单地将传统农耕文化进行符号化展示,未能深入挖掘其文化内涵,也没有形成系列性、具有品牌效应的文化产品和服务。

另一方面,乡村文创项目的运营管理方面的专业化水平有待提高。很多项目在策划、设计、推广、维护等环节上缺少专业的团队运作,导致资源利用率不高、市场定位不准、服务品质不优。尤其是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下,专业运营能力的缺失使得乡村文创项目难以保持竞争优势和持续盈利能力。

乡村文创人才匮乏,创新能力不足

乡村文创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创新型人才的支持,但目前我国乡村地区普遍存在文创人才短缺的现象。由于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职业培训体系不够完善,以及城市化进程中的虹吸效应,大量有创意、懂经营的人才流向了城市,乡村地区则面临人才流失的困境。这直接导致乡村文创产业在产品研发、设计创新、市场营销等方面的能力受到限制,难以生产出具有竞争力的文创产品。

同时,乡村本土人才的知识结构更新滞后,对现代文化创意理念和技术掌握不足,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文创产品的迭代升级和多元化发展。不少地区虽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民俗文化资源,但由于缺乏能够对其进行深度挖掘和创造性转化的专业人才,这些宝贵资源未能充分转化为经济效益和社会影响力。

政策支持体系尚不健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存在短板

政策扶持是乡村文创产业发展的关键推动力之一。近年来,虽然各级政府高度重视乡村文创产业发展,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但在实践中,仍存在政策落地难、执行力度不足等问题。例如,财政资金投入相对有限,对大规模文化创意项目及长期培育计划的支持不够稳定;相关政策法规尚待细化和完善,以满足乡村文创产业发展的个性化需求。

与此同时,乡村文创产业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存在不足之处。网络通信、物流配送、金融服务等现代化设施在广大农村地区的覆盖程度还不高,这对于依赖线上线下结合营销模式的乡村文创企业来说,形成了较大的发展障碍。此外,公共展示空间、创意孵化基地等文化产业平台建设也相对滞后,不利于吸引外部投资和集聚文创资源。

市场对接机制不完善,乡村文创产品和服务的市场化、品牌化程度不高

乡村文创产品和服务进入市场的渠道尚未完全打通,市场对接机制亟待优化。在信息不对称、市场准入门槛、消费者认知等因素的影响下,许多优质的乡村文创产品无法迅速获得市场认可,市场占有率低。同时,市场上同质化竞争严重,原创性、特色鲜明的高质量文创产品相对稀缺,品牌的塑造和传播成为一大难题。

乡村文创产业在打造品牌的过程中,往往受限于宣传和推广手段落后、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薄弱等现实问题。许多优秀的乡土文化元素并未得到有效提炼和保护,致使产品在市场上容易被模仿抄袭,进而影响品牌价值的提升和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文化创意产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策略

科学规划,有序开发

首先,要做好文化资源调查与梳理工作。乡村地区的文化底蕴深厚,包括但不限于传统技艺、民俗风情、历史遗迹和自然景观等多种文化元素。通过专业团队对这些资源进行全面系统的摸底和评估,可以挖掘出具有较高价值和创新潜力的文化IP,并将其作为发展文创产业的基础。

其次,基于文化资源禀赋,结合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构建具有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布局。例如,在保护古村落的基础上,打造集民宿、手工艺品制作、非遗传承展示于一体的文旅综合体;或者依托丰富的农业资源,发展创意农业、田园景观设计,将农田变成画布,将农事活动变成艺术体验,进而实现从单一农业生产向文化旅游复合型产业转变。

再次,要做到有序开发,设计明确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对于已确定的文创项目,要区分轻重缓急,合理安排建设重点和时序,同时建立健全项目跟踪管理和动态调整机制,确保项目的顺利推进和持续优化。在此过程中,必须强化政府监管和服务职能,引导社会资本理性投资,防止无序竞争和资源浪费。

最后,引入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机制,使得文创产业的发展更贴近农民生活、符合市场需求。科学规划不仅是顶层设计的过程,更是广泛吸纳民意、集中各方智慧的结果。通过举办专家研讨会、村民意见征集会等形式,加强与基层群众的沟通和交流。

培育文创人才,激发创新活力

首先,建立完善的文创人才培养体系至关重要。针对农村地区特色和实际需求,应当整合教育资源,构建覆盖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等多层次的文化创意人才培养机制。例如,在农村中小学阶段,强化艺术和乡土文化教育,培养青少年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通过与高校、职业学校合作开设相关专业课程,为有志于投身文创领域的青年提供系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训练;同时,加强对农民、手工艺人、非遗传承人的再教育和技能培训,帮助他们提高创作技艺水平和市场适应能力。

其次,搭建平台以吸引和集聚文创人才。打造集创业孵化、项目对接、技术研发于一体的文创产业园区或者基地,为人才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发展空间。同时,設立专项基金,对优秀的文创项目和团队给予资金支持和政策优惠,引导和鼓励各类文创人才向农村流动和扎根。举办各类文创大赛、创意设计周等活动,为人才提供展示才华和交流学习的机会,进一步挖掘和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

最后,建立健全人才评价与激励机制。充分尊重文创人才的价值创造,实施多元化的人才评价标准,既重视经济效益,又关注社会效益和文化价值。通过设立荣誉奖项、项目资助、成果奖励等方式,表彰和激励那些在农村文化创意产业领域有突出贡献的个人和团队,形成示范效应,吸引更多人才投入其中。

完善政策支持,优化投资环境

首先,建立健全政策体系。国家需要出台总体性指导政策,明确农村文化创意产业的战略地位和目标定位,为其发展指明方向;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则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细化相关政策法规,包括财政补贴、税收优惠、金融支持等具体措施,切实降低文创企业的运营成本,提高其市场竞争力。例如,可以给予符合规定的农村文创项目一定的资金扶持或者税费减免,鼓励企业将更多的资源投入产品创新和市场拓展中。

其次,优化投融资机制。一方面,完善直接融资渠道,鼓励和支持符合条件的农村文创企业上市或新三板挂牌,拓宽股权融资途径;另一方面,深化与金融机构的合作,推出针对文创产业特点的信贷产品和服务,例如,设立文创产业专项贷款,提供低利率、长期限的资金支持。同时,探索建立政府引导基金,撬动社会资本投入农村文创领域,形成多元化的投资格局。

再次,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大对农村文化创意产品的版权、商标权、专利权等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严厉打击侵权行为,营造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通过举办知识产权法律讲座、培训等活动,提升农村文创企业和个人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能力。

最后,推进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优先安排和倾斜投入,改善农村地区的交通、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条件,确保文创产品能够顺利地生产和流通。同时,加强文化产业园区、创意孵化基地等载体的建设和管理,为文创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包括但不限于创业指导、技术研发、市场营销、人才培训等,全方位优化投资环境。

强化品牌塑造,拓展市场空间

首先,深入挖掘文化内涵,打造独特品牌标识。各地应结合自身的地域特色、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元素,提炼出具有代表性和吸引力的品牌故事与形象,通过精准的品牌定位,赋予文创产品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鲜明的个性。例如,可以围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手工艺、地方特产等进行深度开发,通过设计创新、品质提升和包装升级,使其成为兼具艺术价值和实用功能的品牌商品。

其次,构建完善的质量保障体系,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从原材料选取、生产制作到销售服务,全过程严格把控产品质量,确保每一件文创产品的品质达到甚至超过消费者的预期。同时,通过ISO认证、绿色认证、地理标志保护等多种方式,提升品牌的公信力和影响力,从而获得消费者的信任。

再次,利用现代营销手段,提升品牌知名度与影响力。充分利用互联网及新媒体平台,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品牌推广活动。例如,举办文化节庆、展览展示、网络直播带货,等等,让更多的消费者接触并了解乡村文创品牌。此外,还可以借助跨界合作、名人代言、IP授权等方式,拓宽品牌传播渠道,提升品牌形象和市场占有率。

最后,实施差异化战略,丰富品牌产品线。针对不同的消费群体和市场需求,不断研发创新,推出多元化的产品系列,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同时,注重培养品牌的核心竞争力,形成难以复制的独特优势,有效防止同质化竞争,确保品牌在市场上始终保持领先地位。

综上所述,文化创意产业在推动乡村经济发展中具有显著优势和广阔前景。通过科学规划布局、加强人才培养引进、完善政策体系和强化品牌塑造,助力乡村文创产业升级。唯有切实解决制约发展的关键因素,才能充分释放文化创意产业对乡村经济的强大驱动力,从而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其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作者单位:许昌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

猜你喜欢
文创文化
文化与人
陶溪川文创街区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岁寒三友文创海报》
当文学IP成为“文创”
“不落灰”的文创
铧芯文创
“文创”让文物“活起来”